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普查”成了全军参与之后,“武平堡”军的行军速度又慢了,等他们到“幽州”时,居然已是十二月下了。
谢岩去“幽州都督府”交换行军文书的时候,接待官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一千多里地,走了三个多月,这速度,堪比“龟速”。
谢岩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花了三天时间,拿到文书,领到了军粮,还卖了五十匹战马,又购买了一些物资,然后才不急不慢地继续前进。
离开“幽州”,谢岩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向西,过“代州”,抵达“太原”,再经“潼关”进“关中”;还有就是向南,过“冀州”经“洛阳”自“潼关”进“关中”。
冯宝极力推荐从“洛阳”走,他是特别想去“洛阳”看看;林运等人是随意,怎么走都可以;王福来更是随便,自从冯宝告诉他,商队有一成份子算他的以后,他就对行军速度的事从来不提了;禁兵主要责任是保护王福来,所以他们更没意见;唯一有异议的是商人们,他们中,绝大多数需要赶回“长安”。
谢岩仔细考虑过后,决定将队伍一分为二,将西边的各折冲府府兵和家在西边的辅兵,编成一队,由刘愣子带队,将各人立功文书、以及应该发放的钱财,全部分发给个人,由他们同商人一路,直回“长安”,余下的人,走南边。
结果一统计,往西的居然有四百多人,由于军中钱财不够,谢岩便给了刘愣子一百匹战马,让他路上卖掉,支付给士兵,以及路上消耗,至于朝廷赏赐那部分,凭立功文书,可去自家当地官府领取,倒也不会少。
一下少了四百多人,军中的物资顿时充足许多,可以说,已经到了能够顿顿有肉的奢侈程度。
如果一个人,有钱、有时间,会做什么呢?恐怕大多数人会选择游玩;那要是一支军队呢?估计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谢岩和冯宝却给出了完美答案,那就是——吃喝玩乐外加训练打仗!
连同禁兵在内,谢岩将整支队伍打散后分成两个部分,雷火和裴士峰各领一支,先在路上训练,然后每到一镇、县、州之地后,两队先进行一场“对战”,战斗内容五花八门,什么“救人行动”、“突袭行动”、“斩首行动”等等。
“对战”会有输赢,输的留“营地”看守,赢得可以得到八十贯奖励,然后拿钱去城里消费和搞“普查”。
这种充满竞争性的“对战”,加上物质和消费的双重奖励,两支队伍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战胜对手。
最开始几次,都是雷火一队胜利,当裴士峰慢慢适应了“武平堡”军的训练和战斗方式后,采取效仿、加强等多种措施,渐渐又赢回几次,双方在你来我往的胜利中,渐渐领悟出一个道理——战争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军团式会战,小规模、小范围的高强度作战,在特定情况下,不仅有很强的破坏力,还往往有意乎寻常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达到正规作战不一定实现的目标。
来自于后世的先进作战思想和理念,终于开始慢慢地影响到大唐军人,哪怕他们还只是低级军官。
士兵们战斗力提升,军官们眼界和思想的提高,都让谢岩非常满意,可他的烦恼很快就出现了。
过了“冀州”后,人烟渐多,几乎走不了多远,就能遇上一个什么镇,再远些就是县,如此“对战”模式下去,钱不够啊!
最开始,谢岩还曾想过,要是路上能遇上什么盗匪,最好是什么盘踞的“山大王”,把他们剿了,钱粮也都有了。
谁知道“贞观”年间,别的不说,单就治安来说,到是真不错,谢岩一路南下,没遇过盗匪,更别说什么“山大王”了,听都没听过,可如此一来,怎么解决钱的问题呢?
没好办法,谢岩只能将携带的黄金、白银先后全部兑换成钱,全军保留两百匹战马,其余的全都卖掉,先把士兵的赏赐全部兑现,余下的那部分,他算了算,差不多够支持到“洛阳”。
只要坚持到“洛阳”就好办了,毕竟还有两万五千贯在的,足够支付军官们的赏赐了。
自渡过“黄河”起,军中“河南道”各折冲府府兵开始陆续离开,军中人数明显开始减少,“对战”训练自然也搞不起来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开支大幅度减少,谢岩终于不用为军中钱财发愁。
经过“不懈努力”,谢岩一行人马,终于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抵达“洛阳”城外。
谢岩选择在距离“洛阳”城外五十里扎营,哪怕是军队人数再少,也是军队,他必须先派人去“洛阳留守”处报备,再更改进关文书,然后才能过“潼关”入关中。
林运是办理这些事务的最佳人选,而冯宝却和唯一随军的商人黄守义一起,作为陪同,带着几个人就一起入城去了。
“洛阳”分南北,一条“洛水”横贯其中,各坊市分列于“洛水”两侧,而西北方最大的一片建筑群,却是“紫微宫”。
黄守义主家姓“许”,至于具体叫什么,他没说,冯宝也没问,对冯宝来说,今天就一件事,去“许家”拿钱。
由于谢岩他们又不缺钱了,所以冯宝只需要拿走一万贯就可以,其余的一万五千贯,可以去“长安”支取,如此一来,大大减轻了“许家”压力。
大约花了两个时辰,一名黄守义口中的“五郎”,前来告诉冯宝:“钱财已经备好。余下钱款可在‘长安东市德善行’支取。”说着还递上一份文书。
虽然冯宝不大能看懂那些文绉绉的话,但是数字他都认识,确认没有短少后,便招呼跟来的几人,前去搬钱。
足足拉了三马车的钱啊!
冯宝不敢在城里待了,钱太多,要是出了意外就不好了,因此对黄守义道:“老黄啊,今日就不去玩耍了,明天,明天我们一起。”
出城门的时候,遇上少许麻烦,有守城军卒过问了一下,当冯宝亮出“左武卫校尉”身份后,军卒才肯放行。
平安将钱拿回,自是皆大欢喜,军官们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笔钱,人人喜笑颜开,只是此刻已近天黑,想进城庆祝玩乐,也只能明日再说。
第二天,天色刚亮,冯宝和十余名军官,一起着便服入城,目标“明月楼”。
冯宝昨天就打听清楚了,“明月楼”是“洛阳”最出名的酒肆,那里的“葡萄酿”、“三勒浆”都是全“洛阳”全好的。
其实这些对来自后世的冯宝吸引力并不大,他就是图个热闹,喜欢人多罢了。
先派人去找黄守义,冯宝自己跟其余军官一起,说说笑笑地直扑“明月楼”。
“明月楼”木制结构,上下三层,大门前两伙计笑迎来客,由于此刻近午时,来客渐多,是以忙碌不堪。
“给我们安排一个上好包间。”冯宝直接对迎上的伙计道。
“放心吧客官,包你满意。”伙计边招呼,边说。
上得三楼,伙计引冯宝及众人进入一间很大的包间。
唐代是分餐制,并没有后世的圆桌,一张张案几,依次分列两边,只在正中单独设有一案几。
冯宝当仁不让地走到单独案几后,先席地而坐,后招呼众人坐下,还不忘对伙计说:“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尽管上。”
“洛阳”城里显贵多,伙计也搞不清楚冯宝他们是什么来历,自然不敢怠慢,只是话说声中,恭谨之意更浓。
嘻哈说笑之间,黄守义和另一名军官也进得房内,他们刚坐下,酒菜即开始摆上……
冯宝从来都不习惯唐朝的饭食,基本除了煮就是烤,在他眼里,那是要多难吃就有多难吃,今天来,纯属就是图个新鲜和热闹,所以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葡萄酿”和“三勒浆”上面。
一口“葡萄酿”下肚,酸酸的,涩涩的,完全没有后世的红酒口感,而且酒精度似乎也低了一些;再来一口“三勒浆”,冯宝差点没吐出来,这玩意儿哪是酒啊,怎么感觉和喝药一样呢?
从这一个时刻起,冯宝对什么所谓的“大唐美食”和“大唐美酒”是再也不报任何期待了,他觉得,日后要想吃得好,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冯宝带人在酒楼饮宴之时,林运回到营地中,并告诉谢岩:“入关文书未能拿到。”
谢岩闻言吓一跳,急问:“出了什么事吗?为什么没拿到?”
林运道:“具体情况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不过我找了一个昔日同僚问过,好像是昨日夜间,有贼人执横刀,在‘利仁坊’一个地下赌坊里,与人发生争吵,当场杀死两人,重伤数人后逃遁,有见证人称,行凶者,手执为军械,故而通报‘留守府’,疑似军中之人。是以‘留守府’暂停批复一切军中入关文书,并严令各军不得离开,等候彻查。”
谢岩一听,原来是受到“案件”影响,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倒也安心不少,不过突然之间他想到,冯宝他们还在城中,这要是查到他们头上,万一出现什么说不清楚的事,那可就麻烦了。他赶紧把这个顾虑和林运说了一下。
林运觉得,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最好还是把冯宝他们叫回来,至少在城外,嫌疑也会少些。
谢岩立即决定,亲自进城去找冯宝。
他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冯宝还在饮宴之时,突然“明月楼”外来了大批军士,将酒楼团团围住,很快,一名军官带着一员长相猥琐的男子,率先进入,后面跟着十余名军士。
冯宝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情况,而伙计们又被军士控制住,所以当他大声叫唤“上酒、上酒”的时候,竟然无人理睬。
“老雷,你出去看看,这什么情况啊?人都死哪去了啊?”冯宝十分不满地道。
雷火也觉得不满意,当下起身出门,他刚一到门口,人还没走出房间,就看见几支长枪冲着自己就来了。他久经战阵,一眼就看出这些士兵并不是要真的伤人,而是为了阻止人出去,所以他立即止步,后退一步道:“本将致果校尉,有何事发生?”
军士们并未进屋,其中一军士在门外道:“我等‘留守府’麾下,奉命查案,校尉请在屋内等候,队正很快即到。”
“老雷,出什么事了?”冯宝发现情况不对,走到雷火身边,看着门外的军士问。
“他们来查案。”雷火说了自己知道的事。
既然是公事,冯宝就无话可说了,心想:“不就是不让出去吗,那就不出去。”一想到这,冯宝又回到自己案几后,同时招呼雷火一起坐下,还说:“他们查他们的,我们喝我们的,来,大家一起干!”
不过两杯酒功夫,有军官带着一平民装束的人走了进来,他们一进屋,门外的军士也跟进来好几个,把原本空荡荡的房间瞬时间“填满”了。
雷火是这里职位品级最高的人,所以他想都没想的开口问道:“案子查完了?什么案子这么重要?竟还惊动‘留守府’。”
“你就是雷校尉吧,我乃‘留守府’队正。”军官先是自我介绍一下,而后道:“昨夜发生命案,两死六伤,据目击之人说,行凶者执军械,故而‘留守’命我等查访。”
“此为公事,队正请尽管查好了,只是屋里皆我军中袍泽,断无可能有凶手在其中。”雷火尽可能的把话说的斯文一些。
“多谢!”队正对雷火说完后,转过来对那平民道:“看仔细些,可有你昨夜见到之人?”
那人连忙回话道:“是是,草民一定看仔细。”
此人说完话后,缓缓地在屋内每个人面前走过……冯宝看这人就不顺眼,一幅猥琐不堪的样子,完全不似好人,等他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冯宝故意冷“哼”一声,一脸不屑,吓得那人一哆嗦,赶紧加快了“识别”的速度。
队正见那人回到自己身旁,轻轻地摇了摇头,就问:“没有?”
“没有,草民没发现。”那人轻声说道。
队正二话不说,转过身对雷火略一欠身以示歉意,口中还说:“打扰了,诸位请继续。”
队正带上人,刚要离开包间,忽听包间外传来声音:“什么人?进去做什么?”
紧跟着就听到谢岩在门外道:“我乃‘左武卫校尉’,军中同仁皆在屋内,为何进不得?”
雷火闻声赶紧道:“是谢校尉。”
队正冲屋外挥了挥手,谢岩的人影马上出现在屋里。
雷火先上前一步把刚刚的事简单说一下,谢岩听完后,对那队正道:“公事为重,请。”
队正刚从谢岩身边走过,忽听谢岩问:“你是何人?”他转身一看,见谢岩问的是自己身后之人。
那人道:“草民李二福。”
队正对谢岩道:“昨夜之事,即是此人所报,也是此人目睹。”
谢岩轻轻“哦”了一声,可是眼睛牢牢盯着那人,看得那人不得不把头低了下来,显然是有些畏惧,也难怪,老百姓面对官员的时候,通常都是这样。
谢岩没有再说话,凝视片刻后,向边上退了一步,算是让那人离开。
等到军士们都走出包间,谢岩似乎想到什么,追到门口大声道:“队正,请借一步说话。”
队正闻声一愣,明显是觉得意外,不过他还是走回来了。
谢岩上前在他面前压低了声音,说了起来……
他倒底了说什么,没有人知道,冯宝问了两次,也只得到一句“不好说”的回答,再问,就是:“事情没有明了之前,说了没用啊。”
让“留守府”的军士这么查一下,打扰了继续饮宴的兴致,加上谢岩又在催促,众人只好草草结束。
回到城外营地,谢岩下一道命令:“在‘留守府’没有查清凶案前,谁也不许进城。”
甭管是否理解,军令总归是无人可以违抗的,包括冯宝在内。
因为无法知道查案需要多久,谢岩只好又把训练搞起来,这一次他选择了“战场包扎”。
为什么是“战场包扎”而不是“战地急救”,那是谢岩仔细考量后的结果,前者毕竟简单,而后者则是一个体系,在没有实际可供操作的环境下,光靠说,这些大唐军人们,还是很难理解的,毕竟他们缺少许多相关的知识储备。
可就是“包扎”一件事,谢岩光说就说了一天时间,先从材料说起,告诉他们,要用麻布,还得是条状的,然后放锅里用水煮,水开后,还得煮上一会,再取出,放太阳下暴晒,而后用同样煮过的布包装起来,用蜡封好后,以后才能用。
至于包扎就更麻烦了,伤势不同,包扎也不同。从刀伤,到枪伤,再到箭伤,最后到摔伤等等,还得针对不同的部位,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包扎,最后,谢岩拉上石子做示范,才算是让众人一一看清楚。
光教会没用的,要真正用得上,它得练啊!
于是,不论军官和士兵,两个人成一组,轮流包扎……
谢岩为此还用上了老规矩——学不会,包不好,扣钱!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