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室退休生活》第12节

  早就有人来报当今陛下来访,李渊整理了一下衣服,打算见一见这个便宜儿子。他看到站在庭院里的年轻男人,便直接问:“你来这里做些什么?”
  李二陛下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太蠢了,“耶耶,我是来请教您那道题目的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李二陛下虽然爱面子,但他也在自己父亲的面前说了实话。
  “鸡兔同笼的那一道题吗?很简单啊。”李渊当着他的面,在地上捡了两根枯枝,在泥地上写着解答的过程:设x跟y两个未知数,x+y=35,2x+4y=94,合并解方程组。
  半刻钟的时间都不到,李渊就把答案算出来了。旁边的李二陛下看得云里雾里的,没搞懂父亲写的都是什么鬼画符。正在他走神的时候,只听得太上皇开口了,说:“兔有十二只,鸡有二十三只。”
  李二陛下拿着算筹,艰难地算了一回,承认李渊算的结果的确是对的。但是耶耶用的算术方法,他并没有看懂,似乎是一种很厉害的东西。难道在他不留意的时候,老头子学了什么新东西吗?
  说好的一起当学渣,你却背着我偷偷看了书。
  好学的皇帝指着地上的方程式,问:“耶耶,这个是什么呀?”
  “哦,这是西边传来的一种算数方法,还有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李渊的脸上云淡风轻,实则装了一手好逼。
  “那您可以先教我这个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吗?”
  “可以,你看这是一,这是二,这是三……还有这是九。”
  李渊指地上的数字,给李世民上了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然后他又粗略的讲了一下竖式计算法,虽然这次李二陛下有点消化不下,但他听得格外认真。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数字以及其中的算学知识,能给大唐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大处而言,户部的账本记录会变得更加明晰,国库财政的支出也能更好管理。从小处而言,街上卖菜的大婶都能算计得一清二楚,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得妥妥当当。
  李二陛下抚掌大乐,赞曰:“大善,大善!”
  为了试验这种新的算术方法是否可行,他建议,在皇子皇女中设立一所学校,提供算学课程,让他们跟着李渊学习阿拉伯数字等数学知识。
  “不如就叫小学吧。”李渊也同意这个想法,李世民的儿女都不足12岁,正是该上小学的时候。
  “甚好,都听耶耶的。”李二陛下也有盘算,“朕的儿女都是大唐的希望,不如这所小学就叫做希望小学?”
  李渊:“……”
  行行行,你喜欢就好。
  于是在贞观五年的春天,全国顶尖学府国子监当中多了一所附属小学,名曰“希望小学”。皇子皇女中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适龄儿童都去上小学。除了文学课、音乐课、体育课以外,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太上皇讲授的算术课程。
  李渊:我一个新东方做菜学院毕业的,居然能来清华附属小学当校长!
  太上皇是希望小学的校长,辈分最高,地位也尊贵。这群皇子皇女们听到皇祖父来给他们上课,出门前都被母亲交代过了好几次,要听话,要认真。
  上课铃刚响,李渊迈入课室。他看着一双双认真的小眼睛,开场那段话便是:“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用的宣纸要八十文一刀,你们买了五刀宣纸,该是给多少钱呢?你们身边的太监问你们要五千文,你能给吗?”
  “三千文!”“五千文!”“一万文!”
  底下的小学生还不会口算,随意乱喊了一堆数字。当李渊问小太监要用五千文买纸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说给。
  李渊无奈地摆摆手:“可实际上买五刀宣纸,只需要四百文呢,你们都被小太监骗了。”
  脾气有点火爆的李愔,抢着说:“他敢骗我,那我打死他!”
  在窗户外旁听的教导主任李二陛下:“……”
  这个儿子不守纪律,待会跟其他先生好生讲讲,让重点关注他。
  “所以这就是算数的妙用,我们学会了算术,就能自己算的该给多少钱。多给了几千文,我们就亏了一木车的饴糖!那么多饴糖啊,足够让全班同学都吃得饱饱的!”
  光说钱,这群天生不缺钱的皇室小学生还没什么感觉。但说少了一车的糖,他们都心疼极了。哪个小孩不爱吃糖?一想到没了一车的糖,他们就仿佛失去了一个亿!
  从这话题引入,一节课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越小的孩子脑子越是灵敏,很快就掌握了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他们拿着毛笔在纸上一笔一画的写着,工整极了,虽然小孩的手腕力度还是不足,但比起李渊念小学时候的字已经好上太多。
  大约上午巳时(九点)的时候,外面有人敲响铜锣,这是打响了下课的铃声。千年前的小学生和千年之后的并没有什么差别,一听到下课的铃声,他们都像撒开腿的兔子一样,课本一丢,想要往外跑。
  李渊伸了伸僵硬的老腰,拦住要走的皇子皇女们:“说先别走,还有课间餐呢。这是每日必有的,你们喝一杯学生奶再吃个包子,补充一下.体力。”
  课间餐?学生奶?
  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迫于皇祖父兼校长兼数学老师的压力,小学生们都听话地回到座位上。
  打扮朴素的萧依依从前门进来,她身后跟着四个健壮的太监,他们抬着一口超级大奶锅,给每个小学生都倒了一杯爱心牛奶。另外的两个人抬着一个大筐,里面都是刚蒸出来的奶黄包,还热乎着。
  一股浓郁的奶香味在课室里四散开来,说不上来和往日喝的牛奶有什么不一样,但今天的牛奶就是香!还有那又白又软的奶黄包,每个都比他们的手掌还要大。掰开一看,浅黄色的奶黄馅仿佛能流出来,吃上一口,当真是又香又软又甜。
  “真好吃呀……”
  一个小公主捧着包子,笑了起来。她的阿娘是个并不受宠的小妃嫔,能吃到的好吃食并不多。
  萧依依看她生得可爱,高鼻梁大眼睛长睫毛,头发还带着自然卷,似乎是混血儿的样子,“你叫什么名字?我是你的皇祖母哦。”
  小公主笑得个面团子一样,说:“皇祖母,我叫高阳,排行第十七。”
  羔羊?果然是一个又甜又软的名字。
  萧依依见她喜欢喝牛奶,还给她多倒了半杯:“喝牛奶长得高,身体也好。你的皮肤这样白嫩,以后肯定会是一等一的大美人!”
  高阳公主羡慕地看着萧依依的脸,想要摸一摸:“像皇祖母这样美吗?您比我的阿娘还好看。”
  萧依依最臭美了,有小女孩赞美她的容貌,心里都乐开了花。她看着吃得喷香的小学生们,自信满满地挺直了腰板,笑得像个饭堂大妈一样。
  当然,她没有分饭手抖的毛病。
  夫唱妇随,李渊来当校长,她就要来开学校饭堂!她的随身空间能催生出好蔬果好食材,不干出一番大事业,对不起这个穿越金手指啊!
  她昨天写了一份计划书,打算先从小学课间餐试水,争取在两年内做大做强,承包国子监的初中高中大学饭堂。然后她定一个十年计划,承包首都国企及机关单位的饭堂,让每个大唐员工,都求着她:
  “小姐姐,可以给我多打两勺菜吗?”
  第17章 依依的农场
  萧依依通过多次实验证明,直接使用空间水对植物的效果并不大,反倒是动物喝下空间水后,产出的粪便尿液能对植物有着极大的促进生长作用。宫里只有蛋黄派一个施肥,产出的肥料也不够用啊。
  在李渊任职希望小学的校长之后,萧依依就寻思着,她要不也干一份自己的事业吧?总在宫里当家庭妇女的,都快闲出毛来了。
  说干就干,萧依依打算开一个农场,养些牛羊和家禽之类的。再利用它们产下的超级肥料给植物施肥,这样一来,农场的果蔬和肉类品质都能大大提高。她想承包希望小学的食堂,这样农产品的销路也有了。
  光是她一个人开农场,太显眼了。萧依依还去找了长孙皇后和杨妃,问他们要不要入股。
  “儿臣每日都要处理大量的宫务,恐怕抽不出时间运营。”长孙皇后给她递了一盏茶,“不过儿臣这里还有些积蓄,不如娘娘都拿去建设农场吧。”
  “不用太多,李渊把他的钱都给我,我有大把的钱呢。”萧依依无意中撒了一把狗粮。
  长孙皇后:“……”
  可恶,当今陛下从来没有把他的私房钱交给我。
  亲兄弟明算账,萧依依还是收了长孙皇后三成的钱财,打算用来买牛买牲畜。她最喜欢这种不插手运营,只等着分红的股东。要是大家都抢着出主意,底下人到底该听谁的?
  至于杨妃,她一听到萧依依说要开农场,想都不想就说要算她一份。她没想着挣钱,只想着和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拉近一下关系。她生的李恪和李愔有着前隋的血脉,当太子是不可能的。杨妃只求她的儿子们和两人关系好,以后分得一块好点的封地。
  杨妃低眉顺眼地说:“阿娘,我这里有钱,阿娘尽管开口。”
  “这样吧,皇后入股占三成,你占两成,是否愿意?”萧依依想着杨妃不能和长孙皇后平起平坐,那就少分一股吧。
  “愿意,儿臣愿意。”
  于是,半个月之后,萧依依派人在长安城郊找了一个块好地,约着杨妃一起出宫,去看农场。
  长安城的街头,对于这两个女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杨妃自小就在宫中生活,后来又嫁给了表哥李世民,出宫的机会根本就不多。而萧依依穿越不久就进了唐宫,也没什么机会瞧一瞧街道行人。两个女人兴奋得像春游的小学生一样,甭管农场赚不赚到钱,心情上都高高兴兴的。
  有乔装打扮的侍卫驾车护送,带着她们去到了长安城郊的刘家村。马车离开了长安市区,在一道岔口拐上了一条乡村小道。繁华的闹市被抛在身后,喧哗声也听不见了,只余下乡间的虫鸣和鸟叫声,显得有几分宁静。
  这条村子原是隶属于太上皇的食邑,附近的治安比较好。农户人家大多姓刘,也都是些良善之人。
  “这就是刘家村了,大约有数十户吧。”侍卫指了指前面的方向。
  两女顺着侍卫手指的方向,极目望去。一路上都是土砖烧制的房子,不算破败,院墙上不知道种植了什么爬藤的瓜果,看到了大片嫩绿的瓜蔓。
  车停下来后,侍卫引着他们来到一处山脚下的农家小院外面。这是村里最好最大的房子,窗明几净,可见不时有人来打扫。这原本是预留给皇族偶尔过来落脚歇息的,萧依依说要建农场,这处房子便给了她。
  院子里种了一棵枣树和一棵桃树,正长出新的嫩叶,如今正开春了,也绽放出勃勃生机。东南处有一片田地,上面插着篱笆,只种了小葱和韭菜,西北角有一口大水井,打出来的水还温着,喝上去带点微甜。
  “这房子还不错,有几分乡趣。”杨妃在屋里屋外转了两圈,说道。
  她还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农村地方,学着农人的样子掐了一小片韭菜叶,放到嘴里嚼着,逗得萧依依哈哈大笑。
  随行的侍卫表明了身份,向刘家村的村长要来了钥匙,打开了堂屋的木门。
  “这就是刘家村,东边有山,往日贵人们也爱带着一大群人和猎狗猎鹰,在林子里打猎。没事就别上山,听说在严冬时节,有狼下山吃过人呢!”村长刘大福也跟着过来了,唠磕道,“不过我们村子里人多,那畜生也不蠢,没来我们村子里。”
  杨妃吓得脸都白了:“当真如此可怕?”
  “没事,你们带着那么多壮小子过来,那狼也怕啊。”刘大福憨厚地笑着,和普通老头差不多。
  从前隋到贞观年间,因为战争和贫穷死的人太多了。他不傻,最会看人眼色,才能留住了性命,还在村子里混了点名头。这老头瞧了瞧主人家带的一群侍卫后生,好家伙,那眼神,估计都是见过血的!
  惹不起,惹不起。
  刘大福越发恭敬了,他带着大家在东西两侧的厢房看了看,都收拾得很整洁,墙面也重新刷过,非常平整。窗户上糊的纸还没黄,估计是打听到有新主人过来,前几天才换上去的。
  拿着开业基金,萧依依早就派人先买五头牛养着,其中四头是正产奶的母牛,一头是半大的小公牛。屋后的牛棚里传来牛群“哞哞”的叫声,它们伸长着脖子,似乎知道有主人要来了。后院里还养着十几只鸡,咯咯咯地叫着,估计都是下蛋小能手。
  萧依依满意地看着这一切,她问刘大福要来了一个水桶,亲自给牛群喂水。然后趁着旁人不注意的时候,她把手伸进水桶当中,偷换出空间的泉水。
  “主子,可还有什么缺的?要喊村子里的人都过来见一见吗?”刘大福不仅拿来了木桶,还拿来了扫把木盆等家什。院子外面早就围着四五个小孩,他们听到贵人来了,都非常好奇地张望着。
  萧依依想了想,说:“暂时不缺了,不过我想雇七八个勤劳的妇人,每日给母牛挤奶,放牛,清理牛圈和鸡舍,再种几亩应季的菜蔬。牛粪和鸡粪都是好东西,不能浪费,给地里施肥果蔬都能长得好。”
  雇人?
  这对村子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
  家家户户里若是能多得几份银钱,孩子们的冬衣也能厚实一些。这些年打仗频繁,男人都上战场了,村子里有几户寡妇带着孩子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萧依依和杨妃问清了村子里的情况,亲自选了八个面相老实的年轻妇人,约莫二三十岁,都是能干有力气的年纪。杨妃心善,建议先付半个月的工钱,安定人心,萧依依也同意了。
  众人都千恩万谢,说一定好好干活。
  临走前,萧依依在院子的水井里灌了大量的灵泉水,交待几人用这个井水喂牛喂鸡。村里的人只当贵人讲究,平日里她们都是带着牛羊去河边喝水的。但是拿了工资,她们也不问,只管按照主子的吩咐办事就行。
  第18章 小学食堂
  清晨,刘三嫂擦了把脸,用清水漱了口,就从家里出来了。天才蒙蒙亮,但她在村子里没走多远,就发现前头是刘五娘的身影。五娘本是村子里长大的,早年死了男人,就带着个孩子和婆婆回来刘家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