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守则【清歌一片】》驸马守则【清歌一片】_分节阅读_5

  心醉神迷,现在看起来,却带了几分不该有的滑稽和可笑,尤其是,就在几夜之前,就在这个地方,这一幕正被自己和另外一个少年重复过。
  “你来了?”
  那男子转过了身,踏着月光微笑着朝她信步而来,眉目如画,袍袖飘拂。
  “不要过来。”
  昌平淡淡地说道。
  他从来就是敏感的人。只有敏感的男人,才能洞悉这世间男子的风流,女子的愁怨,吟诵出那样足以打动每一个人的绮丽诗歌,让它们在坊间被争相传唱,让他名满帝都。所以他立刻就感觉到了她的冷淡。但他只是微微停了下,很快又继续朝她走了过来,停在了她面前一步之外。
  “又耍孩子脾气了?谁敢得罪我们女皇陛下最心爱的小公主?”
  他玩笑着说这话的时候,笑容清浅,却足以夺走月华。
  昌平注视着他,慢慢说道:“你的胆子真的很大。如今竟敢还约我出来。你就不怕女皇陛下知道了怪罪?”
  他轻笑了起来:“你自然是不怕的。我虽然怕,但这恐惧却敌不过我对你的思念,所以我再次大着胆子约你到此。”
  他说着,一只手已是轻轻抚上了她的面颊,指尖温暖如玉润。
  “蘅信,你以为自己这样足够的运气和魅力,以致于能在中昭的女皇和公主之间游刃有余,玩弄她们于股掌之间?你太小看我的母亲和我了。”
  昌平没有闪避他的手,话音却是幽凉。
  他的手一滞,垂了下去,脸上的笑容渐渐消隐了下去:“那么公主殿下,你为什么还要过来与我相见?”
  昌平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出神了片刻,叹了口气,“蘅信,一年之前,我在妙阳夫人的那场春日欢宴之上见到了你。那时你腰悬长剑,在流水画桥之上放声而歌,我以为见到了天上谪仙……如今倒是想明白了,你并不是什么仙,你只是个一心想要踏上通天之路的凡人而已。我甚至开始怀疑,当初你与我的相遇,并非巧合,只怕也是你处心积虑的结果吧?妙阳夫人可也是为你倾倒?否则她又何以会这般不遗余力地引我与你在此相见?”
  蘅信凝视了她片刻,眼中的讶色平复了下去。
  “公主,你说的没有错。一年之前,因为仰慕公主的美名,我央请妙阳夫人让我与你相遇。一见之下,我就被公主的姿容才华深深倾倒。每次与你相见,虽不过短暂时光,于我却是夜不成寐,思慕不已……”
  “既然这样,为什么你又自甘成为我母亲身后那永远见不得光的被人轻视的男宠?”
  蘅信微微笑了起来,声音却有些僵硬:“公主,我是罪臣之后。在这个煌煌帝都,虽薄有才名,却不过一介白身,文武皆是不可应举。我虽思慕公主,公主却是金枝玉叶,将来驸马必定出自王萧端木。我于公主又算什么?日后也不过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男宠而已。既然摆脱不了这男宠的身份,我只能选择这天下最尊贵的女皇陛下了。旁人可以在背后耻笑于我,只是谁又不是在背后被人耻笑?谁又敢在我面前有不敬?有朝一日,当我恢复了我家族的门庭,他们只会感激我,记住我的功勋,谁也不会在乎我是怎样得到这荣耀的。”
  昌平眼中闪过一丝悲哀,人却是笑了起来:“蘅信,你断定我不会为了你而去忤逆我的母亲和整个皇族,我不怪你。你刚才不是问我为什么过来与你相见吗?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母亲很快就要为我赐下公主府邸了。我来,或许就是为了听听你的这些话,把它们作为我新生活的贺辞。你去告诉妙阳夫人,这个地方不用再保留了。从今往后,我再不会踏入一步。”
  “公主,那个人……他是谁?”
  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身后那男子这样问自己,声音微颤。
  她转头,看着他笑了起来,明艳不可方物。
  “那个人,不是你。你知道这点就够了。”
  ***
  步效远看见那个身影再次从昏暗中出现。她正被侍女簇拥着,朝着那辆马车走了过去。
  这一次,她没再戴着斗篷的帽,微微侧头的时候,借了灯笼照下的光,他终于看清了她的脸,还是那光洁的额,纤巧的鼻,骄傲的下巴,只是她低垂的眼睑睫翼处,为什么却仿佛隐隐有泪光在闪动?
  步效远的心像什么重重击打了下,下意识地往前走了一步。他离她已经很近了,只要他发出哪怕是再轻的一点响动,或者她再微微偏过头来,她就能看到他了。但是他却只能僵硬在那里,而她也始终没有偏过头来。
  步效远终于眨了下自己已经睁得有些发酸的眼,睁开眼时,她已经踩着车夫的膝上了马车,消失不见了。
  马车没再停留,立刻朝着城北的方向去了。
  步效远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追着马车跑了出去。
  这个时候的大街上,夜游的人大多已散去归家,所以马车驶得很快。于是那些还在路上游荡的,便都看见了这样一幕景象:一个年轻人,一路狂奔地追着他前面几十步距离之外的一辆华盖马车,一车一人先后地消失在了前方浓重的迷离夜色之中。
  又是一个夜半狂追香车的登徒子。天子脚下,繁华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这样孟浪的登徒子。
  看见的人这样摇头叹息。
  步效远一路狂奔,不知道疲累,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这样奔跑了多久,最后,他终于缓下了脚步,停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那辆载着她的马车驶入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里,然后,那扇宽阔的拱形朱漆铜钉大门也终于在他面前紧紧地关闭了。
  那里,是他再也不能靠近的接近了这个帝国无上权力中心的太宁宫外西门。
  步效远俯身弯着腰,抬头盯着那扇紧闭的门和高高的围墙,大口地喘息着,额头上的热汗密密地涌了出来,一滴滴地溅落在了地上。
  ***
  天和五年。
  元宵过后,春色就遍布帝都的郊野,暖气充盈了晴空。大街之上,宝马长嘶激扬,巷尾院落,杏花开满了锦绣的枝头。
  帝都的百姓们从年后开始,茶余饭后就多了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女皇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昌平公主的婚事。
  按照中昭的习俗,女子十八便已成年,应当寻夫觅嫁了。但这位生在天家的女儿,年后已是十九了,虽早早就开府独居,至今却仍未定下驸马。驸马人选必定是逃不出王、萧、端木这当朝的三大望族的,这谁都知道。但是就在朝野坊巷纷纷猜测最后到底会花落谁家之时,如今却突然又多了个变数。北夏的世子元炬,带了迤逦的车马,装载了宝刀明珠,年后就带了国书入了帝都,请求女皇陛下将昌平公主下嫁于他,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于是这场驸马之争更加引人注目了。坊间有好事者甚至在赌坊里暗中对此坐庄下注,一时热闹非凡。
  作者有话要说::-(,呼了口气,蘅美人下场歇息,短期不再露面。阿步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
  6、第六章 ...
  王、萧、端木三大望族与姬姓皇家的关系,说起来还是要回溯到百年前的开国之初。那时正逢乱世,姬家先祖姬尚本是地方小吏,家资殷厚,以德行著称。后遇王、萧、端木三家的先祖,四人结为异性兄弟,推举姬尚为兄长,揭竿为旗,南征北战,打下了一片河山。三兄弟拥戴姬尚为帝,姬姓成为中昭的国姓。太祖登基,感念兄弟情深,对这三位异性兄弟大加封赏,承诺从此以后,皇族直系血亲中,皇子的嫔妃和公主的驸马,必定是要出自他三家。据史官记载,太祖曾叹:若无王、萧、端木三家,何来姬家今日之荣光。为了表示其情之切,甚至一改千百年来皇位只传子不传女的规矩,立下了国法,倘若先皇无子,则由已婚的公主继承大位,所生子女均赐姬姓,以传承大统。百年下来,姬姓子孙无不奉召行事,王萧端木与皇族早已盘根错节,密不可分了。
  太祖当年这一纸诏书,自然是表示他对三位异性兄弟的感念之情和莫大的恩宠,只谁都知道,这不过是流于言表的一纸空诏而已。皇家从来最不缺的就是子息,何至于会到让一位公主继承大统的地步?一百年来,平平顺顺,姬姓子孙代代相传,直到十五年前,这种秩序被彻底地打破了,明元女帝登上了大宝之座。
  明元女帝并非姬家女儿,而是出自端木家族的先帝皇后,育有二子一女。做皇后的时候,就以德才闻名天下。昌平的父皇耽于享乐,死时不过三十多岁,正当壮年,说起来也极是叫人扼腕,他与侍卫围猎野外,纵马追逐一头麋鹿之时,不慎竟跌下山崖,不治而亡,昌平那年不过五岁。处死了失职的侍卫群,举国哀丧之后,昌平的兄长,年仅十一岁的皇太子姬弗陵继位,改年号鸿嘉,皇太后辅佐执政。一年之后,竟因为荒唐活活折磨死了一个宫女,有损德行,被皇太后废去皇位,改立次子姬弗贺为帝。只是他身体自小孱弱,终日不离汤药,恐不是长久之寿,而当时的第三皇位继承人昌平公主,年纪不过八岁,尚不能婚嫁,于是十一年前,天象异动,百姓陈词,百官进言,恳请皇后顺应天意,执掌天下。当时的姬姓分支皇族和王、萧两家,虽极力反对,终究敌不过如雪片般飞向太宁宫的各地陈词书和掌管了天下兵马大权的端木家族,最后终于也是沉默着退让了。
  端木登基,号明元女皇,向天下发布昭告,姬姓仍是中昭帝国的王姓,自己不过是顺应天命暂代理政,待他日姬姓子孙昌德圆满,必定择一贤明者回承大统,故而不改国号,只将年号改为元凤。五年之前,百官再次上言,称颂女皇治下国泰民安,所以再改年号为天和,到现在,昌平公主十九岁,已经是天和五年了。
  ***
  元凤殿的御花园中,蜂蝶嬉戏,明元女皇一身常服,倚在曲桥之上,看着水中的成群锦鲤正在争相抢食昌平撕扯了丢下去的一片片花瓣,吞了有吐,吐了又吞,搅得水面啪啪作响。
  “昌平,王司徒家的睿三公子和萧家的萧邺,你中意哪个?”
  明元看向了昌平,问道。
  昌平揉碎了手上那朵花枝上的最后一朵花,连枝条一道丢进了水里,这才拍了拍手,抬眼看着自己的母亲:“母亲,你忘了端木和那个北夏的了。”
  明元微微笑了下:“端木是我母家,这些年在朝中的荣华,我看也差不多到顶了,无需再用你去为他们锦上添花。至于元炬世子……,昌平,你是我的女儿,我只盼你招到驸马,与驸马和和美美到老便好,不会让你远嫁他邦,从此故土难归。”
  昌平嘴角上扬,眼里却没半分笑意,淡淡说道:“母亲,你做每一件事,总是权衡利弊过后,自己做了决定。我的婚事也一样。端木家仰仗了母亲,这些年飞扬跋扈,旁人怨声一片,他们却可笑地继续凭借自己当年拥立母亲登基为帝的功劳,甚至渐渐有些冒犯了您的尊严。母亲心中必定早是有所不满,却又不得不继续仰仗他们的支持。日后如何还未料知,母亲自然不会将我嫁去。至于那个元炬世子,北夏本是苦寒之地的小国,这十几年来却突然崛起,连年征战,吞并了附近十几个大小国家,甚至到现在,还有几个亡国之君逃亡到了帝都,在母亲的羽翼之下苟延残喘,梦想着有朝一日复国雪耻。中昭泱泱大国,虽繁盛百年,而今朝野之上,文</dd>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