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府的正堂,李经方见了李鸿章,毕恭毕敬上去给父亲大人行礼请安,李明浩也依葫芦画瓢,拜见了李鸿章。李鸿章把李明浩叫到身旁,捋了捋自己的长须,指着身边的四本读书笔记,问道:“痴儿,这读书笔记里面的诗文,都是你自己写的吗?为父刚回来,随手翻阅了一下,都还不错。尤其是那首咏蜂诗,‘大义君臣重,辛勤日两衙。积香成世界,工酿度韶华。假子春分粟,真王晓课花。专房竟腰细,岂独楚宫夸’,形象生动,为父以前怎么没发现你有如此才华?”
那四本读书笔记都是李经述从合肥老家带来的,刚遗在正堂,恰巧被李鸿章瞧见。里面的诗文确是李经述所写,他五岁开蒙,聪颖异常,加上母亲督课甚严,从小日必读书数卷,常能过目不忘,十二岁稍长开始学习写诗,渐能工古今体诗。而且李经述也和后世的李明浩一样,自幼对历代史实感兴趣,对各个王朝的兴衰治乱之原因,爱作究底式研究。虽然李经述和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将领直接接触不多,但他私下对清朝的朝野掌故,也非常留心,写下了数万字研究心得,他的才华,原本远在李经方之上。只是太受他哥哥的压抑!李明浩这时不知道这些内情,见李鸿章夸赞自己,也没细想,顺口模仿电视里的台词道:“那些笔记确是孩儿闲暇时所写。”
一旁的李经方听到这,心里极为不爽,额头直冒汗,生怕李鸿章发现了弟弟的才华,便抢功道:“父亲大人,平日里我这做哥哥的,也经常书信指导弟弟读书,不知道经述是否把我们讨论的内容记入读书笔记中。”
李鸿章四十一岁才有了李经述,老来得子,本来寄予很大希望,加上李经述孝顺——李经述的母亲赵氏常年患病,他总是衣不解带地服侍在旁亲尝汤药,李鸿章原来很想好好培养他的,这次偶见李经述的诗文不错,心底的希望之火再次燃起,但李经方这么一说,李鸿章又像往常一样感觉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这时,一位十四五岁的青衣婢女秦月端上一个茶盘,上面放了一只官窑粉彩盖盅,里面泡了一盏香气腾腾的六安瓜片茶。李鸿章见李经方额头冒虚汗,皱了一下眉头,取茶在手,一手端茶一手打开盖子,吹开热气,喝了一口热茶,漫不经心问道:“经述,你母亲身体好些了吗?”
李明浩胡乱回答道:“好多了!”
李鸿章想试探一下李经述的真才实学,便道:“竟然你母亲的病好些了。你就在天津住上一段时间,今年乡试,为父给你请直隶最好的家庭教师,你好好补习一下功课!你哥都已经是府学廪生了,你却连个秀才还没考上,传出去让人笑话!”
李明浩点点头,说:“孩儿谨尊父命!”
李鸿章当时已经出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为了方便兴办洋务,除了保定,天津也设了一个直隶总督署,他把国有军工企业天津机器局建成了亚洲一流水准:制造机器是驻美国副大臣容闳在美利坚采购,可铸铁、炼钢以及大规模生产多种口径的大炮、炮车、枪炮弹。此时的李鸿章声名赫赫,有人甚至称他“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直隶总督署发布告招家庭教师,直隶的大儒们自然踏破了门槛。李鸿章百里挑一,用重金同时为李明浩聘请了三位家庭教师,一个是讲解诗词歌赋的张萱廷,另一个是教习书法的周炳星,第三位是传授八股制艺的谢文福,三人都是当时名震天下的大儒,专为高官子弟授课。
李鸿章有意考察李明浩的水平,命人在李明浩的书房大门上贴了“闲人免进”封条,还特意把他哥哥李经方安排在了距离较远的书房。李鸿章让三位老师每隔一周就跟他汇报一下儿子的读书情况。
古代寒窗苦读的日子枯燥无聊,每天鸡叫第一声李府的丫鬟就叫李明浩起来晨读,还把饭菜都送到书房,半夜才能熄灯就寝,迂腐透顶的老师隔三差五还要进行抽查,如此过了一个星期,李明浩苦不堪言,他心一横,彻底发飙了,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天才少年!
第七天,李鸿章处理完公务,回家换了一身蓝羽缎锦袍,外加黄缎马褂,脚下一双乌靴,准备去书房看看儿子治学怎么样了。刚走到李明浩书房门口,张萱廷、周炳星、谢文福三位老师就相继推门而出,灰头土脸,面带愧色对李鸿章说,“总督大人,你还是另请高明吧,鄙人才疏学浅,恐怕不能胜此重任。”
“你们一个个才高八斗,怎么会教不了他这连秀才都没考上的小子呢?是不是我儿顽劣,得罪了几位,老夫给你们赔不是,待会去好好教训他!”李鸿章一听,急忙挽留说,他还让管家拿出七日的薪银给三位老师。张萱廷、周炳星、谢文福三位老师连连罢手和摇头,说:“总督大人,不是我等谦虚,确实是大人的儿子天资过人,我等老朽怕误人子弟,你还是另请高明吧。”然后,连银子都没拿就灰溜溜从后门走了。
李鸿章很久没听到别人夸赞李经述,十分高兴,蹬蹬就闯进李明浩的书房,亲自去考儿子。李鸿章进屋之后,随手拿起一本论语,让李明浩背诵其中的《劝学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李明浩一甩辫子,背得一字不差。
李鸿章大吃一惊,不肯就此罢休,拿出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那时候算是长文了,李明浩竟然也背得一字不差。再一检查,吓了李鸿章一大跳,四书五经李明浩都能对答如流。李鸿章再一考问历史和朝野局势,李明浩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李鸿章喜极而泣:“痴儿,看来刚才你那三位老师不是谦虚,实在是他们没本事教你了!你好好闭门读书,肯定能博取功名。”
李明浩一听还是让自己考取功名,心里有点不乐意,他想另辟途径干一番大事业,于是抓了抓后脑勺说:“孩儿志不在八股科举,想和父亲一样学经世之学!”
李鸿章当年科举不顺,确实是投到曾国藩门下学经世之学才名扬天下,不过他不想儿子走这一条路,劝李明浩道:“为父后来到京城做官才知道,没有功名会让人家处处瞧不起,而且按照朝廷制度,没有功名不能出阁入相,死后也得不到追封,难以光宗耀祖。你还是老老实实读书博取功名吧,为父会帮你请到合适的老师!”
李鸿章到京城四处托朋找友,为儿子寻觅更好的家庭教师。他走马灯似的一连给儿子换了七八个老师,没有一个能教得了李明浩的,给儿子找家庭老师渐渐成了让李鸿章头疼的事。那天,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容闳到天津的李府找李鸿章帮忙。当年容闳想教育救国,在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帮助下,从1872年开始,容闳先后组织了一百二十余名中国幼童官费赴美留学,但这些学生在美国日渐长大,思想开放了,学生监督吴嘉善看不惯,勾结朝中“清流”守旧大臣,非议这些留学生行为不检,数典忘祖,建议清廷撤回这些幼童,容闳十分惶恐,赶紧带几位幼童回国以正视听,还赶来天津请李鸿章出面摆平这事。
李鸿章听了容闳的诉说,拍着胸脯表态说:“容大人,请放心,这些幼童乃是求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老夫一定急速禀明皇上和两宫太后,绝不半途而废!”
容闳曾在李鸿章的门下任过职,私交笃厚,两人谈完公事,李鸿章备了酒宴,款待容闳。酒过三巡,容闳听说李鸿章正在为李经述请家庭教师的事头疼,一拍胸脯,举荐了一人——他的宝贝女儿容雪。容雪在美国顶级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语言学,还曾漫游欧州大陆的名胜古迹,通晓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朝廷此次对留美幼童争议很大,我们父女估计一时半会也回不去。这段时间小女也正无事可做,如蒙不弃,她明日便可来府上。”
容闳是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留学生,李鸿章对容闳的学问和能力一直很欣赏,听说他的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学贯中西,大为高兴,当即答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