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第77节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再发难是不是显得过于没有人情味了?
  不行,没有人情味也得问,将来等秦国不讲人情,他就没有机会再开口了,“秦公大义,若秦国此番出力不讨好,归国之后朝臣搅闹……”
  “大哥放心,秦人皆知恩图报,若非大哥和霁儿几番相助,秦国这几年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人,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老秦人干不出恩将仇报的事情来。”秦公肃了神色,弯腰朝卫公行了一礼,然后才继续说道,“不管大哥信还是不信,渠梁先将话放在这里,秦国近些年无意东出,即便将来想要东出,也绝对不会动到卫国城池。”
  卫公负手站在那里,长身玉立身形修长,许久才又开口说道,“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秦公只需保证在你我在位时秦卫两国不会兵刃相见即可。”
  他最初想的和现在很不一样,虽然猜到秦公可能会迁就他,可再怎么迁就,也没猜到这人能将姿态放低到如此地步,看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霁儿在秦国还干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忽然被亲哥的目光扫到的少年人满脸茫然的看过去,丝毫不知他哥又起了什么年头,他也没想到从来没多少话的秦公一开口能把他哥堵的说不出话来,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异禀天然黑。
  他以为公子虔就已经够自来熟了,没想到秦公比起公子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愧是兄弟俩,卫霁在心里叹了两句,看他哥终于肯和秦公好好说话,正想问景监会盟准备的怎么样了,门口便有士兵来传信说是赵侯来访。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挑了这么个时间来,赵侯之意已经昭然若揭。
  秦公挑了挑眉,让人将赵侯请来,低声和卫公说了一句,然后身上气势悄然变化,以至于赵侯进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面容陈肃隐隐还有几分煞气的高壮青年。
  这场合景监不适合再坐着,让人将赵侯的席案抬上来便退了出去,帐中几人简单见过礼后各自落座,卫公笑吟吟没有说话,一时间竟是沉默的有些吓人。
  卫霁光明正大的看着已经上了年岁的赵侯,对这个传奇的君主很是好奇,毕竟除了后来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外,这位治下便是赵国最辉煌的时候。
  伐卫,取卫乡邑七十三;与秦战高安,秦败;伐齐于鄄;攻郑,郑败,取郑地予韩,韩侯以长子质赵;伐魏,败魏于弥泽,围魏王;伐齐,至齐长城……
  这位不可一世的君主在位二十余年,几乎把周围相邻的诸侯国打了一个遍,不光有卫国这样的小国,三晋内乱更是,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毕竟赵国与秦国一样,不管在中原怎么打,永远都要分出一半力来抵御草原入侵。
  都道魏国嚣张跋扈,赵国也不逞多让,只是赵侯行事老练不似魏王那般张扬,所以才显得不怎么起眼。
  赵侯被人看着也不在意,看秦公和卫公都不说话,捏了捏下巴正想开口,上首便传来一道冷厉的声音,“正好赵侯来访,也不用等良辰吉日,直接将该换下的城池敲定吧。”
  秦公看着被划的几乎看不出原样的舆图,沉默了一下然后从案底下抽出张崭新的舆图把旧的那张盖住,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然后满意的说道,“晋阳于赵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加上周边几座城池和山地,换与卫国接壤的二十座乡邑,赵侯觉得如何?”
  赵侯脸色一沉,更加确定秦国和卫国是狼狈为奸,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一下让他放弃二十座乡邑简直欺人太甚,“晋阳不过弹丸之地,如何当得二十座乡邑,最多七座。”
  秦公不甚乐意,身高体壮的秦国汉子比划着七座乡邑的大小,再看看晋阳周边的情况,叹了口气极为无奈的说道,“既然如此,便只能等我秦军再拿下赵国几座城,然后再和赵侯谈判了。”
  赵侯:???
  竖子,尔敢?!!!
  作者有话要说: 秦公(叹气):寡人给他选择了,他自己非要这么麻烦,寡人也很苦恼,中原人都这么喜欢弯弯绕绕吗?
  卫公(微笑):干的漂亮!
  赵侯(气炸):我¥*……%……¥……%¥……%¥……
  第92章
  赵侯愣了, 他为君几十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会盟还没有开始便如此狂妄, 这是认准了他拿他们没有办法?
  秦公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话有问题,现在是赵国攻卫, 他秦国站在卫国这边反过来攻赵完全没有问题, 赵军自己守不住城, 拿来换前些年被赵国夺走的卫城有问题吗?
  “还是说赵侯想为了那些小城放弃晋阳?”一身黑衣显得格外冷肃的秦公抱着手臂站在舆图旁, 眉头微皱继续说道, “若赵侯要放弃晋阳, 那便是另一种谈法了。”
  赵侯气的脸红脖子粗, 几十年为君的涵养差点儿维持不住,捏着拳头深吸了好几口气,然后才咬牙切齿开口道, “换!但是乡邑的数量不可能有那么多!”
  晋阳的地位不比邯郸, 但也绝对不是寻常小城能代替的, 曾经让赵氏力挽狂澜的不落之城乃是简子、襄子两代国君面对晋国诸卿攻讦时心营建,如果没有晋阳,也就没有现在的赵国了。
  城坚粮足的晋阳城好几次挽救了赵氏的危机,三家分晋后更是赵国向北部功伐的重要城池,从赵国立国开始,晋阳为赵都二十八年, 直到桓子迁都中牟,而后敬候迁都邯郸, 然后才渐渐走出众人的视线。
  晋阳如今不为都城,却不代表那个地方就不重要了,秦国在犄角旮旯里被魏国揍到爬不起来的时候那边的确可以放松警惕, 现在秦国明显已经开始对中原虎视眈眈,赵国要是丢了晋阳,赶明儿他们就能直接打到邯郸。
  赵侯拳头捏的咯吱咯吱想,看卫公在旁边悠哉坐着没有要说话的意思,神色阴霾沉声道,“会盟之日未到,如今说这些为时过早。”
  若是可以,他现在已经挥袖离去,可放着秦卫在他眼皮子底下勾勾搭搭他实在不放心,就算心里再恼火,如今也必须在这儿坐着。
  他倒要看看卫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秦国蛮夷之地,竟也值得他大力扶持?
  现在是得到好处了,等将来秦国胃口被养大,看他到时候是哭是笑,赵侯强行压下胸中火气,看着对面温雅贵气的俊美青年磨了磨牙,“卫公好算计。”
  卫公微微颔首,“不及赵侯之能,开疆扩土乃历代为君者之愿,如赵侯这般出色之君古今亦是少有。”
  秦国和卫国之间正好隔着三晋,就算将来秦国想要入主中原,最先挨打的也是他们三晋,和将来才可能会对卫国不利秦国比起来,还是三晋对他们的威胁更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卫不逝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选哪个。
  卫霁看着他哥云淡风轻的怼人,眉眼弯弯看的开心,这还只是两个人,如果多几个会盟国,臣子君主齐聚一堂,那吵起来才是真的热闹。
  几方谈判掀桌子撂棍子算什么,朝堂上吵上头了还能直接肉搏,这种关乎国家利益的时候,吵急眼了他们能直接上刀子。
  当然,外面守着的士兵多,一般也就是拿刀子吓唬人,真正上手捅的没有几个。
  秦公第一次参与这种高端吵架,沉思许久才反应过来赵侯是在讽刺卫公和秦国合作算计赵国,而卫公则是坦然应下,然后说赵侯劲儿攻城略地,最后还是得迫于压力把城还回来。
  身为那个让赵国妥协的压力,秦公挺了挺胸,感觉自己倍儿有牌面,等这二人你来我往打完嘴仗,然后才敲了敲案几问道,“所以赵侯觉得,要赵国几座城池才能换下那二十座乡邑?”
  趁现在两边兵力还都没撤,如果实在不嫌钱力就给个准话,他好让晋阳那边赶在良辰吉日之前打下来足够的城池。
  赵侯在言语上被卫公压着打,又听出秦公言下之意,心里的火气终于控制不住,掀了案几直接拂袖而去,“寡人一声令下便有二十万兵马援助晋阳,秦公好自为之。”
  秦公看着他怒气冲冲离开,让人将案几挪出去然后一脸莫名的说道,“那二十万兵马在北方抵御狄夷,只要调离赵国北部就会有外族作乱,赵侯是当我傻还是他自己被气傻了?”
  “年纪大了,老糊涂了也说不准。”卫公依旧是笑吟吟的模样,唇角微扬扔出一句话,然后看着一直没有开口的宝贝弟弟道,“霁儿,刚才看了出好戏,现在有何感想?”
  还沉浸在兄长和秦公第一次见面就如此默契的少年人愣了一下,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哥,方才是否太咄咄逼人了些?”
  “这便是咄咄逼人了?”卫公摇了摇头,看宝贝弟弟似乎担心赵侯回去后对他们不利,笑了一声然后说道,“你们记住,写在羊皮纸上的盟书尚且能随意撕毁,私底下说过的话听听就行,真放在心上便中计了。”
  这话不是和卫霁自己说,而是连秦公一起教育上了,诸国会盟向来会欺负生人,做惯了恃强凌弱的事情,如今自个儿变成弱势一方,心里当然会不好受。
  赵国现在只是将当初抢到的城池吐出来一部分便如此舍不得,他卫国身为受害者,如今有能耐把城抢回来,就算冒险了些该,抢的也一定要抢。
  这才到哪儿,他刚继位时赵侯带兵堵在帝丘城下,和魏国一起逼的他只能割地求存,那才是真正的咄咄逼人。
  卫霁敏锐的察觉到他哥话中的寒意,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然后在心中记下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卫国除了和隔壁魏国关系水火不容之外,和赵国一样处于敌对双方。
  他原本以为赵国和他们没有多大的仇怨,现在仔细想想,不是他们和赵国没有矛盾,而是隔壁魏国的表现太过惹眼,压得别人的动作就显不出来了,然而魏王从来没有在明面上表露过灭卫的意思,赵侯却是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动手了。
  卫国地方本就不大,赵侯夺取的卫国七十三乡邑足足占了小半个卫国,在卫国君主还是他那没见过的爹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他哥继位那几年国内乱象迭生,被趁机夺走的城池更不知道有多少,难怪哥哥和赵侯一见面就开启了战斗模式。
  秦公坐正了身子听卫公讲,会盟中的弯弯绕绕太多,如果没有人带着,秦国必定要吃上许多亏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卫公真是好人,知道他们心里没有底气特意过来和他说这些,这声大哥叫的值了。
  秦公心里感动的不行,待眼前人停下来喝水时出声表决心,“大哥放心,这次先让赵国还二十座城,下次再有机会,定然让他们把吞下去的都吐出来才能作罢。”
  “咳咳咳——”
  “哥!”“大哥!”
  卫公忽然间听到这般雄心壮志,一口水没咽下去直接被呛到了,咳了好一会儿终于缓过来,看着一本正经和他保证的年轻秦君,嘴唇颤抖许久没能说出话来。
  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
  赵侯这次是没有准备才吃了大亏,等他有了准备,孙伯灵的战术再高明也抵不过赵国的数十万大军。
  卫公缓过气儿来,抬手示意想要说话的卫霁继续乖乖坐着,然后看着秦公问道,“若三晋此时联手攻秦,秦国可有抵挡之力?”
  年轻的秦公很有自知之明的摇了摇头,“秦国新军尚在训练之中,国内如今只有左庶长主持政务,若三晋此时攻秦,晋阳那边的军队也来不及回援,秦国必败无疑。”
  “知道会败还如此狂妄,秦公若想让寡人先前的心血白,尽管继续挑衅赵国。”卫公将案上的水渍擦去,起身走到挂着舆图的架子处看了一会儿,看秦公一直没有回话,眉头一皱转头道,“你是故意惹三晋联手攻秦?”
  秦公叹了口气,苦笑了一声然后回道,“都是左庶长和军师的主意,这样的好点子我可想不出来。”
  秦国想要东出,早晚要和三晋干上一仗,这一仗赶早不赶晚,左庶长接下来的变法比之前的更加伤筋动骨,此时外敌入侵,要么咬牙变法要么亡国,秦人必须得做出选择。
  他明白变法需要流血牺牲,与其将血流在内斗之上,不如把性命留在函谷关外,如此还能得个为国而亡的名声。
  卫公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卫鞅和孙伯灵能想出这般主意,定是秦国内部反对变法的力量他们压不住了,变法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尤其秦公还年轻,公室之前几代乱政,在国内的威势已经开始比不过扎根数百年的老氏族,不想办法从外部解决,就只能他们自己动刀子。
  自己动刀子杀自己人,和将士们战死在战场上,这差别可大了去了,近些年或许显不出什么,等将来老氏族反扑,不只卫鞅,只怕连秦公都无法善终。
  庶民在活不下去了都能聚众冲到宫中颠覆政权,老氏族势力庞杂,真要发难只怕整个秦国都会被拖垮。
  “大哥不必担心,秦人虽然顽固,但是在家国之争上绝对拎得清,与三晋开战总好过自相残杀。”秦公自己倒是看得开,说了几句咧嘴笑笑然后看向卫霁,“霁儿是不是也觉得只要回来二十座乡邑有些少?”
  卫霁坐在那里思考着可能会到来的三晋联军攻秦,听到问话抬头朝舆图上看了一眼,然后才慢吞吞说道,“不少了,赵侯能还回来十座便是万幸,君上不要抱太大希望。”
  他现在有些懵,完全没有想到将卫鞅和孙伯灵俩人放到一起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用外在矛盾来转移内部矛盾,听上去比他最初设想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秦国是诸侯国中变法最彻底最成功的那个,为始皇帝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身死,新法却深入人心,由此可见秦国变法之成效。
  然而成效再卓然,也不能掩盖在秦公病逝后卫鞅便被陷害至死的下场,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战死后被车裂,全家老小尽数被诛灭,老氏族对卫鞅的恨意之深可见一斑,压制恨意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将恨意转移到攻秦的三晋身上,等老氏族发泄之后回来,会不会就不那么反对变法了?
  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以为让秦人吃饱肚子变法就能顺利进行下去,殊不知老氏族本就不会为粮食发愁,庶民的生死和氏族的特权相比并不重要,只有下一剂狠药,让他们明白秦国不变法就只能被韩赵魏吞并,如此卫鞅将来才有生路。
  这主意应该不是卫鞅师兄想出来的,他如果能想出来这点子,史书上也不会落得那么个惨烈的下场,排除掉他,剩下的就只有孙师兄了。
  将孙师兄忽悠去秦国绝对是他这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没有之一。
  卫霁心中忽然涌起无限豪情,他们家孙师兄认真起来能把卫鞅师兄从五马分尸中拉出来,三晋联军攻秦算什么,对他来说肯定都不是事儿。
  此时,已经到了会盟台的孙大军师鼻子一痒打了个喷嚏,身体一晃差点从马车上摔下来,把轮椅从马车上挪下来的士兵手上一用力,小心翼翼将轮椅放到地上然后擦了把冷汗。
  他们自己被砸到不算什么,摔着孙军师就不好了。
  孙伯灵捏了捏鼻子,一眼就看到会盟台周边属于秦公的营帐,挥挥手让人先去通报,然后自己推着轮椅过去。
  刚来到就打喷嚏,谁想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霁崽(挺胸):师兄们超棒!!!
  第93章
  卫霁刚想到他们家孙师兄, 转眼就看到人出现在眼前,眼睛一亮赶紧起身过去帮他推轮椅,眸中的开心根本掩饰不住。
  受宠若惊的孙大军师给旁边两位君主行完礼, 再回头看向眼睛亮晶晶的小师弟,不甚自在的搓了搓手臂然后小声问道, “怎么了?”
  “没什么, 只是忽然发现孙师兄的厉害, 比所有人都厉害。”少年人嘴巴甜的跟抹了蜜一样, 当着兄长的面把人夸的天上有地上无, 只把孙大军师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然后才肯罢休。
  卫公看着对自己都没有这么夸过的宝贝弟弟, 再看看坐在轮椅上努力板起脸却还是难掩骄傲的娃娃脸青年, 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秦公倒没想那么多,因为他也觉得秦国能有孙大军师这样的人才那是上天眷顾,等这师兄弟俩黏黏糊糊叙完旧, 然后敲了敲案几道, “军师, 晋阳那边情况如何?”
  “长公子领兵,君上尽可放心。”孙伯灵拍了拍胸口,让秦公不用担心,那些兵被他训练了两年,又有天下最良的兵甲武器,便是吴起带领下的魏武卒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除非赵国调来十倍之兵,不然秦军不会落下风。
  赵国本来在晋阳就有五万被秦军打残了的兵马, 北部边境的军队不能动,就算把其他地方的兵全部调过去也凑不够十五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