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从传道开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工

    
    写在前面的话:“七点击,裂开。”
    “好热。”
    刚进入烘房刘菱第一感觉就是温度提高了不少,早春还是有些许冷意的。所以她穿的衣服还是比较多,但是烘房里面的温度可是比屋外高不少。
    刘菱就简单逛了一下就急忙叫王允带自己出去,本来王允想问她要不要试一试的。可是看见刘菱都快受不了了就出来了。
    “说实话,虽然不是夏日,但是我都能想象到夏日这里面的温度了。也不知道这些人夏日的时候怎么受得了?”
    “烘房就是这样的,在冷天的时候还好点,在热天的时候这里面就像个火炉一样。呆这里面呆一刻钟都要命。
    一般来说到热天我都会给他们准备解暑的东西,不然的话很容易有人中暑。”
    “哦~”
    “哎,王允我发现一件事,你能给我说说吗?”
    “嗯哼?你说。”
    王允有些许好奇,刘菱能发现什么事?毕竟两人也才看了两个厂地罢了。
    “我发现你这些工厂里面的人是不是有些多了,比如这个造纸厂里面。
    做原浆的、滤纸的、烘纸的。我发现这些工人做起来都有空闲的时间,我们的想法就是为什么不少要点人呢?
    比如做原浆的和滤纸的就需要一群人就行了,或者滤纸的和烘纸的用一群就行。
    这样就可以少开不少人工资了,并且这样的话只需要他们稍微赶一点就行,满人道的啊,比起终日在田间忙碌这点要求可不过分啊。”
    刘菱说完自己看法后赶紧继续补充,生怕王允把自己看成压榨百姓。
    “呵呵,你的这个想法也是对的。不过这样的效果并没有这样好,这并不是我心疼他们,他们做的事并不是太多,可是我的想法就是每个人负责好自己要做的就行。
    我把这个叫做分工,分工对于厂中产品的制作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给你说吧,一个人兼营几种性质类似因而使用同一材料的行业,在农村到处可见。
    一切木制的物品,农村木匠都可以制造;所有铁制的物品,农村铁匠都会制作。
    农村木匠除了是木匠之外,还是雕刻师、屋舍构建之类的细工木匠,乃至制车轮者、制耕犁者,铁匠的工作比木匠的工作更为繁杂。”
    “这些人厉害吧?”
    “挺厉害的,一个人就可以做这么多事。”
    “可是我却说他们这样厉害的人有着和我厂里一样多的人数,可是制作起来东西却是比不过我厂中的人。
    哪怕我厂中的人时常可以歇息,他们却是不停的做!”
    “这怎么可能?”
    刘菱感到难以置信,因为熟悉一整套环节的人制作起来比不过王允这些人这在刘菱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但是这是事实,这些我们都是经过评测的,就是曾经这样做过对比过的。”
    “一开始我说这个模式的时候商盟有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我这样的模式赶不上培养熟悉全套技术的人,可是后来经过评测后我这个模式确实是比熟悉全套过程的人快。”
    “这就是分工的好处!”
    “这样说可能你不理解,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卖的镜子,假如一个工人负责完整的一套工序只用二十分钟。”
    “但是我现在有三个人,一个负责烧制镜面,一开始可能他需要十分钟,可是做了几百个后他现在只需要五分钟。
    同样的,镜框也是从十分钟变到五分钟。
    而组装只需要两分钟。
    这样下来制作一张镜子就只需要十二分钟,比起二十分钟自然快不少。”
    并且这样做的话还可以减少工人犯错,因为一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的话只要他做的足够多,做的足够熟悉就不会出错。比起一个人单独要负责全套的话简易不少。
    说到底还是熟练度的问题,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的这个分工模式完爆精工模式。”
    “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说精工模式不可取,只是说相较于精工模式,分工的话产量更快,更稳定。”
    “当然了,这里也不是说这些人上来就可以进行分工工作,培训是必须的。
    如果一个工人没有接受过这一职业的相应训练,也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工具,那么就算他一整天都竭力工作,也有可能连一件配件都制造不出来。”
    “对于其他各种操作较复杂的工艺及制造业,虽然不能做这样细密的分工,但分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凡是能分工的工艺,分了工就可以相应地增强劳动生产力。分工的这种好处,也体现在各种行业各自分工这一社会现象上。
    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较高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水平,那么其各行各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所以现在我们商盟基本上都在推行这个分工模式,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分工模式。只要能分工的都已经进入分工模式了。为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王允再次对刘菱发问。
    “有点模糊概念,你那些名词可以听懂,大概也能明白你的意思。”
    王允笑笑。
    “分工真的是一个跨时代的工具。”
    “出现了分工之后,同样数量的劳动者所完成的工作量,就能比过去多得多。
    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第二,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第三,随着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本需要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劳动者因为掌握了劳动技巧,其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也势必增加。分工实施之后,各劳动者的业务就只局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所以他们当然能够大大地增进劳动的熟练程度。”
    “假设有一个普通的铁匠,他用惯了铁锤却从来没有做过钉子,一旦他因为某种原因而必须做钉子时,那么我敢说,他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两三百枚质量拙劣不堪的钉子。
    一个人即使习惯于制钉,但如果不以制钉为主业,那么就算他再竭力工作,也几乎不能在一天之内制造出800枚或1000枚钉子。
    我们厂中有不少年纪较大的中年人,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的手艺,但是他们在尽力工作时,每人每天能够制造出2300多枚钉子。
    如果是同一个劳动者,既要负责鼓炉、调火、烧铁、挥锤打制,还要在打制钉头时注意调换工具。
    而以一道工序为职业的人,其劳动的熟练程度通常也高得多。
    他们操作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就像刚才你滤纸的时候你花了五分钟才匀出一张纸。
    但是那些工人差不多就是两三分钟一张,不知道你注意到这点没?”
    “好像是的。”
    “所以说,专一就行,我不需要他们全能,只要他们能专一而精做好一道工序即可,至于休息的时间都是他们自己挤出来的。”
    “如果节省了由于转换工作而损失的一些时间,那么由此得到的利益,会比我们乍一看时所能想象到的利益要大得多。”
    “人们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特别是当另一种工作要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且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时。
    比如,一个乡村人既耕作农田又担任织工,如果他在织机与耕地之间来回奔波的话,就一定要虚耗许多时间。
    诚然,如果这两种技艺能在同一场地上进行,那么无疑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上的损失。
    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大的损失,因为一个人的手在由一种工作状态转向另一种工作状态时,通常都要闲置一会儿。
    一个人在开始一项新工作的最初时刻,总免不了会心不在焉,势必难以立即积极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中。
    而且,这种状态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个农村劳动者,如果他每半小时就要换一次工作和劳动工具,而且几乎每天都必须从事20项不同的工作,那么他自然(甚至可以说是必然)会养成闲荡、偷懒、随便等习惯。
    农村劳动者就因为这些习惯,常常会流于懒惰和散漫,即使到了形势非常紧迫的时刻,他们也不会精力十足地干。
    所以,即使他们在技巧方面没有缺陷,但仅仅就是这些习惯,也足以大大减少他们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分工之后这些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这也是为什么一群啥也不会的人最终会做的比那些匠人做的快的原因。”
    “现在的话你明白了吧?”
    “懂了懂了,这次是真的懂了。”
    刘菱是真的怕了,王允一啰嗦起来就不会停。
    简单的一个分工就给她扯了一刻钟还多,虽然刘菱不讨厌王允这个认真的样子。
    可是刘菱是真的不喜欢这些东西,所以王允给刘菱说的她听起来很没有感觉。
    比起王允给她介绍菜式,对于这些管理的她是真的提不起来兴趣。
    “走吧走吧,我们去下一个厂。”
    不等王允再开口刘菱就拉着王允王允向着厂外走去。
    刘菱怎么想的王允自然一眼就看出来,“这小妮子好像有点不耐烦我了呢。”
    王允这样在心里想到。
    想了想,“这难道就是前世说的别给恋爱的女孩子讲道理?人家只是想要甜甜的恋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