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第一卷 官渡鏖兵 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shubaol.com
]
  第一卷官渡鏖兵我想过这样的生活
  如果我能自己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那是战乱不休的三国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辉煌年代。
  我喜欢200年这个数字,因为这一年和我们即将跨入的二十一世纪极其相似,200和2000相比,仅仅只差那么一点点而已。
  在这一年二月,天气还冷着的时候,黄河边的官渡已云集了浩浩千军万马和林林智士猛将,一代奸雄曹孟德和河北豪强袁本初展开了生死较量。我爱好围棋,水平还不错,我梦想着在两军对峙的紧张时刻去见曹,欣赏一下他那魅力十足的磊落气度,问候一句:“曹先生,你好!”
  然后邀他下上一盘,审视他那临危不惧的自若面容,领教他那不输于当时一流棋士的高超棋艺,一边对弈,一边喝点什么。没有糖水,弄点蜂蜜水也好(注一)局后淡淡说一句:“阿瞒兄,你输了!不过,这场战争,你会赢的。”
  这一年,我还想找到华佗先生,拜他为师,跟他学习中医。因为我从小就在医药的世界里长大。我想知道华先生怎么在那么早就发明了麻药?我更惋惜他在有为之年就含恨而去。我想提醒他:“先生,到哪儿都行,咱们就不去许昌了吧?”
  如果老师喜欢我这个学生,我会建议他在晚些到襄阳去看看,也许能像罗贯中先生希望的那样,为关公真来一回刮骨疗伤(注二)那时候,和关公谈笑下棋的就可以是我这个不成气的学生了罢?
  如果我能秘密潜入许都,找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小姐。我会很高兴,我将向她倾述我多年来一直暗藏于心的敬佩仰慕之情。她今年不过才二十六七的年纪,仍然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当然,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她和将至而立的我正般配。如果她被曹藏起来,虽然不太满意,但我不会灰心,我会花上三月半年,雇乘小轿(注三)再跑到邺城去。在那里,我可以知道,是什么样的绝色丽人,竟令得曹子建先生激情难耐,写出《洛神赋》这种流传千古的名篇。不过,和貂婵一样,她现在还是袁家的媳妇,侯门深似海,见不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实在没辙,我就咬紧牙关,大发宏愿,远赴大漠,到南匈奴(注四)去探望一生不幸的女才子蔡文姬。她不幸,我也不幸,因为史料上没说过她容色动人。但听着她低拂焦尾琴弦,默奏《胡茄十八拍》轻展凄凉歌喉,黯吟沧桑《悲愤诗》也可以对真实的人生有一种新的领悟吧?
  东汉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不久,我希望能在洛阳某地见到我的本家——佛家著名人士朱士行。他见到我这远道而来弹诚信徒,一定非常高兴——总算有知识分子信佛了。也许凭我这不入流的佛教知识,可以与他坐禅论道一番,运气好的话,剪了头发胡子,摇身一变,我也就是一代高僧了。
  不过,当和尚不能结婚。我虽然还是光棍,也不愿意这么老死禅房。算了,咱还是去南方去,那里现在正是风和日丽,太平盛世。在新野,可以顺便拜访一下刚被曹赶到这儿来的刘皇叔。虽然他本事不及曹丞相,但却更合乎咱们老百姓的胃口。因为他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练空手道的,但以后却打下三分天下。我想了解了解,究竟得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到他那个程度,学成回来也许我就能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自然,我还是回到我的故乡——襄阳。奇特的年代造成奇异的景观,这里,目前是各类人才济济一堂的文明之都。想学音乐,有后来成为曹家政权司空曹椽的汉雅乐郎、大音乐家杜夔;要练书法,有第一流的书法家梁勂;想了解孔老二的思想,可以请教被推为儒宗的邯郸淳和隗禧;对自己的文章笔法不满意,建安七子中的少年名家王粲一定愿意与我互相切磋;至于忽生猎奇心理,要去偷窥古人炼铁冶钢的艰难,发明水排鼓风的韩暨更和我铁定能发出共同的感慨;这时假使我意外碰上闲散的司马徽、庞德公他们,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又会让我忘记古时诸多的不便。
  最令我兴奋的是,我可以隐居隆中山中,或是鱼梁洲头,平日便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为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何等潇洒,何等风流!总比现在整日为了填饱肚子而利来利往、营营苟苟来得痛快惬意。虽然我不学无术,可我比他们多了一千八百年的历史积累,也许我不经意的一句妙语,就此造成了日后名震天下的伏龙凤雏。嘿!想想就令人神为之往,意为之动啊!
  唉,为了我一世的清名,在他们发觉我是个绣花枕头之前,我还是忍痛离开了滔滔的汉水,渡过那宏伟的长江。江南之主小霸王孙策刚死,年仅十八的未来大帝孙权正兢兢业业整顿着东吴的秩序,急需人材。可我非是名士,只好栖身于街头巷尾之间,混迹在草民百姓群内,凭借粗浅的各类知识招摇撞骗,成为左慈、于吉那样的神棍仙长,搞得好骗点孙夫人针法活泼、图案秀丽的苏绣(注五)或是升平瓷坊的名瓷(注六)弄回现代也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哇!
  哈哈,我就想过这种生活。
  注一:三国时,还不知道造蔗糖方法,都是从域外进口的。蜂蜜成为统治阶级食用的主要糖类。
  注二:华佗死于208年,不可能在219年为关公治疗毒伤。
  注三:过去桥通轿,桥便是当时的轿。轿的名称在三国开始盛行。有板舆、担子、肩舆之称。那时达官贵人都嫌骑马、坐车过于颠簸劳累,只愿坐轿。
  注四:蔡文姬,名琰,建安女诗人学者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精通琴技诗歌,曾被南匈奴掳去,直到206年才被曹重金赎回。
  注五:三国孙权夫人擅长刺绣,能在帛上绣出山川、河海,人称“针绝”苏绣由此兴盛起来。
  注六:升平瓷坊,创于汉代。升平即是景德镇的旧名。那时可没有现在那么出名。到宋代真宗将它用为御用品,在瓷底书写“景德年制”景德镇瓷器从此才名扬四海。〗
  [ 新第三书包网手机版域名:m.shubaol.com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