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求生记》第六章汉帝刘宏

  与此同时,远在雒阳的程亮在崇德殿朗声道:“我观陛下之才古今少有,奈何朝堂世家把持,那三公,几、何人不是世家出生诸事每怪宦官,只因此乃天子近臣,爪牙,若不剪除,伤的还是他们世家。”
  刘宏高坐,一分诧异,一分好奇,一分无味。
  从永康元年至今已二十载,从一无所知,陡然得位的童子成长为大汉明面上的帝王,他知道那些世家会如何轻蔑的评论自己。
  刘宏不知道张角吗他记得张角去过太学。
  眼前人不知道世家是何居心他不信。
  谁都知道,“这不是与士人共治的大宋”,是大汉。
  他很想将这句话吼出来,却不敢,更不能。
  他是黄门侍郎,六百石的官员,天子近侍,外臣,隶属少府。
  寻常时候,黄门侍郎不可能此时还留在宫苑当中。
  但眼前人正是汉灵帝刘宏,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主。
  刘宏不失皇帝威仪,淡淡的说了四个字:“那又如何”
  程亮不笨,每次刘宏提及这句话,便代表一切将重置。
  谈话可以继续,但对世家,他远远没有刘宏,这个大汉名义上的皇帝了解的清楚。
  他清楚的是,眼前的人是大汉最尊贵的人,对自己谈不上信任,有的只是好奇,一如实验室当中的小白鼠。
  凭心而论,他之所以选择这位不高权不重的黄门侍郎,为的便是这大汉。
  “陛下,大汉呈平久矣,州郡之兵若非边郡,多老弱残兵,更有差额之郡。若有战事,乱起,恐难收拾。”
  刘宏一直打量着台下之人。
  许久没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谈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这天下。
  这样的人,不是世家的,便有大野心,不可不提防。多少忠心汉家的人,最终迷失欲望当中。
  可他不信,也不甘心。
  朝堂有少许宗室,多的是世家子,寒门贤才这二十年,又有几个
  这程亮究竟是忠还是佞
  刘宏不动声色,二十年的帝王,帝王心术他自学成才,先帝借宦官的手开启党锢,那时他年少,宦官再开党锢
  不难想象,那些士人会将一切推到他身上来。
  这二十年,也不曾风平浪静。
  那些士人素来怀疑天地,质疑君王,对师长则是放在心上,孝字重于泰山。
  他想到这点,心便冷笑。
  见皇帝不言,他大声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缘由无非利益二字。有人想做三公,有人想做公,想称王。还有人想取陛下而代之”
  “放肆言语谋逆,大逆不道,陛下,还请诛杀此僚”张让忍不住呵斥,他没有传言那般肥胖,也不曾修身养性,放下架子结交外臣,和士人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
  不是谁,都是曹节。
  他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响头。
  程亮愕然,张让一直立于皇帝身后,低沉眼眸,半晌没有动静,形若死人,没想到这一有动静,便是至人于死地。
  此心当真可诛。
  大殿金碧辉煌,游龙飞凤,各色传说中的异兽栩栩如生,昏黄的灯光比不上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影影绰绰,近在眼前。
  “若汉家的江山亡了,汝十常侍首当其冲,便是献出家私,也不免人头落地”程亮豁了出去,说道“人头落地时”不免一字一顿,声音不中听,让人不爽。
  这并非恐吓。
  所谓的十常侍之乱,亡的便是他们这种天子近臣,宦官。
  张让喏喏,压住愤怒,侧身拱手道:“我观汝不过尔尔,危言耸听罢了,陛下之江山,远胜暴秦,何止万代”
  刘宏饶有兴致的从说话的人变成了听他们说话的人。
  一个内臣一个外臣,和一般的朝臣不同,他们都是自己的人,尤其是宦官。
  他眼圈发黑,强打着精神。从古至今宦官的依靠都是皇帝,所谓的宦官为祸有多少是皇帝的示意,有多少是自行其事
  他刘宏怕的不是宦官,而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
  作为外戚的何进并没有让他失望。他不惜立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后用意很明确,限制世家。
  朝堂上下,宫苑内外皆是世家的事,他不想再出现。
  外戚比宦官更麻烦,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能打击士大夫。用的不好,难免伤到自己。
  不动声色的吸气,他不得不制止怒气腾腾的张让,哪怕他这般样子,颇为有趣。
  宫外人若是知晓这十常侍之首的张常识会气急败坏,不知道做何感想。
  程亮真没那么多想法,言明大汉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已经够大胆了。
  张让低着头,退了回来,愤怒谈不上,刚才的怒气冲冲无非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大汉的忠诚圣上看在眼中,那便是忠诚。
  “汝言冀州巨鹿人张角传道数十载,遍布大汉,密谋叛乱”
  刘宏语调怪异,让程亮摸不准脉络,一咬牙,朗声道:“我大汉自光武中兴至陛下已有一百四十四载,世家大族比光武时强了多少臣尝闻跨州连郡者数不胜数,黎民百姓比光武穷困何止一二。数年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者众多。敢问张常侍,那庶民活不下去了又如何”
  张让不敢答。
  刘宏微微笑,想知道张让会说些什么,便道:“张卿,直言便是。”
  张让低眉顺目,不得不站出来:“还请陛下恕老臣直言。”
  “准”
  “陛下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每每受灾,朝堂士人争论不休,往往耽搁时辰,所救之粮食,又多被贪墨。加之世家每趁荒年兼并,百姓之苦,程侍郎所言,宫苑并非不知,而是世家买,庶民卖,陛下圣明天子,亦不能阻止此事。”
  张让声音尖锐,落在程亮耳中,有如惊雷。
  他难不成,能让庶民留下自己土地,像某些人自嘲般说自己吃土。
  “程侍郎以为如何”张让失了怒气,不无得意的说。
  程亮咬着唇,思忖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周瑜打黄盖,你情我愿,臣无话可说。”
  张让冷笑补刀:“待三公九卿商讨完毕,庶民卖儿卖女也已完毕,便是粮食不贪墨,土地回的来像侍郎所言,愿打愿挨倒是贴切。”
  “那朝廷怎会没有半点办法”他惊慌,数日观察得到了大抵只是表面,自己还是把这大时代想的太过简单。
  有一种谋算并非阴谋,而是阳谋。
  “汝可问士人,清流。陛下大可择一良臣可阻此事一地一时,又如何一世”
  他问了半晌,向皇帝述说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心比天高,可惜命比纸薄。便是一阉竖,他都反驳不了。
  程亮早就豁出去了,来到这大殿,深夜直面皇帝,又是深宫之中,难免言官不快。
  这个时代,他们的称谓是侍中和中常侍。
  向来好管闲事。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不惶恐,又如何有这么多的问题将要出口。
  “敢问张常侍家中人可曾买入良田”
  张让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硬着头皮说:“自然是有,古人云:富贵不归乡,有如锦衣夜行。老奴托陛下信任,得了权柄,有了赏赐,这宫苑中用不了,便交于族中子弟,帮衬一二。这是先母送老奴入宫时所言。”
  程亮微讶,若张让胡言乱语,他正好一一揭穿。可那阉竖如实道来,又搬来亡母,他挑不出毛病,拱手又道:“张常侍如此,十位常侍如此,三公如此,九卿如此,我大汉文武百官,刺史太守,乃至于一县令。”
  他缓了口气,抑扬顿挫:“土地兼并之风潮大势已成,再不压制,我大汉也压不住。这庶民或学着陈胜吴广之流,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用锄头,用州郡兵的刀枪斧矛打破这城,打开潘多拉魔盒,释放出心中的贪欲,死亡之歌正式奏响。我等黄门侍郎唯有一死已谢陛下之恩,张常侍,您呢”
  张让摸不准“您”究竟何意,也不知周瑜黄盖,潘多拉魔盒是怎么,只见他说的十之八九却是事实,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语,喏喏道:“朝廷百官,世家大族怎容庶民作乱君”
  “常侍大人可曾忘了陈胜吴广身后的六国贵戚”
  他掷地有声,在大殿久久回响,让刘宏惊异。
  张让瞠目结舌,从未想过那些世家子敢大逆不道。
  细细想来,却又不无道理。庶民吃不上饭,难免暴乱,便是在预想之中,身后的世家会如何推波助澜,他又惊又恐,惊得是太平道,恐的是高坐那人所谋。
  深吸一口气,他沉声道:“世家子顾虑多多,无人敢做一。”
  程亮微微笑,董卓的确不是世家子,是良家子。
  他在西凉声望颇高,靠的便是不拘小节,豪迈。有勇有谋,做出头鸟并非他所愿,改朝换代更不可能。
  一权臣,招致天下人反对,进而
  他抛开脑中思绪,道出重点:“常侍如何知道没人愿意先行品尝陛下子嗣的权利”
  张让考虑的无非是当今圣上,当今圣上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权臣掌握朝政,宦官,外戚,士人还未到中平年间的三足鼎立,却有了雏形,相互制衡。
  他眯着眼,不曾想过陛下老去,不曾想那身后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陛下在,他的利益才能一成不变。
  出乎刘宏意料,张让未曾呵斥,仿佛陷入迷茫中,半晌不曾言。
  终于,他说:“陛下正直壮年,万万岁那是称赞,陛下当的起。可贼老天未必开恩”
  程亮惊愕张让说话的随意,惊讶刘宏的无动于衷。
  “陛下百岁之后,年号若是光和,便是73年,老奴未必陪得了陛下,便是程侍郎,也未必如陛下长寿,子嗣,权臣未必有、未必没有。”
  程亮笑笑,“陛下自当万岁,可旦夕祸福谁人可知陛下如今子嗣是否可当大任”
  刘宏不语,子嗣之事他重于何皇后所生的刘辨,而非幼子刘协。
  他捧为外戚的河南尹喜欢自己侄儿,朝堂上下,却不一定。
  “朕累了,阿父,请程侍郎暂居汝府。”
  “诺”
  程亮张让互相看看,跪地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