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1548章 终章(完本撒花!)

    
    但是,史官的不详细记录,并不表示京都保卫战就很简单。
    几十万的尸首是摆着好看的?
    这一战之后,日本全境,不管是投降了的没有投降的,或者是百姓,哪怕是大明士卒,说起朱高煦这个名字,都会忍不住打几个寒颤。
    可止小儿夜啼,朱高煦在日本这个岛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
    反正这事之后,朱棣以及大明未来的诸位君王不承认,朱高煦在日本的统制,也采取高压姿态,将日本统治得服服帖帖的。
    所以这事迟早湮没在岁月里。
    在占领日本全境后,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政策,很快让日本的局势重新恢复平静,大明迅速设立布政司和总司以及都司。
    其中汉王朱高煦,坐镇京都,权责总司左司使,京都布政使使,京都都司都指挥使,将军政大权掌于一手。
    同时,大明在日本留下驻守士卒,水师海军各一万人,约两万人。
    步军那边,留下神机营五万。
    这七万兵力,由日本百姓出钱出粮来养——表面上没这么说,但朱高煦是这么做的,别说,日本那些各大势力,屁都不敢放一个。
    朱棣班师回朝。
    在抵达威海的前一天夜里,黄昏忽然和朱瞻基一起来求见朱棣,朱棣其实知道黄昏所来何事,略有伤感。
    君臣二十年。
    没有最终一战,却有最终一别。
    这一次回到国内之后,黄昏就要全力投入到出海的大业之中,而自己趁着现在还能动,也得给太子太孙把路铺好,何况万一自己驾崩之后,太子太孙不愿意和黄昏分道扬镳,或者说对黄昏出海不放心,而采取高压政策的话,会是双输的局面,所以镇西公要出海,皆大欢喜。
    那就让他去海外,并且给他封王,让他戴上一顶王冠。
    毕竟黄昏这些年辅佐自己,也让大明戴上了一座王冠。
    果然,黄昏找到朱棣行礼后,退了几步,抬头看着船舱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道:“陛下看看现在我大明周围。朝鲜,请归了,日本,被我们打下来了,东北的潜在威胁女真,被陛下御驾亲征给解决了,漠北,如今已是大明的后花园,金帐汗国很可能是下一个中南半岛,中南半岛迟早会被同化,亦力把里也不例外,如此庞大的帝国,微臣实在想不到,秦皇汉武来到今天,就能比陛下做得更好吗?”
    朱瞻基在一旁笑得很鸡贼的配合道:“不能!皇爷爷文治武功天下无双。”
    朱棣:“……”
    瞻基怎么也拍马屁了?
    黄昏则嘿嘿暗乐,这是他和朱瞻基说好了的——其实朱瞻基也求之不得大明妖臣、镇西公赶紧滚出海去。
    朱瞻基压力大啊。
    他现在觉得黄昏要是不离开大明,他将来登基后,他就是朱允炆,黄昏就是朱棣。
    说实在的,也就老爹朱高炽有信心能抗衡得了黄昏。
    朱瞻基是没多少信心的。
    如果不是因为海外那片大陆的发现,注定要和皇爷爷之间有一战的黄昏,这样的人物,朱瞻基真不觉得自己有多少胜算。
    当然,他也不畏惧。
    毕竟他是大明正统的皇帝,有千万民心支持,但朱瞻基怕的是一旦和黄昏之间开战,那么永乐盛世瞬间跌入低谷,他朱瞻基就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说到底,还是君王之大义束缚住了朱瞻基。
    而不是黄昏的势力让他畏手畏脚。
    但不论怎么说,当下这个局面,朱瞻基还是很乐意的——两极蓝图若是实现,大明和黄昏,两个国家在脚下这片大地上,一东一西形成的两极霸权,将统治这片大地千百年!
    想想就激动。
    朱棣岂能看不懂黄昏和朱瞻基的意思,沉默了一阵,示意黄昏和朱瞻基坐下,朱棣看着大明的版图,感触万千,“曾几何时,我只想做得比朱允炆好,如果能追上太祖,那就很是完美了,但随着日本被我大明征服,文治上,永乐大典,教育改革、科举改革,让吴与弼推广字典,总体来说,应该也是略超太祖的,武功上,不是自夸,大概已是千古帝王第一了罢?”
    二十年时间,大明周围之邦国,尽数沦为大明领地。
    这武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所以朱棣其实很确信,就算始皇帝因为书同文车同轨这个举措是无人可动摇的华夏第一帝,那么我朱棣也该是和始皇帝并肩而立的千古双帝!
    汉王?
    早被自己抛在了身后。
    黄昏正色,“实事求是的话,可以毫不夸张的手,中国自古多少君王中,唯有陛下和秦皇笑傲于峰巅,其余人皆只能仰望而不可及。”
    朱棣颔首,有些得意,有些骄傲,也有些欣慰。
    认真的说了句:“多少朝,多少岁月,多少臣子,哪怕算上姜子牙、伊尹这些古老的位极人臣的人物,什么诸葛卧龙、周公瑾、房谋杜断、萧何张良,历数我泱泱神州,千万臣子之中,你黄昏虽然不是最位高权重的一个,也不是最有权势的一个,但你镇西公绝对是最富有的一个,也是最有功绩的一个,千古臣子莫如是,几以凌驾了大多君王!”
    在朱棣看来,黄昏对这片土地的贡献,犹在绝大部分君王之上。
    能在功绩上压黄昏一头的,哪怕是君王之中,大概不会超过双手之数,有宋一朝,大概也就开国太祖和中兴的南宋孝宗赵昚可以和黄昏比拟一番。
    黄昏嘿嘿干笑,“低调,低调,陛下,要低调,微臣只是一个臣子,大明能有今日的永乐风华,是因为陛下您御人有术,是因为您的文韬武略,是因为四海归心天命所致,微臣只是顺水推舟在这个时代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朱棣笑道:“别在这里虚头巴脑的,说说看,接下来应该要如何操作,才能确保这偌大的江山不会逐渐分崩离析,须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朕确实担心这一点。”
    黄昏道:“其实方法已经在咱们的日常治理中了,例子就是中南半岛:文化上,大量兴建私塾、官学,让当地百姓学习我中原文化,并且允许他们科举入仕,甚至来大明应天出仕都可以,这是一种文化同化,只有真正做到了文化同化,他们才会真正的以大明人自居。军事上,持续发展火器,并且做好技术封锁,绝对不轻易让其他国家赶超我们的火器水平,要始终达到对周围国家和已占有领地的绝对军事优势,比如军舰还需要生产更多,没个一百艘钢铁战舰,咱们都不好意思说是海权霸主——”
    朱棣颔首,“这些朕知晓。”
    黄昏继续道:“接下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微臣必须再三提醒陛下,嗯,容臣僭越的说一句,请陛下千万不要学太祖陛下,为了一些眼前利益,而破坏了宝钞的信用。”
    朱元璋发布宝钞,是连准备金都没有的!
    他的宝钞毫无信誉可言。
    但现在的大明宝钞信誉度极高,因为大明是有皇家银行储备了大量的金银,不管是你个人和商行,只要你愿意兑换金银,大可以随时来兑换。
    真正做到了宝钞的硬通货水平。
    但黄昏有个担心:“目前,宝钞的信用度极高,从中南半岛、奴儿干、漠北、亦力把里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宝钞都已是绝对的流通货币,就是金帐汗国那边,也开始有当地的商贾权贵接受宝钞了,加上以后的朝鲜日本,那么陛下,在我大明如此庞大的疆域之上,推广宝钞带来的结果是我大明国库金银堆放如山,加上接下来要加大对石见银山的开采,那么问题来了——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中南半岛那边,假设摩诃黛维要造反,陛下会不会拒绝摩诃黛维用宝钞来大明换金银?”
    朱棣略一思索,“朕傻啊,当然要拒绝,她都造反了,朕还让她用一堆宝钞来换金银回去?”
    黄昏摇摇头,“陛下,其实最优做法不是直接拒绝,而是根据情况审时度势,如果摩诃黛维造反,能够威胁到我大明,肯定是要想办法掣肘她把宝钞换成金银的,而且还能让挑不出刺来,具体操作,我相信我大明的读书人有一万种方法,但如果摩诃黛维造反根本不影响大明,那么让她换又如何?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哟,大明这么大度,别人都造反了,宝钞还给换,这就能让宝钞得到更大的信用度,而只要拥有这个信用度,在越来越宽广的范围推广宝钞,那么我大明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
    这也是两极蓝图的最终目标之一:宝钞成为全球通用货币。
    朱棣咳嗽一声,有些尴尬,看向朱瞻基,“太孙懂了没?”
    意思是朕懂了,刚才是故意反着说,给你搭话,主要目的还是趁机教育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急忙道:“孙儿明白了。”
    黄昏道:“其实目前的局势下,打下日本,由太子殿下守成个十年左右,待大明彻彻底底消化了这些疆域,完全同化了中南半岛、亦力把里、奴儿干和漠北,甚至朝鲜,那时候就该有太孙殿下主动出击,去更北的莫斯科大公国,要将那片冰天雪地里的民族阉割武力,不让他们有发展壮大的一天,要不然以后我大明就有可能面对他们的钢铁洪流。”
    “至于更远的地方,待以后再说,我在海外有了规模后,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太子和太孙两位殿下,彻底建立起两极霸权来。”
    “微臣要说的就这么多,陛下,您难道没点什么想说的?”
    朱棣微微颔首,“朕也没什么可说的,关于你要的钢铁、煤炭、粮食、绸缎以及其他物资,包括你要把时代集团大部分产业都搬走,朕可以全力支持你,并且允许你的时代集团继续在大明从事商业活动,但时代军工、化工之类的,则需要和工部相关部门共同合作,这点你之前也是同意的。朕着重承诺你两点:第一点是关于钢铁,你在海外先要建立一个城池,需要大量钢铁,朕可以给你最大的支持,但这个最大支持有限制,即不影响钢铁战舰、火车、军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给你提供,甚至可以将自行车三轮车的生产缩减,先让你把第一座港口城市建立起来,再重新加大生产力度,关于此事,我询问过工部那边,目前我大明的钢铁生产量,只要稍微缩减某些项目的钢铁用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给你最强的支持。”
    黄昏大喜,“如此甚好。”
    大明当下的钢铁生产量确实很庞大——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
    主要开采区域还是中南半岛。
    不过接下来会在朝鲜和日本大力开采,金帐汗国在平叛差不多结束后,已经有几座矿山进入了投产,同时官道修建也在如火如荼——确保开采了的矿产能运回来,或者就地炼成钢铁后再运回来。
    也就是说,目前大明的钢铁用度,几乎没用过本土资源。
    朱棣继续道:“第二个,之前你说需要迁民百万,朕觉得可以给你,但这百万百姓,不能从大明本土招募,大明本土,朕只能给你五十万,剩下五十万,你得去中南半岛、奴儿干、亦力把里、漠北和金帐汗国招募,别说五十万,你能招募到一百万,朕也绝不反悔。”
    黄昏略感头疼。
    那样的话,自己建立的国家又将是一个像美利坚那种的多民族国家,两极蓝图在数百年后就可能发生变故,还是应该以中国人为主。
    反问了朱棣一句,“陛下,我大明人口过万万了吧?”
    万万就是亿。
    朱棣颔首。
    黄昏嘿的一声,“那我带一百万人,九牛一毛啊,陛下,我到了海外之后,要成立一个有凝聚力的邦国,那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民族血脉,所以我还是希望国内一百万人,招募其他地方的,暂时不能超过五十万。”
    朱棣沉默了许久,“容朕想想。”
    ……
    ……
    班师回朝,普天同庆。
    大明江山,盛世风华。
    疆域之大,已超元朝。
    最南,可至满剌加,最北,触及西伯利亚高原,朝鲜、日本都成大明疆域,建立了总司衙门和布政司,开始了帝国统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百年来,整个亚欧大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威胁得到大明。
    而大明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后,将强大到何等地步?
    无从得知。
    永乐盛世,最如最为辉煌的年代。
    ……
    ……
    永乐二十二年,发现无仗可打的朱棣禅位给太子朱高炽,彻底放权,让太子的仁厚政策施加到大明的每一片疆域之中。
    朱高炽登基,改元洪熙。
    洪熙八年,朱高炽驾崩。
    太子朱瞻基登基,改元宣德。
    宣德六年,朱瞻基御驾亲征率大军出击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大获全胜,同年,朱瞻基班师回朝,由吴哥老将雄霸和大明国公张辅率领精锐出击帖木儿王国。
    攻无不克。
    大明的版图,辐射至欧洲!
    宣德九年,云南王沐晟率领大军,征兆中南半岛诸部势,攻击兵力三十万,从孟加拉布政司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路向西推进,很快将德里苏丹国征服,同时,兵力南下,这一片区域的陆地势力尽数拔出,建立大明自己的布政司。
    宣德十三年,郑和率领一百艘钢铁战舰组成的舰队远征南洋。
    诸国望风而降。
    大明,率先成为两极中的东极!
    ……
    ……
    永乐二十二年,在福建泉州的码头上,有个中年男人站在一艘宝船上,身后,是一群神情各异的家眷和子女,中年男人最后一次回首看故土,热泪盈眶的对身边的儿子黄河说道:“以后,咱们还是要常回家看看,不能忘记我们从何处而来。”
    黄河重重的点头。
    这是我们的故土,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背弃的魂归之地。
    洪熙三年。
    当北美大陆第一座港口城市建立起来时,被大明册封为镇海王的黄昏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应天号带来了垂垂老朽的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看着这座钢铁堡垒一般的城市,震撼莫名又暗暗欣慰。
    君臣两人在异国他乡把酒言欢。
    不醉不归。
    洪熙四年,朱棣归国后一月半,驾崩。
    临终之时,朱棣大笑不止,但说一句:“可笑对太祖矣!”
    宣德六年,朱瞻基御驾亲征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时,北美大陆的镇海王,派出了三艘钢铁战舰,去欧洲绘制海路图、勘察敌情。
    宣德七年,镇海王的舰队抵达南美大陆。
    同年,抵达澳洲。
    宣德十三年,郑和率领海军南征南洋时,镇海王的三十艘钢铁战舰全副武装出现在了欧洲沿海岸,于此同时,大明的舰队也同时抵达欧洲,相互配合之下,数年战火,欧洲全线沦陷。
    宣德十九年,朱瞻基撤镇海王封号。
    同年,黄昏称帝。
    ……
    ……
    ps:新书《明末:我行我上了啊!》已经上传,就在隔壁,请大家移步支持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