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是卫鞅该考虑的事情,他老人家就不跟着发愁了。
老爷子捏着胡子,看孙伯灵已经恢复正常,又和他说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出去,看秦公和公子虔都在忍不住挑了挑眉。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还能请动公子虔这般大人物?
秦公来这里是因为得到王诩老爷子回来的消息,公子虔却不是,他刚从军营回来,身上的火气控制不住的散发出来,要不是地方不对,他甚至能直接上阵砍人。
“探子刚传来消息,赵国正在大肆购入粮食,看情况是想对卫国开战。”公子虔拳头捏的咯吱咯吱响,赵侯十几年前已经抢了卫国大半国土,这会儿又想开抢,也太不把他秦国放在眼里了。
他认定的大哥岂是赵国说打就打的,抢城池是吧,这回让你们把之前抢的那些全都吐出来,不出去溜溜还真当他秦人是害怕了不敢出门啊?
秦公和卫鞅对视一眼,再看看义愤填膺的公子虔,灵光一现忽然觉得困扰他们已久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
雍城那边都是性子暴烈的老氏族,好好说话他们肯定不会听,现在看来,以战养民似乎是个好办法。
赵国这时候撞上来,这是瞌睡了就来送枕头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子虔:敢打我大哥,活的不耐烦了?
第84章
赵魏韩三国君主, 赵候是辈分最长的那个,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那个,从他继位到如今二十余年间, 赵国没有一年停止过打仗。
魏国和周围一圈打,赵国也没低调到哪里去, 三晋之中只有韩国最为弱小, 也还在几年前和赵国一起把周一分为二, 说到底能干出瓜分故国这种事情的都不是善茬, 魏王狂妄是父祖给的底气, 赵侯嚣张那全是靠自己。
魏武卒实力强劲, 赵国在三晋内战中败多胜少, 打其他国家却基本没吃过亏,齐国已经有崛起的趋势,在赵国面前依旧只能防守, 前些年赵侯更是直接带兵打到了齐国长城, 虽然后来又把占领的地盘还了回去, 但也足以说明赵国的强大。
齐国尚且挡不住赵国的兵马,卫国就更挡不住了,赵国打卫国完全不劲,所以赵侯有事儿没事儿就想抢卫国几座城池玩玩,这种情况在前任卫公在位时尤其常见,卫不逝是隐藏锋芒让卫国泯然众人, 前任卫公却是真的胸无大志任人欺负,不然也不会让赵国一家就抢走了那么多城池。
还好三晋内部不是一条心, 魏国上下几代都防备着不让赵国做大,简而言之,除了北方蛮族之外, 赵国打谁他们救谁,便宜不能让赵国全得了。
在魏国的干涉之下,赵国在中原的扩张阻力很大,但是之前会盟和齐国一起坑了宋国一把后,赵候那颗蠢蠢欲动的扩张之心再次活了过来。
他十几年前就打定主意要把卫国的土地全部入囊中,后来因为魏国从中作梗只能作罢,现在魏罃那小子连宋国易主都不管,他再打下卫国几座城肯定也没什么问题。
卫国和魏国可以说已经撕破脸皮了,魏卬对他们公子霁的心思如今天下皆知,之前是宝贝弟弟在大梁他不得不低头,现在人已经带了回去,卫不逝要是再能和魏国交好他也不是卫不逝了。
闹起来才更好,双方若是彻底交恶,他有生之年便真的能将卫国全部纳入赵国的版图了,膏腴之地中原沃壤,如果能拿下卫国,他们就再也不用为粮食而担心。
赵国本身地处北方,且大片地方都是用来养马的草场,种出来的粮食刚刚够吃,每次想打仗就必须从其他国家大肆购买粮食。
战马和粮食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资,这两者要是比起来,还是粮食更重要,毕竟仗可以不打,饭不能不吃,不过现在天下列国争雄称霸如火如荼,对战马的需求量比前几百年大的多,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让周边各国买太多马匹回去。
有战马就会有战车,如今的骑兵杀伤力比战车更甚,把马匹买过去就是增强对方的实力,若非不得已他们绝对不会允许马匹交易,可是不卖又不行,马匹不卖出去粮食就买不回来,没有几个月的军粮储备,再要紧的战事也得搁置,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到战场上拼命。
赵侯一直对卫国念念不忘,就是不想在粮食上再这么捉襟见肘,要知道粮草的运送动静不会小,只要他们买粮,卖粮的一方就知道他们接下来肯定要打仗,如此一来十有八九会贻误战机,若不是他们兵强马壮实力强大,能不能打下来这么多城池就不一定了。
卫国位置多好,只要魏国不管,他有十足的把握把剩下的那些城邑全部拿下,只要卫国一灭,别管齐国还是魏国到时候都奈何不得他。
赵侯的打算的确很好,逢泽会盟时他已经和齐公说好,赵国近几年在中原的战事齐国不插手,齐国对泗上诸侯国的吞并赵国也不插手,双方各自扩张,将来有冲突时再各凭本事。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魏国的确是没有插手,堵上函谷关闷头不知道干什么的秦国却猛不丁的冲出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秦国最近不缺粮,他们国内的粮仓堆的满满的,再加上地里过些天就要再上来的一茬,稷麦菽果足够他们打出函谷打到中原打到海的另一边。
他们再也不是打不起仗的穷秦,他们现在不光打的起,而且打的很有底气!
*
春秋无义战,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都是为了扩张和私利,三家分晋进入战国之后,战争更是没有义与不义之分,征伐扩张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理由都不用找,哪天心情好了就可以直接率兵兵临城下。
齐公和赵候在逢泽时合作的很是默契,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如盟约上写的那般从此不再兵戎相见,赵国的兵马现在还没从齐国边境撤走,齐公只要不是傻子就绝对不会卸下防备。
田因齐当然不是傻子,他非但不傻,还能顺势为齐国谋得好处。
三晋之间内战不断,尤其是魏赵两国,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双方对粮草兵马的管控都很是严苛,赵国缺粮除了去周边小国打秋风便是到齐国采买,毕竟燕国楚国实在太远,就算有粮食可买也不好运回去。
卫公怎么说也是他姐夫,姐夫有难,小舅子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他和赵侯说的是不出兵干涉,却没说不透露消息,赵国从他齐国买粮食这么大动静,他提前和卫国说一声有错吗?
没有!
卫国能知道消息,秦国那边隔个几天当然也就知道了,公子虔是个暴脾气,雍城那些老氏族脾气比他还火爆,因为变法的缘故他们已经准备好在国内大闹一场,现在一听要和赵国开战瞬间忘了内斗,能打外人自个儿还闹个什么劲?
老秦人向来知恩图报,卫国这两年帮衬他们这么多,如今即将被赵国攻打,他们就是吃不上饭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更不用说现在粮仓满满吃的肚儿滚圆了。
打!必须得打!
在秦公不着痕迹的引导下,雍城和栎阳的老氏族都将注意力放到了中原的战事上,气势汹汹战意高昂,正好没功夫再死扛着抵抗变法。
如此一举多得,实在妙极。
孙伯灵在家闷了一个冬天,不等秦公开口自己就上赶着要随军出关,他短时间内不想再待在栎阳,就算仗打完了也不回来,这地方真的伤到他了。
公子虔和孙大军师再次合作出关,带着如狼似虎的秦兵从北地直达赵国城邑,赵国的兵马刚刚抵达卫国境内就到西边求援的消息,到嘴的肥肉愣是得放下,就算憋屈的吐血也还是得回援国内。
卫国什么时候都能打,城池落到秦人手里再抢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话说回来,他们打卫国连魏国都没吭声,你秦国隔老远凑什么热闹,家里终于吃得起饭了吗?
秦国又穷又破的印象实在深入人心,山东诸国知道他们在变法,不过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变法失败亡国的多了去了,就秦国那穷酸样还能变出朵花来?
事实证明,人家还真能变出朵花来。
别的国家变法动辄十几年还变不彻底,卫鞅和秦公却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十几年都玩不成的事情,虽说比不过吴起那般一年就变法完成,但是他们的变法比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更加彻底。
如今秦国的变法还没有结束,等再过个四五年,整个秦国都习惯了新法下的生活,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孙伯灵在家里不出门也没有闲着,秦军的可塑性实在太强,单兵战斗力如此之高,训练之法得当这支军队肯定比虎狼还要凶猛。
天下最好的兵甲武器都被他们弄过来了,不好好训练对得起公子虔去卫国丢的那波人吗?
*
卫国,帝丘,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城里依旧是商贾云集。
赵国来犯没有给城里带来任何慌乱,自卫公继位以来,卫国已经许多年不曾有过战事,他们破财灾玩儿的非常熟练,如果有钱搞不定的事情,那就找外援。
以前是找魏国,现在魏国不顶用,正好秦国也能撑起场子了,就算赵国真的打进来,倒霉的也只是卫国公族自己,赵侯想要卫国这片膏腴之地就绝对不会对商贾和庶民不利。
这也是卫公这些年隐忍不发只是鼓励国内商贾远达各国的原因,只要卫人有足够的价值,将来不管是谁得了这片土地,商贾和庶民都不会有太大损失,除非对方想将膏壤沃土变成无用的废墟。
不过赵国打都打过来了,他们一点也不抵抗也说不过去,卫国除了帝丘的城防军之外就基本没有正规的军队,朝堂上研究了几天,终于还是决定抽出五百人整装待发去边境迎敌。
他们的兵都没打过仗,这些个个在家都是宝贝,派出去已经够心疼的了,最多五百人,不能再多了。
是的,不光士兵,连他们的将军也没上过战场。
士兵们出发当天,卫霁跟着他哥一起去城门处送他们走,然后亲耳听见德高望重的老者们的叮嘱,彻底说不出话了。
别人家上阵前都是鼓舞士气让士兵奋勇杀敌,他们家可好,还没开始打就已经叮嘱怎么躲开正面战场保住小命了。
也是,前些年卫国抱隔壁魏国大腿时也经常会被要求出兵出将,毕竟魏国拉了一圈的仇恨,就算魏武卒再强悍,没个帮手也打不过来。
卫兵守自己的城尚且守不住,被派去给别人打架就更敷衍了,这次抽出来的士兵都有过协助魏军的经验,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没人真真正正上过战场。
不是隔壁魏国怕他们在后面捣乱,而是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怕他们的兵进入战阵拖后腿,首战大败实在不吉利,魏将思来想去愁了半宿,最终还是决定速战速决,在卫国“援兵”抵达之前就先把城给攻了下来。
不快不行,真让卫兵加入战局,他们还能不能赢就说不准了。
第85章
城门之下, 拄着拐杖的老人家们看着即将远去的后生满脸沧桑,卫国许多年没再和别国兵刃相向,此去边境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只希望秦国那边闹的厉害点,让赵军全都撤走才好。
卫人从来不善征战, 几百年了改不过来了。
秦国和卫国之间还隔了个魏国, 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直接派军队过来相助, 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好的超乎他们的想象了, 许多年前赵国攻打卫国的时候, 隔壁魏国就在旁边都不肯出兵援助, 直到赵国做的过火了才假惺惺出来调停。
如今赵国故技重施, 他们已经做好再丢几座城池的打算,没想到秦国那边的动作倒是利索,不等他们开口就直接发兵, 对得起君上送过去的那么多东西。
被派去抵御外敌的卫兵也很有自知之明, 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和赵国对峙就足够了,真刀真枪上阵只能是给对面送军功,天大地大保住性命最大,城池丢了将来还能再抢回来,命丢了可就再回不来了。
在帝丘百姓的欢送之下,没打过仗的将军带着没打过仗的士兵们终于出发了, 卫霁看着消失在视线之中的士兵们,转头看向他哥小声问道, “只这么点人,任谁都能看出来咱们只是敷衍,会不会有其他国家趁乱参战啊?”
“这就要看秦国的本事了。”卫公一手负后, 拍了拍宝贝弟弟的肩膀温声说道,“咱们的威胁都在西边,正巧他们都和秦国挨边,如果秦公依旧和这次这般讲义气,天底下没几个国家敢参战。”
魏国有庞涓,秦国有孙伯灵,即便鬼谷先生什么也不干,这师兄弟二人也能斗个旗鼓相当,秦魏打了那么多年,魏国全盛时期都没能把秦国灭掉,现在秦国大有翻身做主的趋势,接下来谁攻谁守就说不准了。
秦公和卫鞅宁肯将老氏族得罪一遍也要变法,目的肯定不只赢过魏国那么简单,天下大势的变化和他们卫国没有关系,不管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
当然,前提是保护好自己。
卫霁眨了眨眼睛,“就算秦公不想出兵,公子虔和孙师兄也会想办法救援,而且秦公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肯定不会看着卫国受难。”
“霁儿这么相信他们?”卫公带人下了城楼,听宝贝弟弟对秦国那边如此信任,虽然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吃味。
弟弟总觉得秦国好,是不是还想去那边吃苦受罪让他担心?
卫公低声叹了口气,他不想让宝贝弟弟离他太远,如果可以甚至连戚邑都不想封,直接将人留在帝丘才最放心,可弟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也不能不顾这孩子的意愿强迫他干什么。
卫霁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感觉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虽然他和秦公的接触完全没有公子虔多,但是他就是知道那不是个没有人情味的人。
实在不行,他那两个师兄如今在秦国都说得上话,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这个小师弟为难吧,在没有他的时候卫国能成为秦国最后灭掉的诸侯国,没道理他来了之后就先被灭了。
卫公上了马车,抿了口茶水听宝贝弟弟掰着手指分析,神色从容贵气天成,“秦公已经传信过来,若再有其他国家来犯,秦国一样不会坐视不管。”
卫霁:……
“秦公已经有了回应您不早说?”少年人微微睁大了眼睛,看着逗他玩的兄长满眼都是谴责,“也是,如果秦国真的没动静,哥哥当初也不会帮他们。”
“我们霁儿真聪明。”卫公微笑点头,他不可能轻而易举就把卫国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如果秦国不能让他放心,就算宝贝弟弟将他们夸的再好他也不会出手相帮。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有那些东西不如防备着周边几个强盗什么时候过来打秋风,破财灾比用钱打水漂有用多了。
卫国商贾遍及天下,换句话说,天底下的消息在他们这里流通的很快,大梁临淄那边有什么动静这边立马就能知道,就算偏远的燕国楚国秦国,对他们来说也只是稍微慢点而已。
商贾之中最容易安插暗探,就算不刻意安排,他们也会下意识集消息,而各国朝堂是他们着重注意的地方。
各国对商贾的态度都不一样,如卫国这般被国君优厚对待的并不多见,在其他家诸侯国中,更常见的是几家大商赚的盆满钵满,而底下的小商小贩捡着他们漏出来的那点东西艰难过活。
朝堂的动向对商贾来说非常重要,若是不小心触到掌权者的禁忌,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别想安心赚钱,自然而然,各国君主朝臣的脾性也得注意。
卫公在卫霁当年第一次入秦的时候就将秦国能查到的消息查过了一遍,此后几年更是没放松过关注,对秦公的了解可以说比卫霁更多。
再怎么说也是一国君主,他没有和卫霁一样的后世记忆,只会以正常的眼光看待秦人,宝贝弟弟的话要听,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判断。
艳阳高照,微风和煦,马车很快回到宫中,赵国的军队没有退完,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卫公回来后就直接去了书房,让人将孔箕请来然后将周边几国君主这些天送来的信件整理出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