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第二章 飘摇南平国

  南平王确实不像一个王爷。为了显示与民同甘共苦,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衣服,连裤腿都挽起来,两腿的泥。南平王的这种举动,老百姓自然会鼓起劲来干活。所以大坝确实比以前要修得快。
  武信王和文献王虽然也不像王爷,但是也比现在的南平王要好。高家,也就是节度副使高保勖衣冠得体,举手投足还算有一个王爷的味道。
  南平国有像王爷的王爷吗?没有,武信王与文献王高赖子的名声远扬,因为他们为了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反正就是不要脸就是了,对老百姓好又怎么样?一个国君的名声坏了,再加上国家实力弱小,就只有被人耻笑。连同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跟着丢脸。好了,两个强盗加无赖走了,又来一个农夫,即便是高保勖也不过是个稍微聪明一点,还带着一些口吃的病夫而已。
  不屑是不屑,但是众位官员倒也不敢有所唐突,连忙站起来恭迎南平王。
  高保融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他其实也知道自己没有治国的本事,但求尽心尽力:“众位爱卿,营田使在归州和峡州巡视,因梅雨来得早了一切,归峡两地人手不足,请发还筑堤民夫。各位有何建议。”
  南平王问的是众人,但是眼睛看的却是孙光宪。
  孙光宪看了看外面阴沉沉的天气道:“主上说的是,不过现在离收获还有一段时间。您可以让两州民夫先返回,士卒留下。荆州百姓还可以缓几天。”
  “可是这人一走,大堤什么时候修建完?”高保融叹了口气,他心里其实挺着急的。
  “主上可以沿着河堤开设营田,将土地租给士卒们,这些士卒很多都是老卒,也应该退养还田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堤修建,也可以来年收些田租充实国库。”
  南平国全国不过三万兵力,但是真正能够打仗的只有水军三千人,骑兵一千,牙兵五百,江陵军三千,当阳军四千人。总共不到一万二千人。其它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屯田兵将,他们在各地耕种营田,已经成家立业,不能在打仗了。
  就是能打仗的这一万二千人,也有很多老兵。
  除了南平国本部的兵马,当初武信王时因为民寡兵少,请梁王驻兵五千为牙兵,一直都是梁国供给军费,后来王朝更替。这只军队就没了着落,还驻扎在南平国听从调遣。不过这只军队有着自己的将帅,以王昭济为首,陆扶、萧仁凯为副,属于客军客将,实际上并不隶属于南平国。
  说来这只军队早就已经朽败不能作战了,文献王之所以保留这个名头,就是每当向一个大国称臣的时候,就把这只军队交给上国,然后说自己养不起这五千人,请求上国给这五千人的军费。
  当然,这个军费大部分都被南平国截留了。各国都知道南平国的这个小把戏,但是都大度地把军费多多少少都给一点。南平国哭穷总会得到一些好处,历来南平国供奉给上国的都是一些本地土产,武信王曾经只送过了了几十个橙子。但是上国总是不好意思在回礼上与各国有差异,绫罗绸缎金银瓷器等等数千倍还回来。
  高保融到现在王府的衣食用度都是靠这些回礼。南平王府收上来的税收大多数除了赏赐功臣,就是用来置办兵甲,修建城防工事和一些基础设施。南平国这二十多年,每年都在建设。修了江陵内城,修外城。重修了纪南城,修建了江水大堤也叫寸金堤,荆江大堤就修了两次。
  这些士兵大多数的时候其实不是作战,而是在建设和耕种。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士兵能够作战的确实不多了。孙光宪几次提出裁撤军队,因为这些人并不是军队,只是长年的免费劳役而已。高保融没有同意,因为要知道国内还有客军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用这个理由安插自己人,重新派驻或者组建军队,以此为借口吞并南平国。
  所以军队还是要有,但是是要一直真正的常备军,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兵不是兵,民不是民。除了劳作,根本就没有训练。也难怪南平国屡战屡败。
  孙光宪现在提出来,实际山还是一个裁军的措施。
  高保融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便回头问高保勖:“省躬以为如何。”
  高保勖道:“兵丁苦于劳役,也是该让他们退养还田。不过还请主上招募新军。”
  高保融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招募新军的事情,稍候再谈。省躬留在这里和孙大人商讨细则,我去大堤上看看。”
  说着朝群臣拱拱手,带着一队牙兵走掉了。
  孙光宪已经不止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大家都看着高保勖。高保勖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严肃起来,南平王是王爷,怎么做没人说什么。但是总归是自己的兄长,是南平国的颜面,要是自己处理不好,丢人的不只是南平王了。
  “所以还请孙大人出面,各位协助,将具体的办法拿出来。梅雨就快到了,要是误了收获,大堤修不好是小事,老百姓又会饿死不少人。德政就变成了暴政。”高保勖竭力保持着威严,心里却在暗骂,这样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原本就是当臣子的应该提前想到并且提出对策。可是他们非得等到事情到了国君过问的地步才动。他们不是没有才华和办法,而是根本没有打算为南平国着想。
  自己这位兄长也是愚蠢,累死累活都是高家人在累,别人在看戏。他就是看不出来,还以为君臣之间本来就是如此。把他们当菩萨一样供着,只需要出出主意就行了。他们就不应该做事吗?
  高保勖心里有气,却不敢发出来,因为他很清楚,这帮人成事不足,但是败事有余,能够轻易把南平国给卖了。
  这种情况从祖父辈就开始形成了,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祖父高季兴强行留下来的,包括老臣梁震。他们恋恋不忘的是盛世唐朝,对南平国高氏父子是百般瞧不起。而且这些他们从来没有隐瞒过。甚至当着南平王和自己的面讨论大汉的辅臣郭威才是天下明主,并劝导南平王应该要趁早结交,将来好成为从龙之臣。有谁真的为南平国想过吗?
  高保勖不知道此时高保融心里其实很清楚。
  南平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没有一只能够作战的军队。
  水军算是比较精锐的部队,但是五百艘战船现在能用的只有三百艘,大型的楼船只剩下了五艘。其它的在历次战争从损失掉了。以前的指挥使是王守义,但是王将军已经老了,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学文的。好不容易有了王延范算是任侠好武,但是却喜欢经商,做过自己的太子舍人,替自己掌管钱粮。
  现在的水军指挥使李景威,是一员良将,但是他更适合统领步军,而不是水军。因为水军太重要,所以不得已把他安排到了那个位置上。
  稍微能够打仗的是故驾前指挥使倪可福的倪家军,也就是现在江陵军。但是倪可福老了,已经不能统兵。倪家也全部是学文的。江陵军没有出众的将才,能够打仗是倪可福积攒下来的一些老底子。主管是高保融的叔父高从铣,算是高家能打仗的。
  当阳军指挥使是鲍唐,他是一个很好的刺史,管理地方和军队后勤可以,当阳军虽然训练不错,可是就没打过几次胜仗,擅长防守,而不擅长进攻。
  自己的亲兵一千骑兵和五百牙兵,算是精锐。统领是魏璘,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裁撤老兵,重建新军,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为什么前两代君王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钱粮来供养一只常备军。这就是南平国的尴尬。要想能够供养军队,高保融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而其中做大的阻碍,居然是来自王室和文武百官。是来自营田政策本身,以及官员借着礼佛而巧取豪夺田产所致。
  高保融不说,但是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而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