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卿心付砚》第1章 序

  寒风袭铁刃,狂沙卷金甲。刺骨的西风呼啸着,扫过一望无垠的黄沙,烈烈风声掩不住犹如困兽般的喘息,亦吹不散浓重的血腥味。
  一只满是血污的手紧紧斜握着一杆红樱□□,鲜红的血液顺着手柄蜿蜒滑落,流过斑驳的暗红色凝块,自尖端没入沙尘中,粘稠而绝望。
  穿着盔甲的身子依旧显得有些清瘦,挺秀的脊背此刻绷得死紧,却仿佛在下一刻就会就此折断。
  在她身后,数百名浑身染血的年轻脸庞,面对着眼前层层围困的敌军,没有恐惧,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悲壮。
  眼前整齐划一的寒刃齐齐对着他们,将正午的阳光折射到傅言卿的脸上,驱不散丝毫寒意。她嗓子有些喑哑,低声道:“我对不住你们,今日,我怕是没法带你们出去了。”
  低低一句话,仿佛是轻描淡写的告知,可身后原本冷硬的将士,俱都红了眼。
  一身黑色武服的青年男子“铮”地一声抽出佩剑,哑声道:“郡主,您从来没对不住我们。今日,您没法带我们出去,我们却誓死要送郡主离开!”
  说罢,他嘶声喊道:“众将士听令!列阵!”
  话音刚落,数百人迅速列队,男子当先纵身朝敌军扑将过去:“誓死护郡主突围!”
  他手中的长剑带起一片寒光,直砍向前排吐谷浑士兵。
  瞬间包围圈迅速缩小,锐利的□□已一往无前之势朝这伤痕累累的军队挺刺过来。
  不过数息生死间,轻功不佳的普通士兵纷纷扑向那毫无间隙的利刃,长矛透体而过,爆出浓重的鲜血,气绝之前,却是疯狂将武器送去对方体内。
  转眼间,层层叠叠的尸体堆积在阵前,那些被贯穿的士兵至死都站的笔直。而剩下的人则是踩着同伴的尸体,破出□□阵,直杀到对方骑兵所在。
  这种近乎疯狂的打法,让一向骁勇善战的吐谷浑人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都忍不住战栗。
  傅言卿阻止不了,也不能阻止,她清啸一声,带着无尽的痛楚,悔恨,犹如蛟龙入海,绞杀着眼前的一切。
  她眸中似乎什么都看不见,却在重重围杀中,猛然将目光落在坐在马上的的吐谷浑大将—慕利沿,随即直杀将过去……
  直到日暮黄昏,西边摇摇一抹残阳悬挂天际,将远处那一片黄沙染的通红,就如那漫天血色泼溅其上,苍凉悲壮。
  傅言卿远远望着已然看不见的战场,手中的□□再也握不住,重重跪了下去,身后几乎看不出原来模样的五人,一声不吭,跟着齐齐跪了下去。
  在他们身边,一支由一个身着轻甲女子率领的军队,俱都沉沉看着他们,亦是一言不发。同为军人,这其中的痛楚他们比任何人都能体会。
  不知过了多久,傅言卿勉强站了起来,被血迹尘土遮掩的面孔,已然没了一丝情绪。一双通若琉璃的眸子此刻亦是没了光彩,她喉咙动了动,随后才低声道:“多谢你们搭救,言卿眼拙,不知阁下是哪位?”
  那为首的女子,抱拳回道:“郡主客气,我乃是益州守军左卫军领护,奉淮安君之命,前来营救郡主。郡主,如今,吐谷浑人紧追,朝廷……的军队亦是围堵,望郡主速随在下离开!”
  傅言卿眸光微闪,淮安君?脑海中不由浮现出那个从来一言不发,浑身上下森然冷漠的九殿下。微微出神片刻,傅言卿却是淡淡笑了起来:“言卿多谢淮安君厚义,可西南王府倾覆,十八万将士的性命葬送,傅言卿难辞其咎。我还有事必须得做,恕我难以承殿下美意。”
  看着女子秀眉紧蹙,傅言卿抽刀割下袍袖,一旁的黑衣男子立刻俯身半跪。她铺上白布,划破手指,就着鲜血,在那两尺长的白布上画了起来。
  最后她收了白布,递给那女子,轻声道:“带给你们主子,她会需要的。这是我送她的第一份礼,而我要做的事,便是给她的第二份礼物了,希望她不会让我失望。”
  女子接过满是鲜血的白布,看了一眼遍睁大了眸子,这是剑门蜀道的防布图!
  就在她怔愣之时,傅言卿带着仅存的五人,带着一身伤,朝东边乘着夜色离去。远远留下一句冷清话语:“告诉你们殿下,有时候,死人比活人更有价值。”
  她手下士兵欲要阻拦,被她抬手制止,许久后她才低声道:“我们再送她们一程。”
  “可是领护,殿下下令一定要将人安全带回……”
  女子摇了摇头,沉沉叹了口气:“她已然存了死志,或许这对她对殿下而言,都最好的。”
  ——————————————
  谦和二年十月,帝降旨称,西南王府通敌叛国,勾结吐谷浑,罪无可赦,小王爷傅言旭赐死,夷三族!
  同年十一月,宣称已然伏法的长宁郡主,现身京城,破重围,受三百洗罪鞭,过五丈玄铁钉,击响大夏开国御龙钟。于万民之前,为西南王府鸣冤。字字句句,椎心泣血,闻者莫不激愤难平。
  女帝闻讯出宫,长宁郡主勉力跪迎,于御驾前自刎。死前怆然悲呼:“十八万西南军亡于陛下之手,西境数万百姓累于陛下之心,陛下,于心何忍!”随行幸存数位将领,皆殉于御前!
  大夏百姓,多受西南王府之恩,一时间议论纷纷,民心动荡。不日谣言再起,先帝驾崩并非病逝,乃当今陛下谋逆所害。至此一事,波澜再起。为平谣言,各地官员下令抓捕妄议之人,谈及西南王府者皆入狱,无辜枉死者,不计其数。
  十二月,护卫军统领孟苇庭率众起义,数个州郡纷纷响应,拥立九殿下淮安君为主,诛昏君,除佞臣!
  翌年一月,谦帝退位,九殿下淮安君拒帝位,立先皇长孙赵勋为帝,出兵吐谷浑,改年号为宁泰。
  宁泰二年二月,淮安君薨,年仅二十四,帝甚悲,追封南贤王,葬入皇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