《这条大路奔小康》第四十九章 这条大路能通小康啊

    
    “那一家要拿多少钱出来啊。”
    “是啊,这也不是差一两千,那是一两万啊,这也不能让我们把家底都掏空了吧。”
    下面开始乱糟糟的议论起来,李大壮敲了敲桌子,等大家逐渐安静下来才说:“这个事情大家自愿,不勉强。”
    “我家出五百!”杨永河突然站起来,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下巴抬得高高的,说:“修路可是咱们村儿的大事儿,大好事儿,修完了可不就是家家户户都跟着沾光吗,我们家我说了算,出五百。”
    “哎呦,杨二河,不得了啊你这,这么有钱啊。”
    杨永河说:“咋的了,别光说我有钱,咱村儿的那个工作间哪家没领着钱啊,咱现在的日子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村里头书记跟村长也是为了咱村儿能更好的,我咋就不能多出点儿了,要我说,每家都该跟我一样出五百。”
    杨春灯也跟着站了起来,说:“二叔,这出多出少都看大家伙儿自己,咱不能搞道德绑架那一套。”
    “春灯哥,我们家出不了杨二叔那么多,但我有力气,到时候我给咱村儿帮工去。”有年轻的小伙子喊了出来。
    接着就是一片迎合,杨春民自然喜闻乐见。
    又等了两天,雨停了,村子里到处都是泥水,大家也不怕脏,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就多出力,杨家村暂停了工作间后迅速的投入了修路的工程里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杨家村原本的土路泥路就全部焕然一新了。
    宽敞的柏油路,还有大青砖铺的小道,还顺便修了一个活动广场出来。
    修了路不仅方便了杨家村的运输线,也让杨春民和李大壮有了另外的惊喜,那就是旅游业。
    事情也是凑巧了,李大壮以前的老战友退伍之后回到老家干起了旅游,这次带着队伍到了周边游玩,意外得知李大壮在这里,就找了过来,结果就被杨家村这一片连着一片的山脉给惊住了。
    李大壮的老战友叫徐建国,他带着旅游团在周边转悠了一圈,然后就回去了,没多久徐建国又自己过来了一趟,说是想要参观一下杨家村。
    作为村书记,又是老战友,李大壮自然就答应了下来,杨春灯也跟着一起,不为别的,杨春灯听说徐建国是干旅游的,当时脑子就活络开了,旅游他们这边也合适啊,这山,这水,还有这风景,多好,正适合做旅游。
    为了跟徐建国多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杨春灯也跟着李大壮一起带着徐建国在周边溜达起来。
    徐建国站在半山腰,震惊于眼前的场景,对李大壮说:“可惜了,太可惜了,大壮,你们这儿这么好的风景就这么困在这里,没有人知道,这才是暴殄天物啊。”
    李大壮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看,也没觉得像他说的这么夸张,可能是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看习惯了,虽然也觉得很美很好看,但确实体会不到徐建国的震惊。
    杨春民就想的多了,见徐建国这么喜欢这里,就说:“徐哥,你说我们这儿的风景好,那你以后就多带人来我们这儿转转,别的不敢说,吃喝肯定是外头没有的,就是你们那边儿的大饭店也吃不着我们村儿的东西。”
    自从副产业厂子建起来之后,他们现在也不局限只做零食类的了,什么土鸡蛋啊,无农药果蔬啊,村里头养着黑猪,他们也做了杨家村特有的小吃:压肉。
    压肉是他们这儿的一道美食,选用猪头肉,先用用热水烫了,再用大锅煮熟了,然后把肉和骨头拆分开,下面铺一层干豆腐,中间铺上处理好的猪头肉,上面再铺上一层干豆腐,最后就选重量足够的大石头压在上面。
    如果石头分量足够,压上一晚上就制成了。
    这一晚上的功夫,猪肉里的肥油都被压出来了,剩下的肥而不腻,肉质紧实,吃的时候用刀切成薄片,再用蒜,酱油,醋,调成酱汁儿,沾着吃也行,浇上去也行,那味道真是一绝。
    所以杨春民说了之后,李大壮就点头,附和:“这倒是,建国,不是哥哥跟你吹,我们村儿的东西那绝对都是纯绿色养殖,蔬菜,自家院子里种的,猪肉,正宗的黑猪肉,鸡蛋,绝对的土鸡蛋,那是入口生香……”
    “行行行,别说了,说这么多我这都来了一天了也没见你给我做呀,李大壮,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啊。”
    “哎呦,你想吃这还不简单啊,现成的都是,走,回家,这就给你做去。”
    中午的一顿饭徐建国吃的十分满足,蔬菜,肉,鸡蛋,大米饭,还有餐后的水果,那味道真是好,徐建国心动了,如果能在这里建立一个旅游区,那肯定是可以的。
    就是不知道李大壮他们有没有这个心思了,而且这个事儿也不是说说就能成的,还要等审批,万一……
    徐建国既然有了这个想法,也不啰嗦,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杨春民和李大壮早就这么想了,现在徐建国提出来,那肯定是双手赞同啊。
    但是旅游区可不是他们小打小闹就能弄起来的,那得上报申请审批才行,这事儿由李大壮和徐建国去弄,另外,杨春灯负责建立一个黑猪养殖场,如果旅游业真的能在他们村儿弄起来,那以后这边还可以弄民宿,衣食住行都能跟上来。
    这事儿要是成了,往大了说,那可是利国利民啊,不能耽搁,得赶紧动起来。
    李大壮跟徐建国忙前忙后的张罗,杨春灯也没闲着,村子里的各种建设他也要盯着,还有杨春民,自从他们成立了治安小组,真别说,这村子里的秩序可比以前要好太多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安歇天天混日子的大小伙子,一个个都变得精神起来。
    或许,这就是人心里有了盼头,不管做什么都干劲儿十足吧,他们杨家村现在可不就是干啥都有盼头吗。
    旅游建设上面很快就批复了下来,杨春灯看着那份批复文件,脑海中甚至已经能看到杨家村未来的样子了。
    一年后,杨家村从头到尾的焕然一新,不仅大路宽广,就连村民住的房屋也都重新修缮了。
    进了村口,先是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后边是一幢二层办公楼,办公楼外面的墙上还写着“杨家村欢迎您”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城门楼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走进城门楼脚底下踩着花岗岩石铺的地面,两边儿种植着山野花,往前拐弯就是一座四合院,那是村子里的办公地点,四合院外面是一个宽敞的广场,专门给村里的人娱乐建设用的。
    再往前走就是村里的幼儿园。
    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就到了繁华地带,农家乐,超市,特产货摊等。
    杨永明自退休了之后在家闲得难受,养了两头羊,每天都带着去山上放一放,他背着手走在路边,一眼望向前,平整的柏油马路向前延展,一直延展到无尽的山脉中,再看看村民们如今的吃穿都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更重要的是自从弄了旅游业,外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杨家村,知道这片美丽的山脉风景。
    孩子们的零食样式多了,大家的娱乐方式也丰富了起来,这说明什么?
    说明杨家村的整体消费水平提升了,说明杨家村生活更加丰富了,说明杨家村家家户户都脱贫了。
    这路修的好!
    杨永明站在路边儿笑了起来:这条大路能通小康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