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魔录》五、疯汉狂语?夜探病坊

  郭暧点头,表示明白了。
  又听郭曜讲道,其实这件事玄宗太上皇、肃宗皇帝、大理寺等都已开始派人过问。因为,五日前**平乱时,将在潼关陷落时被叛军掳走的边令诚救回来了。
  广平王李俶,见了那奸佞边令诚,当下便欲斩杀,以鼓舞三军气势。
  当时,安禄山十五大军以虎狼之势逼犯潼关,危难之际。边令诚却向玄宗皇帝诬告潼关守军将帅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潼关十数万守军之前,不顾**将士震天的喊冤之声,一力斩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以致军心涣散,乃至造成了后来潼关守军的溃败。因此,边令诚已被众多**将士恨之入骨。
  此时,边令诚已经神志不清了,准确的说是已经疯了。当然,人们不了解他为何会疯掉。是因为被叛军掳去,恐惧中疯掉的吧。人们大多如此猜想。
  边令诚和王维等人不同。在安禄山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宦官,连装点门面的价值都没有。三年来,一直过着阶下囚的生活,已是枯瘦如柴,满面疥疮,嘴里嘟嘟囔囔语无伦次。
  察验俘虏的兵丁说,他们搜检叛军俘虏时,那人见了他们,便当众脱了破烂的裤子,从**里扣出来一面金牌,疯疯傻傻的对他们喊叫,说自己是大唐潼关守军的监军边令诚,要见他们的主帅。
  负责的校尉不敢隐瞒,给那人强行泼水洗刷了身体,便带到了中军大帐。
  一路上边令诚痴痴傻傻的嘟囔着,来至中军大帐。边令诚一眼见到了银盔银甲美髯飘胸的郭子仪,一时间竟错认成了高仙芝。
  他突然发狂的大笑大叫起来:“哈哈哈哈,仙芝,你终于肯定听我的劝告了。你终于肯见我,为少主效力共图复国大业了。哈哈哈哈。仙芝,快,快,快。还来得及,快随我去马嵬驿,擒杀了玄宗那老昏君,占了他李唐的江山。”
  众人一听,不由得又气又惊。本想询问几句,便当着一众将士的面斩杀了这误国的奸佞,没想到他却阴差阳错说出了这一番言语。
  广平王李俶当即下令,将边令诚严加看管,责令下去严守秘密。而后遣退了众将官,只留了建宁王李倓、兵马副元帅郭子仪。
  李俶、李倓,都是极具才干卓识之人。当初,安禄山兵犯潼关,他们也是支持避敌锋芒,坚守潼关,等待时机的。
  然而在短短数日内,先是边令诚矫诏杀了封常清、高仙芝;而后,哥舒翰率领哥舒铁骑20万镇守潼关,又有杨国忠从中作梗,一力鼓动玄宗下旨严令哥舒翰主动出击。
  哥舒翰有碍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是以倾巢出击,中了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潼关的失守,直接导致了长安的陷落,也可以说直接的导致了大唐的陷落。
  当时二人极为困惑玄宗的决断。因此,在马嵬驿,二人才舍弃了玄宗皇帝,追随父亲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进而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反贼。
  没想到,这背后竟然有如此的玄机。边令诚的疯言疯语,至少说明在安禄山这伙叛军之外,还有另一股势力在暗中涌动,甚至已经窜至了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
  边令诚,也不过是这股势力的一枚棋子,却能左右皇权、临阵杀帅,以致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更致使帝都陨落,李唐王朝几陷倾覆。
  这些人是谁?他口中的少主是谁?就连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都曾与他们苟合,宰相杨国忠都为他们利用,他们已在朝中攫取到了怎样的权势?玄宗虽已退为太上皇,可如今父皇肃宗皇帝的朝廷里是否也有这一批势力的存在?父皇对这件事知道多少?
  三人计议良久,背后隐隐生出汩汩的冷汗,就好像被遮住眼睛的人,夜里行走于悬崖边上 ,行走了许久,今时才得以取下眼罩,看见这脚下的万丈深渊。
  是以三人决议,要分一明一暗两厢行事。明着,按部就班,严加看守边令诚,fēng suo xiāo息之外,令帐中主簿即刻拟就文书奏报朝廷;暗中,由郭子仪安排一个令众人不置怀疑的人,就以边令诚、高仙芝二人为线索广为查访,以探究竟。
  郭暧,这个长安有名的浪荡公子,就被选中了。
  郭子仪有八个儿子。大郎、二郎沉静持重、文武皆能;三郎、四郎、五郎功于武艺,果勇有谋,两个幼子尚为幼小,却也聪敏好学。
  唯独郭暧,十四五岁就好偷偷跑出去在那西市、东市里转悠,与那些当垆胡姬逗笑,和走江湖卖艺的孩子戏耍。
  总之,不论江湖术士,和尚老道,巫婆神汉,外教坊里的舞姬乐师,少府寺的各色工匠,西域来的商贩驼师,波斯来的传教使徒,他都交往得来,就是与那教书的先生和不来。
  这些年渐渐好些,也是好佛好道好茶好诗,好与那歌姬饮酒赋诗,好与些江湖汉子喝酒划拳,学了一身稀奇古怪的玩意。搞得大半个长安城里,都知道这个浪荡公子,却几乎忘记了他的名字。
  知子莫若父。虽然平日里也没少打骂这个浪荡子,但是郭子仪相信自己这个儿子。郭暧虽然浪荡乖张,却还从未出过什么真正的差子,他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不为旁人所理解。因此,他才提议把这件事交给郭暧去办。
  不过,郭暧有一点是估计错了。那就是白日里跟踪自己的那波人并非针对自己一人而来。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郭暧收到了那封密信。
  郭暧接到信至少六个时辰之后,广平王、建宁王上奏朝廷的奏章才送达长安。如今的朝廷,似乎早已如东、西两市一般。奏章一到,消息已经四散开去。
  长安之中的广平王府、建宁王府、郭府,都迅即被人安插了眼线监视。郭曜吩咐管家郭安加强戒备,便是因为他也察觉到了那些暗中的人。因为郭暧当时已不在长安,是以那暗中的势力等到郭暧回到长安之时,才跟踪上来。
  也正巧郭暧这浪荡不拘的性子,虽然发现了追踪者,却没有急着揭穿他们,歪打正着的把他们蒙在了鼓里。
  郭曜、郭暧倾谈良久。郭暧很受用,不像是在谈什么惊天大事,倒似是兄弟谈心一般。大哥向来严肃,这样与自己谈吐良久,也确实难得。
  更声响起,已是亥时。长安城开始了夜禁。郭暧回到自己房中有一会了。他坐在书案前,又摆弄起那架木鸟,若有所思。
  亥时三刻,白日里喧闹的长安城终于安静下来。坐在书案前,偶尔有秋风吹过,窗前一侧的芭蕉便发出迎风摩挲的声响。
  七宝伺候完少爷洗漱,已回自己的房间睡下。郭暧收起木鸟,放到一架紫檀雕楼的多宝阁里。在靠近床头的木柜里,有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件银灰色的衣服,据说那是用吐蕃国大雪山上的银蚕丝线混合了浣火纱织成的,水火不侵之外,平常的刀剑也难以伤到它分毫。
  郭暧穿了夜行衣,挎了刀,取了一个犀牛皮制的背囊,蹑手蹑脚的来到屋外,飞身跃上房去。
  那犀牛皮的背囊,是一个林邑国来的使者送给他的,里面是各色的江湖朋友或送他或替他做的一些小巧玩意。
  有攀墙渡水用的钩爪、水鬼,有火折子;有一段长过三十余仗的豹筋绳子;有一个牛皮卷里裹满了钩针、直针、柳叶刀、小弯刀等,一团桑树皮糅取的白色细线,一根精钢小管,一头斜切,缘口很是锋利;一只二寸见方的木盒里装着纸墨刀笔;还有一架极其精致的小弩,黄铜制成,收着的时候不过手掌大小,一寸来厚,展开来也不过一尺左右大小,机匣里藏满三十根二寸长的驽钉,装上机簧和猴筋催动,可以连续发射。另外就是些瓶瓶罐罐装满各种粉末药剂。
  郭暧的轻功很是驳杂。一位南天竺来的胡僧教过他登天术。一位在昆仑山修行过的道士教过他神行术和夜行术。夜行术更注重夜间攀墙援树隐身潜行。郭暧就仪仗了这夜行的本领,由这长安城的东北角直向西南方向的归义坊疾行而去。
  愈往西南,灯光愈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街道上,巡更的灯笼来回游荡。约么行了三刻钟的时间,郭暧便来到了归义坊,他轻身从房上跃下,走在街道的阴影里。
  因为战乱的缘故,长安城里人口剧减,这平民聚居的地方虽然回填了不少流民,还是有不少院落空置着。依着王维的说法,郭暧大概找到了那家院落。门前挂着一盏灯笼,灯笼和门额牌匾上的字一样:永福悲田坊。
  悲田坊,也叫病坊,济病坊,养病坊。是唐初时期就开设的慈善机构,一般由政府出资兴建,由政府的义仓提供米粮,然后招募寺庙的大德僧侣主管;也有一些门阀巨贾、寺庙道观私行开设,不受政府管制。主要收养一些老人、弃儿、残疾人,或者干脆流离失所的穷人。
  茶人陆羽,便是一个在弘福寺开设的病坊长大的弃儿,如今也在寺院里帮忙照顾贫苦孤老,他也是王维的朋友之一。所以,郭暧认识,据说他正在把古今饮茶之道辑录成一本书。
  郭暧左右看了,并无人往来。便再次跃上墙去。这是一座两进的大院,中间起了一座二层阁楼。前院里黑漆漆没有光亮,后院西边一间厢房里亮着一盏灯,灯影恍惚可见里面还有人没睡。
  郭暧提了口气,吐纳几次,调匀了呼吸,几番手脚攀援便如壁虎般游了过去,倒挂在房梁上。只听里面一个柔声的男子说话。
  “松哥,你说真是这大唐气数未尽么?那胡儿势如破竹般连着攻下洛阳、长安,转眼间又这么让人夺了回来。”
  那男子说的胡儿便是安禄山。
  “不知道。水烧好了,帮我端来!”又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听来很是淡漠、沉重。
  “恩,就来。诺,你去年这件袄子,我帮你缝补好了,已入秋了,转眼就是冬天,到时候正好能穿。”
  那柔声的男子应了一句。两人便不再做声。房间里传来舀水洗涮的声响,估计是那淡漠沉重口气的男人要洗脚吧。
  郭暧掏出一根一尺长的竹管,濡湿了前段,轻轻点破窗纸,便顺着竹管看了进去。
  只见那二人却是在为一个老人擦洗着前胸,胸前生了一片的毒疮,二人正在帮他清理伤口。那老人半昏睡着,似是喂食了麻沸散,所以二人给他清理伤口,他不见有疼痛的反应。
  摇动竹管,看清屋里面南北各有一条大炕,两边都睡满了人。许多衣衫褴褛的孩子睡在炕上。连那胸前生疮的老人在内,还有三五个病弱的老人。
  看情形,倒是和常见的悲田坊差不多。只是那柔声的男子一句大唐气数之说,还是让郭暧决定继续听下去。
  二人帮那老人擦洗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那个瘦削白净的男子便坐到一处炕头上,那里摆着个竹编的笸箩,里面有针线,那男子竟捡起一副针线和一件孩子的衣服缝补起来。
  “哎,不管怎么样,终究是苦了这些百姓。”柔声的话语,是从这个白净的男子嘴里发出的。
  另一个,是位略黑些的男子,穿着麻布衫子,裹紧了身形,显得很是魁梧强健。他继续去查看其他几位老人,没接那白净男子的话,听对话,这个魁梧的男人应该是姓松的。
  松,是高句丽人的姓氏。
  那白净的男子,又自顾自的说起来:“今日,到西明寺领米粮,又见不少洛阳一带过来的流民。说是如今战况也非常的胶着,**与安禄山军队的征战十分艰难呢!”
  “羽弟,早些睡吧。这些事,我们是想不明白的!”那魁梧的男子回了句。
  那白净的男子,姓羽。也是高句丽的姓氏。
  “恩。松哥,这些年你是不是累了。最近越发的心不在焉,好像心事重重。不似当年那般意气风发了。哎,也不知道小狐狸明早能不能回来。”
  姓羽的男子,一边回答着,一边把缝补好的衣服和针线收起。姓松的男子回头查看了那些睡着的人,取了油灯,便和姓羽的男子去了另一边的房间。
  郭暧急忙折身翻上房梁,因是怕他出来屋来。却见他二人只是过了堂屋,去了另一边的厢房。不多时,灯也熄了。他二人竟一起睡下了。
  又等了一会,不见异样。郭暧便继续夜行回了去。到家时,已近子夜了。自己简单洗涮了,便上床盘膝打坐起来。
  虽然,在松、羽二人对话中并未探得什么玄机,不过可以肯定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人,而且都是高句丽人。
  不过,既然是座病坊,当初王维为什么没有进去过呢?也许这几十年来,其中有许多变故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