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之好,一言为定》第四十七章

  www.biqugle.com
,最快更新百岁之好,一言为定最新章节!
  陈亦川话音落后,钱辰惊讶至极。
  他忍不住发问道:“夏林希不是我们学校数学系的吗?”
  “你去百度搜她的名字,”陈亦川嗤笑一声道,“她的高考总分,是我们全市第二。”
  她的高考总分,是我们全市第二。
  此话一出,钱辰头脑空白。
  他偏过脸看向蒋正寒,目光中满是探究的意味,他在心底暗暗地猜测,蒋正寒除了专业水平超强之外,必定还有别的优势和长处——不然怎么能拐到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夏林希。
  蒋正寒没有注意到钱辰的眼神,他的心思都在单反相机上。夏林希瞧见他神情专注,她也拉了一下相机的带子:“拍成什么样都行,我也不懂摄影技巧。”
  “夏姐你放心,”张怀武推着行李箱,忽前忽后地摇晃,“拍照就交给正哥吧,正哥学东西才快呢。”
  夏林希不假思索道:“反正肯定比我拍得好。”
  蒋正寒笑了笑,没有参与这个话题,但是他抬起手,搂住了夏林希的肩。
  陈亦川扶高墨镜,出声提醒道:“你们快看大屏幕,车次开始检票了,都上二楼候车厅吧,别磨蹭了。”
  说完这句话,他换了个肩膀背包,拎起顾晓曼的行李箱,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顾晓曼赶紧追了上去,打算拿回自己的箱子:“你干嘛帮我拎啊,我装了很多东西。”
  “我说顾晓曼,我帮你提个包,哪来那么多意见?”陈亦川没有回头,自顾自地继续走,放低了声音又说,“你们女生真麻烦,出去玩个七八天,就带了十七八斤的箱子。”
  顾晓曼跟在他的身后,不声不响地走上扶梯。她低头打量他的手背,还有史努比的贴纸……顾晓曼轻笑一声,漫不经心地问道:“你喜欢史努比吗?”
  她是明知故问。
  高二的时候,陈亦川就用史努比的文具盒。说来奇怪,他一个喜欢打架,又经常惹事的男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史努比,顾晓曼并不是很理解。
  她觉得陈亦川应该更喜欢钢铁侠或者绿巨人。
  但是陈亦川坦然道:“你仔细看看,这只狗长得很可爱。”
  他拎着顾晓曼的行李箱,仿佛全权托管一般,经过了一番安检,提到了二楼候车厅。
  与此同时,夏林希的行李箱也在蒋正寒手里,她带了急救箱和常备药品,塞了很多衣服和鞋子,于是整个箱子都比较重。好在蒋正寒有一点力气,从头到尾都拎得很轻松。
  夏林希仍然和他商量:“我还是自己扛吧,你帮我拎了一路,我觉得……”她话语一顿,停在了检票口。
  蒋正寒低声问:“你觉得什么?”
  夏林希道:“这样显得我很瘦弱。”
  她抬头向前望去,见到了顾晓曼和陈亦川。
  顾晓曼脸颊红扑扑的,默默靠在陈亦川的身旁,她眼中除了明亮的灯光,就只有陈亦川一个人。如果只从后方观望,他们两个相当般配,无论是身高或者外貌,都好像应了那句天生一对。
  夏林希忽然笑了一声,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夏林希很少会笑。高中时期她常年平静,整日埋首于功课和习题,保持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使得附近的人望而却步。然而时至今日,她觉得自己被蒋正寒传染了。
  蒋正寒听完她的解释,却笑着回应了一句:“有的地方不瘦,刚好能一手握住。”
  蒋正寒嗓音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语,周围没人注意,但是夏林希听见了。她涨红了脸颊,又不能伸手推他,所以她干脆回头,抢过了自己的箱子。
  她说:“你变坏了。”
  不久前举行了一场同学聚会,聚会结束之后天幕已黑。彼时的蒋正寒喝了五十二度的白酒,回来的路上他对夏林希做了什么,夏林希以为他醒来就会忘了……但是现在看来,他非但没有忘记,反而印象深刻。
  夏林希忍不住说:“你上次揉了我,让我非常吃亏。”
  蒋正寒握着她的手,和她一起走下楼梯,高铁就在他们的前方,他们的座位也连在一起。夏林希走了没两步,又听见蒋正寒道:“我不会让你吃亏,你可以揉回来。”
  他说得真心实意,却让夏林希脸色更红。
  夏林希转移话题道:“还是讨论美赛题目吧,明年一月份就要比赛了。”
  她说完这句话,后方的张怀武也追了上来。
  张怀武轻抽一口气道:“正哥啊,你们的世界离我好远,大家都出来玩了,你们还在想美赛呢?”
  夏林希扭头问了一句:“我和蒋正寒说的话,你每一句都听见了?”
  张怀武连忙摆手:“夏姐你别误会,我就听见了美赛。”
  蒋正寒道:“我们是在讨论美赛。”
  他一手拎过夏林希的行李箱,终究抢到了箱子的控制权。在他们登上高铁之后,他把箱子塞入了上方的行李架,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然后又去帮助张怀武。
  张怀武的背包里装满了零食,因为他今早背了一路,现在几乎没什么力气了,所以站在座位边干着急。
  张怀武今年十七岁,距离十八岁还差一年,自从高考结束之后,再没有锻炼过身体。虽然身量偏向高挑,但其实没什么手劲,比起蒋正寒或者陈亦川,他多少有一点羸弱。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好意思求助。
  蒋正寒帮他放好了行李,他才一拍大腿开口道:“我不能再玩游戏了,一天到晚蹲在电脑前,比初中那会儿还虚弱。”
  前排的顾晓曼插了一句:“你初中的时候很虚弱吗?”
  张怀武挠了挠头道:“那个时候出了车祸,在床上躺了两个月……”
  顾晓曼道:“你挺聪明的啊,初中卧床两个月,还能考上江明一中。”
  张怀武哈哈笑了,落座在钱辰的身边。
  他们的座位一共三排,每一排都有两个人。最前方是陈亦川和顾晓曼,中间那一排是夏林希和蒋正寒,最后一排则是钱辰和张怀武,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渐渐就安静了下来。
  钱辰拆开一包薯片,与张怀武惺惺相惜道:“我们的队伍一共六个人,只有我们两个是单身狗。”
  张怀武立刻辩解:“你误会了啊,陈亦川和顾晓曼不是情侣。”
  “得了吧,”钱辰一边吃薯片,一边坦诚相告,“他们两个眼神就不对,*,迟早烧到一块。”
  张怀武不相信,他立刻站了起来。
  蒋正寒靠在夏林希耳边说话,说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总归不是什么能够见光的话。因为张怀武站起来之后,夏林希吓了一大跳。
  她端着一个水杯,刚刚喝了两口,低头开始咳嗽。
  蒋正寒仍然平静,他和张怀武说:“车已经开了,你坐下来吧。”
  张怀武忘记了初衷,他倾身向前问道:“夏姐你怎么了,你没事吧?”言罢他又伸出手,掌心卧着两块水果软糖:“你们吃不吃糖,特别好吃的软糖。”
  夏林希道:“我没事,我呛了一口水。”说完她就沉默了,并未回答关于软糖的问题。
  蒋正寒低声笑了笑,一副心情很好的样子,他不但没有拿走水果软糖,还往张怀武的手上放了几块巧克力。
  张怀武收回了手,高兴地撕开包装纸,一心一意吃巧克力,接着分了一半给钱辰。
  钱辰笑道:“你今年多大?”
  “十七岁。”
  “还没成年呢?”
  “马上就成年了!”
  这句话声音有点大,很多乘客偏过脸,默默注视着他们。张怀武顿时感到羞愧,他抱着书包正襟危坐,开始观赏窗外的风景。
  列车飞快向前行驶,水纹在玻璃杯中晃荡。窗外一片蓝天白云,映衬乡野和房屋,稻草色的田埂一望无际,满地都是丰收的金黄。
  这大概算是秋天的喜悦。
  夏林希无心赏景,她挨在蒋正寒耳边问:“你为什么不继续说了?”
  蒋正寒道:“怕你生气。”
  夏林希侧过脸道:“我没有生气,你说什么我都听着。”
  两个座位之间,有一个移动扶手,可以推向上方。蒋正寒解决了扶手,顺理成章地提议道:“你刚才说自己吃亏,现在有机会……”
  夏林希立刻打断道:“去年的美赛题目,有一道是关于树叶质量的,要求构建数学模型,对叶子进行描述以及分类,你有什么思路和想法吗?”
  她坐在窗户旁边,胳膊搭上了窗台,一手撑着自己的腮帮。从蒋正寒的角度看,她的脸颊白里透红,像是初夏时节的水芙蓉。
  蒋正寒道:“你坐得这么远,我们怎么讨论?”
  夏林希心想有道理,于是她靠近了一点。
  蒋正寒放下桌板,拿出一张草稿纸,又打开一支签字笔,真的讲起了树叶的建模。
  纵观整个车厢之内,唯有他们两人在讨论数学。蒋正寒画图一丝不苟,公式列得有条不紊,他写满了一张草稿纸,继续开口和她说:“因为没有数据,这些都是猜想。”
  夏林希从包里掏出一本书,书中夹着两片红色的枫叶:“我上次去你们学校,在地上捡了两片叶子。”
  他们交谈的声音很轻,前排的陈亦川仍然听见了。
  陈亦川觉得自己不能输,因此他拉开旅行背包,抽出了一本《数学分析概论》,就在高铁上埋头做题。
  顾晓曼惊呆了。
  她缓慢站了起来,想和夏林希说话,却发现夏林希那一块,比陈亦川还要可怕。
  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了下午。
  他们在餐车吃完东西,陆续返回原来的座位。夏林希打了几个哈欠,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蒋正寒并不觉得困,他独自写了一段公式,也编了一套应用代码。
  临近傍晚的时候,夏林希终于醒来了。
  她支起前座的桌板,想站起来走一走。然而单反相机在地上,塑料带子绊了她一脚,她前倾着倒向蒋正寒,被他一手捞进了怀里。
  夏林希刚睡醒,其实还有一点懵。
  蒋正寒笑道:“幸好是我坐在这里。”
  夏林希说了一声谢谢,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她扒开蒋正寒的手,重新站了起来,瞧见一沓草稿纸,整整齐齐地堆在网兜中。
  这一沓草稿纸,拉开了桂林之行的序幕。
  当天夜里十点半,高铁停靠在南宁。他们乘车上路,很快抵达了目的地,凌晨时分入住酒店,六个人一共三个房间。
  张怀武迷迷糊糊走错了位置,他原本是想和蒋正寒住,但是因为门牌号长得很像,他进入了钱辰的房间,并且爬上床就睡着了。
  这样一来,原计划被打乱了,陈亦川万不得已,只能和蒋正寒共宿一室。
  陈亦川刚一进门,便对蒋正寒说:“你是不是做过美赛的题目?一个下午就能列出公式,你一定提前准备过吧。”
  蒋正寒没有回答他的话。
  陈亦川脱下外套道:“我先去洗澡了。”
  蒋正寒打开房间的电脑,从云端分享线上编译器,然后敲入白天写好的代码,就这么水到渠成地运行完毕。
  等到陈亦川洗完澡出来,蒋正寒拎着衣服进去了,留下一个修长挺拔的背影,以及桌上那一摊草稿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