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最新章节 第601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第六百零一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rì本驻上海总领事和第一外遣舰队司令接连发出威胁,就是傻瓜都知道此事绝不会善了。rì本人的照会发给了上海市zhèng fǔ,但民众都盯着南京,市zhèng fǔ说到头得听zhōng yāng的。
    上海市长已经不是张群,九一八事变后,张群此时认为中国正处于贫弱和内战的境地,无力单独抗击rì本。张群的言行引起上海抗rì救国团体的不满,指责张群是亲rì派,因此,他辞去了上海市市长一职。到武汉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武汉行营政治处。上海市长改由吴铁城担任。
    而此时的南京zhèng fǔ,现在正乱成一团,既无决策力又无执行力,更无财力,堪称三无zhèng fǔ。
    现在南京zhèng fǔ的掌门人,是在蒋介石下野后,出任行政院长的孙科。
    迫使蒋介石下野,这样的结果让广东各派系的大佬们都很满意。不过既然蒋介石已经下野了,总得有人来接这个摊子吧。谁来呢?
    本来,最有资格也最想接替蒋介石,就是汪jīng卫和胡汉民了,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就是为了这个位子吗。可广东派的这两位超级大佬却各有各的派系,谁出面来执政都会遭到另一派的反对,甚至很可能还没组成新zhèng fǔ,自己就会先打起来,搞不好还很可能让他们深恶痛绝的蒋介石再捡个便宜。
    即便汪jīng卫和胡汉民两人有这个觉悟,肯让出这个位子,他们也不能这么做,他们必须得为自己的派系着想,否则那就是自毁长城,以后谁还会跟着自己跑,为自己卖命呢。
    可不是他们两位接任,那么谁又有这个资历,这个职务能先交给谁来过渡呢?
    经反复磋商后,双方达成一致。
    接任蒋介石位子的,除了汪jīng卫和胡汉民之外,还真无第三人选,这个位置暂时可以先放着,那是需要包括支持蒋介石的全体zhōng yāng委员在一起选举的。可出任行政首脑,也就是行政院长的人选可以先推举出来。
    关于这个人选,第一要是广东派自己的人。第二,立场最好能在汪、胡两派中相对中立。第三,这个人自己也应该有一定的号召力。
    选来选去,广东派最后挑中“国父”、大总统、国民党创始人兼总理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就由这个中国最大的“官二代”来组建新zhèng fǔ。。
    看看这位官二代的政治履历,你就知道“官二代”的优势有多大。
    党员是要讲党龄的,孙科是1907年加入同盟会的,资历看起来很老啊。可你再看看人家是啥时候生的,,孙科12岁就算是同盟会会员了,12岁的孩子,还在檀香山念中学呢,可就是比不少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资格老。
    再来看孙科的革命履历,辛亥、二次革命、护国讨袁,当党龄比孙科还要小一年的蒋介石等人冒着枪林弹雨,死中求生时,孙科还安安稳稳的在美国读书。
    但这并不妨碍孙科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党内窜升。1917年,也就是孙科22岁的时候,他才从美国回国到了广东,就当上了大元帅府秘书,仅仅4年后,26岁的孙科就在广州当上了市长。192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zhōng yāng委员一共只有9人,全部由孙中山指定。他的儿子,28岁的孙科就成了九委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zhōng yāng委员。
    孙中山当真是“举贤不避亲”。
    年轻若真能有为,也算是孙中山慧眼识人了!
    孙中山如此提拔自己的儿子孙科,如果他有超出常人的本事也不是说不过去,那这个孙科真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本事吗?
    孙科死的时候,蒋介石在公开场合评价他“气量恢弘,才识远大”、“功在国家,声驰寰宇”,不过让人尴尬的是,前几年,保存在美国图书馆的蒋介石rì记逐步曝光,蒋介石在rì记里却大骂孙科是“阿斗”。
    其实,说孙科是阿斗,恐怕还不是蒋介石的原创发明。给孙科当副手的陈铭枢,rì后在回忆录中也说,“孙科向来是没有肩膀的,早在广东时,就有人叫他阿斗官”。
    阿斗是谁,大家都知道。既然地球人都知道,大伙怎么会弄他上台呢?
    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下来,父死子继深入人心。就像我们近邻的rì本韩国,朝鲜就更不要说了,政治世家比比皆是。
    不过,汪jīng卫和胡汉民同意孙科上台,应该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
    刘阿斗再笨,至少也有一个长处,那就是比较听话。诸葛亮包揽军政,说是权相也不为过,但阿斗就从来没给诸葛亮多少牵制,或者他根本就没这个能力。胡汉民和汪jīng卫两个大派系都愿意把不是自己派系的孙科推出去接蒋介石的班,恐怕多少也相信孙科不至于脱出他们的掌控。
    国难关头,选了个阿斗“官二代”上台,有国民党的zhōng yāng委员当时就大骂,孙科是总理的不肖之子,为人好sè好货,且不负责任,怎能担任非常时期的大事?这岂不是儿戏?
    可是,为了平衡党内派系利益,儿戏也成了真。孙科在一片赞和声中上了台。此时,风云rì紧,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新年新气象,1932年元旦,孙科领衔的新一届国民zhèng fǔ成立了。
    新官上任,孙科自然很想点起三把火。可是不管烧哪把火,首先你都得有钱。都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话实在一点不假。
    新zhèng fǔ刚开张,首先热闹起来的是军政部,天南地北跑来的军人一大堆,干啥呢?都是来催着要军饷的。当兵是为了啥,吃粮啊。你要欠饷几个月,部队可是要哗变的。漫说别人了,陈铭枢当上了新zhèng fǔ的行政院副院长,但是他的嫡系部队,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也一样跑到南京来催要军需。
    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等孙科翻完账本,顿时就头大了。整个1931年年度,南京zhèng fǔ的军费开支要3亿银元,还债付息还要2亿3800万元。这样,31年度南京zhèng fǔ的年度开支就要6.83亿元,可年度收入却只有5.53亿元,亏空就有一个多亿。而且,南京zhèng fǔ那是年年亏,31年的亏空还不算是最多的呢。
    这亏空怎么解决?只有借钱。孙科上台前的财政部长是宋子文,有他在,总会有办法给蒋介石筹措来他需要的钱款,这事根本就用不着蒋介石cāo心。
    只不过,孙科zhèng fǔ一上台,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蒋介石是被逼下台的,哪里还会给你留什么家底。打开国库一看,要钱,那是空空如也,要欠条,那倒是放着一堆。没啥说的,要填上这个亏空,只能按葫芦画瓢,借钱。
    只是,借钱,问谁借,又谁来出面帮你借?
    往年南京zhèng fǔ的惯例,借钱,都是由南京zhèng fǔ财政部发行公债,到上海市场上由江浙金融财阀来认购。因为实际认购价只有票面价的五六折,销售一向还可以。可是这回孙科zhèng fǔ上台情况不一样,第一,借款是要有抵押的,不管你是拿盐税抵押还是关税抵押,总之要有抵押品。但南京zhèng fǔ连着几年借钱下来,能作抵押品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第二个,孙科这回是广东派压倒了江浙派才上了台,但是cāo控上海市场的可是江浙财阀,跟蒋介石、宋子文是同气连枝,跟侬广东小赤佬可没啥关系。
    借钱这事情,有讲究,谁出面很重要,那得有人脉。
    啥叫人脉?财政部长宋子文就是人脉。不管是搞盐税改革还是跟洋人谈关税调整,那都是一把好手,在江浙财阀堆里可是如鱼得水。可蒋介石被逼下野,宋子文立马就辞职而转任zhōng yāng银行行长。而且宋子文不但自己辞职,还把财政部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带走,甚至把财政部的档案文书也全部带走。
    找宋子文,不用想孙科也知道他不会替自己干。宋子文不干,那找谁呢?
    孙科想来想去,想到了孔祥熙。孙科清楚,孔祥熙对于自己这位风风光光的小舅子还是很羡慕的,确切地说甚至还很嫉妒。
    只不过,孙科还是太天真了,宋子文不帮他干,孔祥熙这个蒋介石的连襟也一样不会帮着他,虽然财政部长那个位子孔祥熙很喜欢。
    让你借不了钱,这仅仅是一招。还有一招,叫釜底抽薪。本来你的财政收入就不够抵得上支出了,现在我连你这点财政收入再砍下去一刀。
    蒋介石下台前,一下子突击改组了四个省zhèng fǔ,江浙赣甘四省都换上自己的亲信,湖北河南等省也早就是蒋的亲信任省主席。等孙科zhèng fǔ上台,这些诸侯突然胆子都大了起来,明目张胆地纷纷截留税款。
    而且,一个个还都理直气壮。你不是还欠着我的军费没给吗?老子要剿匪,要赈灾,不截留税款,你能给我钱吗?
    结果,孙科上台后才发现,一项项一列列的国库收入,每月到头来只有上海的税款700万元能进账。可看看要支出的,每月的军费就有1800万,政务费要400万。这缺口未免也太大了吧?
    无奈之下,孙科只得把自己的一个亲信黄汉梁提拔上来代任财政部长。这黄部长确实也很卖命,拼死拼活筹到了一笔钱,多少呢?300万元,孙科看了简直要晕过去。
    300万元,孙科zhèng fǔ维持一天都不够,还要差上几万。
    对孙科zhèng fǔ来说,让人焦头烂额的不但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怎么都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中rì问题!
    想当初,孙科和广东派在台下的时候,骂起蒋介石来一个比一个厉害,骂得最狠的,就是蒋介石的外交政策。比如骂蒋介石采取的是无办法,无责任、无抵抗之对rì政策,必将亡国亡种等等等等。
    站着骂人是很爽,现在蒋介石下野,真挑上这副担子,孙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月1号,就在孙科新zhèng fǔ宣誓就职的当天,张学良就给孙科zhèng fǔ送上一份“厚礼”,东北军不战而退,放弃锦州全军退入关内,将东北大好河山彻底丢弃。
    这让很想好好大干一场的孙科不由目瞪口呆,缓过劲来后,一再电令张学良不得入关,要在锦州抵抗,可张学良就是不理。
    新zhèng fǔ是打着抗rì的旗号上台的,可一上来就丢了锦州,新zhèng fǔ却什么办法都没有。媒体首先忍不住了,上海《申报》首先开骂。
    。。。。。。新zhèng fǔ成立,新外交当局曰打破国难当用外交手段。手段则如何?人民引领以望,锦州又陷落,热河又告急,手段仍不可闻,不可见。。。。。。
    没钱又没本事,更指挥不动那些军队和地方大佬的孙科,被逼无奈,1月4号,这位zhèng fǔ首脑首次接见记者谈新zhèng fǔ大政方针,孙科放下身段,直言:“确定大体方针,在汪、胡、蒋三常委未到京以前,政治尚少中心,故未能率尔决定。”
    可三位超级大佬谁都不给孙科面子,不仅蒋介石根本不理孙科,就是推荐他上台的汪jīng卫和胡汉民也不肯来南京,这两人不管孙科如何千呼万唤,就是不来。似乎都要看他这位前太子的笑话。
    孙科的外交政策总不能一直这么躲猫猫下去。孙院长不吭声,孙院长的外交部长忍不住了,这位部长说,本zhèng fǔ的外交新政策,应该对rì绝交。
    这话一出,顿时炸了锅。蒋介石一改之前莫谈国事的态度,在溪口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大骂这位外交部长的“对rì绝交”政策,说部长先生只顾自己言语痛快,却不掂量自己的份量,不明利害,不负责任。
    一个转身,刚被人痛骂对rì外交不负责任的蒋介石,下了野也学着样子骂起台上的人不负责任了,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不过,惹得蒋介石痛骂的这位外交部长是谁呢?蒋介石为什么骂得这么凶呢?
    要说这人还真不一般,此人叫陈友仁,是一位连中国话都说不好的中华民国外交部长。这一点,前无古人,恐怕以后也没来者了。
    不过,可别以为这人是老外,陈友仁是标准的黄皮肤黑眼睛,陈部长祖上是客家人,陈部长自己出生在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达,中文那是不行的,不过英文却是呱呱叫。陈友仁当年不是搞外交的,而是当律师的,在国外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有自己的种植园,还投资石油,有自己的别墅,还定期去度假。拿现在的说法,这位陈律师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
    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陈律师热血澎湃,就跟49年那会一样,他和很多海外华人一起回国效力,当过北洋zhèng fǔ的法律顾问,自己办过报,后来做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到北伐时,陈律师已经是国民zhèng fǔ的外交部长了,要说这资历可老得很。
    不过,对这位年龄比自己差不多都要大十岁的陈老部长,老蒋可是真的很头疼。当初孙科上台,蒋介石就劝过孙科,不要让陈友仁当外交部长。老蒋之所以这么顾虑,是因为这位陈部长在当年的民国外交界,练的绝对是独门独派的绝技功夫。
    陈友仁与其夫人张荔英,两人不仅相差将近30岁,而且陈友仁是有名的国民党左派,张荔英之父却是国民党右派元老张静江.陈友仁比这位岳父还要大一岁.
    金庸的武侠,很多人都看过。如果要拿外交来跟武功做个比较,那么当年民国外交界最擅长的功夫,可以说是太极拳。太极拳讲究的是借力打力,说穿了,也就是以夷制夷。这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所选则的招数,应该说,以民国此时的势力,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陈友仁主张的外交政策,走得却是七伤拳的路数,威力巨大,对自己也是颇有危险。
    陈友仁的外交政策,历来被认为是“革命外交”,态度强硬,对列强决不轻易低头。这样的强硬外交,陈友仁尝到过甜头。
    1927年英国水兵和武汉示威民众发生冲突,陈友仁限令英国水兵24小时退出租界,并与英国外交代表据理力争,成功的以和平手段收回汉口、九江两大租界。
    能在头号老牌列强大英帝国的手中虎口夺食,陈友仁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愤青,绝对是有勇有谋。但是这件事情之后,英美等国至少是明显的偏向南京的蒋介石,对武汉zhèng fǔ的外部环境,只有变得更加艰难。
    说到底,练七伤拳,前提是自己要内功高。而要打革命外交,归根结底是要自己有实力。否则,伤敌虽重,对自己的伤害也不会小。
    而这回,陈友仁打出的对rì绝交口号,引来大批民众的叫好声,却也引来党内一片骂声。尤其是蒋介石一开口,国民党内倾蒋派系就好似得到了皇帝口谕一般,纷纷公开开骂。
    好在这时,远在东北的宋哲武发出通电,表示坚决支持外交部对rì绝交的主张。有了宋哲武这位能征善战抵抗外敌的英雄支持,不仅陈友仁信心更足,也让孙科不由大喜过望。
    宋哲武认为,陈友仁的主张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一门心思想让各国干涉,让列强强硬制裁rì本,以夷制夷,原则上是对的,说到底,在此时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和rì本全面开战的确不妥,中国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
    可不全面开战,至少在口头上要有所表示。否则,列强会问,你说自己受了rì本人欺负,可你自己对rì本怎么还是眉来眼去的呢?其实,仅仅在一年之后,南京zhèng fǔ不少人也同样提议对rì绝交,包括当时的外交部长也纷纷赞成对rì绝交。比如伍朝枢就说过,“非对rì绝交不能表示我国自重人格,而引起列强之注意。”可见,对rì绝交并不是什么很傻很天真的愤青主张。而且陈友仁自己在zhèng fǔ会议上也讲得很明白,“对rì绝交并非与rì开战,乃一种引起国际间同情之手段而已。”
    然而,同样的主张,不同的人提,效果是不一样的,而陈友仁肯定不是自己人,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以,在蒋介石看来,陈友仁的对rì绝交,根本就是胡汉民借外侮反蒋的“yīn谋”。既然是“yīn谋”,那就必须挫败。
    可一个月前,胡汉民等广东派携党内大佬们逼迫蒋介石下台,那是何等的威势,一个月后,蒋介石已经成了下野之身,说起来一点官职都没有的蒋介石,在下野后,又凭什么扭转乾坤,去挫败胡汉民的“yīn谋”呢?
    外交的策略,就如武功的招数,效果有多少,还要看实力.正如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在身,练七伤拳才不至于伤敌先伤己。
    宋哲武就属于有神功护体的能人,宋哲武的通电在民间引起极大共鸣。只不过,并没有扭转国民党内的反对派的优势,这些人,包括蒋介石好像都没有看到过宋哲武的通电,把火力一致对准陈友仁和孙科,就是不提宋哲武一个字。搞得宋哲武十分没面子,本想再次发出通电,接到贾景德的劝阻电报,宋哲武只好怏怏作罢。
    下野,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军阀混战,战败者被迫宣布下野,不问政事,这是中国的传统。然而蒋介石不一样,下野对他来说,仅仅是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而已。
    就拿这次下野来说,看起来广东派气势汹汹,但蒋介石看得很明白,这群人除了反蒋是共同目标外,其他方面却是相互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对蒋介石来说,他只要保持自己的政治军队团体不离心,他就可以置身冲突之外,随时来收拾这个残局。因此,蒋介石在下野前,紧急处决了刚逮捕不久的第三党领袖邓演达。
    道理很简单,邓演达曾经是黄埔军校教育长,在黄埔生中影响很大。这个人要是趁蒋介石下野帮助汪jīng卫、胡汉民拉走军队,那蒋介石下野就要弄假成真了。只要军队在手,政权丢了还能拿回来。
    果然,蒋介石转身下野,交出政权,一根肉骨头丢出去,广东派很快就四分五裂。胡汉民想据西南遥控南京,和一心想当南京zhèng fǔ老大的孙科闹起了矛盾。而汪jīng卫在上海突击选出了十名汪记zhōng yāng委员,这明显是汪jīng卫在发展势力,准备在选举政治领袖时发力,这自然又遭到胡汉民的指责。仅仅一个月,广东派就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了,互相骂街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国民党内三大常委,蒋介石、胡汉民、汪jīng卫。实力最强的,当然还是蒋介石,他牢牢掌握着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又有党内部分元老支持。实力次之的,是胡汉民,他在党内的声望自然不用说了,而且他也有两广军队的支持,虽然枪杆子少了点,但毕竟也是实力派。而实力最差的,就是汪jīng卫了,以前支持他的军队,张发奎也好,冯玉祥、唐生智也好,都被蒋介石打成了光杆司令,他也就只能靠着一群zhōng yāng委员为他摇旗呐喊。
    三大常委,谁都没能力单独控制大局,要破局,必然要两人联合才能赢得党内大多数的支持。而最急于找出路,出价最低也最容易妥协的,就是汪jīng卫,因为他本钱最小。这一切,蒋介石看得也是明明白白。还在蒋介石下野前,双方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合作的试探。
    不过,汪jīng卫和蒋介石唱了多年对台戏,这边骂对方是独夫民贼,那边把对方开除出党。突然两边就要合作,总不能啥都没说法,闷声不响就复合了。那之前的互相指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重新合作,总得要找出共同点来,让大家相信,两个仇人把酒言欢,不是为了权力分配达成妥协,而是为国为民。
    正好,外交部长陈友仁认为应该对rì绝交,蒋介石先出头把陈友仁大骂一顿,指责陈友仁,“如绝交即为宣而不战,则国必危亡”。
    汪jīng卫马上迅速跟上称:“我必反对一种论调,这种论调就是所谓的主战派,试问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rì本为敌,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不过,汪jīng卫讲话的关键,还在后面这句话:我看了蒋先生辞职后的一篇告国人的文字,即《东北问题与对rì方针》的演讲,认为蒋先生与我同心,余愿与蒋先生jīng诚合作,共赴国难,挽大厦于将倾。
    就这样,把对rì绝交政策骂成是“国必危亡”的危机,那么下野的蒋介石重新出山,就不是争夺权力,而变成力挽狂澜了。而汪jīng卫也可以自然而然的以阻止对rì绝交政策,同心抒国难为理由,完成由蒋介石的仇敌到合作伙伴的华丽转身。
    17rì,两个从北伐开始就相互对抗,互相视为仇敌的超级大佬在杭州相会。谈笑间,在风景旖旎的杭州西子湖畔,国民党的一场权力重组就此敲定。接下去的一切自然都是走过场而已。
    只不过,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先是rì本僧人死亡,接着rì本人又烧了三友实业社,21rì,rì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又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rì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rì,rì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xìng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rì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这一切,都打乱了蒋介石和汪jīng卫商定的夺权步骤。这个时候实在不是动手的好时机,除非孙科自己下台。
    盐泽幸一发表恫吓xìng声明的同一天,外交部长陈友仁以他独有的方式,弃职而去,并发表声明痛骂蒋介石。然而,除了遭到撤职和党内惩戒处分,他什么都无法改变。
    勉强能帮孙科撑起门面的外交部长辞职,财政又无法维持,外交政策又被蒋汪联手否决,行政院长孙科的rì子也到了头,他也只能黯然下台,由汪jīng卫接过了行政院长这把金交椅。
    可就在国民党内权力争夺白热化的时候,那边上海的rì本人却没停下脚步。就在蒋介石准备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南京时,燃烧的导火索终于烧到了上海这只火药桶的边缘。
    虽然还不知道rì本zhèng fǔ已经拟定了对华的新方针,但是看到这份照会,蒋介石和国民zhèng fǔ的官员们都意识到,rì本人这回,包括zhèng fǔ,那是真想闹事了。
    而上海市zhèng fǔ还发现,从25rì开始,居住在虹口、闸北一带的的rì本侨民大批迁移往法租界,一些rì本侨民还在陆战队司令部领取枪支弹药,rì本陆战队在租界街头设置铁丝网,堆放沙袋。
    所有的迹象表明,rì本人可不是只打算吓吓你的,那时真想玩真的了。
    不过,在蒋介石和汪jīng卫看来,上海科不是北蒙和东北,这里可是中华民国的经济中心,江浙一带打烂了,那可不得了。只是,rì本人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丝毫不给国民zhèng fǔ一点颜面,这让蒋介石着实气愤难耐。
    不过,在怎么气愤也得忍,上海一打,rì本人侵占东北就更有借口了,何况他现在就是想打,也抽不出兵力和rì本人打。
    不能打,那就只能暂时忍耐退让,让rì本人找不到借口。
    此时驻守上海的,是陈铭枢、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对这些广东兵蒋介石向来没有好感,让他们留在上海,很难保证不出事。
    暂时还没有正式回到南京履职的蒋介石,一面指示何应钦以军政部的名义下令十九路军撤防上海,一面急电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rì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第601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第601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到网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