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分卷阅读271

  ”这个结果让李文柏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一两千就差不多了。
  李二的脸上有些激动,显然也是被百姓们的热情震撼到了,笑道:“这还只是县城里以及周边乡村的百姓,若大人将报名期限再宽限几日,几个远的乡村百姓问询而至,人数只怕会更多。”
  “想不到人这么多。”
  除了震惊之外,李文柏的内心还是有一些担忧的。因为报名的人越多,就说明交合县原本没有入、赋闲的百姓越多。
  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有工作,才有饭吃。如此多的百姓没有工作,若县衙没有招工,只怕过不了几个月,交合县内,又要多出一批饿死在路边的灾民。
  想到这,李文柏那发展交合经济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施五倒了,曹严倒了,但交合县,依旧是那个贫困破败的县。
  李二也有些感慨,叹了口气,道:“毕竟整整一个隆冬,田地里没有成,百姓们也没什么入,如今咱们县衙招人,还给现钱,百姓们哪里还闲的住啊。”
  去年冬天交合县的雪下得特别的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就算没有施五的存在,这连续三个月的大雪,也算是天灾了。虽说瑞雪兆丰年,但雪下的大了,也不知道会冻死多少饥寒交迫的百姓。尽管李文柏以工代赈,让受灾百姓们度过了这个严冬,但一开春,他们还是要挨饿。
  所以一听说县衙要招工,一个个便争先恐后,生怕报不上名。这都是饿怕了。
  “眼下三千人,先用着吧。等过阵子,还要再招的。”李文柏想了想,问道:“劳工们都到齐了吗?”
  “都到齐了,全部在西城门口候着。大人您看……”
  “你先派人领大家去草场,本官随后就到。”
  “是。大人。”李二点头领命,跟手下吩咐了几声,自己则是留在衙门等候李文柏。
  李文柏在等人。
  对于制造宣纸,他还知道一些大概的工艺流程,但是对于砚台的制造,他则是完全的门外汉,一窍不通。
  所以,早在前些天,他就让李成,派手下去附近州县,找几个懂砚台的、会制造砚台的行家来。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都是文人玩的东西。文人玩的东西,都是出了名的细、讲究。没有专家行家在,哪怕李文柏坐拥端山,最后也与废石无异。
  “算算时间,也该来了吧。”李文柏喃喃道。
  果然,没过多久,李成的声音从衙门前面传来。
  不一会儿,便带来了四五个中年商人。
  “大人,这几位,都是从附近几个州县,请来的行家,一生浸淫在砚台上,无论是造砚,还是品砚,都不在话下。”李成有些兴奋的介绍着。
  “嗯,如此甚好。”李文柏满意地点点头,有这几人在,端砚从开采到制作成型,便都有了指导和监督。
  几个商人的脸上有些将信将疑,犹豫了一下,问道:“大人,小的们听说,大人发现了一座奇山,山里的石料是制作砚台的上好材料?”
  “不错。”
  “小人们斗胆问一句,不知……是什么料子?”
  “端石。”李文柏没有隐瞒。
  “端石?”几个商人皱了皱眉,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有些茫然。
  显然,他们都没听说过砚台还有用端石做料子的。
  但李文柏毕竟是县令,请他们到这里,他们也不敢多质疑什么,于是犹豫了一下,便拱手道:“那便请大人带小的们去看看那端石吧。”
  “本官正要此意,尔等便随本官来吧。”
  半个时辰后,几辆马车在草场上行驶着,最后停在了端山的山脚下。
  其实端山并不高,在广袤的草场上看去,端山也就是一个小山丘。经过常年风雨的侵蚀,山脚下散落着许许多多的碎石,有大有小,小的只有手指大小,大的则需两三个人合抱才能抱住。
  此时那三千百姓已经到达草场,正等着李文柏下命令。
  李文柏走出马车,先是指了指不远处的山脚,对几个商人说道:“不远处便是端山,本官所谓的端石就在那里,尔等可以去看看。”
  等到安排好几个商人,李文柏便来到三千百姓面前。
  作为主要策划人和负责人,他必须做好三千百姓的任务分配,否则乱成一锅粥可不行。
  三千百姓分成两半,一千五百姓被分到了草场临河面的荒地上,负责开垦荒地,为播种芦苇和龙须草做准备。
  剩下一千五百姓则是被分到草场北面的树林上,负责砍伐树林里的青檀树。将青檀树运回来后,再将青檀树剥去树皮。树干用作开采端山端石的建筑工事,青檀树皮则是改良宣纸的最佳原材料。正所谓一举两得。
  既然是县衙的项目,那么监守的管事必须都得是县衙的人才行。于是李文柏又叫来了李成,让他担任这两块区域总计三千人的百姓团队,然后再选出十多个衙役,细化管理各个片区的百姓队伍。
  在安排完分工和管理后,李文柏这才回到了端山山脚下。
  此时五个商人正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着。李文柏走上前,才发现原来正围在一块黑色石块周围,品头论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兴奋与震惊之色。
  “几位,这端石,可还入得几位的眼?”
  一见几人的表情,李文柏便知道几人已经被端石折服了。
  不只是他们,李文柏相信,就算是当时最有名的砚台藏名家,看到这端石,也会被这端石震惊到。要知道,在后世,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同时,端砚还是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就连后世的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其珍贵优良,可见一斑。
  本来五人还对李文柏的说法颇为不信,现在亲眼见到这端石,哪里还不知道端石的好处?
  他们甚至都能想象到,这端石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成品端砚的时候,是怎样一个致绝美的画面。
  五人细细回味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连忙朝李文柏施礼作揖,有些歉意地道:“实在惭愧,小的们都是爱砚之人,一时见到如此极品的石料,不欣喜忘情,让大人见笑了。”
  李文柏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必介意,问道:“那依照几位看来,这端石,可否用以制作砚台啊?”
  五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一脸慎重地说道:“大人,此端石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正是制作砚台的绝佳材料啊。小的们敢拿自家经营了两辈子的招牌担保,此砚一出,必然引起文人界的大轰动啊。”
  见五人如此激动,李文柏却是淡定地笑了笑,“既然如此,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