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45.第 45 章

  *
  说起来, 纪小萱的确救了两个人。
  一个是小萱, 另一个是娘。因为她的莫名出现而改变了小萱的命运,也间接地救了自己的亲娘。可这种玄妙之事,徐老师又是怎么猜到的?
  她透过书本看着他,掩饰着内心的惊讶。而徐老师只是淡淡地扫了她一眼,就拿起了教材再也没了言语。可她心里却难以平静,这是遇到了神人?刚才的那句话是在指点她, 让她了却心结好好地生活下去吗?
  她忍不住打量着他, 四十来岁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布褂子,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着很斯文,也毫无特别之处。可他却知道她的来历,甚至猜到了她的想法。救人就等于救自己,不知怎的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句话, 难道她真得担负着什么救赎使命?
  在回家的路上, 纪小萱跟大哥打听起了徐老师的情况。
  大哥说:“听爹讲过徐老师是从省城下放过来的,他学问很大, 是个大知识分子。五几年那会儿刚来村里参加劳动时很不习惯, 有一回生病了就晕倒在了地里,是爹发现了就背着他去了大队部, 找到赤脚医生紧急救治了一下。因为病情十分严重,爹又拉着架子车把他送到了公社卫生院, 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因为这个跟爹熟识了, 爹很佩服他, 说他学问大不顺当只是暂时的,将来可就说不准了”
  对徐老师,她也有点印象。
  记得他在校办工厂里打杂,那些复习题和卷子都是他刻得蜡板,字体端端正正的就像印刷体一般。他人很低调,常年穿着一件灰布褂子、戴着灰袖套,脖子上还系着一条灰布围裙,整个人看着灰扑扑的毫不起眼。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很不一般,甚至对玄学也略通一二?
  她想,有机会了再去请教一番,当务之急还是复习考试。对她来说成败在此一举,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绝不能错过了。
  *
  时间一恍,就进入了冬天。
  相比起京城家乡的气温不算太低,但也不像南方那么暖和。这一片没有取暖的习惯,一到冬天屋子里就特别yīn冷。
  纪小萱跟小秋妹妹住在西间里,虽然朝阳可屋里比外面还要冷一些,摸哪都是凉凉的。唯有中午太阳最大时,贴着墙根晒暖儿才觉得舒服一些。这时候她很怀念京城,一到冬天屋里就暖暖的,感觉特别舒坦。她想,如果能考到京城就好了,对她来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去了那里运气就好转了很多。
  她回来后不久,就收到了苏阿姨寄来的照片。爹给夹在了相框里挂在了墙上,一有人来就指着照片给人家看,还说:“这是京城里的首长,待小萱可好了,还寄了照片过来哪!”这么一来,村里人都听说了也夸小萱有福气,也没人再拿她爷爷说事了。就连小秋妹妹都偷偷地跟她说,好些同学都想跟着她一起去京城里看首长,还想坐着吉普车在城里逛逛呢!
  纪小萱心说,一张合影还有这种功效?以后若遇到了什么难题是不是也能拿着这个防护一下?
  到了十二月,全省考试时间定下来了,就在十五号和十六号连考两天。
  纪小萱报考的是理科,大哥报了文科,考场就设在县里。临考前两天,爹不放心就去镇子上联系了邮车,亲自把她和大哥送到了县里,住进了招待所。这一回报名参加高考的可不少,她拿着准考证去查看考点时,还遇到了崔柱子。他去年就参加工作了也踊跃报了名,看到她就走过来跟她说话。她脸上淡淡的,客气地应了两句就转身离开了。
  考试那天天气很冷,冻得手都快握不住笔了。纪小萱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哆哆嗦嗦地写着。如果不是考场上有纪律,她真想跺跺脚暖和一下。
  一连考了两天,多少有些疲惫。下了考场,只觉得浑身上下一阵轻松。她感觉把握很大,因为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大哥也很有信心,说卷子答得满满的考取的希望很大。
  高考结束了,大哥带着小萱回到村里。
  第二天一早,大哥就下地劳动了。他在家里捂了一个多月脸白了不少,显得更帅气了。社员们见了他就笑着打招呼,还开玩笑说:“晓光,你这是坐月子去了?咋恁白啊?”
  可纪小萱却不想动弹,一个是农闲时节没啥活可干,另一个她觉得为了那半个工分累死累活的很不值得。可这段日子能做点啥?总不能在家里吃闲饭吧?她在院子外面转了转,瞅着西边的那片自留地起了心思。
  现在政策还未完全放开,可也松动了不少。如果把大棚蔬菜的技术传授给爹娘,岂不是多了一门生财之道?她合计了一下,就跟爹一说。
  爹自然表示赞同。他也隐隐觉察到了,自家闺女好像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
  昨天晚上,他带着晓光去拜访徐老师。临走前徐老师悄悄跟他说:“文海兄弟,你家闺女很不简单,也很有眼力,非等闲之人” 对这话,他是半信半疑。回到家后细细回想了一下,小萱的变化始于三年前,无论是性情还是行事风格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心底不是没有疑问却不敢往深里想。他想无论如何小萱都是他的宝贝闺女,这突然开窍了也是家族的一大幸事。
  娘听说小萱要弄蔬菜大棚,吃了一惊。
  她舍不得闺女下地干活,可也不想让她瞎折腾。就把闺女叫进屋里说道:“萱子,还是跟娘学做针线活吧?这个不论啥时候都用得着”
  “娘,我学着呢,以后我再给您买台缝纫机,那个比手工可快多了”纪小萱笑嘻嘻地说道。
  她想,等挣了钱就给娘买台缝纫机和收音机,这样缝缝补补就轻简多了,还能听听广播节目开心一下呢。
  *
  元旦过后,就进入了一九七八年。
  纪小萱过了十九岁生日。爹娘让她在家里歇着,说甭管考上考不上等过了年再说。可人一旦闲下来,脑子却闲不住。这时候她又想起了大院里的生活,就想给苏阿姨写封信。可又一想,不如等高考结果出来了再说吧?
  上面的政策又有了变化,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返城cháo”开始了。
  这段日子,知青们大多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忙着复习参加高考,一边忙着回城顶替父母或找接收单位。一时间人心惶惶,回城的热cháo就像传染病一般蔓延开来。在知青点里没人肯踏踏实实地干活了,请假的矿工的数不胜数。那些被抽调到公社的都是积极分子也是扎根农村的典范,可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就在这股纷乱中,高考成绩出来了。
  纪小萱考了四百八十八分,在全省都数得着。要知道理科一共考五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总分才五百分,这个成绩去京城应该绰绰有余吧?文科一共考四门总分四百分,大哥考了三百二十七分也过本科线了。
  相对来说,七八十年代的高考相对公平。全国统一试卷,录取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的,只要挂上分数线就能投档。她跟爹商量了一下,第一志愿填报的就是京城大学。这是她向往已久的学校,想不到这一世就要实现了?大哥选了省城大学,说离家近日后还能照顾家里。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同一伐的崔柱子就考砸了,距离分数线还差一大截子,他垂头丧气地回厂里上班去了。崔二婶子气哼哼的,心说柱子是个正儿八经的高中生竟然没过线?那个纪家的小丫头不过是个初中生凭啥就过了线?还想报考京城大学?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林秀娥也来找小萱。
  她沉着一张脸,心情很郁闷。原来,顾建伟也报名参加了高考,可成绩未过线就闹起了脾气,还萌生了回城的想法。可他俩的婚期就定在五月,这人一走婚事不就泡汤了?虽然他并未明说,可事实就在眼前摆着呢。
  纪小萱不知该如何宽慰她?好在尚未登记,一切还不算晚。可感情呢?三年的感情就这么白白地浪费了?见秀娥姐姐伤心落泪,她心里也很不好受。
  婚姻跟恋爱不同,就像俩人在压跷跷板要得就是一个平衡。一旦对方的地位变了,这跷跷板就压不起来了,只能靠双方共同努力不断调整位置再次取得平衡,否则就只能拆伙了。像秀娥现在就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可在大形势下却又无可奈何。
  大哥听说后,也黯然许久。
  可他也不再是过去的他了,去了省城他就是一名正儿八经地大学生了。昔日的心动也罢、好感也罢都已成了记忆,跟未来的前途希望比起来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
  春节前,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了县里。
  纪文海带着小萱和晓光亲自跑到县教委,领取了录取通知书。纪家兄妹都考上了大学,在全村甚至全公社都引起了轰动。
  纪家一下出了两个大学生,这还了得?消息一传开,村里的一些人又坐不住了。
  眼红的又拿她爷爷来说事,忿忿地说道:“地主家的小崽子也能上大学?”甚至还有人跳着脚跑到大队部去说理,却被老支书的一席话给顶了回去。
  “唉,你们都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瞧瞧上面都讲了些啥指示?现在提倡的是搞经济建设,要把失去的时间都夺回来如今形势变了,再也不能拿着老眼光看待新鲜事物了,要跟得上形势才成啊”
  “再说了,小萱和晓光的家庭成分是农民,这个不是强调过很多回嘛?咋又把老皇历给翻出来了?”
  纪小萱听说后,一阵感慨。
  政治挂帅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经济建设提上了日程。今非昔比,再也不能靠写匿名信把他们拉下马了。
  这天晚上,她给苏阿姨写了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其实,在填报志愿时她也犹豫过,是选京城还是沪上?最后还是选择了京城。对这座城市她有着无限的眷恋,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在那边?其实,即便去了那里也不一定能见到他,可想着能跟他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还是选择了京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