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后》第四百九十五章 迁都长安

    
    晋国的局面再次稳定下来,赵无恤带领韩虎和魏驹,对智氏发动了进攻,短短时间之内,三家将智氏瓜分,堂堂晋国的执政居然被人杀了不说,同时还将智氏上下杀了一个干净。
    晋出公大怒但是他现在的实力不够,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派出使者前往齐国求援,因为现在的齐国已经隐隐约约了,成为了其他诸侯国的主心骨。
    蒙荻在淮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喜,很明显韩,赵,魏三家在晋国已经掌控了局面,晋出公虽然秘密派出了使者,但是可以想见将来一旦消息泄露,晋出公下场堪忧。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说明晋国短在一段时间之内,一直会处于动荡之中,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今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少道路都已经修成。
    很多水道已经彼此相连,虽然一下花去了不少的钱财,不过汉国的商贸得到极大的促进,财政收入也略微有些提高,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了这些道路和水路,那么转运士兵花费的时间就更少,蒙荻这边终于可以喘口气,着手继续进行扩兵了,于是汉国上下迅速动了起来。
    短短时间就已经招到了将近三十万的人马,蒙荻还是没有过于激进,将步兵的人数维持到十五万,骑兵三十万,其余的全部为乡兵。
    只是将他们的等级提高加强训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调吴起返回淮城练兵,以柳下拓前往镇守彭城,接下来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那么北伐之事就可以开展了。
    同时孙武也开始带兵朝着扬越一带进发,通过分化拉拢,非常有耐心的开始占领当地,这些地方虽然比较荒蛮,但是因为跟巴蜀相连。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及早拿下,配合沈诸梁在巴蜀的行动,如今巴蜀大部分部落都已经归于汉军的统治之下,如今孙武再次出兵,巴王心中也是恐惧不已。
    最终巴王考虑再三之后选择投降,依照蒙荻的意思,带着自己的家眷前往淮城,如此一来,巴蜀彻底平定,不过也需要一段时间经营才能稳定下来。
    蒙荻让沈诸梁镇守巴蜀,同时练兵开垦田地,如此一来汉国统一南方的策略成功完成,而此时文种也终于将长安城修成,发动民夫约三十万,历时将近一年。
    终于修成了一座城,高墙后的坚固大城,因为粮草充足再加上这些民夫还有报酬,非但没有积极民变反而让秦国的百姓,对于汉国新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于是来年春,蒙荻直接下令迁都,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开始从淮城出发,并且顺道进入,到了吴越楚三国旧地,巡查地方。
    随后进入巴蜀停留半月,然后这才再次起程赶往长安,蒙荻看着面前这一座雄伟的城池,脸上露出缅怀之色,虽然这座城池跟自己印象中的略有不同。
    但是一样的高大雄伟,文种和范蠡带着一众文官武将出来迎接,进入城中之后,同城大庆,这一次从淮城自愿追随而来的百姓超过二十万户。
    再加上那些富商大族,花费的粮食可是海量,但是效果也是极其的明显,如此大的动作在一路之上,除了一些人因为身体羸弱而病死之外。
    大部分人都平安到达了长安城,这也是对于汉国组织能力的一次考验,消息传出来之后天下震动,因为这已经释放出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信号。
    那就是汉国可能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而蒙荻则是把豫让给叫了过来,吩咐道。
    “晋出公派出使者前往齐国,应该已经收到了回报,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把这个消息给放出去,不管赵无恤他们心里面怎么想,但是收到消息之后他们都要被迫作出反应。”
    “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对晋国开战,毕竟之前我们是跟晋国签订的和战盟约,如果到时候晋出公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就可以有理由出兵晋国了。”
    豫让听完之后点了点头,想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
    “如果赵襄子他们并不为所动,而是隐忍怎么办?那我们需不需要派一些人到晋国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出兵试探一下?”
    而蒙荻则是轻轻摇了摇头,他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神色,然后说道。
    “赵无恤没有那么傻,不管他想与不想晋出公都不可能继续待在晋国,原因很简单,一个国君已经对他们有了其他的想法,如果继续留下去的话。”
    “赵氏很有可能会再一次面对危险,所以这种脏活不需要我们去干,想必他心中也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与其这样他一定会想办法掌控晋国。”
    “只有这样才能够集中晋国全部的实力跟我们决一死战,否则的话,晋国继续维持这种局面,很有可能会陷入到分裂之中,这才是最为危险的。”
    安排好了这件事情之后,蒙荻便召集众人开始商议,接下来出兵之事,范蠡首先说道。
    “如果想要进攻晋国的话,目前我们还有一个麻烦需要根除,那就是西边的义渠,他们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大,并且依照中原的制度进行了改革。”
    “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一个诸侯国了,所以实力虽然说并不是很强,其主要兵力也为骑兵,但是如果不能歼灭他们的主要兵力。”
    “一旦将来我们在作战时,他们在背后闹出来什么乱子,那么长安就会陷入到危险之中,所以我建议在这个时候首先要发兵讨伐义渠,只有彻底平定了他们,我们才无后顾之忧。”
    坐在一旁的彭吉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是当地人,对于秦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于范蠡的看法十分的赞同,于是便开口说道。
    “我赞同范大人的看法,义渠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过他们跟犬戎之间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如果联合作乱也是不容小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