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48.第 48 章

  *
  转眼到了星期六。
  下午下课后, 纪小萱挎着书包刚从教学楼里出来就听到有人在喊:“小纪!”她抬眼一看, 见花圃前一位高个子女生正推着自行车冲她招手。
  “建华!”她又惊又喜。
  一年未见,建华也有了很大变化。她剪着齐耳短发,穿着一件驼色毛呢外套,脖子上还系着一条红纱巾,都是当前最时兴的样式。苏阿姨在信里说建华也考上了医学院,离这边不算太远, 想不到今天就跑来看她了?
  纪小萱走上前去, 跟建华说起话来。
  “小纪,明天是星期天, 我妈想请你去家里坐坐”赵建华笑着说道。
  “唔,好的”
  纪小萱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过去三年苏阿姨一家待她很好,现在还想着她本就是一份情意, 她又岂能辜负了?
  “小纪, 那明天上午九点我过来接你,你在北门外等着我”
  约好了时间, 赵建华说晚上还要上自习就不在这边吃饭了。说着, 就骑上自行车回学校了。
  纪小萱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又想起了大院里的生活。
  今非昔比, 再次回到那里算是衣锦还乡吗?她瞅了瞅身上的蓝方格褂子和黑裤子,心说, 这一身好像比在大院里还要土气呢!想着苏阿姨给她弄来的那些军服, 忍不住笑了起来。
  *
  星期天一早, 纪小萱就醒了。
  她住的是八人间宿舍,睡的是高低铺,好在分到了上铺倒是免受打扰。见室友们还睡着,就蹑手蹑脚地爬下来。去水房里洗漱了一番,又下楼打了两瓶开水上来。这时候,同宿舍的女生们陆陆续续地起床了,屋里屋外一片欢腾。
  这集体生活的热闹,自不必说。
  晚上十点一熄灯,恳谈会就开始了。叽叽喳喳地不说上半个钟头,就不算完。不到三天,相互间就熟悉起来了,那些天南海北的趣闻一桩接着一桩,令人倍感新鲜。她很喜欢这种生活,注意到室友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强,没有搞不定的事情。跟她们一比,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只有学习的份儿。
  吃罢早饭看看快到点了,纪小萱就背着挎包赶到了北门外。
  跟后世的繁华热闹、喧嚣嘈杂不同,七八十年代的京城大学还属于城郊地带。北门外除了一条大马路,就是大片的农田、低矮的村庄和泛着绿意的柳树林带。比邻而居的还有水木大学,和那几所著名的皇家园林。
  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景色是怡人的,几乎看不到什么闲人,在此读书真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即便什么都不做,在这湖光山色之间随意走走都能让人静下心来,享受这份安宁和惬意。
  纪小萱正在东张西望,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朝这边缓缓驶来。车刚一挺稳,就看到后面的玻璃窗落了下来,建华探出头来冲她招了招手。
  咦,这不是杨卫东的车吗?上车一看,坐在司机位上的果然是杨卫东。他戴着一副墨镜,穿着黑色毛呢大衣,见了她就笑嘻嘻地说道:“哎呦,这不是小纪师傅嘛?几个月未见都不敢认了”
  纪小萱抿着嘴笑了笑,并未接话。
  而杨卫东看到这个昔日的小保姆却是感慨良多。他透过后视镜瞅了瞅二人,呵呵笑道:“今儿可得开稳当喽,这拉得可是两位大学生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吉普车一路向西,进了西郊大院。
  当那整齐划一的营房映入眼帘时,纪小萱一阵激动。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可现在却以客人的身份回到了这里。
  九号楼依旧是往昔的模样,院子里的菜地已经整理过了。由于天冷,土壤间还未冒出绿意,可一垄一垄的,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整装待发的气势。看到这幅景象,就好像时间已经停滞了,一点也未变化。可对她来说,这一切都像梦一般地远去了。
  “小纪!”
  苏阿姨正等在家里,见了她就拉着手问长问短的,说了好些话。她注意到楼下的北屋来了新人,是一个叫小严的服务员。她长得白白净净的,一脸稚气,有些腼腆话也不多,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回到这里,她又想起了赵建国。
  苏阿姨说,建国就要毕业了估计要回原来的营区。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她舍不得就想让首长把建国也弄到机关单位去,却被首长一口回绝了。还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苦练沙场方是男儿本色。”
  听到这话,纪小萱也咧了咧嘴。首长是个组织性、原则性很强的革命干部,可惜这种光荣传统在不久之后就随着老一代的离休而逝去了。
  吃午饭时,首长回来了。
  看到她就把她夸了一通,说她志向远大很有前途,弄得她挺不好意思的。跟苏阿姨一家吃了顿午饭,又和建华、建军去大礼堂看了一场内部电影。见时间不早了,就跟建华一起返城了。
  回去时,还是杨卫东当司机,说为了送她们两个在家里pì股都没坐热乎就上路了。他还是个活跃性子,一见到小姑娘就兴奋异常,喜欢咋咋呼呼的。也唯有陆红梅在一旁监督着,才能老实一点。
  *
  大学里的生活是忙碌的。
  七七级跟往届不同,由于耽误了一个学期,为了赶课每天的课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晚上还有晚自习,整个学习都抓得很紧。上课做笔记、查资料泡图书馆、去食堂打饭、在cào场上跑步锻炼,“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对纪小萱来说,重温这一切很有意义。
  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时,她又遇到了周宏宇。他跟她隔着一排斜对着,一回头就见他正朝这边看着,就点头打了个招呼。周宏宇是社团积极分子,一下课就来邀请她参加文学社,被她婉拒了。心想,如果唱歌什么的还行,搞创作就算了吧。
  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社团生活很丰富。尤其是跟文艺体育相关的,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这也跟全国的大环境有关。运动结束后,文化界就恢复了勃勃生机,文学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文学社团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去年开始,校园里就流行起了诗歌、散文和伤痕文学。在未名湖畔,常常能看到对着一池湖水发呆的年轻诗人,诗社诗坛更是风起云涌,独领风sāo。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所以才会有如此高涨的热情写出那些激动人心的诗篇吧?可惜,她并不擅长于此。出于谨慎,也不想冒头只想做一个普通群众。
  “五一”前夕,学校举办的春季运动会开始了。
  这场盛会为期三天,报名参赛者十分踊跃。运动类的项目是纪小萱的弱项,就想老老实实地当一名观众。班长看她闲着就把她拉进了后勤队伍,给运动员们送水拿衣裳。她和几个女同学就坐在板凳上举着“后勤服务”的牌子,看着那几只暖水瓶和一大堆衣裳。
  运动场上,那些穿着蓝色运动衣、xiōng前背后都贴着白色号码牌的运动健儿们很是显眼,走到哪里都是欢呼声一片。周宏宇代表系里参加了跑步、跳高、跳远等多个项目,集运动细胞于一身,很快就在系里出了名。看到他在运动场上欢蹦乱跳的样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赵建国。她想,如果他上场是不是能包揽前三名啊?
  在比赛间歇,运动员们都跑来喝水休息,女同学们就“呼啦啦”地围上去,端茶倒水很是热情。唯有她坐在板凳上围观着,有一种热闹是她们的,她游离在外的感觉。周宏宇见了,就过来跟她说几句。她淡淡地应着,心思却飘向了远方。
  *
  进入六月之后,天气热了起来。
  同学们也进入了复习状态,准备迎接期末考试。纪小萱天赋高又很努力,学习压力自然很小。课余时间她除了给家里写信之外,大多埋在图书馆里。学校里有广播,一到新闻时间就开始播报。她很注意收听国内外大事,尤其是经济类的。
  这一学期快要结束了。暑假里她不打算回家,离得太远了路费是一大笔开销,她舍不得。平时除了买日用品,她从不乱花钱,班里像她这样节俭的同学不少,也没人觉得不正常。
  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之外,也没啥可cào心的。每月发的饭票和菜票都足够吃的,女同学甚至都用不完。她想,如果能换成全国粮票就好了,这样就能给家里寄回去一点。大哥也写信过来,介绍了省大的情况。他是个运动健将体力消耗很大,饭量也见长,如果能把吃不完的折给大哥就好了。
  这天下午,纪小萱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同宿舍的女生跑来喊她,说教学楼前有人找她,还冲着她挤了挤眼。
  她跑下去一看,一位年轻军官正站在花圃前。他身材挺拔、英姿勃勃,就像一棵小白杨挺立在风中。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建国。
  她心里一阵狂喜,想不到赵建国会来看她?她朝他走去,满心欢喜。而他的眼里也透着丝丝笑意,浑身上下也没那么冷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刚下火车”
  “毕业分配了?”
  “嗯,准备回原来的连队”
  “恭喜你了”
  “谢谢”
  对话简短得不能再简短,可彼此之间却毫无陌生感。就像认识了许久的朋友,重逢是意料之中的事。
  俩人沿着林荫小道,来到了未名湖畔。
  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又一圈,引来了阵阵关注却浑然不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