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逆贼》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梦

    杨士奇心中淤积着成吨的委屈。
    老倌儿带着一肚子的气,憋屈的将自己塞进椅子里,双臂挥舞着宽大的衣袖,双手交叉揣进袖子里。
    微微偏头,淡淡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老伙计,杨士奇就差出声质问了。
    可是他看向杨荣的眼神,终究还是出卖了他。
    你这个老骗子!
    杨士奇觉得,老杨头怎么也应该和自己一伙,在这内阁中为大明效力,至于去北平的人选,自然是次辅大人为首选之人了。
    次辅是何等的重要,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坐镇北平。
    杨荣心中有些没好气,淡淡的看了杨士奇一眼,然后看向次辅金幼孜。
    “金大人,陛下若是真要在今年北征,老夫恐怕是要伴驾随行的。届时,太孙也必定是要随同陛下一起北征。如此到时候,这应天城就要拜托金大人了。”
    首辅大人的语气很是平和,暗含着期盼和寄托。
    在一旁听着的杨士奇,就差当场掀桌子了。
    你杨荣是刚刚当上首辅,就脑袋发昏了?
    这是要将内阁首辅的权势,都让给金幼孜?
    然而呢,金幼孜却只是淡淡一笑:“首辅大人伴驾随行,自是情理之中,老夫虽不才,但也有守忠大明的职责!”
    金幼孜说的很是轻松。
    杨荣深深的看了这位次辅一眼,然后转动眼神安抚着好伙计杨士奇。
    “杨大人,若要此时开始筹备北征之事,朝廷离不开户部那边的支持,若是杨大人再无训诫,老夫准备走一趟户部,与那夏元吉好好商议一番。”
    金幼孜忽然起身,向杨荣提出去一趟户部的请求。
    杨荣脸上露出笑容,点点头:“金大人忠心国事,且慢些走,身子重要。”
    得了杨荣的同意,金幼孜笑了笑,默默颔首点头,然后便走出了内阁班房。
    等到金幼孜的身影,从杨士奇的眼角余光中消失,他这才赶忙转过头看向外面。
    只见通政司的官员们,正在外面忙碌着整理各项事物,为即将到来的筹备北征之事做准备。
    杨士奇看了一眼候在内阁里的太监,低声喊道:“出去,到外面候着!”
    内阁大臣的权威,一瞬间出现在杨士奇的身上。
    等到太监们都被赶走之后。
    杨士奇终于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先前在太监面前摆出的威严气势也荡然无存,他一脸焦急的站起身,双手不停的搓着。
    看了已经低头审阅奏章的杨荣一眼,杨士奇故意将叹气的声音提高,见对方还不回应。
    杨士奇便走到了杨荣面前,站在桌子前面来回的踱步走动着。
    杨荣依旧在看着奏章,似乎没有一点被外物所影响的迹象。
    终于,还是杨士奇没有忍住,他稳稳地站在了杨荣面前,沉声开口:“杨大人!杨阁老!首辅!你倒是说说,为何要这样安排啊!”
    杨荣缓缓抬起头,无奈的看向一脸焦急的杨士奇。
    杨士奇有些愤愤:“你倒是说啊!”
    似乎是觉得声音有些大,杨士奇还不忘紧张的回头看了一眼早就被合上的门。
    杨荣轻笑了一声,反问道:“你是问让你去北平,还是金幼孜留守应天的事?”
    杨士奇的脸上露出些错愕,惊讶道:“这是两件事情吗!”
    “倒也算不上两件事……”杨荣淡淡的说:“其实算起来,这都是一件事。”
    “什么事?”
    “陛下如今圣寿几何?”杨荣看着还没有想明白的杨士奇,淡淡的询问了一句。
    皇帝六十有……
    杨士奇在心中过了一遍杨荣的问题,然后便愣住了,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看了杨荣一眼。
    杨荣还是笑了笑:“等到这一次陛下北征之后,你觉得陛下是回就地待在北平,还是回到应天的可能性大?”
    皇帝迁都北平的心思,和他想要北征的心思同样的,早就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皇帝不知一次或明或暗,在群臣面前表示,他已经厌倦了应天城的阴冷潮湿,渴望着北平的秋高气爽,关外万马平川的场景。
    杨荣叹息一声:“陛下这一次北征,势必要大肆抽调兵马,要你先去北平就是为了能先稳住边疆局势,也是提前在那边做好出关的准备,除了你,老夫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人。”
    这是将明军出关之前最后一道关卡的重任,交到了杨士奇的手上。
    终于是明白了过来的杨士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有些敬畏的看了杨荣一眼,缓缓的后退,重新落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所以,金幼孜呢?你是觉得陛下这一次北征之后,就要将朝廷搬到北平?”
    杨荣点点头,不加掩饰道:“陛下这一次,定然是要迁都北平!朝廷迁移,其中必定要涉及方方面面,应天城中坐镇的那个人,也定然是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处置完,才会在最后动身赶上。”
    “所以,你是将金幼孜给钉死在应天城里了!”杨士奇惊呼着将杨荣的想法给说出口,然后疑惑道:“可他方才……”
    “从老夫说要让你奏请去北平,他就已经猜出来了。”杨荣觉得自己的好伙计的政治觉悟还是有些低,所以详实的解释道:“但如今老夫执掌内阁,他没有办法拒绝。加之老夫方才也没有说错,陛下北征老夫定然是要伴驾随行的。到时候你也已经早早的去了北平,这应天城中也只有他金幼孜能够负担的起迁移朝廷到北平的事情了。”
    “到时候,北平内阁确认,你我就能在陛下面前奏请增补……”杨士奇顺着杨荣的思路说了下去。
    杨荣则是当即打断:“慎言!朝政皆由陛下圣裁!你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替陛下分忧朝政即可!”
    将金幼孜排挤出内阁,再乘着空挡要求增补内阁成员。
    这几乎就是杨荣的全部计划了。
    杨士奇想了想,觉得杨荣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错,至少对于大明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可言。
    他小声道:“那太子呢……”
    太子如今被圈禁东宫。
    拖过一切都按照猜想来进行,那么很快皇帝就要带着太孙御驾亲征了。
    太子那个时候,还是处于圈禁的状态,留守在这应天城中。
    杨荣却是轻笑道:“咱们这位太子爷,这些年,你难当已经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了吗?太子爷的事情,还用不到咱们来担心。”
    杨士奇想了想,然后不由自嘲的笑了起来。
    想一想就知道,这太子爷都已经叫了多少年了。
    年年都会有太子爷被皇帝训斥的消息传出来,但是到如今,太子爷的位子却是越坐越稳。
    这也算是大明朝数得上的稀奇事儿了。
    ……
    东瀛。
    仁万海湾。
    避风海湾后的东瀛倭人村镇,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富有大明风格的营房屋舍。
    一堵两丈高的水泥墙,将除了海湾一面的余下三面给彻底的包围了起来,为这座大明的银矿冶炼输送基地提供着持续的保护。
    在周围远处的山脊线上,更是有一栋栋的哨塔拔地而起,隐隐约约的甚至能看到有不少的火炮,炮管面朝着目光不可触及的地方。
    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从海湾后的这座基地通往东面的深山之中。
    不断的有马车,在这条水泥路上来回的输送着各种生产资料及产品。
    一条栈桥从陆地连接到海湾深处的海水之中。
    一艘巨大的运输船就停靠在栈桥边上。
    另有几艘巨大的宝船游走在海面上,甚至通过海湾能够隐隐约约的看到,在更远处的海面上,还有一艘征东舰正在等候着。
    今天栈桥上的人很多。
    其中以东海舰队监军大人为首,其后是舰队中的各级将领、政委、参谋。
    郑忠的脸上洋溢着浓郁的笑容,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好几岁。
    看着成箱成箱的银锭被那些满脸灰土的倭人苦力搬运到宝船上,然后在下船的时候接受明军的搜查后,才能继续搬运工作。
    这幅场景,让郑忠的心中有着一股子无法言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片狭窄的海湾和深山里待了多久了,从当初发现银矿之后,他整个人就几乎是住在了矿场上。
    无数的灰土和飞石,是郑忠每天打交道的对向。
    一天里的十二个时辰,有十个时辰,他的耳边持续不断的接收着轰隆的炮火声。
    终于。
    高山变成了深坑。
    泥土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矿石。
    深山中建立起来的研磨工坊,将矿石研磨城矿粉。
    然后被输送到冶炼工坊之中,在炙热的高温下,矿粉融化成了矿水,在经过那些匠人们的处理之后,炽热的银水便通过凹槽流入到一个个磨具之中。
    过水。
    冷却。
    打磨。
    压印。
    一道道规定的工序完成之后,一块足足够一百两的银锭,就会被送入到足有整整一个千户所,十几门火炮驻守的银库之中。
    银库里囤积的银子已经足够的多了。
    足足一百万两的银锭,在今天就要被送回应天城,供给朝廷开销。
    这份无上的荣誉感,让郑忠只觉得自己浑身热血膨胀。
    虽为阉人,但郑忠觉得自己就如同那些横刀立马,浴血疆场的帝国大将军们一样。
    曾经的郑忠,渴望着自己能够和义父一样,统帅着无敌的大明舰队,驰骋在碧波万里的海疆之上,为大明宣扬无上的国威。
    甚至于,他还想到自己也能和帝国的那些统帅一方的大将军们一样,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为大明铲除草原上的所有敌人,为大明开拓万里疆土。
    可是现在,郑忠只想守在这里,看着那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银锭从他的手中,被送到皇帝的手中。
    这里面的成就感,郑忠无法言语,也无法向其他人诉说。
    “大人,您真的不乘着这次的机会,回京一趟?”
    已经和郑忠搭伙许久的年轻政委,在一旁小声的开口询问着。
    曾经的东海舰队寻银分舰队,如今已经更改成冶金分舰队了。
    按照分舰队的计划,这一次运送银锭回京的船队,将是一艘运输宝船,四艘作战宝船,一艘征东舰,以及数艘中小型战船组成。
    等到将银锭送到应天城之后,船队需要带着提前要户部准备好的粮草物资,重新返回仁万海湾。
    这就促成了军中想要回京的人,能够提前申请,跟随舰队回到应天城。
    等到舰队在应天城卸完货,然后装载上所需物资之后,人员还能跟着舰队重新回来。
    东瀛这边的人都不知道皇帝已经决意想要北征,恐怕不就之后就要率军出征了。
    就连政委,都觉得郑忠这个时候应该回京一趟。
    毕竟分舰队里的人基本都知道,当初监军大人被三宝太监收为义子的时候,不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宫中的宫人们,可是有着不少的闲言碎语发出。
    如果这一次郑忠跟随舰队回京,必定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并且加以赏赐。
    一次完美的打脸机会。
    然而郑忠却是摇摇头:“开采银矿事关重大,我不能脱身。等到什么时候陛下和太孙觉得我干不动事了,要我去荣养,等到那个时候我必定麻溜的收拾滚蛋。”
    见劝不动监军,政委默默一笑,不再多言。
    这时。
    所有的银锭都已经被搬运到船上了。
    巨大的船帆被升起,在海风的吹动着鼓起。
    三道空炮声响起。
    海湾里的战船拔锚起航,向着京师返回。
    “咱们大明终于能不再缺钱了!”
    看着缓缓离开栈桥,缓缓地驶离海湾,缓缓地游向海洋的舰队。
    郑忠颇为感慨的陈述着。
    几名将领恰当好处的送来了马匹。
    “若非监军大人日夜辛劳,也没有如今这百万两白银送回京师!”
    “先前不知监军,某只当……如今相处,监军便是我追随之楷模!”
    “朝廷如今有了钱,有了银子,接下来就是要继续开疆拓土!”
    “监军之功,功不可没!”
    “……”
    马匹拍的太过直白,让郑忠无奈的瞪了众人一眼。
    他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舰队,转过身看向远处深山之中,依旧在喷吐着的浓烟。
    嘴角微微上扬:“如此大明,才是我等誓死效忠对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