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万岁》第 6 部分阅读

  位艺术大师这不是说香港文化很高雅这不对,金庸不是香港文化的产物,金庸恰恰是大陆文化的产物,金庸的知识积累是在大陆完成的,金庸所受到的教育是““五四””以后的现代教育,在金庸小说中恰恰蕴含着深刻的“五四”精神,你读金庸的小说,虽然写的是武侠人物,但是思想和鲁迅是相通的,你看他写人的孤独的境界,写的像受伤的野兽一样长嚎,那都是鲁迅笔下常出现的意象,写人的孤独,人和社会的斗争,人的反封建精神,反礼教的精神,对国民性的批判。比如韦小宝这个人,他其实是对阿q形象的一个继承。中国20世纪最具有概括性的形象是阿q,但阿q尽管挖掘得非常深,展开的却不够广,那么由于韦小宝这个人物的特殊身世,他走过全国各地,甚至走到俄罗斯去了,所以在韦小宝身上表现了更大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金庸的成就是继承“五四”新文学的精神。第二个是继承了从唐传奇以来的中国武侠小说传统。比如说到40年代时,中国的武侠小说水平已经很高,出现了几大家,像还珠楼主白羽朱贞木王度庐,他们在不同的方面把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程度,后来新派武侠小说完成了一个综合的任务,所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继承前人之外,金庸还继承了其他方面的东西,在里面可以读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可以读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金庸小说中常看到一些话剧的场面,电影的场面。古龙小说是更多运用电影镜头,而金庸小说更多运用的是话剧场面。比如他经常有隔壁戏,比如郭靖和黄蓉在隔壁疗伤,这边有人在演着一场戏,那边听着就像话剧舞台一样,这和金庸早年从事编剧工作有关。早年他在长城影业做编剧,那时笔名叫林欢,写什么王老五抢亲,所以金庸小说从这几个方面支撑了自己的存在,才能达到比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希望大家读金庸还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入手,能够感动你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能够长期感动你的作品,那是能够留在文学史上的。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不一定要来读金庸,我知道有些人他更喜欢古龙,个人性情不一样。金庸的小说就像佛法所讲的一样,看你自己的修行如何,你修行得好,就能拿走好的东西,就像你到我家来搬黄金,你有多大体力,你就能背走多少黄金,所以我们说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谈论金庸,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初学文字的人都能谈论金庸,谈的不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从中悟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哲理。大家将来都是从事电视工作的人,我们的文化界影视界,其实也就是一个江湖,读金庸小说就能够帮助你很好地行走在险恶的江湖之上,把握好人生之舵。 问:如果如你所说金庸小说达到一个不可跨越的境界,那么后世的武侠小说你认为该如何去写 答: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不断看新写的武侠小说,比如看温瑞安的,他号称超级的武侠小说家,但我看了之后,觉得语言上是比古龙更华丽,更流畅,但是境界好像还不如古龙;现在我又读黄易的,我觉得黄易的奇思怪想倒是很多,但境界上也达不到。我认为像金庸这样的人,不是说想超越就超越,恐怕是像孟子所说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因而文化问题不能着急,不像自然科学,一个巨人站在一个巨人肩膀上就行了,文化问题往往几百年才解决一下子。  
  金庸小说讲座实录7
  问:我是金庸铁杆崇拜者,你怎样看待东方文化与西方戏剧对金庸的影响,你认为金庸在各方面都超过国学大师钱钟书吗 答:这个不一样,钱钟书先生主要是个学者,在做学问方面,金庸肯定不如钱钟书了,这是两个工作,是不能相比的,各有各的特长。西方戏剧对金庸小说影响刚才我谈到了;东方传统文化对金庸显然影响很大,刚才我谈到了儒释道几个方面,不光是这几个方面,金庸小说广泛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星相医卜,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黄蓉给洪七公做的那两道菜,那是没法翻译成英语的,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一道菜叫好俅汤,还有一道叫二十四桥明月夜。那菜太绝了,这里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中国传统啊,怎么叫那些拼音文字的国民来读懂,所以梁羽生先生说,武侠小说写不好就是没有丰富的学术修养。 问:如今金庸已落户杭州,你是否有前去拜访煮酒论英雄的意思金庸在其妻子去世之后,国学思想大盛,见于几部小说之中,请问你如何看待 答:我与金庸先生比,完全属于小晚辈。我的导师严家炎先生和金庸先生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有来往。我觉得和大侠没有必要过多谈话,你可以从作品中读到一个人真实的心理,因为现实生活中谈话受各种局限,往往要谦虚要客套,反而不如读作品,读作品更能知道他想什么。金庸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名气太大了,而且由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比如说佛学思想大盛,思想很深刻,同时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政治家,政治方面又有很大的成就。我们知道,现在的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就是金庸,他是为人民造福的一个人,非常了不起。当年他起草香港基本法时,有人议论他,说他有个人目的,企图当首任香港行政长官,但金庸用自己的行动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香港回归了,金庸先生功成身退,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然后潇洒而去,就像你说的“落户杭城”,这就是所谓的大侠 问:对于金庸,在50年代初到北京,文革中间以及1978年后的政治观,你是褒是贬 答:这无所谓褒贬,我只能说他应付从容,我们知道金庸办的明报早期是右派的,观点是“右倾”的,这“右倾”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他批评“文革”,他很早就看出了“文革”的动态。他每天写一篇社评,一辈子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的社评家。在“文革”时,香港也有红卫兵,也有左派,他们的左派都把几个人列入黑名单了,金庸也是其中之一。金庸在大风大浪中也过来了,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又和大陆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家,金庸也是成功的,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是非常难得的。 问:金庸小说多女嫁一男,韦小宝的结局是不是老男人的色情梦 答: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有人说了,为什么韦小宝这个男人娶了七个女人,很多人用这个问题来批评金庸,说他歧视妇女,婚姻观落后,我说这是误读了金庸先生。韦小宝这个形象在金庸笔下是正面的吗金庸肯定他的结局吗恰恰不是,金庸恰恰是讽刺韦小宝,是否定他的结局的。在金庸的很多作品里,英雄人物只要是多女嫁一男,都是不甚完美的,即使张无忌的结局,仍是一个烦恼的结局,仍然是一个有困惑的结局,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最爱谁。而恰恰在一个不懂爱情的韦小宝身上,他竟然娶了七个老婆,表面上看来还幸福,其实不是这样,一个人占有了什么,就表示拥有它吗其实不是这样,韦小宝有这七个女人,其实就像是有七件值钱的东西一样,韦小宝什么都有了,但有一点他天生就被割掉了,就是他没有爱情,他从来就不懂什么是爱情,因为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没有爱情的环境里,他眼中只有交易,他走到任何一个美的地方,都要和他童年的环境比一比,他走到皇宫内院都说“好大一座妓院”。女人在他眼中实际不过是值钱的东西而已,他对她们不懂得爱情,而且他的几个女人对韦小宝的感情也很难说是爱情,基本上不是。有的是为了有食,有的是为了耻辱,对他最好的是双儿了,但双儿是金庸笔下描写最好的一个奴隶。在双儿身上有对中国文化深刻的批判,就是说,只要是你的主子,不管他多么无赖都要忠心耿耿,丝毫没有个人的思想。那么我知道,有很多男人羡慕韦小宝,梦想双儿,这样的读者应该做一下反思,其实韦小宝是不幸福的,韦小宝是反面形象。 问:金庸小说都是男人的世界,哪个女性形象最鲜明可爱 答: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我很难说出来哪个最鲜明可爱,只能说有一群,有那么十来个,都是写得非常好的,但这十来个里面,没有一个是韦小宝的家属。比如在鹿鼎记里,韦小宝最喜欢的是阿珂,但阿珂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可爱的,没有烟火,一身死人气。我认为鹿鼎记里最好的人物是陈圆圆,她给韦小宝弹奏圆圆曲,那一段包含了无尽的人世沧桑,那是韦小宝所不能领略的,给韦小宝弹圆圆曲真像老牛吃牡丹。金庸小说的人物都是极度的恶与极度的美相结合的人物,是让人感到怪的缘由之一,他写出了人世间种种的极端。比如“天龙八部”本身就是个佛家的词汇,人间芸芸众生就像佛教中所写的“天龙八部”一样,各有各的痛苦。天龙八部写了各种痛苦的来源,就是人类的贪嗔痴,每个人都有一个欲望,欲望使他们产生了痛苦。比如萧峰为什么痛苦他有好的欲望,好的欲望也是让人痛苦的,他要复仇,他要天下苍生和平,他要对得起阿朱等等。还有慕容复,本来凭他的才华可以成为非常幸福的人,可当西夏公主问他“你在什么地方最快乐”时,他却一怔,没有回答上来,他这一辈子没有快活过,他日日夜夜梦想做皇帝,可最后,在身边的美人他放弃了。最后写得太好了,是段誉挽着王语嫣从坟头经过,慕容复坐在坟头上带着一个纸冠,几个小孩对他山呼“万岁”。写得何等凄惨是人的欲望造成了人的苦。 问:韦小宝不可爱吗据我所知金庸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 答:金庸讲过韦小宝非常可爱,这可爱是讲抛开他那些坏的东西,是讲韦小宝在那个社会中长大,仍然保留了讲义气这一点。韦小宝确实有非常可爱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催人泪下,就是在通吃岛上接到康熙给他的信的时候,给他画了六幅画,那六幅画充分表达了两个人之间一种兄弟般的情谊,而不是君臣之义。因为他们两人从小一块摔跤长大,那是人间真情,所有感人的地方都是真情流露的地方,可是人长大之后就不能再有这种真情,就隔阂了,就用君臣之义代替这些了,想到了这些时韦小宝心里也会很失落的。 问:金庸曾说过若选妻子,他选任盈盈,若选朋友他选郭襄,对这两人你怎么看 答:这是金庸在青年报上说的,其实这到底是不是金庸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金庸在其他场合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我个人觉得任盈盈并没什么可爱的,这个人物我觉得写得并不成功,很模糊,在笑傲江湖中她不如岳灵珊写得好写得那么感人。郭襄这个人物写得好,非常有生活基础,这个人非常有个性。  
  金庸小说讲座实录8
  问:金庸作品或多或少游离于现实之外,缺少批判性,更像成人童话,由于这方面的缺憾能否与鲁迅曹禺巴金并驾齐驱 答:成人的童话据说是从华罗庚那儿得来的,这个评价是正面的,已经抬高了对武侠小说的评价,但我觉得还不止如此,金庸小说还不仅仅可以当做童话来看。如果说其他武侠小说可以当做童话来看的话,金庸的小说就可以当成现实的小说来看,因为一切作品不论你直接写现实题材也好,写历史题材写武侠也好,它都是虚拟的,故事都是虚拟的,关键是它的本质,它的情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纪实文学,它也和原来所记述的实事相差很远了。关键艺术的真实是在于本质真实,为什么许多纪实文学不能流传呢就因为它不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而虚构了的东西却能反映生活本质。比如同样是写茫茫林海冰天雪地,我们找一个优秀的作品比较一下,比如雪山飞狐和林海雪原相比,林海雪原是真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解放军在东北剿匪的斗争,也是很优秀的,这个作品也可以保留在文学史上;但雪山飞狐对人性的挖掘应该是更深刻的,对人的英雄精神的弘扬,不次于林海雪原。这个方面和题材没有多大的关系。至于他和其他几个作家相比,很难比,我知道有的人为小说家作家排座次,我觉得这不聪明,因为文学艺术,它不像梁山泊好汉,像隋唐演义可以排座次,太机械了,不好排,怎么排因为它不能比,金庸和鲁迅怎么比鲁迅的认识和思想要比金庸深刻得多,但是鲁迅毕竟没有长篇小说,你没有长篇小说,便也没有可比性。跟曹禺也没法比,曹禺是写戏剧的。跟老舍也不一样,老舍是写北京的,你用老舍的标准,那老舍就高了,但你用金庸的标准,那老舍就不行。但是,老舍也写过非常好的武侠小说,老舍有一个非常好的短篇小说叫断魂枪,那个写出了侠的孤独悲凉的境界来了,写侠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沦落,断魂枪这篇小说是非常好的。 问:你认为金庸小说是人类战争思想在和平时期的表现吗 答:开始我讲到在原子弹时代,武侠小说却这么繁荣,这和人在高科技时代生活方式改变是有关的。因为科技越发展,就显得人越来越无能,人开始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比如现在没有战争了,人为什么对运动会发生了兴趣,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足球,爱看奥运会,为什么对破纪录那么重视,为什么提高秒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标志着对人的极限的突破。尽管有人总是不断预言什么什么纪录到什么时候就打不破了,但人们总存在幻想,说应该能打破,实际上纪录不断地被打破,那么人们就产生了一种幻想,人体,它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在这样的时代产生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受欢迎,这和人对自身力量的追寻有关系。 问:金庸小说中你最推崇的是哪部 答:我最推崇的有两部,一个是天龙八部,一是鹿鼎记,其他小说也很好,我也很推崇,我认为金庸最差的小说在整个文学园林中也是在三流以上的,他最好的小说几乎是无法比的。比如你拿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以和战争与和平比一比,无论规模深度我认为都不次于后者,战争与和平我读的时候,觉得很多段落写得很松懈,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挖掘也没有这么深刻,最起码是差不多的。 问:你对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答:东方不败也是个很好的形象,这个形象的象征力,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之大,写得非常好。有人说,东方不败影射某某人,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还没有人能变态到那样程度。但是他会写到一个人到了非常高的一种境界之后,容易产生的悲剧,到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时候,人为了追求一种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征服能力,一个人特别追求这种征服世界的能力,没有其他东西辅佐和配合,没有德和人格来配合的时候,容易出现东方不败和任我行这样的人物。东方不败这个具体的人物还是有点可爱的,就是他为什么而死是为情而死。他最后是因为关心,他如果不关心的话,他最后会取胜的,即使三大高手围攻他,他也会胜的,但是后来任盈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情。人其实是很残酷的,一个人对感情忠贞本来是好事,但恰恰被敌人所利用,因为最后忠于爱情的人全部被淘汰掉。 问:侠,既为动人之根本,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境界,使人沉湎其中 答:我们说现代社会侠的精神在沦落,但并不是说它荡然无存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光明的东西,每时每刻,每天都有好人好事在发生,只不过这些好人好事不受重视,遭人曲解,甚至做好事反而倒霉。这样的发展是我们所担心所忧虑的,而并不是社会生活中就没有侠了,如果一点都没了,那么今天我干脆就不到这儿来讲了,就是说还是有的,这个多和少和整个社会有多少比例的人重视它,是有关系的。过去我们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我对资本主义了解不多,但北大有许多留学生,我觉得许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个人修养非常好,我不是崇洋媚外,我看许多亚洲国家的人修养不好,欧洲国家的留学生修养是非常好的,不求名不求利,有帮助别人的精神。我看到在留学生楼门前马路上有一块砖头,中国学生走过没有人关心,绕过去了,有一个欧洲留学生从这儿走,没人注意他,他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墙边去,走开了。在他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心里可能连想也没想,这是一种习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我想,这就是很细微处的一个小小的侠的体现。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一定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必然联系,在于人们的认识,在于人们的觉悟。 问:为什么金庸小说男主人公大多百毒不侵百险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答:这个是金庸小说中浪漫主义的一面,因为武侠小说本质上是浪漫小说,和西方骑士小说一样,整体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这整体的浪漫主义体系中,金庸的小说是现实的,是具有写实化倾向的。他写一个人既然是主要人物就不能让他中途死去,如果让他中途死去,小说就要从另一方面下笔,比如胡一刀,就涉及到小说的叙述问题,但它并不是说英雄可以永远不死,没有这个逻辑,就像英雄永远不败。   小说上传分享
  金庸小说讲座实录9
  问:比较金庸与古龙,谈一下金庸小说的缺点 答:我觉得金庸小说怎么读都可以,你从方方面面读都可以,它是说不尽的,金庸实际上有说不尽的话题,永远可以说下去。至于比较金庸与古龙,在认识上,在很多方面上两人所达到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在某些方面古龙甚至比金庸走得更远,比如古龙对社会的痛恨程度,对贪官污吏的痛恨程度,对人间冷暖的感叹。古龙由于生活的不幸,他不如金庸这么幸福,金庸其实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他仍然是关心那些不幸的人;古龙是自己就生活不幸,所以他更充满了愤恨,在这个方面两个人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具体的笔力上,在艺术功底上,由于金庸受过很完整的现代教育,知识结构比较丰富,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古龙也有一定的修养,但是不如梁羽生和金庸,所以他走另一条路子,他写很奇怪的东西,扬长避短,不写自己不擅长的描绘。古龙善于写名言警句,古龙的作品都是由大量的名言警句构成的,而且由于他要多赚钱,他的文字排列方式,一看就是商业排列方式,一个字是一行,三个字也是一行,所以读古龙小说很快。这种方式一开始很奇怪,但是一个小说光靠方式是支撑不起来的,最后在整体的气魄上好像他比不上金庸。金庸小说由于是连载,尽管修改了十年,仍然有许多读者给他指出缺点,在一些不很重要的情节上还是有漏洞的。据说金庸先生还要修改他的作品,我个人以为,保留点缺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永远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问:金庸几部小说中的联系是成是败,是否适合读者的口味还有赵敏这样的人怎么会爱上张无忌 答:金庸有几部小说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射雕三部曲,有些人物是相互搭配的,这不是金庸的发明,这在3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作家各个作品人物互相呼应,这叫连环格局,整个的作品构成一个系列,比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蜀山剑侠”有关的,构成一个“蜀山系列”,这是一种小说描写的进步,这样使整个创作更加体系化。这不仅是金庸一个人这样做,其他作家也这样做,而且,这些武侠小说作家之间他们自身就是相互呼应的,比如金庸和梁羽生,把少林寺写成天下武林正宗之后,以后任何一个武侠小说作家都没法推翻这个结论,不管什么武侠小说,它的第一人物可能不是少林寺的,但是天下武学的正宗,平均实力最高的,还是少林寺,最后找来找去还是找到少林寺,少林寺成了一个象征。 赵敏爱上张无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张无忌除了武功高超以外,就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优柔寡断,没什么英雄胆略。我们平常就是这样,没什么能耐,虽然专业上本领很好,但是经常遭受女人的骗,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有些女性,非常聪明的女性,非常有本事的女性却偏偏爱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使她有安全感,她可以操纵他于掌上。 问: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 答:我个人最喜欢萧峰。 问:千古文人侠客梦,文人似乎天生具有侠肝义胆,你被称为关东大侠,作为一介书生,你理解武侠小说,是否包含你对现实的看法,你是否想过钻入武学桃花岛中,做一个大侠 答:我并不是专门研究武侠小说的,我自己的专业是现代文学,就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包含武侠小说这一块,这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之内,我的工作职责使我有必要来研究它,特别是现在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千百万大众所关心的东西,专业工作者有理由做出自己的研究和解释,否则是一种失职。当然除了个人工作需要之外,从我个人的性格上讲,我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所有的武侠小说,虽然当初读了很多,那时不辨良莠。现在,我除了工作之外,让我自己读,我还是读金庸,因为它和现实的生活太密切了。什么叫社会,社会其实就是江湖,现在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是江湖并不是在社会之外另造一个地方。什么叫桃花岛桃花岛就是我们每个学校,就是远离热闹地方的一个地方,虽然远离,但是正好可以练一种高深的武功,将来好去横行中原。 问:金庸小说中武功起名的缘由的境界是什么 答:刚才我讲到金庸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包含中国文化,其中就包括这些武功的名称,这些武功的名称包含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哲学思想,像降龙十八掌就是从中国的易经中来的,无法翻译;玉女心经,也无法翻译;黯然销魂掌如果没有丰富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也没法翻,因为它包含着人物的性格。杨过为什么一打黯然销魂掌时就威力无比而且心情快乐时还不能打,必须是想念小龙女时打才行,这都包含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问:谈谈金庸个人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 答:这是个大问题了,就是作家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金庸早年是个武侠小说迷,本身喜欢读武侠小说,他和梁羽生在大公报时,每天他们俩就是下围棋,谈武侠,就是像我们现代大学生一样。梁羽生本名叫陈文统,为什么叫梁羽生呢因为他崇拜白羽,后来很偶然的机会他们写了武侠小说,就是在澳门有一场武术比赛,非常简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太极派的掌门人一拳把白鹤派的掌门人鼻子打出血了,然后比武结束。但是这么一个小的擂台比赛,却给报纸很大的启示,大公报反应非常快,马上宣布,本报第二天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梁羽生这时还不知怎么回事呢,然后报社马上就让他写,写得很受欢迎。后来又让金庸写,这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原来并不想做这个,他原来做编剧,后来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就写下去了。他一写下去,自身的性格兴趣经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我看一本传记,他说金庸笔下写了那么多花旦,那么多女性,从中可以看出金庸对女性的偏爱来,有的人经过分析,据说金庸年轻时,他追求过夏梦而不得手,因为那时夏梦是大明星,是香港一流的影星,而金庸只不过是一个小编剧,一个毛头小伙子,看不上他,他可能把这种利弊都转移到笔下的形象上,但是金庸本人是不承认这个说法的,因为金庸现在的夫人比他小20多岁。那么后来金庸的作品越来越能看到与本人经历的关系,虽然写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那个境界,你看为什么“文革”时他写个人崇拜问题,写专制集团的问题,写“山呼万岁”的问题,他写了多少这些方面的问题,东方不败任我行是一个例子,日月神教是一个例子,洪教主是一个例子,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星宿老怪是一个例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这样的集团他写了不少,这都和他现实的观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金庸虽然写武侠,但是把现实的东西融和进去,这样又不至于很局限很具体,又超越了具体的写实小说。 本人在各高校所作金庸小说讲座基本上大同小异,特选北广一场,取其比较全面且对话有代表性也。本文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透视中国一书。   小说上传分享
  金庸与国民文学1
  国民文学,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进程中,或明或暗地参与到意识形态构建影响到民族共同体成员对于国家之想象的“现代性”文学。在中国,晚清以降,国民文学借助各种现代媒体,展现出十分多样性的格局。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逐渐占据文坛中心,成为国民文学的主导。然而,通俗文学长期没有消失,它们经过改良和演变,一直充当着现代中国国民的基本读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通俗文学也逐渐纳入计划生产的轨道,形成大约30年左右的独特的雅俗合流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文学解放的口号下,新文学实际上仍然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同谋者,而重新恢复市场独立性的通俗文学,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面貌。其中席卷大陆的金庸的武侠小说,被许多读者和学者从通俗文学的家族中剥离出来,成为中国当今文坛的焦点之一,引起长期的关注和争议。这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对国民文学的重新理解问题。本文试图从国民文学的角度,探讨一下金庸小说为现代中国读者所构建的中国想象。 一 文化中国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确立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最大多数读者。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的创作时间是20世纪5070年代。与同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大陆文学中那种有意否定传统的倾向相反,金庸小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中国继承者的面貌吸引了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所谓“中华文化圈”的大量读者,实际上成为大陆以外的一个“中华凝聚力”中心。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广泛地涉及到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写出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还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广泛描写了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他还进一步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到了金庸的中期作品,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在这部作品中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及郭靖夫妇为保卫襄阳壮烈牺牲,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则更明确地把个人自由问题设置为主人公的第一关怀。张无忌可以放弃明教教主实际上是放弃了大明朝开国君主的地位,但是却不能在四位年轻女性中确定哪一个是自己的最爱。令狐冲也是断然拒绝继承日月神教教主的位置而把生命自由视为至高无上。在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眼中,并非没有正邪善恶,但是这些对于他们已不是“第一生命指令”,自由和逍遥才是他们的“黄金世界”。到了金庸的后期作品,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石破天连自己到底是谁也几乎不能完全肯定。天龙八部更是集金庸所理解的佛家思想之大成,在这部130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充满了“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大悲悯,色空观念有无观念等佛家基本思想,都以艺术方式呈现出极大的诱惑力。以至有学者指出,金庸小说可做佛教的入门书。深沉的文化内涵,是金庸小说能够吸引大量高层次读者的关键。 金庸笔下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他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例如天龙八部从云南大理写到江南姑苏,然后又写到河南山西浙江宁夏塞北关东。金庸不但写出了各地不同的景色风俗以及人物语言,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则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则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读这样的小说时,读者经常会觉得非常“过瘾”,他们从中感到了中国之“大”,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他们会觉得拥有如此文化格局的中国,不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化,都是具有无穷生命力的,都是不可战胜的。这种撼人胸襟的“大”的感受是从其他国家的经典作品和新文学作品中很难得到的。 金庸所写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现出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倚天屠龙记中代表道家的武当派和笑傲江湖中代表道家的华山派显然压倒了代表其他思想的众多门派。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家仇国恨两难报,茫茫神州无处存身,只得远走海外,真如孔子所云“乘桴浮于海”。鹿鼎记中陈近南的大名天下英雄如雷贯耳,然而这位天地会的首领,外不能完成“反清复明”之大业,内不能平息台湾岛内之党争,不但被韦小宝一再蒙骗,而且最后死在一个平庸小人的手中,毫无一丝英雄的光彩。金庸所写的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分析与批判的。从时间空间和内部组合等诸多方面,金庸从文化上写出了一个“大中国”,但这个“大中国”只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艺术再现,与西方捏造和想象的所谓“中华主义”毫不相干。 上述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细腻入微的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关于佛家文化,金庸可以说了如指掌,从而写出来挥洒自如。天龙八部中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轻描淡写就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们说法时,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样的话,对佛教文化没有高深研究者是很难讲出来的。再如飞狐外传中圆性与胡斐分别时所念佛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类似这样的令读者刻骨铭心的细节非常多。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洪七公做过两道菜,一道叫“二十四桥明月夜”,一道叫“好逑汤”,描写得精美绝伦,令人垂涎欲滴,而且放射出夺目的中国文化光芒。许多读者都能够记得金庸小说中一系列饶有情趣的细节,那些细节往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典型展示。就连韦小宝的骂人话中,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那些骂人话是完全可以用来解剖中国的国民性的。 中国大陆5070年代的文学,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国家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中国景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心理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想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文化中国”是金庸小说作为国民文学的根本策略,在此基础上,金庸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国民性和政治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及批判。  
  金庸与国民文学2
  二 民族大家庭的中国 金庸小说确立了中国多民族的国家形象,但同时大力批判了汉族中心主义。 据笔者统计,金庸15部小说中,至少有12部涉及到两个以上民族的人物和关系,只有笑傲江湖侠客行越女剑三部作品不曾涉及或语焉不详。涉及民族人物最为众多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当数130万字的巨著天龙八部,该书描写了大宋汉大理南诏吐蕃藏大辽契丹西夏党项大燕鲜卑女真等众多民族区域,加上摆夷人刀白凤天竺人哲罗星等,涉及民族种类将近10个。金庸小说所涉中国古今民族共有汉蒙回藏满苗维吾尔哈萨克契丹党项女真鲜卑摆夷高昌焉耆等十几个,加上外国民族如俄罗斯波斯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天竺勃泥瑞典通古斯等,共计二十余个中外民族。 金庸所写的多民族中国虽然仍以汉族文化为中心,但他有意塑造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的男女英雄形象,以此表达了他的民族国家观。 金庸小说对“少数民族”表现出与大多数中国作家不同的偏爱,在他所涉笔的每个少数民族中,都塑造出一至数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或则胸襟博大,或则武功神奇,或则侠肝义胆,或则深谋远虑。仅从纯粹正面的意义讲,就有木卓伦霍青桐喀丝丽阿凡提哲别九难何铁手萧峰段誉完颜阿骨打赵敏小昭等十几个。其中金庸笔下的第一英雄萧峰,第一美女香香公主喀丝丽,便都是纯粹的少数民族血统。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本来是中原丐帮帮主乔峰,他武功盖世,义薄云天,是江湖上人人仰慕的英雄好汉,把丐帮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江湖上最兴旺的第一大帮。然而祸起萧墙,突然有人拉出最权威的证据和证人揭发他不是汉人,而是契丹人,于是他被逐出了丐帮,此后受到一连串的荫谋诬陷,落下“杀父杀母杀师”的罪名,和“忘恩负义残忍好色”的考语,被视为魔鬼一般的“大恶人”。在查寻自己身世洗雪自己冤屈的过程中,乔峰经历了数不清的身心痛苦。后来他得知自己确是契丹人的后代,本来姓萧。萧峰为给阿紫治伤,流落到女真部落,在打虎时结识了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后又义释契丹贵族耶律基,与之结为兄弟。而耶律基原来竟是大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在萧峰又一次助他平定叛乱化险为夷后,他封萧峰为南院大王,负责攻打大宋。萧峰虽忠于祖国大辽,但对养育他的大宋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从自己的悲惨身世和所见所闻出发,不忍眼看两族人民互相残杀。耶律洪基见萧峰抗旨,便将他囚禁。中原及其他各族群雄救出萧峰,在雁门关下,萧峰逼迫被俘获的耶律洪基折箭立誓,终其一生,不许辽兵侵犯大宋。萧峰然后以箭穿心,自杀以谢天下,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民族之间的和平。 萧峰这一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可说是全部中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这一形象足以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偏见,使人超越到民族界限之上,对一切民族的英雄豪杰给予崇高的敬仰。 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是木卓伦的小女儿,美貌盖世,天生异香。回族青年男子视她若天仙,清军数万官兵见了她,“无数长矛都掉下地来”,以至大将军不得不下令退兵数十里。香香公主是天生的“和平女神”。她与红花会舵主陈家洛相亲相爱,多少次共同出生入死。木卓伦兵败后,喀丝丽被俘入宫,献给乾隆,但她不论威逼诱骗,宁死不从。后来陈家洛为了策动乾隆他本是汉人后代陈家洛的亲哥哥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河山,忍痛劝香香公主顺从乾隆,喀丝丽为了陈家洛所说的“天下大事”,含泪答应。但她发现奸险的乾隆是在骗陈家洛,就借口到清真寺做祈祷,用短剑在地下暗划了“不可相信皇帝”几个字,然后“将短剑刺进了世上那最纯洁最美丽的胸膛”。她用鲜血向心爱的人发出了最后的警示。当她的姐姐和陈家洛等人血战突围之后,去移葬她的遗体时,却发现坟中空空如也,只有阵阵幽香,众人都道香香公主必是仙子下凡,现今又回到了天上。香香公主和萧峰一样,都是为了千万百姓的幸福安宁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成为金庸笔下少数民族英雄儿女中最杰出的代表。 金庸认识到中国的多民族格局是历史斗争的结果,他如实描写了激烈的民族斗争,描写了宋金战争宋辽战争女真崛起与周边民族的战争,成吉思汗祖孙数辈开疆拓土的征伐战争,元末汉人反对蒙古统治者的战争,明末清初满汉两族的战争,等等。这些战争,既有气势恢宏的全景大场面,也有细腻入微的近景小镜头。从帷幄运筹到平野厮杀,从散兵游勇欺压百姓到万马军中生擒敌酋,写得回肠荡气,摇曳多姿,令人恍如置身其中。在歌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批判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金庸多次批判了以强凌弱的民族霸权主义。侵略战争往往就起于以强凌弱的民族霸权主义。忽必烈之侵略南宋,清廷之镇压木卓伦部,都是自恃军事力量的强大,要把自己的权杖强行压到柔弱民族的头上。对于这种民族沙文主义,金庸给予了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在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中,插叙了一个古代高昌国的故事。西域大国高昌臣服于唐,唐朝要他们遵守许多汉人的规矩,高昌国王说:“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意思是说,虽然你们是猛鹰,在天上飞,但我们是野鸡,躲在草丛之中,虽然你们是猫,在厅堂上走来走去,但我们是小鼠,躲在洞中啾啾的叫,你们也奈何我们不得,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们遵守你们汉人的规矩习俗呢他们将唐太宗所赐的书籍文物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的老君等等都放在这迷宫之中,谁也不去多看一眼。大唐帝国固然文化先进,但是硬要把自己的文化方式强加到弱小民族身上,结果只能征服其国,不能征服其心。此中的深刻讽刺意义对于今天某些财大气粗的推行霸权主义的民族,也是十分适用的。 以强凌弱的民族霸权主义表现在国家之间,造成文明的冲突与隔阂。如果表现在个人之间,则会造成个体命运的悲剧。天龙八部中有一个极为发人深省的事例:以汉人为主的大理国中有一个摆夷族,“族中女子大都颇为美貌,皮肤白嫩,远过汉人,只是男子文弱,人数又少,常受汉人的欺凌”。大理国君之弟镇南王段正淳的夫人刀白凤便是摆夷人。段正淳天性风流,所到之处,与许多女子结缘生情,终于激起了镇南王妃刀白凤的反抗,伤心愤怒之下,这位王妃竟然随便委身于一天夜里偶然路遇的一个丑陋污秽浑身脓血恶臭的叫化子,后来生下了书中主人公之一段誉。而那个叫化子原来是前朝被弑国君的皇太子段延庆,他在重伤之际得此奇遇,精神大振,后来成为天下第一大恶人,使段誉吃尽了苦头。而段誉又与段正淳情人的几个女儿分别产生情愫,回环纠缠,最后段正淳和刀白凤以及他的几个情人同时惨死,剩下段誉与段延庆父子相对这一切可以说都起因于段正淳对于身为少数民族的王妃刀白凤的极端不尊重。陈墨先生论道:“段誉既是他父亲的情孽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段延庆夺权的对象之一,还是乃父的情人的复仇的对象。”新武侠二十家p111若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段誉的痛苦灾难也是民族沙文主义不经意所造成的恶果。不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个体命运着眼,金庸小说都在批判以强凌弱的同时,昭示出民族平等的极为重要。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由于建立大一统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问题,中国进入了几千年来民族政策最先进的时期。中国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方针,对少数民族充分照顾援助尊重。但是在文学上,对汉族文化本身却缺少批判,把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歧视都归罪于以往的统治者。实际上给人这样一种观念:即少数民族自愿地团结在汉族周围,共同建立起伟大的中华文化。这里忽略了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斗争,忽略了汉族给其他少数民族带来的文化压抑。实际上仍然带有比较浓厚的汉族中心主义色彩。在50~70年代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学中,少数民族被简单地描写成善良勇敢聪明美丽能歌善舞的一种卡通式形象,成为反衬汉族文化先进的镜子。金庸小说相比之下,境界显然更高一筹。  
  金庸与国民文学3
  三 国民性批判 金庸小说贯穿着一条国民性批判的思想线索,因而超越了一般的迎合读者趣味的通俗小说,自觉担负了重建国民精神的任务,客观上与新文学遥相呼应。 在金庸的作品中,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相辅相成的是,他不断解剖和反省中国文化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对以知识分子气为代表的国民性进行深刻的批判。这些批判有时是与对汉族文化的批判结合在一起的。 例如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要的群体形象是陈家洛所领导的红花会。红花会志在推翻满清统治,人才济济,组织严密,但最终却一事无成,退走回疆,这与他们的文化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红花会得知乾隆皇帝出生于汉人之家的秘密,便天真地幻想依靠这位当今天子,驱除鞑虏,重整河山。他们千方百计向乾隆证明其身世,又将乾隆囚禁于杭州六和塔,由总舵主陈家洛利用同胞兄弟之情百般劝说。陈家洛劝说的理论基础一是华夷之辨,二是忠孝观念,三是功业思想。他说:“你是汉人,汉人的锦绣河山沦入胡虏之手,你却去做了胡虏的头脑,率领他们来欺压咱们黄帝子孙。这岂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吗”又说:“你一样做皇帝,与其认贼作父,为后世唾骂,何不奋发鹰扬,建立万代不易之基”说到底,红花会要改变的只是一个“名分”,就像阿q竭力要证明自己姓赵,证明别人打他是“儿子打老子”。重虚名而轻实务,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到后期的一个重大弊端。陈家洛几次有机会杀死武功高于自己的朝廷鹰犬张召重,但由于“不是大丈夫行径”的念头作怪而都放弃了,这实际上是守小义而舍大义。在陈家洛身上,顾虑重重矫情狭隘的中国知识分子特点表现得十分典型。在儒家思想熏浸之下,他们想爱不敢爱,该恨不能恨。表面上潇洒大度,内心里斤斤计较。陈家洛本与木卓伦的长女智勇双全的霍青桐两心相许,但因曾见霍青桐与一少年神态亲密,便不敢打开心扉,反而有意疏远。后来才知那少年是女扮男装的李沅芷,愧怍之下,仍故作平静,使霍青桐伤心成疾。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喀丝丽相爱后,曾痛苦地思考“我心中真正爱的到底是谁”想到霍青桐谋略出众,文武双全时,他终于发现:“唉,难道我心底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么”心惊之下,他自谴道:“陈家洛,陈家洛,你胸襟竟是这般小么”可是最后,他连香香公主也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晚期,已经是百孔千疮。君昏臣佞,上欺下瞒,人心险恶,自大虚伪。陈家洛总体上不失为一位有才干有血性的英雄,但他的思维方式中深深积淀了许多封建文化观念的糟粕。 在这个问题上,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有许多情节可与书剑恩仇录参照。康熙皇帝对韦小宝说道: 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那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三蕃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国又不敢来犯疆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统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 这段话未必完全正确,但确实值得那些大汉族主义者思考。有趣的是,鹿鼎记中也有一个策动政变的情节,几个身为学界泰斗的大知识分子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查继佐等,竟然一本正经地苦劝出身妓院“不学有术”专靠溜须拍马飞黄腾达的韦小宝去当皇帝。查继佐说: 决不是开玩笑。我几人计议了几个月,都觉大明气数已尽,天下百姓已不归心于前朝。实在是前明的历朝皇帝把百姓害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清廷占了我们汉家江山,要天下汉人剃头结辫,改服夷狄衣冠,这口气总是咽不下去。韦香主手绾兵符,又得当今皇帝信任,只要高举义旗,自立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风景从。 明知自己的皇帝“把百姓害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却还要推戴一个最会搜刮民脂民膏的小流氓。假设韦小宝做了皇帝,百姓苦到什么程度,真是不可想象。至于韦小宝这个阿q式的形象本身,更是集中国国民性弊端之大成,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不再展开。金庸小说对中国文化弊端的反省是多方面的,仅从上述就足见其深度。 金庸小说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是与“五四”新文学精神相通的。实际上是“五四”精神在通俗小说领域的延伸。在思想上,或许还达不到鲁迅那样的深度;但由于小说篇幅之浩大描写之细腻以及读者之众多,其影响的广度是不亚于新文学的。 四 专制政治批判 金庸小说中政治描写和政治思考的比重很大。他批判了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揭示了集权导致的个人崇拜。 在鹿鼎记的第一回,金庸就别具匠心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 那文士提笔醮上了墨,在纸上写了个“鹿”字,说道:“鹿这种野兽,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为平和,只吃青草和树叶,从来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给人家吃了。”又写了“逐鹿”两字,说道:“因此古人常常拿鹿来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温顺善良,只有给人欺压残害的份儿。汉书上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的鹿。” 那小孩点头道:“我明白了。小说书上说逐鹿中原,就是大家争着要做皇帝的意思。” 那文士甚是喜欢,点了点头,在纸上画了一只鼎的图形,道:“古人煮食,不用灶头锅子,用这样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来吃。皇帝和大官都很残忍,心里不喜欢谁,就说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里活活煮熟。史记中记载蔺相如对秦王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锅。就是说:我该死,将我在鼎里烧死了罢” 那小孩道:“小说书上又常说问鼎中原,这跟逐鹿中原好像意思差不多。” 那文士道:“不错。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铸了九大鼎。当时的所谓金其实是铜。每一口鼎上铸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图形,后世为天下之主的,便保有九鼎。左传上说:楚子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子只是楚国的诸侯,他问鼎的轻重大小,便是心存不轨,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 那小孩道:“所以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那一个做成了皇帝。” 金庸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看待帝王的“功业”的。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说:“五帝三皇神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