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梦魂》第486章 天文地理书契八卦

    
    不同于巫妖仙神的是,人族若是想记录天文历法,就不能单单依靠个别人的努力来实现,毕竟人族寿命太短,这个时期能活6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非天生奇材善于修仙者根本活不了这么久。
    而历代人智慧的结晶,肯定不能只依靠口口相传,否则很快这些总结出的知识就会迅速被遗忘或因意外而断绝传承。
    因此,人族观察和记录天文历法,必须依赖一些非常简易的工具。
    首先,对于每一天的时间整理,最直观的便是直接观测太阳。
    人们虽然不知年月,但大概还是把每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以及晚上,并且大致可以以太阳所在位置来粗略确定时间。只是看太阳过于刺眼,麻烦,而且人们的方向感很差,并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所以观察太阳来判断一天的时间并不容易。
    而伏羲靳子轩第一步,便是教人们通过地上的影子来判断,这比直接观测太阳更加准确和方便。
    于是,很快华胥氏便有了立竿测影,即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木,以其影子的方向来确定时间。之后,在伏羲靳子轩的带头优化下,逐步演化出圭表,表,即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圭,即平放于正南正北方向标有刻度的平板。
    圭一般是固定在地上的,这样就不会因为移动而改变南北走向,影响人们对时间和方向的混淆感。
    而通过观察日影长度,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夏季和冬季的日影长度居然不一样!只要在圭表上刻出夏季的日影长度和冬季的日影长度,就能通过观察圭表来判断此时的大致季节。
    当然,冬季相对寒冷,夏季炎热,但过去的野人们对此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原始野人和野生动物一样,是依靠自身的皮毛硬抗寒冬和酷暑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靠冷热判断冬夏原本并不容易。在有了畜牧业以后,人们开始有了皮毛当做衣服保暖,对于冬夏的区别,也开始更加在意了。
    从此,通过正午时刻,以圭表所测日影长度便能确定季节,而圭表之后不久,通过对圭表的优化,逐步形成了日晷。日晷为一打磨好看的石圆盘,圆盘叫做晷面,其上标有刻度,圆盘中心有一指针,叫做晷针,亦称表。
    日晷向阳斜放,通过观测晷针的影子方向可测得时刻。
    此后每年,伏羲靳子轩都会观察日晷,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百结长绳上不断修正历法。通过大约五年左右的摸索,伏羲靳子轩数着五根绳子上的绳结,终于确定,每年大约有365天。
    而且,每年的四季节时令都是非常稳定的,将这些绳结在部落中展示科普后,伏羲靳子轩在华胥氏部落中,甚至建立天文中心,不断修定历法,分时令,人们惊讶的发现,好似天地之事伏羲全都了然于胸。
    时人愚昧,不知其中道理,以为伏羲能够通天,将其奉为神圣。
    虽然这个时期还没有种植业,但养殖业也非常需要时令和历法的协助、比如到了夏季秋季的哪个时令,应该收集存储草料,准备应付过冬。比如冬季结束后,到了哪个季节江河湖的冰会融化;
    哪个季节适合狩猎,哪个季节适合捕鱼,哪个季节……
    有了历法的华胥氏,文明程度提升了许多,人们和动物的区别再次拉大,每个人有了稳定的家庭,在部落中有了稳定的分工,每天活得不再浑浑噩噩不知春秋,一切都开始变得井井有条。
    而对伏羲靳子轩的感受而言,这些东西依然有非常明显的缺陷。
    比如历法和结绳记事,都有明显弊端。
    伏羲靳子轩自己通过结绳记事记录每年的历法时令时,打结的方式会有所差异。比如他打一个三层结表示炎热,一层表示寒冷。打结的不同方式,也可以用来记录那一天打雷,哪一天下雨雪,哪一天大风,哪一天融冰、哪一天打猎收成高、哪一天准备过冬等等……
    把这些教给华胥氏的‘天文中心’后,部落中负责天文历法的人们勉强记忆和采取,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理解不同,还有很多人容易记错,或看错,毕竟绳结的大小形状很难区分,造成了大量的记录错误。
    而这些,对于曾经的巫妖仙神来说并不是问题,巫妖仙神可以以仙力凝聚画面,甚至打造一些仙器来记录,但人类别说绘画水平,连颜料和纸笔都没有,怎么可能做到这些?
    因此,伏羲靳子轩一直在纠结,如何解决这些文化传承应用难题。
    忽有一日,伏羲靳子轩正坐在湍急的黄河便,河水图涌动,有一异兽跃出河面,它形似骆驼,左右生翼,马身龙鳞,高八尺五寸,能够踩于水面而行,因如龙似马,故伏羲靳子轩称之为龙马。
    龙马其身有斑点花纹,黑白之斑共计五十五点。
    河出图之事后来传开,人们都将这个给伏羲带来灵感的图案称为“河图”。
    伏羲靳子轩观河图而灵感顿生,他终于想到,可以以简单的一些图案笔画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相比于观察复杂难以辨认的绳结,图案的辨识度和传播要容易得多!
    于是,伏羲靳子轩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羽毛的纹理与山川水土之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作了第一套八卦图案,用来比类天下万物,预测阴阳。
    八卦,即乾、坤、离、坎、震、艮(gèn)、兑、巽(xùn),分别表象天、地、火、水、雷、山、泽、风。
    简单应用来讲,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而八卦两者互相搭配组合,又可以变成六十四卦,相当于可以记录六十四种不同的事物,甚至可以用来象征和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而伏羲靳子轩整理所化的八卦图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一时间,八卦之法在人族迅速传开,相比于过去容易出错的结绳记事法,八卦的应用显然更加便于记录和表达、传递很多东西。
    而天文中心有了八卦之法后,也制作了许多石碑,用来刻画八卦符号来记录修正历法时令,效果比结绳记事法准确高效许多许多!
    除了石碑外,伏羲靳子轩还寻找了大量适合记录刻画符号的材料,如龟甲、木头竹简等等,这些既可以成为书契,又可以成为典册。
    伏羲靳子轩造书契以代结绳,让文籍因此而兴起。典册的出现可以说是现代文字的雏形,但此时华胥氏的人们还没有想到复杂的文字,因此这些典册称作刻符更合适一些。
    至于甲骨文这些象形文字,对伏羲靳子轩和这个时期的人们来说,还太早太早了。每个人画工千差万别,一头简单的猪能画成各种四不像,辨认度和统一度对这个刚刚兴起书契典册的时代来说,实在是为难大家了。
    而在这些年间,女娲也没闲着。
    此时代人们不知礼数,时人多邪淫,社会风气不正,为了陶冶情操,女娲在伏羲靳子轩繁忙期间,想起了曾经囚牛的特长,为了改善人间单调混乱的情况,女娲试想着用不同的竹子制造出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笙簧。
    为了寻找不同的树木竹子材料,女娲几乎把能去的地方都给走遍了。最终,工夫不负有心人,把所有的材料都实验找齐了。于是,她开始制造起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工具,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制造生活,各种各样的笙簧“出炉”了。
    其中最好用的琴长七尺二寸,有二十七弦,名叫离。
    后来,女娲又不断改进,取蚕丝绳等各种材料尝试作瑟,用以修身养性。其瑟长八尺二寸,四十五弦。
    琴瑟成的那一天,女娲将其交给伏羲靳子轩,伏羲非常开心,当场弹奏一曲,一时间有数只凤凰飞与头顶,于是伏羲作《凤来》之歌,以镇天下之人。时人云,只有大德之世,凤凰才会出现,认为伏羲成了古史中第一个见过凤凰的人。
    女娲便开始把这笙簧,发放给每一个人。在那以后世间不仅充满欢声笑语、还有美妙绝伦的音乐声。在人类忙完一天的活儿时,总会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吹着笙簧,并且互相交流着自己创作的乐谱。
    每天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