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纪年之大道参天》第32章 天地渺渺,是以道恒大之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
    ——锦书道德论
    “第三十二章断句无难点,畅读之,遂断之。”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
    /////////////////////////////////////////////////////////////////////////////////////////////////////////////////////////////////
    “对于这三十二章,下面也是先译成可以通读的白话文,然后再行他说。”
    秦无敌见秦深做好了准备,随即继续往下开口讲道:“道存在了很久了,一直默然没有名字。
    古朴的道一直保持卑微弱小的模样而天下之间就没有谁敢让他称臣的。
    侯王(若有所悟)遵从道的指引而行之,天下万物自然将宾服于侯王。
    (这时候)天地异象呈祥,相合拜服,以降洒下甘雨美露。
    民众不需要发号施令就自动地均平和谐共处了。(意指无为之治的实现。)
    (这才)开始(规定)定下来有了名称(人的名字,或铭文),
    名称与意义既然有了(明确)。
    当然也必须知道明白不可做的行止,知道何为可行,何为须止,所以才会长盛不衰。
    俾侍着大道之后(就能发现道的广袤无垠),
    再与这天下所有的一切相比,
    犹如小水坑(天下)与江海(道)一般的对比呀。”
    秦无敌所译的白话文通俗明了,秦深记录下来,又仔细研读了两三遍,方才对秦无敌说道:“师父,我记好了。这章讲的是什么?是道之朴,道之大,还是其他?”
    秦无敌解释道:“从这后面总结来看,第三十二章也是与水有关,而且也是以江海之浴来喻之大道。但从本文开始来看,本章讲的中心是朴。
    道之朴,应归于德篇。此篇存于道,所以整篇所述的内容,或许更偏多于阐道,而不是论德。
    道朴,小到毫不起眼。却能成为至尊。为什么会这样?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李师认为道并不是小,反而是认为道很大,大到天下没有谁敢将其纳为臣下。
    道之所以小,是由于道像水滴汇聚而成的大海一般,能化整为零,还保持着朴的本心。似毫不存在,却又无所不在。
    但如果道只是单纯的大,显然,‘天下弗敢臣’并不成立。所以是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相合,方为之成其天下第一之实。”
    秦深不解问道:“师祖说的朴,究竟是什么呢?”
    “朴,引至木之未加工成器的状态,所谓木素。在现在的理解之中,这样解释说明或许还是会有些许歧义。
    我用白话文来说吧。李师谓道之朴,引申来源于木头浑圆又笔直粗壮的木心,木将成材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原木。这样,或许你能够大致理解明白了吧。”
    朴的古义与今日衍生出的多种含义已是不尽相同,为了避免秦深所有误解,秦无敌耐心为他阐述了文中之“朴”究竟为何。
    秦深认真听完,又静坐思考了好一会,这才抬起头来兴奋说道:“啊。我大概知道了。这道之朴,就是道最中心的常见部分,我们经常取用。可以将之分解并又组合,这就是道的本质。师父老爹,是不是这样去理解?”
    “是的。道不断成长,如木之成材。道朴至理可如木材一样,供大家取而用之,又复再生而长之。这就是李师谓之道朴之本质。究其意,可曰之,道身不殆,长生而不死。”
    文章概要已经在对答中一一点明,秦无敌结束今天对秦深的传道,走到了木屋之外。
    “所以,李师是想让大家遵守道的本质。不需要什么文字,不需要什么传授。让大家都遵循自然而然就能知道的道理,最为基础的古朴之道。”
    陈晓晓正在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与琼尼在亭内继续相互讨论印证所得。
    “这不对吧,若是这样,那和原始动物有什么区别。只懂得捕食和繁殖,这样的生活很美好吗?”
    琼尼说出陈晓晓观点中的矛盾。秦无敌听后笑而插话道:“我希望你们学会不要过度解读。
    有时候,文章的内容就是那样,文章的意思也是那样。过度解读,虽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但是,可能因钻牛角尖,误入歧途。所以,我认为这样做并不好。”
    “秦爷爷,那如何解读才是好的呢?”琼尼见秦无敌走进亭中,连忙为其沏上一杯热咖啡呈过去,并虚心请教道。
    秦无敌坐了下来,然后说道:“大道至简,明白和理解了李师的思想中心。那就可以了。本章李师想要侯王引导大家去遵从道的本质,并不是让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那种生活状态中去。
    社会在不断进步,原始社会的那种古朴无华的简陋状态是回不去的,也不应该再次倒退回去。
    所以不要像某些人那样,一味曲解此中含义,一直构想通过大毁灭再去寻回那种原始的生活,那是错误的。
    能够看到每次改朝换代后的质朴人民他们生活的本质,从中领悟那种环境的根本之道。你大致也就可以推算李师所想要讲的道理了。”
    琼尼听完双眸一亮,抚掌道:“保持住本心的朴,再以此去安享现在的生活。这就是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李师认为保持这个状态,并推广实行下去,那么大家都可以不需要什么强制约束,就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没有文字,没有文明,大家也能幸福的生活。有了文字,有了文明传承,大家也能继续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朴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朴,心中有朴,则行而知止,知止而不殆。妙哉!”
    待琼尼说完,陈晓晓继续补充说出了自己的所得。
    见两个小家伙也都有了各自的心得,秦无敌知道自己今天所要讲授的道理,大致已经给他们讲明白了。
    将刚才来到亭中之时接到手中的那杯咖啡轻轻饮尽,秦无敌放下空杯潇洒离去。“你们三人接着探讨,我去找老家伙下棋去了。”
    秦深在师父说话之时就走了过来,随后一直站在旁边默默聆听,收获颇多。
    所以此时,三人已是文意通达,无甚难点。于是恭送秦无敌离去,这又才重新落座,继续互相交流心得。
    “晓晓姐,今天由你来总结归纳一下呗。”
    “行吧。我讲讲我对这章的理解,我觉得用类似故事叙事的方式,直接用现今的通用语将它陈述出来就挺不错的。
    道恒久就存在了,没有光明之显耀,朴实无华像非常微小难察的东西一样地存在着,而天下这世间没有谁敢让祂臣服其下。
    侯王如尝试着遵守道的本意而施政,就能发现万物都将自己奉为主上,自然而然分出了宾主。
    天地之间的一切都相互配合王道之政,甘甜的雨露这种难得的援助只要民间有所求就能降下来了,民众们不需要命令就自行均分所需互相援助,没有争纷了。
    时间延续,万物繁衍。开始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并赋予名字与意义。社会的文明得到传承,大家也就能知道了解可以做的与不可做的。
    知道不能去做的事,所以就不会步入灭亡。
    依道而行,不断深入了解祂之后,再看这天下间的一切,犹如小小水坑所容与无垠大海所容进行比较。
    所以,还有更多的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不错,不错。译得非常好。”琼尼觉得陈晓晓比起之前大有进步,于是大赞道。
    “晓晓,你为何把这章按故事叙事的方法来译呢?”秦深听完,却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陈晓晓微笑着对秦深道:“你难道没有觉得这章中所说的内容太过理想化,想要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吗?
    天地阴阳交泰,雨露充沛,又无天灾人祸,民众和谐相处,领土没有内忧外患,其乐融融。这样的情况,哪怕是在幻世之中,都不可能完美呈现,何况是在现实中要将其做到。”
    “确实有道理。我们能看到历代记载,基本都是这世界上统治阶层失道之朴,奢靡浪费,道德沦丧之后,造成怨众皆反。
    然后就是政权被颠覆推翻,制度变革修缮,民众再重拾其朴,复归于始。
    在这么多记载之中却难以看到,有知止不殆,俾道朴而不失的理想之国。”
    听到陈晓晓这般说明,秦深心中的疑问完全解开。
    “道之朴,知易行难。适者曰朴,过之为抠。没有固定的量度去定义朴的标准。
    如果是一直维持适量生存的需要供给,那么外部因素一旦突变,就会形成弱势发展的落后局面。
    如果是保持满足所有发展需要的充足供给,那么内部因素容易臃肿,然后形成膨胀过度的失衡局面。
    所以秦深哥哥,这种构想虽然美好,但想在领土之中推行的话,那就是非一般的艰难啊。”
    琼尼将话题转向了实际应用中来。
    秦深为此沉默了好一会。仔细思索之后,这才把自己理顺的思绪讲了出来:“虽然是难以达到,但是师祖的这一构想作为参考目标,还是不错的。
    所谓心中执朴,则道引成直。心中无朴,则行之无据。目标明确,是为有名,有名则可知行止。行止得当,长存不殆,同之天地,则道成江海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