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十一章:超标的铁匠铺

  陈宪问出了心中早就产生的疑惑:“杨管家,这庄里为何如此多的田地?”
  若是官家城池,陈宪倒不奇怪会有这许多空地,但乡下土围子,圈这么多空地,却有些不合情理,陈宪在卢家庄后山上,用望远镜瞭望,见到的土围子大都比较紧凑,顶多有些菜地,没见谁家土围子里有如此大片的农田。
  杨管家道:“东庄子最初本没有这么大,当年宋金两国交战,多有山外人逃难来沂源,杨家祖上仁慈,组织灾民开垦荒地,救了很多人。”
  “聚居的人渐多,世道又乱,盗匪丛生,为了自保,杨家祖上就发起百姓修了如今这座庄子。”
  “后来,世道渐渐太平,山外百姓又都慢慢离去,这庄子中就有了这许多空地。”
  陈宪闻言恍然。
  众人来到庄子北门附近,杨管家指着道路两边的大片农田对陈宪说道:“这北门附近都是杨家的田地,陈壮士你看上那一块,告诉我就成。”
  陈宪本想选城门口那一块,因为那里房屋最少,地方宽敞,不过他怕距离城墙太近让人怀疑他有什么不轨的企图,便选了距离城门口大约六七十米,路边的一处空地,这空地两边的住户大都间距好几十米,十分宽敞。
  看了陈宪选的地方,杨管家回头询问随从:“这地是谁家佃种?”。
  随从道:“这快地是咱家壮勇中,一个名叫杨敬宗的牌子头家里人佃种。”
  听了随从的话,杨管家挥了挥手,说道:“给他家换一块。”
  ……
  定了地址,杨管家便告辞离去,将陈宪留给了陈老甲父子两人。
  陈老甲邀请陈宪去他们家里商量着铁匠铺子的规制。
  陈老甲家就在杨府后门外不远处的街边上,是一个带院子的砖瓦大屋,看样子这陈老甲在东庄子也算是体面人。
  走进陈老甲的屋子,陈宪发现这里的布置陈设和他小时候在农村里见过的老房子竟然还有那么几分相似,走进正门是一间堂屋,堂屋里十分空旷,只在最里面靠墙的位置放着一张供桌,供桌后面摆放着几个排位。
  堂屋里因为缺少窗户而显得光线昏暗。
  堂屋两侧各有两个耳房。
  陈老甲将陈宪让进其中一间耳房内,这里应该是陈家招待客人的地方,有一张方桌,几张条凳,两张竹椅。
  陈老甲请陈宪入座,吩咐儿子去熬一壶茶来。
  双方坐定,陈老甲问起陈宪铁匠铺的规制。
  自从打算要开一家铁匠铺之后,陈宪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这时候就将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
  陈宪设想的铁匠铺是一个前店后坊的大四合院,院深十丈(约32米),宽六丈(约20米)。
  院子前面临街一面作为临街的铺子,院子两侧的厢房,是学徒和工人的宿舍,最后面则是锻铁的厂房。
  他还要求在四合院的正前方留出二十米深的空地,作为停放车马的地方。
  陈宪当然不会真的只想做一个铁匠,他其实是打算先成为一个铁匠作坊的老板。
  听了陈宪的设想,陈老甲面显难色,在他看来,陈宪这要求着实有些过分,这已经超过了一家铁匠铺的规模。
  陈宪自然明白他为何为难,解释道:“这铁匠铺当然不能全让杨员外出钱,某也不是那不识好歹之人,杨员外还赏了某五十贯钱,某打算将这五十贯钱也花在这铺子上。”
  听了陈宪这样说,陈老甲面色缓和下来,若是再加上五十贯钱,陈宪的要求就不算太过分了。
  实际上陈宪并不打算在这铁匠铺上花这五十贯钱,他送给杨管家的那十两银子,半两黄金,就是为了这家明显超标的铁匠铺子。
  说五十贯钱,只是为了给杨管家一个借口。
  说完了铺子的规制,陈宪又提出要陈老甲给他在作坊里建一座炉子。
  这炉子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就是普通的下层鼓风燃烧,上层封闭加热的简单原始炉子。
  唯一特别的是,陈宪要求将炉子的上层的封闭加热室做的很高,还要用熟铁条分隔出许多层。
  炉子很简单,但这炉子在陈宪的计划中的作用却很不简单,陈宪要用这个炉子炼钢!
  人类炼钢技术从古到今不外乎就那么几种。
  最简单最原始的炼钢法叫做“渗碳法”,这种方法虽然原始简单,费工费时,但在高手手中,却能炼出优质的钢材。
  与渗碳法相对的是“脱碳法”。
  渗碳法是将“块炼法”炼出的熟铁锻打渗碳,得到钢材,而脱碳法则正好相反,是将“高炉法”练出的含碳量过高的生铁通过退火变成可锻生铁后,再经过锻打脱碳,得到含碳量合适的钢材。
  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炼钢法工序却完全一样,是脱碳还是渗碳,完全靠工匠经验来掌握煅烧和锻打的时间比例来实现,对工匠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无论渗碳法还是脱碳法,都是靠铁匠一锤一锤的锻打来炼钢,效率低的可怜,为了提高的炼钢的效率,中国古人发明了炒钢法。
  所谓炒钢法,就是将高炉练出的生铁注入浅池中,用木棍搅拌,让生铁中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降低生铁含碳量,最终得到钢材的方法。
  但炒钢法脱碳过程反应十分剧烈,一个掌握不好,脱碳过头,生铁就直接炼成了熟铁。
  因为古代中国,并不重视工匠技术,再加上战乱频发,对工匠技术要求极高的炒钢法极容易失传,所以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炒钢池里出产的大多都是熟铁,炒钢法也就变成了炒铁法。
  为了将炒铁炒出的熟铁变成钢材,古代中国的工匠们又发明了灌钢法。
  灌钢法就是将将生铁放在熟铁薄板上,放入炉子中煅烧,让融化的生铁水铺在熟铁板上,生铁中的炭就会渗到熟铁中去形成钢材,再经过折叠捶打让钢材中的炭分部均匀,最后获得的东西就是灌钢。
  可惜生铁并不是一个好的渗碳体,所以灌钢法生产的钢,碳含量极不均匀,一块钢材内部,脆的脆,软的软,质量极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