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堂堂的市委书记专门来考虑成立一家位于市级部门的事业单位,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或许是太过于抓小事而没有关注大事情、大方向?
其实上,国家已经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总数量,在乡镇、区县、地市的任何一级,都只能是只减不增,或者说是减一增一,保持机关事业单位总数不变。
与此同时,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都有个总量问题,不能随意突破。
虽说,每年都有一批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同时东华市编办总会留有的一些机动编制数,但现在随着对教育、卫生的重视,对于教师、医生、护士的编制数,每年都有所递增。
这个递增数,总量并不能进行突破,只能在盘活总量上有所行动,为此张峰要想成立一家隶属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市级事业单位——东华市大数据处理中心,能批下来的编制数并不多。
审批新的事业单位,由市编办的事业单位管理局负责,而市编办的机构设置在市委组织部,不过,就算动用刘启海部长和张峰市委书记的权力,也不能过多地给予太多的编制。
否则的话,以后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怎么办?
既然是新成立的事业单位,肯定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是不想多增加编制的,为此张峰和刘启海不能开这样的先例。
作为推行张峰想进行办事改革的技术处理中心--东华市大数理处理中心肯定不可能只配备配制数规定的人数,肯定还需要一些辅助人员。
要知道,这项事情是从无到有做起,问题多、难度大,而且是从无到有做起,刚开始的时候,当然需要比较多的技术人员进行支撑。
刘启海说道:“张书记,现在要解决借调人员的岗位、编制是很难的,所以也不能多借。在乡镇工作,会有乡镇补贴,而借调到县、市部门,这块收入就没了。如今财政制度越来越严格,市里没法补齐这块待遇。”
“从乡镇一级进行借调,工作人员是最高兴的,他们认为是离开原先单位和乡镇的一个机会。原先我们曾经借调过一个文笔不错的小学语文老师帮助写材料,他的班主任津贴等都没有了,只有基本工资和奖金,一年收入要少1万多元。在评优评先方面,也没法推荐他参评市一级、省一级的先进,因为按照规定,不是我单位的人员,我们没有资格推荐。”
“实际上,随着制度的收紧,借调单位帮助借调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市级单位,凡进必考,借调人员留下来的机率也没那么高了。”
张峰感慨道:“我一路走来,知道如今进入上级机关的方式越来越单一,越来越规范,几乎凡进必考。”
“这有利于规避一些用人上的暗箱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考进来的人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被淘汰,所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反而少了。”
“考试能力不等同于干事能力。原先我在区教育局的时候,一些考进来的人办事能力没有借调人员出众,但人家就是占到了这个编,能者上、庸者下很难实现。”
刘启海说道:“大家都希望建立更加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给干部交流更多灵活性,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有位子,让不干事、少干事的人腾出位子。”
“比如想破解借调难题,就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大力推行职级职务并行制,破除‘唯身份论’、‘以身份定人’,让有理想的年轻人可以拿到合理的工资,享受较高的职级待遇。”
“只是,人事制度上的改革,非常艰难,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作为依据,很难进行系统性改革,万一操作不好,很容易出事情,而且这个事情牵涉到太多的利益,如果出事情,往往就是大事情,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张峰点头说道:“我看可以建立市、县、乡一般公务员交流机制,将乡镇年轻公务员选派到上级机关挂职顶岗,开阔视野,回到乡镇工作岗位后,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满足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
“还可以将长期在县直机关工作的年轻公务员选派到乡镇‘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去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方法、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当然,这只是我的提议,组织部门可以先进行调研,再拿出合理方案,先进行小范围、人数少的试点。等到经验成熟再进行推广,如果在试点中发现问题太多、后遗问题严重的话,可以及时中止试点。”
刘启海和张峰原先有着沈家的居中引进,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峰觉得刘启海值得合作和信任,于是他便说道:“曲江省近年来没有大的项目和大的经济增长点,但经济指数没有下滑,稳中有升。”
“只是,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这几年,邻省真的比咱们省经济指数增长迅速,这是事实。”
“原先吴林正省长属于守家型的领导,低调、稳健,吴松属于开拓型的领导,他们两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但都是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
刘启海接话道:“张书记,吴省长最近马不停蹄,不是调研就是开会,也是一把年纪的人,如此拼命,大概是想做出一些事情来,否则的话,他在东华市不会如此说了。”
张峰说道:“所以,我想先搞出一个见效快的项目,让吴省长看看,要知道,我这么年轻担任东华市委书记,许多人盯着,吴林正书记又去了京城,我有些担心吴省长借机调整一些干部。”
刘启海不为以然地劝道:“张书记,你与施市长既没有明显的公然对抗,没有严重到影响工作,也没有和气到铁板一块,这对于你来说,反而是好事。”
“我做组织工作多年,认为上级领导,都不希望下边的班子是铁板一块,因为铁板一块后,上级领导就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就跟耳朵聋了一样。”
“试想,哪任领导希望自己是‘聋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