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第七一一章:先内后外

    [] https://www.xxx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着李承光的回答,李元吉很是欣慰,同时心中的想法再一次的坚定了下来。
    李承光的人生,前期完全是放养模式,自从有意将其立为太子之后,李元吉便亲手接过了培养的重任。
    五年的时间,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经历的增长,太子也逐渐的成熟了起来。
    考虑问题的时候,少了一丝稚嫩,少了一丝幼稚,能够脚踏实地的去考虑某些问题了,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本质了,能够抵挡的住诱惑了。
    大臣们眼中也微微的露出了一丝亮光,如果说之前的李承光已经给了他们足够多的闪光点的话,那么今日,即便是现在李承光登基,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了。
    虽显稚嫩,虽年纪小,但大局观已成,只要保持大局观不变,剩下的可以慢慢的去改变,李承光才十三岁,他还有足够的时间,现在的大唐,发展虽然迅速,但实际上却是按部就班的在发展。
    现有的计划,足够大唐发展五到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发展了,并不需要李承光去制定什么惊天动地的发展计划了。
    只需要他能够坚守本心,牢记初心就可以了。
    可以说,只要确定这个方针,大唐在将来几十年内就不会乱。
    甚至可以说,李承光这一生的路,李元吉已经为他铺垫好了,大唐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除非自己作死,玩命的作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给作死。
    “说说具体的想法!”李元吉并没有透漏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问着。
    “诺!”李承光应了声,根本不用过多的去思考,他不需要去过度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大唐的现状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里,继续道:“大唐目前所掌握的资源,足够大唐全力发展至少二十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大唐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之前父皇已经规划好的铁路,比如说还没有完成的水泥路建设。
    这些都是当下需要做的,需要被放在首位去解决的问题,之后便是各种工业,大唐的工业虽然已经很强大了,但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大唐的极限。
    且生育政策推广之后,近两年新生人口有明显的增幅,且将来这个增幅会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实际的情况,当下工业能力,甚至不能满足本土所需,急于开拓疆外之地,虽有好处,但却无异于本土。
    工匠有句口头禅,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唐现在就是要将自己当做这块铁,通过不断的熔炼,来提高自身的硬度,将自身练成一块真正的钢铁,儿臣觉得,什么时候大唐市面上的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一倍的时候,朝廷就可以着手考虑疆外的事情了,当下降两倍的时候,朝廷便可以毫不犹豫的去解决疆外的事情。
    但是在此之前,对于疆外也不能不闻不问,儿臣觉得父皇可以派遣使臣走访沿途各国,与其进行通商,将沿途各地大量的资源运往本土,以此来节约本土资源的消耗,毕竟这些资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既然现在有这个机会,也有这个能力,又怎能不为子孙后代着想着点呢?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朝廷可以暗中购买一些资产,让其可以以几乎零成本的价格源源不断的支援本土……”
    听到这个建议,李元吉笑了,毫不掩饰的笑了。
    果然是自己的儿子,想法与自己如出一辙。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先发展自己,大力发展国内的交通,工业,当产能过剩的时候,便是打开疆外市场的时候了,殖民地历来都是各种商品的倾销地,价格什么的完全由自己制定,而殖民地的各种资源,也是以白菜的价格运回来的。
    这一来一往,中间的利润可就大了去了,英国那个弹丸之地,用了两百年的时间,让自己迅速的成为了世界老大,开始的虽早,但真正起飞的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而现在的大唐,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大唐的先天条件要比历史上的英国更强大。
    整个东南亚地区,加上南北美地区,半个地球的面积,只要大唐内部完成计划,短短的一二十年内,便可以完成对历史上的英国的超越。
    英国的失败,败在人口太少,但大唐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说现在就有将近五千万人口,推行了生育政策之后,大唐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十年内,甚至可能会出现每年新增人口五百万以上的恐怖数字,这是什么概念?
    等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大唐就有足够的资本去傲视群雄了。
    时间已经临近了年底,李承光马上也要迎来自己的十四岁生日,一天天的成长,李元吉也是越来越高兴,虽然自己的年纪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也是朝着奔四走的人了,但李元吉却丝毫没有失落感。
    “此事就由太子负责吧!诸卿当全力配合!”李元吉笑眯眯的吩咐着。
    说者有意,听者同样也有意。
    这件事情自始至终,李元吉从未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询问了李承光的意见,然后就做出了这个决定,甚至连一些更改,或者建议都没有。
    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轻轻松松的交给了李承光来负责?
    换句话说,李元吉的这个命令,实际上就差补上四个字了,太子监国。
    李承光愣了,大臣们也愣了,不得不楞,太子虽然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成熟,但现在就来干这些事情,大臣们还是觉得有些太早了。
    看看太子,再看看自家的那些兔崽子们,大臣们一个个的突然有了种想回家揍人的冲动。
    命令已经下发出来了,李承光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身为太子,早晚要经历这一步的,没有经历过太子监国这一步的太子,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太子。
    而只有经历过这段经历,对于一个太子而言,才是真正的成长。
    而这对于太子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做好了,等于是将自己的能力展现给了全国的百姓,满朝的文武,这对于自己将来即位有着巨大的帮助。
    毕竟没人希望将来的皇帝会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昏君,而对于目前的李承光来说,这个惊喜似乎来得有些早。
    虽然没有直说太子监国,但实际上已经差不多了,这是李元吉给李承光的一次历练的机会。
    李承光也不敢浪费这个难得的宝贵机会。
    于是,散会之后,李承光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中。
    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舰队带来的资料,上面记载着沿途每一个国家的情况,虽然并不是特别的详细,但这已经是他们探知的全部了。
    上面不仅包含了各个国家的权力情况,还包含了资源,以及大致的人口情况,这对于李承光制定接下来的计划,是非常有帮助的。
    用了三天的时间,李承光研究透彻了这份包含了十多个国家的资料,又用了五天的时间,李承光制定出了一个初步的计划,随后又用了十天的时间,对照着那份资料,对这份计划进行了详细的更改。
    然后,李承光亲自跑遍朝廷各部,将这份计划拿来与大臣们商讨,希望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大臣们还真的发现了一些问题,但都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而最让大臣们欣慰的是,在细节方面,李承光的思路倒是跟李元吉如出一辙。
    比如说铜矿石,油棕,橡胶等战略必备物品,从那里搞来的价格自然是越低越好,当权者心中会有一个底线数字,但对此李承光却丝毫没提,而是将这个权力完全的交给了使臣去解决。
    虽然李承光已经了解的够多了,但毕竟没有去过当地,对那里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纸面上的资料,并不能代表全部,在这方面,他倒是全权授权给了使臣。
    换句话说,李承光继承了李元吉只管大方向的优良传统,这就给了使臣比较大的操作空间。
    一个月后,这份计划被提交到了李元吉的案台上,李元吉仔细的看了遍这份计划,实际上对于这份计划,李元吉早就知道了。
    李承光来汇报过,大臣也来汇报过,上面哪些地方是谁的主意,李元吉一清二楚。
    然后,大手一挥,一个允字出现在了计划的下面,然后就是玉玺印章。
    紧接着,李元吉将一个新的难题重新扔给了李承光,使臣的人选,由李承光来决定。
    李承光选定了两个使臣,一个顺着安南南下,一个则顺着流求南下,舰队也一分为二,这样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
    当然,考虑到要谈判,要交易,所以即便分成了两个舰队,出航时间也未必会比第一次短。
    而另一边,李元吉则是对着工部一连下达了四道命令。
    中线南北铁路要加快速度修建,争取明年年底之前完工通车,其实现在修建的已经差不多了,因为是分段修建,之前因为人手的原因而导致每一队人需要负责的距离有些远,但随着新人的上位,他们已经有了能力去提速了。
    海城造船厂扩大规模,同时对人员进行拆分,人员早就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来的人员,一部分是来自南方的船匠,他们在这里学习,等到广州造船厂建好以后,他们要回那里,现在这部分人已经学的差不多了,军舰这种高难度的建不了,但运输船这种二类船只,他们已经可以单独建造了,图纸工序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又有老师傅手把手的教,这个并不难。
    人员拆分,也是为了增加产能做准备的,提前让人练练手,免得到时候不知所措。
    广州造船厂也要加快速度,并且增加三个船坞的建设,要达到完工的时候,可以同时开建十艘运输舰。
    扩大长安机械厂,洛州机械厂的同时,在郑州新建一座机械厂,年产规模要达到五万台卡车,这里是十字铁路的交叉点,大唐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将机械厂设在这里,有利于后期的资源运输。
    PS:感谢白崭堂的一万起点币打赏!明天加更一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