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危机月球的秘密》第287章 不明引力源

    流浪火星的地表,在零下220度的恶劣环境下,一个由智能AI建起来的钢铁硅谷赫然地出现在地面上,俨然已经取代了一千多年前由人类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火星新城。
    机器公民和机器士兵撤出地下城后,他们马上火力全开地在火星新城的遗址上重新大搞基建。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AI们就把占地80万平方公里的火星新城全部清除,几乎不留下一点点的痕迹。
    在不遗余力地抹除掉人类的建筑物和设施后,他们收集了火星地表丰富的铁矿和其他有色金属,冶炼了一种比人类冶炼出来的钢铁坚硬100倍的新型强度钢材。
    运用这种新型钢材,AI们建造了许多抽象形状的钢结构建筑物,每种形状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用途,主要是职能不同的智能工厂。
    比如有冶炼钢材的工厂,制造中央芯片的工厂,制造机器人身体四肢的工厂,开发核电的微型智能核电站,进行新材料研发的材料输出工厂,机器人休整的智能充电床……
    火星新城的遗址已经改头换面,过去的人类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就连地标性建筑火星塔也被全部拆除。最后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就是那条长达900公里里程的火星高铁。
    AI把这条高铁改装成运输钢材和铁矿等其他矿产的货运轨道。
    为了瞭望太空,这些硅基生命体,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智能天文基地,中心是一个类似华夏天眼那样的巨型射电望远镜——火星天眼1号,但口径比天眼大得多。环绕着中心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四周是一个圆周型的小型望远镜矩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瞭望宇宙,接收外星生命发射的信号。
    这个巨型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位置而设计的。
    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
    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
    火星天眼1号的“瞳孔”是一个叫馈源舱的中央处理器,是经过AI智能设计的大胆突破性设计。
    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火星天眼1号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火星天眼1号可以自如地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天眼的馈源舱重30吨,而火星天眼1号馈源舱重仅约1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与过去的射电望远镜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火星天眼1号和其他小型的矩阵望远镜都是全自动的智能射电望远镜。
    他们仿佛是一
    个个聪慧的大脑,不需要机器人的操控,就会自动地巡视天河,观测宇宙。
    现在,距离比邻星还有40年的路程,很快,就要进入比邻星的奥尔特星云内部,在这么近的距离看比邻星可以看到比邻星的很多细节。
    比邻星即将要成为流浪火星泊入的新恒星,也即将要成为地球人、玛尔斯人、AI们的新家园。
    比邻星是南门二三合星的第三颗恒星,也称为半人马座a星C,它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已经到了暮年,是一颗亮度不高的红矮星,十分昏暗。在这组三合星中,A星和B星组成双星系统,C星也就是比邻星绕A、B的质心公转。
    从望远镜的角度看过去,这三颗恒星散发着橙色的光芒,其中A星的光芒是黄色的,B星的光芒是橙红色,而将要移居的比邻星则呈现出暗淡的大红色。
    在这三颗星中,南门二A的体积最大,比太阳略大,南门二-B的体积第二,比太阳略小,而比邻星的体积最小,大概只有太阳体积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通常红矮星的亮度都很弱,它的绝对星等是15.5等,如果从半人马座 a三合星的其他两个星观测,比邻星将是4.5等星。
    这就是流浪火星即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个如此壮观的三星系统。
    火星天眼1号在不断地向比邻星发射无线电信号,也在对准着比邻星的方向扫描。它拍摄了不少比邻星的特写。40年的路程,并不遥远了。
    火星天眼1号接收到不少宇宙传来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最强烈和稳定的是一些脉冲星的电磁波,其次是距离较近的天体发出的射电,如最近的比邻星、南门二A、南门二-B、红巨星太阳、巴纳德星、沃尔夫359、拉兰德21185、鲁坦726-8、天狼星、罗斯154星、罗斯248、天苑四、罗斯128。
    接收到这样的电磁波,火星天眼1号并不感到奇怪,它在星际空间拍摄了很多绚丽多彩的恒星和星云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过去在太阳系内拍摄的角度有所不同,分辨率高了几千倍,把恒星上的细节都拍摄得一清二楚。
    从这里回看太阳系,红巨星太阳小的可怜,在这里已经有4光年的距离了,发散着橙红色的光芒,这就是流浪火星的故乡,曾经所有的故事都在那个遥远的太阳系内开始。
    就在火星天眼1号回望太阳故乡的时候,一个朝向比邻星方向的矩阵望远镜发出了紫色的光芒,伴随着一阵剧烈的警报声,似乎在太空中发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
    这样的发现引起了天文基地的机器科学家高斯教授和李云明教授的注意,他们走到了那台矩阵望远镜的中控计算机前,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了一连串的中英文:
    发现正在缓慢移动的引力源!
    发现正在缓慢移动的引力源!
    李云明是一个虚拟面容为华夏
    人的男机器人,也是AI王国的机器科学家,他身上储存了最尖端的理论物理知识,也拥有着最强大的运算能力,IQ比人类科学家高许多倍。
    高斯是一个虚拟面容为欧洲人的男机器人,也是AI王国的机器科学家,他身上储存了最高深最复杂的数学定理和知识,同时,运算能力比肩李云明,IQ当然也比人类科学家高许多倍。
    这两个擅长物理和数学的科学机器人,一直在天文基地收集和研究近处宇宙和远处宇宙的照片和星体。
    高斯眨了一下虚拟面容里的眼镜下的眼睛,他根据矩阵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马上算出了这个不明运动引力源的质量、到流浪火星的距离。他把数据传输给李云明,并冷静地朝李云明说道:“李云明教授,这是我计算出来的引力源的质量和距离。距离并不遥远啊,引力却如此地巨大,但是我们的矩阵望远镜并抓拍不到引力源的图像。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李云明读取了高斯传输给他的数据,经过5秒钟的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大概率是一个微型流浪黑洞。”
    “你确定?”高斯问道。
    “我十分肯定。”李云明回答道,他调出了储存器里关于黑洞和流浪黑洞的资料,扫描了一遍。
    黑洞是普遍存在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
    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
    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这就是黑洞的诞生。
    流浪黑洞,顾名思义就是在星际间自由移动的黑洞,他们的形成是宇宙空间的时空涟漪,在引力波的作用下,被踢出了原本所在的星系。
    银河系内除了有超大质量的黑洞之外,还有不少没有被发现的微型流浪黑洞。这些流浪黑洞大多是银河系周围的矮星系遗留下来的,它们与超大质量黑洞不一样,它们的质量并不大,有些跟一些恒星质量差不多,而有些却极微小。
    它们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在星系内随处流浪,随处吸引周围的星体。
    李云明深知流浪黑洞的威力,即便是体积十分微小,但引力却是无比的强大,假如流浪火星再靠近一些,绝对会被黑洞撕并碎吸入体内。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天体,我们必须马上汇报给地下城的人类知道,让他们立即改变流浪火星的航向,不然,我们都要葬身黑洞。”李云明严肃地告诉高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