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雍高帝纪》[重生]雍高帝纪 第1节

  简介
  重生王上攻x威严隐忍丞相受,年下
  刘符一生,纵横中原,无往不利,大业欲成之时,突然,bia——他的丞相死了
  刘符:Σ(っ °Д °;)っ
  于是本文又名《重生之丞相不要死》
  重生(日天日地)王上攻x威严隐忍丞相受,年下
  丞相病弱警告
  架空历史,he
  第1章
  正是秋分时节,天高云远,草黄马肥。渭水之南,两列赤旗猎猎而响,旗下卫士执戟而立,两千人围出一处猎场,其间马蹄惊飞,走兽嘶鸣,又有八百骑兵排开阵型,往来突奔,困虎逐鹿,正是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为首一人策马前驱,足登绣金革靴,腰束衮龙皮甲,白马红缨摇动,长鬃飞扬。只见这人背手抽出一只箭簇,拈弓搭箭,伏在马颈上张圆长弓,瞄准片刻,“嗖”的一声s,he出箭,随即也不上前,而是驻马观望。身后众人也纷纷勒马,视线随着那支箭齐齐转了过去,只是这箭去得甚远,一时难以看清,过不多时,就见一名近侍抱着只狍子跑了回来,狍子脖颈上c-h-a着支金羽箭,边跑边喊道:“是陛下s,he中啦!”
  话音刚落,众人高声喝彩,一人打马上前,笑道:“陛下久不在军旅,没想到箭法犹不输往昔,当真神力也!”
  刘符哈哈一笑,指着那人道:“好你个周发,话里话外的,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这是又来拐着弯地劝我南下平梁了啊!”
  “南梁已是强弩之末,臣愿做先锋大将,擒梁帝献于殿陛之下!”
  “此事不是议过几次了吗,丞相主张暂缓攻梁,好了,今日群臣围猎,攻梁之事还是日后再说吧。”刘符垂下眼,将狍子尸身上的金羽箭抽出,举起看了看,将箭头指向空中飞过的大雁,复又笑道:“我s,he只狍子也没甚稀罕,曾有一次,皇弟只用一只箭,便s,he落两只大雁,只可惜今日皇弟不在,不然倒可让他一展身手,叫众卿开开眼界。”
  话音刚落,自南方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一骑绝尘而来。刘符极目远眺,认出来人正是自己小弟刘景,又惊又喜,将箭筒扔给随从,打马去迎,口中道:“当真说曹c,ao曹c,ao到。丞相久病在床,正好叫皇弟把这只狍子带回去给他补补。”
  待离得近了,刘符方才看清来的这少年面色苍白,神色萎顿,头发甚至还落下来一缕,竟是连皇家仪容都顾不上了,见来人如此面色,刘符脸上的笑渐渐收了。他停下马,等着对方来到自己面前,只觉一颗心直线沉了下去。
  皇弟刘景滚落下马,半跪在地上,握着刘符的马辔仰头哭道:“皇兄!丞相他…他…不好了!”
  刘符面色一沉,看着刘景,过了半晌才动了动嘴唇,不相信地问道:“你说谁?谁不好了?”
  刘景见皇兄如此,忍不住恸哭出声,哽咽道:“丞相方才将臣弟叫入府中,说有一表让臣弟即刻递交,臣弟看他那身子,眼看就要不行了。”言罢,从怀中贴身摸出一本折子,递给刘符。
  他兀自举了半晌后,刘符方才接过,接过后只是拿着手里呆呆地看着,并不打开。刘景又道:“丞相方才交待臣弟的时候,说一句话就要吐一口血,现在恐怕…皇兄……赶紧去看看吧!”说话间,鬓角汗水从脸上滚落,落在青黄杂驳的草地上。刘符看着手里的折子,喃喃道:“自然要去,要去……”他顿了顿,吩咐道:“去,给我找一辆马车来。”他乍一听丞相病危的消息,眼前登时一暗,手脚一瞬间便凉了,浑身僵住了似的,竟是动也动不了一下,心里恨不得现在就飞马入城,但是手足全都不听使唤。过不多时,随侍的宫人赶来了马车,刘符被刘景扶着下了马,自己颤巍巍地爬上了马车。
  刘符坐在马车里,刚才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了踪影,浑身的骨头仿佛要被马车给颠簸地散了架,他愣愣地看着脚下铺着的兽皮,脑中一片空白,手里的奏折仿佛结了冰、烧着火,皮肤相贴处的刺痛从手指尖直扎进心窝里去。他死死咬着牙,到底还是没有打开这个奏折。
  他知道,手里的这个折子,恐怕是遗表了。
  终于到了丞相府,刘符此时已略微平复下来,他掀开帘子跳下马车,刘景要来扶,被他摆手挥开,随即大步迈进了丞相府。
  刚一进门,院子中的哀哀哭声便传入了刘符耳中,刘符心中猛地一沉,脚下猛地顿住,几乎不能再往里走入半分,到底还是忍住了,见府中众人来跪自己,挥手让他们起来,随即自己去了丞相内室。他对丞相府的布置,比对自己宫中的御花园还要熟悉,就连丞相平日居住的内室,他走起来也是轻车熟路。这是他当初攻入长安后亲手拨的宅子,选的是城中最大的一处,此时刘符却只恨院子太宽,回廊太长,让他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丞相府管事听到通报,早早来迎,刘符见他脸上垂泪,更加难忍悲痛,边走边沉声喝到:“我差人问过几次了?几次!你们次次都说丞相病体好转,啊?是不是!”
  老管事闻言哽咽更甚,“陛下,便是再给小人十个胆子,小人也不敢欺君啊!是大人他……他说别惹您烦忧,不叫我们告诉您啊……”
  刘符一只手正搁在门上,闻言扭头狠狠瞪了管事一眼,双目赤红,惊得管事猛地跪在了地上。刘符到底还是一言未发,猛地推开了门。
  夕阳从他背后涌进去,拉长了深色的影子,正落在靠内的床榻上。待看清床上这人的脸,刘符愣了一愣,随即再忍不住,两行眼泪猛地滚了下来。他踉跄着几步扑倒在床榻边上,看到不过旬日不见的这人,见他面色苍白如纸,两颊瘦削,眼窝深陷,只留颧骨高高凸起,眉头仍是皱着,仿佛十分忧虑,不过四十有三的年纪,两鬓却已星星如雪。
  “景桓,景桓,我来看你了。”刘符轻轻道,却半天等不到反应,去碰他的手,已经凉了,刘符好像这才相信他的丞相已经死了似的,忍不住喉头一哽,伏尸恸哭道:“景桓!景桓!何以一病至此,弃我而去!”
  刘符痛哭良久,数次几欲气绝,半晌方息,被刘景与管事服侍着坐在了一旁的矮榻上,红着眼睛道:“丞相前几日还好好的,如何突然便薨了?”他一开口,才发现哭破了嗓子,声音哑得如同破钵一般。
  管事哪敢隐瞒,一五一十道:“大人自七日前便实已不能饮食,每日勉强能进些汤药,大多仍要呕出。前两日刚刚有些好转,便说政事堆积太多,叫下人扶到案前,一夜才歇两个时辰。到昨日呕了血,府中下人尽劝大人歇息,大人却推说身体不碍事。今晨病势突转沉重,呕血不止,差人入宫去请陛下,却不知陛下今日去渭南围猎,大人在卧榻上写好遗表,托齐王殿下去送,又在榻上撑了半个时辰气息不绝,但到底没等到陛下,在陛下龙驭驾临前半炷香的时候薨了。”
  刘符闻言,心中悲不自胜,又欲落泪,强自忍住,又问刘景道:“景儿,景桓临终前可有何遗言?”
  刘景怕重又引得刘符落泪,但又忍不住自己哽咽,闻言只得勉力稳住声音道:“丞相临终前,叫人取来一柄剑,抚剑对臣弟言:臣与陛下君臣相知十有一载,不期中道丧亡,不能共济事业,以全始终,饮恨无穷。陛下昔日解腰间剑以赐臣,臣持此剑,拓燕、赵之地,抚中国之民,今还此剑,以示臣终不负陛下知遇之恩。”言罢,刘景从桌案旁取来一柄长剑,双手捧到刘符面前。
  刘符抖着手轻抚剑鞘,片刻后拔出宝剑,剑身上寒光如水,涵波流转,剑柄却已被汗水浸得光滑。他将右手放上去,五个指头正好扣进微微凹陷的几个低洼中。刘符仰天长叹道:“王公为国如此,惜乎!天不假年,令我如失一臂!”
  当夜刘符回到寝殿,挥退众人,挑灯细看丞相所留遗表。只见上面写着:
  臣得疾日久,不期病转沉重,殆不自济。不及终事陛下,深以为恨。臣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臣之将死,所虑者三,谨以垂危之命,敬献遗诚。
  南梁虽困守江东,然君臣一体,将士用命,兼有长江天险,大小船只乃以千数,未可轻下,中国之地新平未久,百姓观望,臣僚不安,皆望陛下,若卒然南渡,臣未可知,此臣之一虑也。周发、何武,亡国之臣,常怀复国之志,明实恭顺,内怀狡诈,恐有他图,今此二人见信于君,恐日后为变,此臣之二虑也。突厥拥兵百万,虎视中原,今虽与我修好,然其人反复无信,久后必见刀兵,终为腹心之患,与南梁成前后夹攻之势,此臣之三虑也。
  伏愿陛下,北抚突厥,南结江表,外示以不动甲兵,内修文以自固。抚百姓以仁德,约官吏以明法,布天恩,实仓廪,拔中国之才,修水战之具。如此则二十年而北人俱服,待江南生变,陛下命一军入荆州而下江陵,顺江东下,则南梁之地,尽入彀中。诚如是,臣虽死而无憾也。
  臣昔日家贫,父兄皆殁于战乱,既无妻室,更无子侄,孤身以事陛下,今十有一年也。承蒙陛下不弃,以为辅弼,共创事业,言必听,计必从,后更忝居相位,又受大将军节,录尚书事,蒙陛下以军、国大事一体相托,德薄才疏,无以为念,未敢稍有懈怠,以误陛下。恩宠加身,人臣之贵以极,而明主不疑,何幸之有!
  今臣更无别念,惟愿陛下……
  刘符看着上面一整篇虚软无力的小字,再见不到昔日风骨,借着烛火看不了一行字便要落两行泪,泪水模糊,难以视物,频频拭泪以读,哽咽难言。“陛下”后面的字已潦草难辨,刘符只有凑近去看,半晌才辨认清晰。
  惟愿陛下圣体安泰,享国永久,我大雍国祚传之万代而不息。虽犹有万言,于今不能尽也。陛下于臣恩情似海,臣虽九死而不敢相忘。愿陛下深自砥砺珍重,万勿以臣为念。
  臣王晟叩首。
  刘符读来,只觉字字如刀,痛彻心扉,不禁抚表默然,泪落如雨。念及丞相与他共创事业,从小小的关中之地三面发兵,终于定鼎中原,追忆其间雄心宏图、筚路蓝缕,悲从中来,一时难尽,一夜终难成眠,下令辍朝三日,以示哀荣。
  后刘符力排众议,下令以帝王之礼将王晟下葬,比于霍光之事。至下葬之日,刘符身着素衣,亲扶灵柩,相送出城,临棺悼曰:
  惟君文武兼修,明睿持重,辅朕开国,以定中土,虽为君臣,亦师亦友。威震燕齐,神武赫赫,抚民修法,功业煌煌,功盖周公,勋过伊尹,天下蒸庶,咸赖康宁。欲与君共济天下,奈何事临垂克,遘疾陨丧!国失其辅,朕心若裂!生而不复,追加荣宠,今谥君武侯,以序其功。魂其有灵,享朕蒸尝。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言罢,抚棺恸哭,百官尽皆堕泪。十里白幡飘动,棺椁缓缓沉入土中。
  第2章
  当夜刘符诏刘景入宫,兄弟二人相对坐下,问道:“景儿,我令你师从武侯,至今已有四载,可有何进益?”
  刘景道:“不敢说进益,武侯常常教导臣弟严法宽政的治国之道,臣弟耳濡目染,每日都有所收获。”
  刘符笑道:“景儿一向勇略过人,现在说话也这么文绉绉的了。”言罢,笑容一敛,低声道:“我若令你为相,你待怎样治国?”
  刘景道:“臣弟自知文韬武略皆不及武侯,若为相,十年内不敢行何新政,但效仿汉初故事,萧规曹随而已。”
  刘符抚须沉吟片刻,“明日早朝,我授你相印、大将军印。”
  刘景吓了一跳,连忙叩首道:“臣弟年轻,难以服人,兼领国政兵马,恐怕难以同武侯一般……臣弟怕不能胜任。”
  “若是别人,我不放心。”刘符开口,将这件事板上钉钉,“我这几日就在想,景桓虽然文武兼备,但辅国十年,也未给我留下什么趁手的人可任其责。我遍观朝中,理事之才有余,景桓之后,却无人堪称国士,无论用谁,都觉得差一点。”
  刘景叹道:“皇兄以武侯为绳,人才自然难觅。”
  “正是如此。”刘符默然片刻,随即又叹了口气。兄弟二人又说了些话,刘景干脆留宿宫中,第二日随刘符一同上朝。
  王晟遗表中论及周发、何武,在刘符心里隐隐扎了一根刺,他二人原先俱是一方诸侯,周发为原齐王,何武为原魏王,刘符统一中原后俘获二人,但为示天下以仁义,不仅没有杀了他们,反而给他们二人授予官职。此二人俱非常人,周发兼又富有智谋,更重要的是,二人归顺后俱都忠心耿耿,刘符喜爱他们的才华,封周发做了龙骧将军,封何武做了平南将军,此后二人尽心做事,未有不臣之举。只是王晟始终放不下对这二人的敌意,几次劝说刘符杀了二人,刘符以为无故杀降,天下不安,王晟也就不再劝,没想到在遗表中又重提了他们。刘符不禁大感为难,王晟之言,不可不听,但若让他杀了周发何武,于己不忍,又恐天下不服。若是王晟还在,此事可再商讨,如今只他一人,刘符一连多日沉吟未决。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来年开春,廷议上周发伏地再劝道:“陛下,如今万物复苏,正是用兵之时,我大雍拥兵百万,当一举荡平江南,统一天下。臣愿做先锋!”
  刘符正欲开口,刘景却先一步出列道:“陛下不可,江南无事,兼有长江天险,此绝难非一夕可下,两军相持,难免生变,且难保突厥不趁机为乱。江南之事,当徐徐图之,此时非出战之机。”
  “敢问丞相,何时有出战之机?如今九州百郡,我大雍十有其七,却不思进取,反而坐待敌国自乱,是何道理?若江南十年不乱,我便十年不出兵,百年不乱,便干脆和南梁划江而治?”
  若是王晟尚在,闻言怕是要怒斥道“此人可杀”,但刘景毕竟不善言辞,又无旧丞相之威望,被他一通抢白得说不出话来,只得对他怒目而视,转身又对刘符道:“陛下,臣只有一句话,此时伐梁,万万不可!”
  底下众臣纷纷交换了一番眼色,即使是最迟钝的,此时也已意识到,自王晟死后,朝局渐渐变了。刘景虽有实权,又为皇帝亲族,深受信任,但毕竟年轻,他的主张皇帝虽然不能不参考,但对他也并不如同对王晟般倚重,反之以周发为首的主战派渐渐抬头,从中可见,皇帝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皇帝早有南下之意,只是从前因为王晟极力反对,伐梁一事才被拖了又拖,如今王晟已死,刘景对皇帝的影响力又不足,是否南下便有待琢磨了。一时间,只有几个忠直之臣议论纷纷,大多朝臣只是暗自静观局势,并不说话。
  刘符抬手抹了抹唇上髭胡,心下有了计较。若依着他的性子,真恨不得今日就飞马入建康城,生擒梁帝,统一中原。与南人暂时修好是王晟生前的主张,刘符也就压着性子,从统一北方开始,到今年为止,一直未动刀兵,这一压就是整整三年,心里这股火早就愈演愈烈。中国战乱百年,而自从刘符举兵以来,不过用了十二年的功夫就统一了中国之地,功业不可谓不盛,难道一个小小的江南就死活打不下来了吗?这时伐梁一事被重新提起,刘符免不了心中一动,慢慢道:“我以为,现在伐梁也未尝不可。”
  “陛下,臣以为不可。”
  大殿中突然响起一道声音,众人看时,见一人出列道:“臣闻南人乘船,北人骑马,我大雍起于关陇,所以纵横中原者,赖骑兵也。将士多不习水战,若陈兵长江,此乃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实为兵家大忌,此其一也。其二,梁国困守东南,人口、军马与我中原不能同日而语,迁延日久,其国必溃,今若击之,使彼上下同心,吏民效死,则难克也。陛下英明神武,梁帝亦非昏聩,然彼年高,而陛下富于春秋,不若俟其新死,主少国疑之际,发兵击之,一举可下,此即为丞相所言之出战之机,愿陛下明察!”
  “臣附议!”刘景忙道。
  刘符不禁有些头疼,这人名唤薛举,在王晟为相时在相府做个议曹,现在虽然在朝中任职,政治主张却几乎与王晟如出一辙,此时果不其然站出来反对。刘符神色淡淡,也不说话,等着别人替他开口。
  果然,薛举话音刚落,周发便道:“依臣看来,此时发兵伐梁,有十分胜算。何以言之?我大雍新平北土,士气正胜,而南梁偏安一隅,士兵疏于战阵,此有两分胜算。卒然发兵,南人措手不及,难以抵挡,此又有两分胜算。陛下德高三皇,泽被万民,南人莫不感念,终日翘首以待陛下,陛下兵锋所至,必当蜂起响应,又添两分胜算。南梁虽有天险,我今若陈兵长江,则此险与彼共有,如此虽有山川之利,又何足道?此又为两分胜算。若南梁沿江据守,欲与我长久相持,此乃举弹丸之地与中国抗衡,其国力必不能久持,如此胜算又有两分。未发兵而已知无不胜之理,臣不知有何不战之故。”
  刘符大为振奋,拍案而起道:“好!”刘景见他意动,心下大急,抢在刘符前面,伏地高声道:“陛下难道不记得武侯所上遗表了吗!”他自小与刘符兄弟之间亲密无间,说话时没什么避讳,情急之下不知自己此言犯了大忌。自古天家最恨为人挟制,何况还是被一个死人所挟,果然刘符面色一沉,冷冷道:“朕意已决,休要再劝,下月初便发兵五十万,陈兵长江!”
  刘景伏地垂泣道:“皇兄!”刘符只作不闻,拂袖而去。其后百官散去,刘景仍跪伏在原处,周发冷冷一笑,也随着众人退去了。
  一月后,刘符发兵伐梁,为了能亲自见证南梁覆亡,刘符留刘景守长安,令周发率兵十万牵制梁兵,自己亲率四十万大军,沿江下寨,水陆军连绵二十里。他自起兵以来,几次亲自带兵征伐,未尝一败,这次站在江岸上,听浪拍礁岸,看旌旗蔽空,胸中豪气干云,顿生吞吐天地之豪情。
  刘符平生无败绩,此次初一交战,亦获成功,不料后方传来军报,周发率十万众不战而走,叛而归齐地复辟,一直不声不响的何武,居然胆敢勾结突厥,引突厥过长城,借其兵马复占韩魏之土,突厥则分兵袭取燕代,直逼长安。两边同时发兵,来势迅猛,一月之间,关东易主,北方竟然重新分崩离析。
  刘符听得消息,肝胆俱裂,哪敢继续恋战,派一军断后,自己引兵救援长安。关中为其龙兴之地,万不可有失,梁国则趁势追击,刘符闻听所置后军全军覆没,也未敢稍作停留,幸赖刘景死守,刘符晨夜兼道,总算赶在城破前到了长安城下,突厥人见到援军,并不恋战,引兵自退,刘符也不追击,火速进入长安城。
  兄弟二人再相见时,俱是征尘满面,相对默然良久,刘符抚着刘景的背,缓缓开口笑道:“悔不听王景桓之言,酿此大祸,使竖子成名,吾弟且看为兄再整人马,收拾河山!”
  刘景但流泪不语。
  刘符话虽如此,但少年得意,平生未受挫折,猝然遭此大败,心意难平,一月后便病倒了。此时周发何武已各自称帝,闻刘符有病,各率军叩关。刘符又恨又怒,然而不能起身,命刘景引军据守。刘景自幼得刘符王晟两人教导,颇习兵略,然而将士遭此大败,俱无战心,两军刚一交战,便即溃退。至此,雍国可谓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眼看着连故土也不能保全。刘符强支病体,亲自迎敌,先杀数人止住逃兵,又给将士各加封赏,稳住军心,将士们见到刘符亲临前线,俱都感奋,总算止住颓势,与关东诸国相持不下。
  诸国见难以战胜刘符,便坚守不战,意图先将他拖死。周发更是命人将刘符如何一月之内全失关东之地编成歌谣,命将士日夜传唱。刘符刚强有余,韧性不足,遭此大辱,气晕在城墙之上。
  众人救醒时,刘符已知其用心,不禁咬牙切齿,和他们较上了劲,他非要看看,是他刘符先死,还是他们的粮草先耗尽。刘符每日服汤药吊命,竟也坚持了数月,虽则形销骨立,形容枯槁,但一直撑着不死。终于,最后还是山东诸国先退,刘符这口气一松,当即病重。
  勉强熬过冬天,次年开春,刘符病危,一一交代众臣完毕,将刘景叫到床前,刘景赶到时,见刘符端坐床上,手里捧着王晟还回的长剑,刘景跪在床前,刘符微微一笑,看着刘景头顶叹曰:“自我十七岁起兵,距今十有六年,战必胜,攻必取,每战必克,纵横中原,可谓大丈夫也!即便亡关东之地以后,也未尝败绩,所以有今日之祸者,非战之故也,实不知人,愿吾弟引以为戒,莫效我自取死。今入九泉之下,无颜面见王公,愿披发覆面葬我。我二子年幼,不足成事,我死之后,吾弟当为尧舜。”
  刘符叹了一口气,随即抽出长剑,立在胸前,弹剑而歌道:“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歌罢,长叹一声,泪落如雨,掷剑于地,倒在榻上。刘景连忙去看,刘符面色惨白,气若游丝,执着刘景的手低声道:“景儿…哥不想死啊……”刘景大哭道:“哥!”刘符“嗯”了一声,慢慢松开了他的手。
  四月三日,荧惑守心,帝崩,关中举哀,山东亦有哭之者。
  第3章
  “哥,你说什么死不死的呢?”刘符昏昏沉沉,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他猛地睁开眼睛,眼前是一个眉目青涩的少年,身量还未完全长开,正摇晃着自己的肩膀,不是刘景是谁。自从他称帝后,他们兄弟两个已经很少这么行止亲密了,刘符眨了眨眼睛,一时不明白刘景怎么小了这么多。
  “景儿,你……”刘符从床上撑起来,刚一起身便愣住了,他病重之日,身体沉重,现在却分明身轻力健,哪还有沉疴难愈的模样。刘符霍地坐起,伸手在自己身上摸了摸,手臂上的肌r_ou_微微鼓起,其下涌动着年轻的力量,他再去瞧刘景时,对方正有些奇怪地看着自己。刘符拉过刘景来,捏了捏他的肩膀,目光渐渐变了——眼前的刘景分明只有十几岁。
  “哥,你做什么?”刘景颇有些不自在地在他怀里动了动,却没挣开。刘符脑中嗡嗡作响,不动声色道:“王公……王景桓何在?”
  “哦,我正想说,先生差人告罪,说在蜀地偶感小恙,要迟几日叙职,在川中的一应事宜,一日后便行上报。”
  “嗯……知道了。”刘符怔愣片刻,随口应下,心中却计较起来。听刘景话中的意思,此时应当正是王晟治蜀归来的时候。昔年他与王晟分两路入川,取川中之地后留王晟治蜀,自己引兵回关中镇守,一年后王晟奉命从蜀地归还,是以此时应是……他二十三岁的时候,他竟回到了自己身死之日的十年之前。
  此时他唯有关中、川蜀二地,山东正四分五裂,诸国纷争,仍不知鹿死谁手,年轻而野心勃勃的将军日日向东窥伺,志在天下,他日后的一纸皇图霸业还未展开。
  十年一觉帝王梦,千秋功业从头开。
  刘符忍不住跳起来,抚掌大笑道:“彼苍者天!彼苍者天,待我何厚也!”见刘景奇怪地看着他,刘符也不解释,起身边换衣服边问:“差人给景桓送去药材了吗?”刘景道:“还没有,先生前脚传话来,我后脚就来告诉你了。哥,你今天起晚了,说是要和我比箭法,也忘了吧?”
  刘符低头系好腰带,“这个不急,我现在去景桓那里看看,你差人去府库里找找,看有什么好药,都给他送去。”
  “是!”刘景闻言毫不迟疑,更无意外,领命去了。对于王晟,他们兄弟二人一直发自心底地尊敬,就算刘符下令让他把府库里的药材全搬到王晟府上,他也不会觉得惊讶。
  刘符未带随从,一人策马入了王晟府。此时他还未称帝,王晟自然也还不是丞相,一行人攻陷长安时王晟甚至刚刚投奔他还不足一年,但刘符还是把城中最大最好的一处宅子拨给了他。而他自己为避嫌,没有住入长安宫殿中,为自己选的私宅比王晟的要次一等,手下诸将多有不服,刘符却力排众议,对众人道:“王晟,吾之孔明,以此宅贮之,我犹嫌不足,诸将其勿复言。”王晟也不推脱,坦然受之。如今此处虽然还不是相府,但也已经颇具规模,刘符翻身下马,将马交给王晟的家丁牵好,未让人通报便进入了府中。
  刘符对此地的布局再熟悉不过,也不需人引路,自行便寻了进去。他原以为王晟会在内室养病,却不料路过园子时便见到了这人。原来王晟叫人搬了矮榻到园中池塘旁,自己躺在上面晒太阳,刘符赶来时,他似正在昏睡,此时正是七月流火,虽已转凉,正午却还热得很。他却盖了条薄毯,一手虚虚压在腹上,另一手垂在榻旁,手底下滚落了一卷竹简,榻旁的矮几上还摞着成堆的文书。刘符随意抽出一卷展开,见上面记载的全是川中事务,又轻轻放了回去。
  他静静看了王晟片刻,此时的王晟尚无老态,一头青丝乌发,眉间也不见日后因忧虑而生的深纹,但不知为何仍微蹙着,任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人不过九年之后便会油尽灯枯,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刘符不期在此处重又见到王晟,心中既羞愧又庆幸,万般心绪涌起,忍不住伸手轻轻抚了抚他眉间的褶皱。
  王晟原本身上疼痛,睡得不熟,当即惊醒,见到来人,下意识要翻身坐起,刚一折起身子,面色倏忽一白,又即跌落回榻上。只有倚榻拱手道:“不知将军驾临,恕臣失礼。”
  刘符本就不喜计较诸般礼节,对亲近之人更不在意,闻言将王晟起身时滑落在腿上的薄毯向上提了提,盖住他胸腹,笑道:“景桓和我还讲什么虚礼。”言罢,见王晟微微错愕,刘符这才恍然想起,此时的他与王晟相识不过两载,还在敬称他作先生,至于直呼其字,那都是他称帝以后的事了。只是话已出口,再改未免有欲盖弥彰之嫌,刘符脸上一热,干脆一直这么称呼下去,“我听说景桓病了,十分忧心,怎么样,病得厉害吗?”
  王晟对刘符的变化虽有些疑惑,但应答仍旧得体,闻言笑道:“承蒙将军垂幸,臣无碍。将军再晚来半日,臣便能将川中情况整理妥当,报与将军了。”
  刘符见他对身体的事不欲多谈,虽有意关心,但也不好再问,听他提起川中之事,回忆一番,颇有些怀念地一笑,“说起来,你在蜀地的这一年,弹劾你的人可不少。”
  王晟微微支起来一些,问道:“不知众人所劾何事?”他既无法起身,只好向旁边挪了挪,给刘符留出地方,请他坐下。刘符也不客气,坐在他旁边,随手抽了几张竹简,大略扫了扫,边看边道:“说你在蜀地严刑峻法,使得川中百姓都民不聊生了。”
  王晟面容微肃,沉声道:“将军容禀。夫天下大定,当行仁政,教化百姓,使其安居。方今天下汹汹,法不加于官吏,政不达于百姓,民不畏官,官不爱民,豪右纵横,劫盗充斥,皆用猖獗,积弊已久。为今之计,必先约之以法,威之以刑,剪除j,i,an恶,明正法轨,待吏民畏法,则法令自行,然后可行仁政。”
  王晟顿了顿,见刘符不说话,便继续道:“况晟在蜀地,立法十二,布之道路,遍示诸吏及庶人,一月之后,有犯法者以法绳之,不敢枉杀良善,亦不敢姑息j,i,an诈,若果至民不聊生,请杀我以谢天下。”
  刘符听着同上一世几乎一样的说辞,不住暗自点头,自王晟死后,就再没人对他这样说话了。这一番话,虽然看似请罪,实则理直气壮,偏又说得有理有据,令人说不得他什么。刘符一面想着,一面抓了一大把鱼食扔进池塘里,看着塘中鱼食虽多,锦鲤却互相争食,忆起上一世时他取诸人诉状以示王晟,颇有让之之意,王晟也如今日一般慷慨作答,令他初闻此言,不禁汗出如浆,大为感愧,忙起而谢之。今日却有所不同,他本就不欲对他有所责备,闻之只觉理所应当,于是只微笑道:“景桓言重了。”刘符忽然想,此时王晟对他还有所拘束,尚会一板一眼地对他解释,若是放在两三年后,王晟自觉见信日久,一身傲气便不加敛饰,听到这种弹劾,当先一句必是要骂道“竖子不足与谋”,想到此,刘符脸上笑容难敛,又抓了把鱼食扔进塘里。
  岂料王晟却从榻上掩腹撑起,目光深如寒潭,问道:“将军不信?”不知是否因为起身太过勉强,他的脸色一瞬间白了几分,目光却紧紧攫住刘符的眼睛,丝毫不让。刘符虽做了十年的皇帝,但一直师事王晟,从不敢有所怠慢,此时见他目光严正,下意识地出了一头薄汗,忙道:“先生之言,皆是符心中所想,字字如出我之口,方才心自奇之,故而未答,只道言重云云,实无他意,先生勿怪!”言罢,忙扶王晟靠回榻上。刘符此时虽未称帝,只是将军,但此行也是以君事臣,王晟却坦然受之,既无失措之举,又无激奋之色,顺着刘符的力气重又倚在榻上,按在腹上的手却未再拿下,再开口时声音低了许多,“臣虽回关中,然留官吏以行臣政,将军且看,三年之后,蜀中之治,必不负将军。”
  刘符乍见王晟复生,思绪万千,然又见其病容憔悴,心中既喜且悲,感慨难言。此时听他声音勉强,却句句忧心政事,毫不自惜,忆及他最后病骨支离,积劳而死,而自己却不听其遗言,全失山东之地,以至身死国破,恨之不及。刘符心绪翻涌,执王晟左手感慨道:“蜀地酷热,更兼涝旱交替,气象无常,多不见日。先生体弱,入川一年便病重至此,竟难起身,令我心痛如割。”
  王晟怔愣一下,随即淡淡笑了,回握住刘符的手,道:“臣未佐将军成就功业,虽病而不敢言死,必当善加修养,几日后当无恙,将军勿虑。”刘符哼了一声道:“此次便罢了,若再染疾,定不轻饶。”王晟笑道:“惟将军裁之。”言罢,两人相视而笑,刘符心中微畅。
  这时忽听门人来报,言小公子拉了一车药材,停在府外。原来众人多称刘符为主公,便敬称刘景为小公子,言未毕,刘景已进来了,望着刘符大步而来,口中道:“哥,你说的药材我给你拉来了,一整车呢。”走近后方才见到榻上的王晟,连忙变成小步,到榻边恭敬问安后道:“关中、川蜀之地还需仰仗先生,先生可要好好养病。”王晟看了刘符一眼,笑道:“多谢关心。”
  刘符见幼弟虽只有十五岁,但言语已颇为得体,大有己风,心中甚悦,招呼他到自己近前,揽在怀里,感叹道:“景儿都会关心人了。”转头又对王晟道:“车中药材,景桓自择其有益,余下的就也都留在府中吧。”王晟点头道:“谢将军。”刘符替他掖了掖毯子,拉着刘景起身道:“景桓快些养病,待你痊愈,我在府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到时候叫众人都去。”王晟佯作一揖,“不敢不从。”刘符哈哈一笑,王晟性情威重,不意今日竟和他开起了玩笑,倒让刘符颇感意外,“你早些歇息,川中事宜我不急着看,迟几日也无妨。”王晟眼带笑意,不置可否,温声道:“恕臣不能相送,将军路上小心。”
  王晟倚在榻上目送一大一小这二人远去,左手下意识地微微攥起,过了半晌,想起自己睡着前正在看的竹简,在身边寻了片刻,终于在地上找到。再展开时,不觉看一阵便轻轻叹一口气,又不知想起什么,微笑起来。
  第4章
  刘符拿着王晟所上治蜀表,一目十行地看完,收好放在旁边,问刘景道:“你去看看景桓身体好了没有,若是身体无恙,今晚就设宴给他接风。”刘景正趴在刘符脚边读《战国策》,闻言头也不抬道:“差下人去就好了,我正看到张仪说秦王呢。”刘符把书拿过来看了两眼,随即放到远处,抬脚轻踢了刘景两下,催促道:“通篇都是张仪一个人在说,有什么好看的,快去!”探病自然差何人都行,但让刘景去便能示王晟以亲近倚重之意,刘景才十五岁,一时自然想不到这层,不过他一向颇为听话,在刘符的连声催促下,闷声应了一句“是”,然后便乖乖去了。刘符看他出门,重又捡起放在地上的战国策,津津有味地读起了策士纵横之论。他少好犬马,不喜读书,上一世称帝后为作表率曾读了些《论语》、《尚书》一类的经典,但读得颇为勉强。这时看到战国策论,总觉得和王晟进言时有几分相似,一时莫名有了些好感,不知不觉便读了进去。
  忽听人来报,言将军长史、营司马等人求见。刘符沉吟片刻,已略知其意,在前厅接见了诸人。再见到这些前世老臣,刘符也是颇多感慨,他大略一扫,来的十余人中竟有一半都在上一世的山东之乱中被杀。这些人随他起兵,历大小数十战而得中原,关系亲近非常,在周发何武举兵时不愿背叛,半数受俘而死。诸人如此待他,刘符甚为感念,令众人各自就坐,温言道:“不知诸位所为何事?”
  将军长史贺统在众人中声望最高,当先行了一礼道:“方今四海鼎沸,群雄并起,主公以神武雄才,跨距三秦二川之地,正当讨逆破虏,除残去秽。臣闻名正而言顺,主公何不设旌旗、称王号,以正法统?如此则海内英雄必望风而附,人心归顺,然后东出,大业可成。”
  又有一文士附议道:“长史所言正是,如今山东诸侯各自称王,主公若仍避嫌守义,恐山东诸国轻我,而关中之人心寒。”
  “就是!弹丸之地,皆欲称王,主公却还是将军,我看也该称王!”又有将军应声道。
  刘符听众人纷纷进言,沉吟不语,抬手欲抚胡须,摸到下巴才意识到自己此时还未蓄须,轻咳一声,将手放在桌案上。他此前一直在闷声西拓,无暇称王,如今山东群雄各称王号,他却仍为将军,着实不妥。然而……刘符暗暗皱眉,他记得,上一世众人所劝,怕不是称王这么简单。
  果然,方才一直不语的营司马魏达起身道:“主公,臣以为,与山东诸国共称王号,莫若称帝。”话音刚落,室中顿时一静。
  魏达略一停顿,又道:“秦川自古乃帝王之乡,武王兴周、高祖立汉、文帝开隋、李氏建唐,莫不是起于关陇之地,发兵出关而取天下。夫圣主应际而生,与神合契,今主公若即皇帝位,正乃应天顺人,乃其宜也!不若早定正统,抚顺讨逆,诸侯如有不从,辄以天子之名发兵讨之,必无往而不利。且四海豪杰,莫不欲建功业于当世,闻天命在西,必相偕而至,如此,何愁大事不成?请主公决断。”
  此言既出,如投石入水,波澜四起,众人哗然。
  “这……此时称帝,未免太早了吧!”贺统皱眉道。
  “臣也以为可以称帝,如今山东诸国还没人称帝,我们先称帝不就证明是正统了吗?”
  “将军可曾想过,为何山东诸侯都只是称王,无人称帝?”
  “啊,众人做不得,我便也做不得吗?”
  刘符坐在上首,看众人吵作一团,也不制止,自顾拨弄着桌上的砚台。上一世众人也有此议,他那时年轻气盛,又颇好名,听人说起称帝的种种好处,不禁大为意动,最后不顾大部分人的劝阻,自以为“敢为天下先”,终于在二十三岁这年,践祚称帝。如今不同了,他已做了十年的皇帝,权柄的滋味早已尝过了,也不必急于一时。俗语说得好,木奉打出头鸟,第一个称帝所带来的种种麻烦至今仍令他印象深刻,现在听他们说起称帝,刘符反而并不如何热心。
  说到底,关山万里皆凭长剑取之,虚名何益?刘符心中暗自有了计较,但众人兀自争论不休,刘符也不打断,自他全失山东之地以来,朝中已经很久不曾这么热闹了。
  正争吵间,正好刘景从王晟处回来,刘符招他到近前。刘景在兄长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刘符点点头,对刘景道:“方才众人议论,让为兄称王或是称帝,一时没有定论。景儿说说,称王好还是称帝好?”
  刘景被问得一愣,搔了搔头发,随即兴奋道:“哥,当然是称帝了,做皇帝多威风!关东的王够多了,再多一个也没甚意思。”
  刘符闻言哈哈大笑,半晌方止,若是在上一世,这番话可真说进他心坎中去了。刘景被他笑得发毛,疑惑道:“哥,我说错什么了吗,有这么好笑?”众人的争论也被这笑声打断,纷纷转头看向刘符,看刘符怎样定夺。
  刘符起身道:“此事不急,日后再议吧。王景桓治蜀新还,今晚我要在府中设宴,诸位可都要赏光啊。”
  偏将军朱成瓮声瓮气道:“主公,长安宫室里挖出来的好酒,今天得开一坛吧?”
  “哈哈,好!”刘符笑着指了指这个铁塔般的汉子,“今晚别的没有,就好酒管够。只是朱将军别不小心醉倒在我这儿,我们可抬不动你!”
  众人哄笑,被打趣的朱成重重“嗨”了一声,也跟着笑了起来。
  称王称帝之议被暂时搁置下来,刘符命下人在自家院中张罗宴席。他暂住的府邸不大,但手下兵将同日后比也少了很多,所以倒也安置的开。刘符起兵之时,手下之人大多出身微寒,身上带着市井之气,不甚在意礼数,又一向没什么讲究,故而宴席还未正式开始便已乱哄哄的了。众人三两成群,各自劝酒,或高声嚣嚷,或纵酒高歌,更有甚者,竟将帽子掉进了汤里。如此场面对刘符来说已颇为陌生,上一世他称帝之后,君是君,臣是臣,他手握神器,权势日隆,和这些人的距离反倒远了。刘符看着众人之态,既怀念又无奈,环顾一圈,突然发现这次宴席的主人还没有来。
  王晟绝不会无故如此,刘符眼皮一跳,差人去问,见那人一去后迟迟没有消息,只好先不等王晟,从桌上拿起酒樽,对众人道:“自我起兵以来,取泾阳,下高陵,破咸阳,入长安,赖诸位之功,以有今日之地,我心中实为感念。今日设宴,请诸位痛饮,来!诸位与我共饮此杯!”
  “谢主公!”众人共同举杯,杯未及口,忽听自门口响起一声哭喊:“爹!吾兄为王晟所杀!”众人一惊,纷纷回头去看,见一少年闯入院中,奔至朱成面前,扑倒在他脚下,嚎哭不已。
  刘符眉头一皱,转身将酒杯放回案上,众人也各自惊愕,朱成更是双目圆瞪,甩了酒杯,两手握着来人的肩膀喝道:“到底怎么回事?你把话说清楚!”那少年哭道:“今日我与兄长打猎回来,兄长的马撞了人,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却不想正好被王晟撞见,王晟说兄长犯了死罪,令人捉拿兄长,我们兄弟不服,那王晟竟……竟令卫士将我兄打死了!”
  众人纷纷吸了一口凉气,朱成咬牙切齿道:“吾儿何罪,乃至于死!王晟匹夫,我必杀尔!”
  “将军容禀。”话音未落,又起一音。只见王晟大步而来,越过朱成父子,一路目不斜视地走到正首,略一停顿,对刘符一揖道:“偏将军朱成之子朱子业,今日于闹市之中纵马伤人,致人死亡,按律当斩。臣欲缚之有司问罪,不料彼拔剑斫伤两卫士,卫士亦拔剑自救,不意误杀之。杀人者现已缚之院外,可随时传唤。臣自知失当,甘心处置,然朱子业按律当死,实非枉杀。”
  朱成怒道:“王晟!哪条律法规定不能在市中纵马了?我看每日都有人纵马,为何独杀我儿!”
  王晟立在庭院正中,缓缓道:“自臣入长安,将军深患关中久经战乱,庶人豪强不识法度,将军不以臣不才,令臣修律法以正其行,臣以新法遍示长安市井阡陌,如今新法行之已有二载,偏将军独不知之乎?”
  朱成冷笑一声,还未说话,王晟又对刘符道:“臣立法后便入川视事,竟不知长安法令之不行,乃至于此,有负将军之托,臣深愧之。臣闻威刑不肃,则德政不举,今不杀此人,则法令不能见信于百姓,古有商君徙木立信,臣今日效之而已。必使百姓知我新法,然后可治之。”
  朱成自知理亏,只有对他怒目而视,目光如炬,几欲暴起伤人。刘符知其性烈如火,恐生不测,于是按剑走到王晟身边,以身蔽之,抚掌对王晟道:“法令不行,我固忧之已久,先生能怀我之忧,我自此无忧矣。”
  王晟道:“臣不见责,已属万幸,何敢当此?”
  刘符微微一笑,解下腰间佩剑,对王晟道:“自我起兵以来,此剑常伴我身,今以赐君,君持此剑,但行其是,莫问其他。”复又举剑对众人道:“自此之后,见此剑者,如见刘符。”众人应道:“是。”刘符将剑举到王晟面前,王晟跪而受之,双手将长剑举过头顶,沉声道:“臣持此剑,事事必依法度,如有离违,甘就斧钺!”刘符抬手虚虚一扶,王晟抱剑于胸,长身而起。
  刘符转身又看向朱成旁边的少年,问道:“此为偏将军次子?”
  朱成仍是颇不服气,但刘符已将话说死了,他便说不得王晟什么,闻言气冲冲地点了点头。刘符笑道:“我观此子少年英才,貌甚勇武,颇似乃父,我记得参军手下正好少一个裨将,明r,i你便就任吧。”
  那少年脸上泪痕未干,虽仍心有余悲,闻言却仍免不了又惊又喜,下意识去看父亲。朱成脸上怒气稍减,咬牙半晌,方才重重叹了一口气,对着他喝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谢过将军?”那少年忙拜谢道:“末将朱子威谢过将军!”
  刘符呵呵一笑,扬手道:“再取一坛长安佳酿来,今夜我与诸位不醉不归!”却绝口不提为王晟接风洗尘的事了。王晟自坦然就坐,横剑置于膝上,与诸人共饮,神色如常。
  诸人亦都各自就坐,无人再敢造次。众人各居其位,直至酒宴散去,期间竟无一人有片刻离席,方才欢欣放荡之气一扫而空。刘符笑着与诸人劝酒,心里却叹了口气。
  他想放肆一回,却有人来替他立威。
  第5章
  待酒宴散去,刘符亲送众人至门口,有几个喝得烂醉如泥的,也差下人一路送回府中。
  “先生留步。”王晟走在众人最后,闻言止住脚步,回头看向刘符。刘符对着门内一伸手道:“先生请随我入内室一叙,我有事情要请教一下。”王晟愣了一下,随即道:“是。”
  刘符走在前面,王晟抱着剑缀在其后半步远的距离,两人一路无话。刘符知道王晟就在身后,却并不回头,仿佛完全忽视了他。但身后的脚步声一下下响起,刘符虽然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思绪却被那不轻不重的脚步声牢牢地向后牵去。过了一阵,他忽然觉得手臂上有一个点痒了起来,伸手碰了碰,那痒又到了别处,他觉得气氛有些压抑,一面走一面不断看向两边,正走到一条回廊中时,突然听身后王晟开口道:“将军今日有些不悦?”
  刘符脚步一顿,随即佯作惊讶,回头道:“何出此言?今日也算宾主尽欢,我能有何不悦。”王晟眼神一沉,刘符立刻敛了面色坦言道:“什么都瞒不过先生,不知先生如何得知?”
  王晟淡笑,心道前几日还以字相称,今日便一口一个先生了,如何不是生气,略一思索便道:“将军恕臣今日失礼。”
  见刘符沉默不语,王晟又道:“将军既以一州之事付臣,臣不敢不尽心竭力,以效微劳。今日不先立威,则诸将皆不知法,诸将不行法度,而百姓效之,如此国将大乱。且将军为二州之主,志在中原,当知君臣有分,上下有别,不威之以法,恐君道陵替,遗患将来。”
  刘符道:“先生之言,我都明白。只是朱成……我视之如兄弟,忠心无贰,数次为我陷阵,今日此事——哎!恐令其心寒。”
  王晟叹道:“岂可以一人而乱天下之法?”
  刘符猛地停住脚步,回头直直看着王晟,他为帝十年,历大小数十战,这一眼不自觉地带了些威压,王晟微一错愕,亦毫不示弱地与他对视。他与刘符一年未见,此次重逢,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刘符与一年前不大相同,今日三言两语便将两方平衡下来的手段,也不像是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将军所有的。王晟面上不动声色,心里不知为何有些不安。
  到最后还是刘符先错开了目光,他叹了口气,片刻后试探道:“景桓欲做直臣,我之幸也,只恐不能见容于群臣。”
  “臣只知社稷,不知群臣。”
  刘符闻言猛地一拍围栏,焦躁地转了两圈。他几乎想脱口而出,王景桓啊王景桓,上一世你就是这样,你知不知道你死之后群臣是怎么上表弹劾你的!执政十一年,动了多少人的利益,满庭朝臣,上上下下得罪了一遍。明明是为国尽忠而死,到头来若不是我一力相护,你连身后名都不能保全。重活一世,你还让我眼睁睁看着你一步一步走到那步田地吗?
  然而刘符一个字都不能说,这些话只能烂在他心里。最后他停在王晟面前,深吸了一口气,缓声道:“景桓,君乃国士,此生得以与你相识,共创事业,刘符三生有幸。今日没有旁人在此,我有心腹之言,不得不吐。你今日说,愿效法商君徙木立信,须知孝公既死,商君即受车裂,弃尸于市。景桓,我说这些,你明白么?”
  王晟不答反问道:“将军信臣吗?”刘符板着脸不假思索,“自然,我之信君,有如手足。”王晟笑道:“既如此,臣必无百年之虑。将军富于春秋,素来康健,而臣马齿徒增十有一年,又多疾病。商君之死,以其见弃于新主,今既蒙将军不弃,臣自无身后之祸。”
  刘符听懂他的意思之后,不禁勃然大怒,一脚踢翻旁边的一盆王晟刚从蜀地带回来的落叶兰,气得几欲昏厥,也顾不上自己一贯师事王晟,从不曾疾言厉色,更不曾有所不敬,指着他的鼻子怒骂道:“王景桓!你为你自己想想行不行!非要曲解我的话吗?还想再死在我前面,门都没有!”
  刘符怒气勃发,口不择言,一双眼睛紧紧瞪着王晟,脸上的表情比方才朱成的还要更为凶恶狠厉,好像要吃人一般。王晟却毫无惧色,收起面上的笑容,轻声道:“臣受将军知遇之恩,必与将军共定大事,但恐不能尽忠竭智,又岂能顾惜此身?”
  此言既出,刘符的一腔怒火顿时梗在胸口,再也发不出来了。王晟死时白发丛生,憔悴不堪的模样重又出现在眼前,况且那时他……刘符不敢再想,心中突然又酸又痛,却无人可说,只有颓废地垂下两手,好像被人抽干了力气似的,喃喃道:“那你让我如何是好呢……”
  “将军?”王晟不解。刘符却不理他,独自怔愣片刻,随即按下心事,勉强一笑,执起王晟的手向后院走去,“不说这个了,你随我来。”脾气发过了,这下也算是与他重归于好。
  行至一半,刘符忽然问:“景桓,你手怎么这么凉?”王晟不料他突有此问,一时不能作答。刘符想招人来给王晟拿一件衣服,但府中下人大半都已差去送那些醉酒的人回府,只好自己解下外衫,披在王晟肩头,“更深露重,你身体比不得常人,莫再病了。”庭中幽暗,他看不见王晟面色,只听片刻后他低低应了一声。
  刘符为自己选的这个宅子南北四方,内室居于正北,所以要走到最深处。待入了内室,他自己一支支点起烛火,与王晟相对而坐,开门见山道:“今日有人劝我称王,又有人劝我称帝,景桓,你怎么看?”王晟反问道:“将军意欲称王还是称帝?”刘符目光微微撇开,思及方才自己被王晟气个半死,于是礼尚往来道:“我不欲与山东诸国等同,我看不如取帝号,既能压他们一头,又能声明正统。”
  王晟果然眉头一皱,不赞同道:“将军大谬。方今天下纷争,诸侯割据,各自为政,以为空得一天子之名便可以号令天下,何其愚也。”
  刘符看着王晟面上渐渐现出忧虑之色,不禁颇为得计,嘴角一勾,随即板起脸来,摸了摸下巴,故作不悦。于是王晟脸上忧色更甚,他顿了顿,又开口道:“臣以为,不能称帝者三。山东诸国征伐不休,人皆有虎狼之心、逐鹿之志,前朝失鹿已久,人心思乱,各窥神器,不知何为天子、何为正统。当此之时,岂能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乎?此其一也。山东诸国,征伐无常,今日初结盟好,明日复起刀兵,唯其有如此乱象,将军才得以伺时东出,从容而动。若今日称帝,则山东诸国必各除嫌吝,协力攻我,天子之名,便如众矢之的,实乃慕虚名而处实祸,此其二也。臣闻得天下以力,治天下以法,坐天下以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不曾闻有徒以一天子之名而得国者,此其三也。有此三者,称帝之事,臣窃为将军不取也。”
  刘符听他讲完,低下头数着袖口的纹路,心中虽暗自深以为然,却仍是摇摇头道:“容我再想想。”王晟见劝谏不成,心中一急,提高了声音道:“将军!此……绝非称帝之机。”话中突兀的一顿让刘符抬起了头,见王晟微弓下腰,一条胳膊支在桌案上,脸色眼看着白了下去,刘符吓了一跳,以为他是气得狠了,忙起身过去给他顺背,口中道:“我也不欲称帝,方才不过是戏言罢了。”
  王晟自然不信他这套说辞,咬牙忍了片刻,几息之后方才低声开口道:“将军,臣所说皆肺腑之言,此时称帝,日后必定后悔……”刘符哭笑不得道:“我实无称帝之意。”他没想到说真话时王晟反而不信,还害得他家丞相急火攻心,不禁大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晟说的没错,他上一世称帝后的确后悔了,为图一虚名,不得不三面发兵,几次遇险方得中原,何其不易,而王晟的身体也是那时候彻底垮下来的,若不是他贸然称帝,或许王晟也不会走得那么早。
  王晟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片刻,低下头没再说话。刘符重活一世,不想再与王晟中道而别,故而对他身体格外上心,此时从后面扶着他的肩膀,自觉就如同捏着一片秋天的枯叶,生怕一用力就碎了,见王晟额角被汗s-hi透,颇为歉疚地关切道:“哪里不舒服么?”
  王晟苦笑道:“此事怪臣。臣有旧疾,原不该饮酒,今日多贪了几杯,不意惊扰将军了。”却绝口不提方才急切谏诤之事。刘符略感惊讶,从前他与王晟相知十一载,竟然到今日才知他原来不能饮酒,那从前那么多次宴饮又是怎么回事?刘符悚然一惊,随即板起脸道:“以后莫要再喝了。”王晟道:“是。”顿了顿又道:“将军赏臣杯热茶吃吧。”刘符忙唤下人煮茶,幸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回府,不然他还要以昔日的九五之尊,亲自烧水去了。
  下人捧来新茶,刘符举起茶杯,觉得茶烫难以入口,便又放回了案上,看王晟捧着茶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刘符见他这副动作,忽然觉得好像松鼠吃浆果一般,不觉失笑,正欲讲与他听,忽听兵士来报,刘符忙传他进来。
  王晟喝了烫茶,腹中有了些暖意,疼痛略微好转,听说有军情,不禁打起j-i,ng神。看刘符拿着军报,面色y-in晴不定,问道:“将军,可是山东有何事?”
  刘符将手中军报递给王晟,王晟接过,见上面写着魏国不敌赵国,魏王向刘符求援。刘符两手握拳,放在案上,面上不断闪过狠色。
  魏王……何武,胆敢勾结突厥,霍乱中原……现在居然求援到他这里来了?
  “将军,臣以为当发兵救援。如今赵国势大,魏国不敌,若叫彼全吞魏境,便与我接壤,此时不救,便多一强邻。将军以为如何?”王晟将军报放在桌上,沉吟片刻,抚须道。
  刘符冷笑,“救,为何不救?”
  “既如此,臣去筹备发兵事宜。”王晟言罢,便欲起身。
  “此事不急,”刘符将王晟的手按在桌上,目光如电,“景桓还是先筹备一下称王大典吧。”
  “现在称王?”王晟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将军是想先让赵魏相斗,坐收渔利?”
  刘符松开手,将魏王的求援信凑近烛火烧掉,亦笑道:“景桓知我。”
  第6章
  秋七月,群下上表奏请刘符称王,刘符意欲许之,王晟蹑其足,遂辞以“才轻德薄”,辞毕,命人制冠冕玺绶。诸人复请,刘符y-in匿其足,后沉吟再三,望王晟面色,又辞以“年少功寡”,辞毕,筑坛于霸上。诸人复请,刘符乃欣然而允。
  于是择吉日行王典,陈兵列众,命军士三万人,分立两侧,各持旌旗仪仗,声威颇壮。群臣陪位,列坐其次,刘符居中而行,王晟、刘景各在左右,送至坛下,垂首而立。刘符拾阶而上,登坛,进冠冕,受玺绶,南面而坐。群臣贺毕,刘符御王冠,以其起兵于雍州,故定国号为雍,以王晟为丞相,贺统为侍中,刘景为左将军,未设大将军职,其余诸人,各有封赏。
  “报——”
  刘符一身冕冠冕服还未来得及脱下,七八斤的王冕顶在头上,正觉头重脚轻,忽听军士来报,刘符猛一转头,旒珠便在眼前晃作一片。虽然上一世他头顶的旒珠比现在还多,但毕竟只有在祭祀时才穿这一身,故而即使刘符已做了十年的皇帝,到现在也仍然难以习惯。眼前摇动不止,晃得刘符心烦意乱,他一把扯过军报,胡乱拨开挡在眼前的垂珠,定眼一看,心情顿时转好。
  “哦,是何武又来求援了。”
  刘符命人搬来凭几,自己斜倚在上面,舒服地叹了口气。然后把信递给王晟道:“丞相为我回一封信,就说我现在已经称王了,既然已经称王,魏王这样对我呼来喝去便不合礼数了。若魏王写一份文书,封泥盖印,言明求救于雍王,雍王便自提甲兵五万解他之围。”
  王晟接过信,皱了皱眉,刘符忙一抬手,止住他马上就要出口的“王上此言欠妥”的话头,抢在他前面道:“不算刚刚招募的新兵,能上战场的现在有多少人?”
  王晟果然顺着他的问话回答:“如今全国军队共有二十五万,新兵五万,尚未成军,还有两万驻扎在川中,此时能出战的总计有十八万人。”
  “骑兵有多少?”
  “八万。”
  “嗯……”刘符沉吟片刻,又问:“依你之见,留多少人守关中合适?”
  王晟将求援信折起来揣进怀里,疑惑道:“现在魏、赵两国已成两败俱伤之势,解魏王之围,五万人马足矣,王上何有此问?若国内有变,蜀地的两万守军当可与关中互为救援,故而若守长安……留三万人应当足以应付。”
  “那就留三万步兵守长安,剩下的都随我出关。”刘符扯开系在下巴上的红缨,动了动脖子,重重松了口气,笑道:“此次去山东见识一番,我怕山东诸国瞧我不起,不多带点人马,被人欺负去了怎么办?”言罢,又招呼下人道:“快帮我把这帽子去了,沉死了。”
  “臣来吧。”王晟对着刚走上前来的下人挥挥手,那人看了刘符一眼,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又弓身退下了。王晟跪在刘符旁边,抬手轻轻抽出冠冕正中的玉笄。刘符颇为放松地半倚在短榻上,将礼数彻底扔在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新任丞相的服侍。王晟抬手时,宽大的袖口正垂在刘符脸侧,随着他手上的动作微微摇动。
  一阵风从不知从哪一只窗牖吹入屋中,先是香炉上升起的薄雾弯了一弯,随后案上的烛火抖了抖,风轻拂至榻边,将这片袖口间竹简特有的淡淡香味轻送了过来。刘符心中忽地微微一动,好像也被这阵风拂过似的,不知为何,抬手便欲去捉王晟的衣袖,忽然觉得耳边一痒,好像是耳旁的带子被拨了一下,随即王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王上可知这冕冠为何要在耳边悬两块玉石?”言罢,捧过一侧的黄玉放在刘符面前。
  刘符瞬间从方才的恍惚中惊醒,顺势将已经抬起的手放在耳侧搔了搔,微微坐正了些,“景桓教我。”
  王晟温声道:“这两块玉石又名充耳,便是教导为君者,身居宫中,不可妄听,若有谗言佞语,当充耳不闻。”
  刘符道:“是。”
  王晟两手搭在冕冠两侧,轻向上提,刘符配合地微低下头,旒珠一齐垂下来,哗啦啦地响。
  “垂旒遮目,意在告诫君王,应目不斜视,有所见、有所不见。君失其行,则垂珠相击,鸣声不止。故而为君之道,当克己复礼,言行威正。”
  刘符道:“是。”
  王晟缓缓地将王冕摘下,拨起垂下的红缨,将冕置于膝上,抚了抚上面的延板,“冕延前低而后高,视之如前俯之状,意在劝导为君者当谦下,心怀天下之民,能俯察其言,布恩于百姓。良君爱民,则国无以不强。孟子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便在于此。”
  刘符道:“是。”
  王晟将冕冠递给刘符,刘符再不敢造次,接过冕冠抱在怀里,正襟危坐。王晟微微一笑,注视着刘符的眼睛,声音低沉温和,“王之治国,自修身始。古人云: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又云,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而君正则臣正,臣正则民正,民正则天下正。故君有道,则国自安。”
  “何为君道?但守礼、行法、擢人才、去j,i,an佞、明赏罚、抚百姓而已。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如此,则虽有垂旒充耳,王亦可不视而见,不听而聪,虽垂拱而天下治,来四方之诸侯。”
  刘符肃然道:“卿言至此,我岂敢不约己爱民,有负所望!”言罢,握住王晟的手又道:“我有先生,国之幸也。闻此一席话,我方敢受此冕而为王,先生真为我师。”王晟笑道:“此为王上之明,非臣之功也。若王上不纳臣言,臣虽百口何益?”
  “哈!”刘符亦笑道:“这一副口舌便叫我汗流浃背,若是真有百口,可要吓煞我也!”
  “臣不敢。”
  “且不说这个。”刘符放下冕冠,拉起王晟的手,带他走到地图前,“如今赵、魏相斗,魏国不敌,先后失固阳、宜川、河津,现两军战于岸门、汾y-in,这两处城破也在旦夕。魏军下一步应该是退守新田、安邑、吴城,这几处为魏国要塞,若再有失,魏王就坐不住了。依我看,不出十日,魏王求援的文书便能送来,我打算兵出函谷,直扑吴城,在这里解决赵军。景桓,你以为如何?”
  王晟思索片刻道:“赵国几个要塞全都离我甚远,若想施围魏救赵之计……”
  刘符c-h-a嘴道:“应该是围赵救魏了。”
  王晟笑道:“是。若想施围赵救魏之计,千里奔袭赵城,逼赵国回援,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魏国撑不了这么久,眼下应当只能先解吴城之围。只是,赵、魏相争,已各是久疲之师,王上何须带十五万人?”
  刘符紧紧盯着地图,手指在地图上摸索着一路向东划去,在碰到洛水时突然拿开了手,神秘道:“我自有带十五万人的道理,待我班师,景桓自然就知道了。”
  “王上……”王晟皱了皱眉,似乎还想说什么,刘符摆摆手道:“景桓且放宽心,我心中有数。我这十五万人的粮草,可都落在你肩上了。除此之外,我走之后,国中一应事务全由你暂代,予你临机决断之权,不必事事报与我知道,如有不服,可立斩之。”
  王晟慨然道:“承蒙王上不弃,举国相托,臣必当尽心竭力,以效愚诚!”言罢,后退一步,对着刘符一揖到地,刘符亦郑重其事地还了一揖,“先生但在,我便全无后顾之忧。”
  二十日后,刘符班师出征,以刘景、朱成为左右都督,王晟留守关中,暂代朝政。
  一行人马行至函谷关,刘符忽然一扬手,下令停止进军。全军慢慢停了下来,刘景打马来问:“王兄,怎么不进兵了?”
  刘符道:“刘景听令!我命你率骑兵五万,步兵五万,在函谷关下待命,非诏不得离开。”
  “是!”刘景应道,又低声问:“王兄,为何分兵,我不去救魏国了吗?”
  “你在这里等我的命令就行,”刘符四下看了看,招呼偏将军李解过来,道:“吾弟年幼,第一次掌管这么多的人马,我不太放心。这样吧,命你为监军,若是他行事有何不妥,你便负责军中事务。切记,你们不需要动,只需等我的命令,决不可擅出函谷关,明白吗?”
  “明白!”“明白!”
  刘符点点头,亲自点了三万骑兵,两万步兵,令朱成随行,率军出函谷关,奔赴吴城。
  函谷距吴城不远,刘符赶到时,魏军因为节节败退,士气低落,早已在城中龟缩不出,而赵军将士虽然已将吴城围死,但也不敢下令强攻。赵地多男儿,兵士善战,悍不畏死,然而一连几月作战,也已成强弩之末。正当两方僵持之际,刘符的五万兵马横c-h-a进来,将战局瞬时改变了。
  刘符率军从后面c-h-a入赵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赵军没料到从后面会出现敌人,远远看到尘沙扬起,还来不及布阵,刘符便率人冲到了眼前,赵军一时间阵脚大乱。此时若是城中的魏军趁乱杀出,与刘符前后夹击,赵军必然一溃千里,但刘符万没有想到,魏军到了这个时候,竟然作壁上观,让他自己和赵军消耗。
  刘符冷冷一笑,不去管魏军,全力与赵军厮杀。赵人勇武,胡气颇重,弓马娴熟,刘符若想统一中原,赵国迟早是一个劲敌,此时正是天赐良机,正好在此重挫赵人的锐气,让赵军多消耗在魏国战场上,他日后打赵国便好打了。刘符前来解魏国之围,其实更多是为了自己,故而也不在乎魏国的态度,自己身先士卒,雍军纷纷感奋,勇猛异常,不到半日便斩首七千余人。
  赵军先前连续作战,本已十分疲劳,这下更是被杀得大败,将士毫无战心,纷纷丢盔弃甲而走,有人甚至将连旗子和战马都丢了。见此情状,魏军终于打开城门,乘胜追杀赵军。各国在战场上都有规定,若抢到敌军的旗帜、马匹、武器、盔甲,都有封赏,故而魏军将士们刚一出城便纷纷去捡拾地上的东西。雍军亦不例外,冲在最前面的将士们仍在追杀赵军,后面的自觉追不上,则纷纷去捡赵军留下的东西,刘符见此,下令道:“若有捡拾赵军旗帜者斩。”朱成疑惑道:“历来按功行赏,现在不让捡赵军的东西,打完之后怎么定赏啊?”
  刘符令追逐赵军的将士们返回,将人马集合在一处,冷眼看着仍在各处寻找赵军粮草辎重的魏军,喝道:“传我命令,此次行赏按魏军人头算,旗帜等物,也只有抢到魏军的才有赏赐!”
  传令官将刘符的军令传遍各营,不过片刻的功夫,几万双眼睛便纷纷落在散落在各地的魏军身上,黑压压的军队突然间安静异常。
  一阵响亮的击鼓声撕开空气,刘符高声喝道:“出击!全歼魏军!”
  第7章
  刘符命人搬来短榻,半躺在吴城城楼上吃葡萄,短榻边放着张银盘,里面一半是葡萄一半是籽。此时已经入秋一月,天气转凉,葡萄正甜,吴城不愧为魏国重镇,城中富庶,城中贩夫走卒众多,卖的葡萄更是香甜异常。刘符吃了大半日,将士们都用过饭了,他仍抱着银盘无心用饭,行军司马登上城楼,行礼道:“禀王上,此次缴获魏军盔甲武器一千七百副,战马八百匹,因王上下的是歼杀令,故而没有俘虏。”
  刘符点点头,“那军粮呢?”
  军司马道:“吴城中屯粮、并后来拾获的赵军辎重,总计够我们五万人吃三个月。”
  “那就是够全军十五万人吃一个月,吴城果然是块肥r_ou_。”刘符心情颇佳,将葡萄递给军司马,军司马忙低头摆手不敢受,刘符便又将葡萄顺手放进了自己嘴里,含糊道:“嗯……兵法上那句是怎么说的来着?”
  军司马迟疑片刻,小心道:“王上是想说,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对,就是这个!”刘符看了他一眼,眼神颇带赞许,随口道:“看来等这次班师,回去我也要多读读书了。”
  军司马不敢接这话,顿了顿,又问:“王上,那我们何时回去?吴城不是久居之地,何况函谷关中还有十万大军等着王上的军令呢。”
  刘符叹气道:“赵岩,你就是太年轻了,我还不急,你急什么?再等一等。”
  军司马赵岩完全摸不着头脑,他想开口问“等什么”,突然听到城墙下响起一串马蹄声,听声音有三四匹马,刘符显然也听到了,他赶紧又塞了几颗葡萄进嘴里,从榻上一跃而起,两步抢到城墙边,扶着上面的夯土,看着城下举着“魏”字旗帜的一行人,笑道:“看,这不来了吗。”言罢,又对身旁一个军士道:“传我命令,让下面的人放他们进来。”军士领命而去。
  待这一行魏使策马行至城楼下面,等待城门打开之时,刘符认真地看了片刻,随即探头将口中攒好的葡萄籽吐了出来,葡萄籽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朝着这几个人飞去。也是刘符技艺过人、运气非凡,几颗葡萄籽落在下面时,居然正好打到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疑惑地抬头看看,不明白自己被什么打中了,摸了摸头便跟着同伴策马入城来了。刘符扶着城墙哈哈大笑,军司马忍不住微微错开眼睛,就因为魏军开始的时候站在城中眼看着他们与赵国拼杀,并不出手相助,王上心中不平,灭了这支魏军还不够,竟然还要暗中往魏国使者身上吐葡萄籽。
  赵岩偷偷叹了口气。
  刘符命人撤去葡萄,在城楼上接见了他们。魏使没什么好脸色,对刘符行过礼后,便递来了一封国书。见了他们的表情,刘符看都不看就知道国书里写着什么,他将国书递给赵岩,道:“孤不喜读书,你来念与我听。”
  “是。”赵岩虽不知刚刚还念叨要读读兵法的王上为何当着魏使的面突然又“不喜读书”了,但一向有令必行,打开铜匣,展开国书,念道:“大魏国王上,问雍王——”
  “行了行了,”刘符摆摆手,不耐道:“你就说他都说什么了吧,别念那文绉绉的话,孤不爱听。”
  赵岩闻言一愣,他虽是一介武夫,但也知道刘符今日当着魏国来使的面,这样的言行多有不妥,忍不住面色一红。再看魏国的使者和几个随从,显然也被刘符的粗鄙震惊到了,对着这一国之主,脸上竟纷纷露出微微鄙夷的神色。赵岩看到他们的神情,方才的不好意思瞬间褪去,一手按在了剑上,站在刘符身边,面带杀气地瞪了这几人一眼。
  魏使收敛了表情,拱手道:“我王要问王上,王上原本答应我王,出兵乃是解我王之围,共抗赵国。如今王上却反过来屠我魏人,可是欲与我魏国交战?”
  “魏使何出此言!”刘符面上先是闪过惊讶,随即呵呵笑道:“孤可从未想过与魏国为敌。”
  “那不知王上此举何意?”
  “魏王有难,孤自然要带兵救援。”刘符垂着眼睛看着赵岩身侧的长剑,一只手摩挲着剑鞘上面弯弯曲曲的纹路,从剑尖慢慢抚到剑柄,然后才又抬眼对魏使笑着说:“只是魏军太不讲究了些,孤带兵与赵军厮杀,魏军就在这吴城之上作壁上观,眼看着我雍军与赵军相斗。孤心中有气,又想,这般贪生怕死之人,必不是魏军,搞不好是他国的j,i,an细,若是放他们回了魏国,岂不是让魏王陷入危险?所以赶走了赵军后,孤便顺手把这些j,i,an细也杀了,也算是为魏国除去一害,魏王不感谢孤,为何还要来兴师问罪啊?”
  魏使咬牙道:“雍王岂见过三万余兵士都是j,i,an细之事?”
  刘符道:“未曾见过,不过料来也未必没有。”
  魏使嘴唇抖了抖,半晌方才气冲冲道:“雍王今日所言,在下回去后会一字不差地回禀我王,在下告辞!”
  “魏使且慢。”刘符将两手揣进袖子里,倚在榻上道:“既然魏使有如此过耳不忘之能,孤还有些话,烦劳魏使带给魏王。孤出身于西北,素来仰慕中原繁华,可惜从来无缘得见,今日一见之下,真是大为惊叹,不禁流连忘返。”
  说着,刘符站起身,突然抽出赵岩腰间的剑,他剑势甚急,惊得魏使连退两步,却见刘符拔剑后并无动作,只把剑放在手中慢慢把玩道:“孤此番劳师远征,不能空手而归,总要讨点报酬再走。吴城甚是繁华,令孤大开眼界,孤忍不住便想,临近的几个城池是否也是同吴城一般无二呢?魏国富有,到时候可要不吝割爱啊。”
  魏使尚有余惊,闻听此言,更是神色一凛,匆匆行了个礼便即告辞。
  刘符倚在城墙上笑着看魏使出城,待人影渐小,突然笑容一收,问道:“将士们都休整好了吧?”
  “已歇了五六日,全都休整好了!”赵岩道:“王上是要攻打魏国?临近的城池,只有新田、安邑为要害之地,是否先拿下这两城?”
  “不错,既然你想到了,便替我跑一趟吧。”刘符微笑道。
  “这…这……”赵岩脸色涨红,“王上,末将只是行军司马,从未独领一军,恐怕……”
  刘符摆摆手,“你带两万步兵,明日出发,往安邑而去。夜间行军,白日里找林子隐蔽休息,每日仍埋五万灶,行军切不可让魏军发现。到安邑城下,先令几千人试探虚实,若可下,便令这两万人攻安邑;若不可下,便弃安邑而奔新田。若遇魏国援军,莫与交战,勿令魏国知我军虚实。无需杀敌,也无需得此二城,但叫魏军知我欲攻此地便可,其余你可相机决断。”
  赵岩领命道:“是!”
  刘符下城点将,领所余的近三万骑兵随他赶赴函谷关,与刘景会合。
  魏使晨夜兼道,赶回魏国国都洛阳,将刘符的言行一一报于魏王听。何武听他言行粗鄙不堪,抚须对群臣笑道:“刘符乃是一匈奴小儿,生于蛮夷之地,长于妇人之手,未习教化,见我中原之一角便贪相毕露,真乃沐猴而冠也!窃据关中,我早晚必擒之。”
  使者面色古怪,又将刘符后面的话说给何武听,群臣闻后,无不勃然大怒。何武面上的笑容登时不见,一拍桌案,面色铁青道:“竖子,欺我如此!”
  群臣窃窃私语片刻,有人出班道:“王上,刘符此人,为了眼前的几个城池便背信弃义,与我交恶,可见其生性贪婪、鼠目寸光,必定难成大器。然而蛮夷之人素来粗鄙,行径难以捉摸,不可不防啊!”
  何武点点头,“取地图来!”
  不多时,宫人取来地图,何武在吴城附近看了片刻,面色一沉道:“不好,刘符必是冲着安邑、新田而去,这两处抵挡赵军之后还未补充军队,守备不足,怕不能抵挡…好你个刘符……我派人向你求援,你反倒打起我的主意来了!”
  “王上,安邑是我军西面屯粮之所,可千万不能丢啊!”
  “是啊!王上,发援兵吧。”
  何武抬手止住群臣,皱眉道:“再看看吧……这两年我们一直在防备赵国,又刚折损了不少人马,洛阳能调的兵也不多了。”
  “王上!百里加急!安邑守军在城外三十里处侦查到军队,但没有看到他们的行踪,数他们埋锅做饭时留下来的灶,差不多有五万人。安邑求援!”
  消息一至,群臣哗然,众人纷纷道:“王上,别犹豫了,安邑不能不救,若是迟了,恐怕落入雍军之手!”
  何武沉吟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起身道:“大将军秦恭听令!命你领十万人前去救援,即刻发兵,不得延误。我再手书一封信,诏在曲沃、渑池的十万守军与你会合,皆听你调度,救援安邑、夺回吴城、生擒刘符小儿!”
  为首一员大将出列,沉声领命而去。
  何武坐回案前,犹自心不能平,仍不住骂道:“蛮儿、竖子,我必杀之……”
  而另一边,竖子刘符与刘景军会合后,率十三万人,马步并行,绕过魏国宜阳、武始、新城,渡过洛水,沿伊水而上。与赵岩处相同,刘符也令将士白日在林中隐蔽休息,夜间急行军,又让军士自带咸r_ou_干粮,行军时不生火做饭,人衔草、马裹蹄,一夜行军七十里。五日后,秦恭军至安邑下,而刘符也率前军远远看到了洛阳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