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醉》第 1 部分

  《烟醉》不一样的看点
  也许每一个现代人都有一个内心的故事,有些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小范围流传了下来;而更多的被埋在心里,被淡忘了;淡忘的那些故事只是对大脑而言,对于心,你是不能象在电脑中删除文件那样把一些记忆删除的。所以人们的脸上常常挂着自己的故事,沉淀下来,就构成所谓气质的东西;正是“像由心生”的写照。个人如此,群体也是这样;在这一点上,七十年代生人跟八十、六十年代不同,做烟草的人跟做别的行业的人不同。我们正是在这两个人群的交叉点上,通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影子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代不掌握话语权的人,在一个低关心度的行业所经历的这个时代最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这本书以烟草为形象载体,以成都为现实环境,讲述了一个鲜活的情感故事,展现了七十年代一代人群体性的事业与感情历程。
  看点一:烟醉
  烟醉是一种特殊的醉,跟醉酒、醉茶、醉氧不同,听说大熊猫还要醉水的。那么,烟醉虽然特殊,却又很普遍——因为抽烟的人多,烟民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另一方面,烟醉是一个很贴切的意象,就是享受的东西过头了,反而会伤害你;“过尤不及”的道理大家很容易明白,但没有多少人在乎。我们要讲的自然是现代人在享受生活时忽略的那部分。当然,烟草的另类文化,在该书中也是一个重点在演绎,但她只是一个意象线索,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一代人的情感、奋斗历程。
  看点二:男人的书
  眼前的这个世界,本来已经是女性的天堂了,通常的恋爱关系中那种女人对男人所说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要对我、对婚姻负责啊!”的话,现在已然轮到男人来说了。在y盛阳衰的情况下,有一点所谓大男子主义的视角,也算是为男人的情感分享提供一个通道。时尚、审美情趣的女性化倾向已经走到了极至,现在如果大家认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在男性视觉说话,我倒觉得那倒是等于说这本书很小众——男性阅读几乎被边缘化——当然,那些写女人的书,也可能是写给男人看的,《烟醉》即使有些男性化的倾向,也不乏有女性阅读的乐趣在里面。
  看点三:成都,成都
  写成都不一定是说成都本身,在开放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融汇中,也许内陆省市更加中国一些,这是与以往写成都的书所不同的用意;事实上《烟醉》中重要的故事环境也包括上海、重庆、杭州,甚至国外一些地方,就是想把人物放到开放的环境中活动,而主要性格和情节在一个很中国的环境中开展;这更接近现在三十岁左右人群的真实生活:范围是国际的、主题是中国的。另一方面,我们对成都的地方人文是爱护和善意的涉及。
  看点四:烟草文化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以下跟烟草文化有关的东西:第一,烟草和人类的最初关系;作为祭祀和巫术道具的烟草和作为权威和男性象征的烟草。第二、烟草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大航海的新发现,美国的立国之本,中国人怎样抛弃了烟袋,商业广告的最初动力,烧钱游戏的背后支持者。第三、烟草企业的现实存在;巨额的利润与巨大的限制,快消品与嗜好品,谁在烟草产业链条上,烟草业的前途。第四、烟草与人性的关系;“吸烟有害健康”,享受与伤害的双刃剑,女人与烟草,抽烟而醉。
  看点五:七十年代
  无论是在那一个行业,七十年代生人都在承担中坚分子的角色,当然他们也远没有上升到社会精英或权贵的高度,更多的是实干家和心灵的贵族。他们读二三十年代老前辈的革命文学作品长大,却迅速被五十年代生人的知青文化、六十年代生人的忿青文化、言情或武侠所包围,面临启蒙期的偶像冲突;外来的东西后来掠走了部分人,所谓“小资”;自己也创造了一些,所谓“行走文学”或“身体写作”;网络文学上面他们也小试牛刀,但很快被八十年代的后来者夺走。——他们无书可读,有些人回归经典著作、有些人游走网络和影碟、有些人……他们很多人正在用一种典型的西方人工作方式谋生,并推动了他们的弟弟妹妹们的全盘西化,但那些繁荣生活的表面下,是一颗常常不安的心——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常常是按揭房屋的欠账、工作缠身的烦劳、无书可读的寂寞、渐渐下坡路上的惆怅、和无法做结的心路历程。
  十问作者(1)
  一、问:为什么写《烟醉》?
  答:也许每一个现代人都有一个内心的故事,有些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小范围流传了下来;而更多的被埋在心里,被淡忘了;淡忘的那些故事只是对大脑而言,对于心,你是不能象在电脑中删除文件那样把一些记忆删除的。所以人们的脸上常常挂着自己的故事,沉淀下来,就构成所谓气质的东西;正是“像由心生”的写照。个人如此,群体也是这样;在这一点上,七十年代生人跟八十、六十年代不同,做烟草的人跟做别的行业的人不同。我们正是在这两个人群的交叉点上,通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影子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代不掌握话语权的人,在一个低关心度的行业所经历的这个时代最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二、问:为什么叫《烟醉》?
  答:烟醉是一种特殊的醉,跟醉酒、醉茶、醉氧不同,听说大熊猫还要醉水的。那么,烟醉虽然特殊,却又很普遍——因为抽烟的人多,烟民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另一方面,烟醉是一个很贴切的意象,就是享受的东西过头了,反而会伤害你;“过尤不及”的道理大家很容易明白,但没有多少人在乎。我们要讲的自然是现代人在享受生活时忽略的那部分。当然,烟草的另类文化,在该书中也是一个重点在演绎,但她只是一个意象线索,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一代人的情感、奋斗历程。
  三、问:书中大量精美c图是一个亮点,为什么想到配这么多c图?
  答:我们确实花了大量经历创作书中的c图,我想,这种创作方式已经接近于一部电视剧的前期准备工作了,但c图不等于剧照,不是说,那些模特就是我们在故事中塑造的人物的标准照。我们想,这是读图时代,c图首先想给读者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另外,c图对表现故事环境和人物形象有很大的点睛作用。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过看连环画的经历,连环画能够给人更多的想像空间,我们希望有了c图后,读者能有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而不是更小。
  四、问:书中透漏着很强的男性视角,是不是有点大男子主义?
  答:眼前的这个世界,本来已经是女性的天堂了,通常的恋爱关系中那种女人对男人所说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要对我、对婚姻负责啊!”的话,现在已然轮到男人来说了。在y盛阳衰的情况下,有一点所谓大男子主义的视角,也算是为男人的情感分享提供一个通道。时尚、审美情趣的女性化倾向已经走到了极至,现在如果大家认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在男性视觉说话,我倒觉得那倒是等于说这本书很小众——男性阅读几乎被边缘化——当然,那些写女人的书,也可能是写给男人看的,《烟醉》即使有些男性化的倾向,也不乏有女性阅读的乐趣在里面。
  五、问:以成都为背景展开的小说近来有不少,《烟醉》的主要环境在成都,他对成都的解读有哪些新意呢?
  答:写成都不一定是说成都本身,在开放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融汇中,也许内陆省市更加中国一些,这是与以往写成都的书所不同的用意;事实上《烟醉》中重要的故事环境也包括上海、重庆、杭州,甚至国外一些地方,就是想把人物放到开放的环境中活动,而主要性格和情节在一个很中国的环境中开展;这更接近现在三十岁左右人群的真实生活:范围是国际的、主题是中国的。另一方面,我们对成都的地方人文是爱护和善意的涉及。
  六、采用真实的环境名称和真实的署名是《烟醉》的一大亮点,有哪些考虑在里面?
  答:读者需要具有鲜活生活质感的阅读体验,我们也认为在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中采用真实的名称和署名更加体现了我们在奋斗在思考的真实生活体验。就象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故事一样,每一个地名也肯定不是地名本身,它带有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所留下的印象和气质,这些构成了它的故事,这一点,每一个用心去生活的人都能体会得到,想象一下广告是为什么存在,就明白了——当然,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有赞助才用的实名,我们没有接受任何赞助。文字在她植根的土地上才有生命的张力。人们对于美国的州、城市的了解来自好莱坞电影,对于旧上海的了解来自小说或电视;人们又了解我们现在的、身边的城市的多少气质和美?去花大把的钱打城市形象广告是不会让别人了解你的城市的。
  七、书中主要人物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一代人,对他们的刻画主要想反映什么?还有哪些未尽之意?
  答:无论是在那一个行业,七十年代生人都在承担中坚分子的角色,当然他们也远没有上升到社会精英或权贵的高度,更多的是实干家和心灵的贵族。他们读二三十年代老前辈的革命文学作品长大,却迅速被五十年代生人的知青文化、六十年代生人的忿青文化、言情或武侠所包围,面临启蒙期的偶像冲突;外来的东西后来掠走了部分人,所谓“小资”;自己也创造了一些,所谓“行走文学”或“身体写作”;网络文学上面他们也小试牛刀,但很快被八十年代的后来者夺走。——他们无书可读,有些人回归经典著作、有些人游走网络和影碟、有些人……他们很多人正在用一种典型的西方人工作方式谋生,并推动了他们的弟弟妹妹们的全盘西化,但那些繁荣生活的表面下,是一颗常常不安的心——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常常是按揭房屋的欠账、工作缠身的烦劳、无书可读的寂寞、渐渐下坡路上的惆怅、和无法做结的心路历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问作者(2)
  八、作为“烟草的另类文化史”,《烟醉》主要展现了烟草文化的哪些方面?
  答: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以下跟烟草文化有关的东西:第一,烟草和人类的最初关系;作为祭祀和巫术道具的烟草和作为权威和男性象征的烟草。第二、烟草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大航海的新发现,美国的立国之本,中国人怎样抛弃了烟袋,商业广告的最初动力,烧钱游戏的背后支持者。第三、烟草企业的现实存在;巨额的利润与巨大的限制,快消品与嗜好品,谁在烟草产业链条上,烟草也的前途。第四、烟草与人性的关系;“吸烟有害健康”,享受与伤害的双刃剑,女人与烟草,抽烟而醉。
  九、姜灿和阿弥两个人物有哪些不同和相同?文静、coco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答:姜灿和阿弥两个人,可以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一个率性而为,一个执着稳重,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两个人共同特点是投入、诚恳、真实而有幽默感。他们可以认为是广大七十年代中的小人物,却有着丰满的一代人的特征。文静、coco重在差别而不在共性,他们的共性只能说因为他们都是女人,具有一些女人永远无法摆脱的东西。文静可以认为是传统一些的贤淑女子,而coco更具有现代女性的代表意义;也许这两个人也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女人性格的两方面,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女性大多以他们传统的一面来支撑现代一面的消耗和破坏;比如说一个女孩可能在感到生活过得伤痕累累时想到了结婚,从此成为一个女人,但这时的她无法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人生交代,很内疚,所以生活得也很苦——她们按照少女时代的选择活下去也许更坦然一些,但在中国,据说那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个女人在无法无天,但男人就是他的天”——男人觉得是p话,女人觉得是真理——女人几乎没有,男人很少感到这一点。
  十、就情节和文字风格有何评论?
  答:七十年代一代人的生活,很难讲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而言;未来的八十年代也是这样。所以,美国的对外战争要现场直播,给平淡的生活加点情节。但没有情节的生活细节更加动人!这本书的情节当然虚构,但闪耀其中的生活细节却具有鲜活的质感和生动体验;也许每个读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身边朋友的有趣影子,那正是作者希望提供给他们的阅读体验——抽空读读你的生活,就象翻看一些照片一样,那其中就有着你的影子。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幽默细腻,就象一杯香醇的卡布其诺,或一支醇和的香烟,质在感官、味留心底。
  作者简介
  潘家华
  男,生于七十年代早期,一直从事广告创意工作,目前正发力于烟草品牌意识形态的构建。游历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间,对商业文化走向和人群心态演变潜心研究;经历了国内商业文化从发端到兴盛的冷暖历程,与同路的七十年代一起参与并推动了生活的变化,并开始在人文生态的变化中反思内心的所得所失。
  陈庆
  男,生于七十年代早期,工商管理硕士,策划并执行过多起全国性烟草品牌文化传播活动,对媒体、品牌、地方人文有独到研究。作为大型烟草企业成都卷烟厂的行销实战骨干,深味烟草事业的苦与乐、烟草折s出的人性层面的喜和悲。个人阅历丰富、人生路线曲折;对烟草文化深有体悟,对同代人的情爱历程、奋斗轨迹有独到观察。爱结交各界思想菁英,观念使人折服、灵感让人惊呼。
  序·说烟(莫言)
  关于抽烟的坏处,几乎人人明白。但抽烟的人,却不见减少。关于抽烟的好处,好像林语堂说过,但大家都当成黑色幽默来看。抽烟的人,总是希望能有科学家来证明抽烟的好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抽烟的人,总是愿意把抽了一辈子烟但寿命很长的人—譬如抽了一辈子烟但活了九十岁的邱吉尔—当做不戒烟的理由。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说人类中也许有一种“邱吉尔体质”,对尼古丁,有一种天生的抵抗力。但这样的人,肯定是少而又少。
  不吸烟者会想:此物害人害己、百无一益……何能使人沉迷终生不可自拔?以至于催生出一个行业:专门研发各类戒烟产品,以助烟民逃离“烟海”?难以理喻吗?的确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个烟筒,烟熏火燎之,多么愚昧而可怕。但一旦染上这口,要戒,确实较难。
  什么东西一旦到了需要“戒”的地步,恰恰说明它迎合了人性中某一种需求。烟酒无不如是:烟使人精神放松、酒使人忘却世事……烟和酒都可以快速地缩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见面先递上一支烟,拘谨马上随烟而散。该办不成的事,也许就办成了。这大概是抽烟的好处吧。“文化大革命”后期,“走后门”猖獗时,很多不吸烟的人,出门办事,口袋里也要装上一包烟。我抽烟,就是那时学会的。
  烟是人类弱点的象征。烟的存在,烟民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了人的软弱性,也说明了人的及时行乐观念。记得当年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里边的英雄保尔·柯察金,说不抽烟,就不抽烟。这样的毅力,让人敬仰,但大多数人,比较难以做到,所以大多数人也成不了英雄。
  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部队当兵,我们的一个烟枪领导,说一个伟人说,“人类总有一天会发现抽烟的好处”。这话估计是他捏造的。但如果不是从健康和节约的角度看,抽烟确实可以总结出一些好处。烟既能让人镇定,也能让人兴奋。叼一个大烟斗,似乎还是风度之一种。也常听到抽烟者自嘲“这是为国家做贡献”,烟酒都是重税物品啊,一包卖到几十元的烟,其成本也不过几元钱。
  作者写这本书,其意肯定不是鼓励人们抽烟。我想他是要人们了解烟草的历史。烟草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的历史的一个侧面。人,在目前这个阶段,总是有些难以克服的弱点。譬如贪欲,譬如软弱,譬如自私,都是,不是好东西,但要彻底消灭,显然不可能。让人们认识到这些,还是有好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人更文明,更完美。共产主义是好制度,大家都知道,但要实现,只能慢慢来。让每个人都大公无私,是好境界,也只能慢慢来。在目前,还得利用人的这些弱点,搞点物质刺激,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我期望着人类永别烟草,就像期望着“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自序
  人的一生中,在童年不会跟烟有什么直接关系,有的只是疑惑。到老年不应该抽烟,这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但有烟瘾的老人不一定就能戒掉,需要家人、医生的监督。只有在青壮年期可能抽上烟,而这个时期正是一生中感情丰富、精力旺盛、能力最大、压力也最大的时期。
  有趣的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烟草也不是从来就有的;我们但愿将来的某一天,烟草也能消失在人类的历史中!因为烟草的存在从来就是备受争议。但生活中有争议的事物远不止烟草一样!爱情是这样,事业上的奋斗也是这样,我们会不会在某一天考虑将它们统统抛弃?
  实际上,烟草不是主动找上门来的;而是我们把它请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爱情上或幸福或忧伤,事业上或成功或失败,常常拿来一些东西享受和消遣,比如烟草;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烟草身上,转身又对它喜爱或厌恶!
  这个故事通过两个男人在烟草、事业、爱情中的经历和思考,讲述了很多人身在其中的生活。
  目录
  第一章 烟 灵魂的舞蹈,是自由的、也是短命的
  第二章 火 激情的堤坝,可以开启它、也可以关闭它
  第三章 燃 曾经沉寂的,爆发出来,是意外、也是宿命
  第四章 灭 是太阳落山,月亮将显的那一刻,失望、但有希望
  第五章 呼 排泄思绪的残余及其他
  第六章 吸 让我的气息通过你的身体
  第七章 呛 生活的焦油含量超标
  第八章 飘 飞起来的生活
  第九章 戒 向欲望说不,虽然声音很脆弱
  第十章 瘾 人性的黑d、纠缠的网,是挣扎、还是投降
  第十一章 醒 知道什么是醉,并且渴望醉
  第十二章 醉 认为自己清醒,并不断强调
  引子
  生活究竟是越复杂越好,或者越简单越好?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男人展开讨论。
  双方假设一个前提:如果海啸突然来到身边,你将带什么逃跑?
  姜灿说:“我带绳子、小刀和打火机!”
  阿弥说:“我带一包烟!”
  也许回到生存的绝境讨论生活,更符合科学精神;那样就可以看到,赤ll的人究竟需要什么?绳子、小刀和火,据说是人面对自然最必要的生存工具;而一包烟也许是人在绝境中最好的精神食粮。
  姜灿说:“有了绳子、小刀和打火机,不管世界怎样变化,我总可以应付自如,而且,生活原本可以简单到那些最本质、最必要的东西!”
  阿弥说:“也许生活是一个完全高于生存的概念,有了烟,代表我保持了一份高于生存的生活!对于灵魂我足够尊重。”
  姜灿问:“你有烟没火,怎么办?”
  阿弥说:“烟可以用来闻、用来嚼、用来对话的,不只是用来燃烧!你活下来,但是寂寞,你怎么办?”
  ……
  第一章 烟(1)
  向前翻滚、向外膨胀、向内旋转、向上升腾,俨然一个圆形的生命!扭曲、飘忽、游弋、弥散,消逝在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远远地、轻轻地观望后来者的叹息。——这就是一个烟圈的历史;在最辉煌的时刻曾力图保持为圆形的句号,实际上总会消失于无尽的省略号……
  没有人在为一个烟圈的消逝稍加留意,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沉思,似乎面临哲学上的“天问”或是数学上的某个“猜想”;人类的静默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震慑力量。在这种静默当中,空气凝固了,电脑休眠了,只有四周弥散的青烟代表人并没有睡着。在20世纪末市场经济的中国,有太多这样进退维谷的决策需要人们去面对;一股股青烟见证了这样的僵局,它理应最知道人们的内心。就凭这一点,你可以恰如其分地认为一个飘忽的烟圈,就是一个混沌的黑d,一切的成功与失意都混沌其中。
  对于烟圈黑d的混沌,会议室里有人不在其中,姜灿就是这样一个。姜灿没有吐过烟圈,还经常用手像蒲扇一样地扫开面前的游烟残丝—他从不抽烟,也拒绝二手烟。姜灿是这个会场惟一的局外人,作为管理班子的一员,面对“香烟品牌整合行销传播”的议题,他更多地站在对面kh广告公司的立场上。香烟产品理应迈入品牌营销运作,而整合行销传播绝对是撕开缺口、冲出重围的一剂良药。在所拥有的资源当中:产供销、人财物都是行政管制下固步自封的死资源,而借由广告为先导的品牌传播将有力地拉动现有的死资源,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虽然《广告法》对烟草广告的限制是直接的。
  另一个烟圈之外的是广告公司团队中的阿弥。阿弥并非不抽烟,相反,他将香烟的形神玩弄于股掌之中。烟云常被他吐纳呼吸多次还不得抽身,颠沛流离中被搞得晕头转向,只求脱身逃走!作为一个资深广告人,阿弥深信解决烟草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只要借由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其他行业早已成功的品牌规划和传播理论,以品牌的拉力带来营销上的动力,地方保护便不攻自破,投资上的行政审批也顺理成章。阿弥是个急性子,最怕的就是这种提案过后的沉默。他自信是个天才的演说家,演说家的天职在于当场说服,不留给听众以思考的余地。他知道企业的决策,大多不是在会议桌上做出的,会开完了常常不了了之,所以书记官或秘书的司职至关重要!说白了,议题要不要决策,关键在于秘书要不要跟进。姜灿就是这个关键的秘书。
  阿弥与姜灿对视着。在阿弥看来,带着无边眼镜、一脸斯文的姜灿却有着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那眼睛比脸庞更没有表情,像被海水冲刷光滑的绝壁,找不到任何入手下脚的地方。在姜灿的眼中,阿弥这个长头发、大胡子的家伙有见地却多少有种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盛气凌人。已经有很多家广告公司就品牌问题提出过方案,目前来讲,这家来自上海的以阿弥为主脑的广告公司表现出色。
  会议室的门突然开了,一名女职员走进一步,宛如一阵清风将门吹开,“各位好,午饭准备好!”一口舌尖上拨弄的四川话,像她的长相一样娇俏可人。不期而来的女声打破了僵持,于是老总带头,大家齐声应和;阿弥和姜灿更借机握手致意,交换了在沉默中各自的思索。
  午餐准备在单位食堂的二楼,餐厅带有浓重的20世纪80年代审美情趣,装饰风格“简洁大气”。老总与广告公司总经理相互寒暄,招呼大家一一坐下,阿弥和姜灿紧挨着落座,气氛倒也活跃起来。通常来讲,宴会桌是政客们的天下;刚才作壁上观的领导们都放松下来,找到了自己的话题,阿弥反而犯起了失语症。菜齐酒满之后,老总起立敬酒:“感谢来自上海的kh广告公司,为我们企业的建设出谋划策,面对行业形势,我们要创品牌、闯市场,国家提供了很多政策、措施,我们自己也有一些方案;但是,更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像你们这样的广告咨询公司的方案、建议、意见!所以第一杯酒是感谢,感谢你们的到来,请。”人们起立仰脖,一饮而尽。阿弥也把酒喝完了,龇牙咧嘴地向姜灿直说自己喝不来白酒。姜灿说这种五粮y度数已经很低了,吃点菜压一下就好。但满桌麻辣的川菜,阿弥哪里敢下手?四川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就像他们做出的川菜一样火辣、酿出的川酒一样醇厚;所以吃菜喝酒成为了认识他们的入门体验。一时间,领导们把握了舆论导向,姜灿与阿弥开起了小会。酒足饭饱后的抽烟时间,话题又很自然地回到了“烟”上,烟很容易地成为大家的共同话题,或者说是男人的共同话题。在烟的话题上,男人们突然从不同职业、不同职位、不同个性上回到了本质的统一,一下子平等起来;而且还带着些惺惺相惜的体恤感情!阿弥觉得真正的沟通原本应该从这里开始。
  第一章 烟(2)
  老总说:“烟草企业承担了对地方政府、对国家的重大利税任务,在我们这样的西部省市,烟草产业支撑着一成的财政!”
  kh公司总经理说:“之所以国家把这个行业捂到现在也没有纳入市场,跟这个背景有关。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各个地方的利益关系组成了一个蜂巢式的行业,外面看似一个整体,里面其实各是各的安乐窝。”
  “当然,香烟产品本身是有问题的。”一直沉思不语的总工程师发言了。姜灿对阿弥小声说:“听听他的,他对工艺是这个!”姜灿竖起大拇指得意地摇一摇。“从人民健康的大原则出发,从国际国内戒烟的潮流着眼,国家是限制烟草工业的,这种限制又与财政上的需求产生矛盾;所以一切都在过程中,没定。”
  “但开放行业是政府入世的承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烟草市场,却没有一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品牌或企业!菲莫、英美、日烟等国际巨头早就垂涎三尺;国际市场日益萎缩,原材料成本和健康伤害赔偿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下,谁都想c手中国市场。”kh公司的客户总监,一个扎根中国大陆的台湾人说道。语重心长的态度,表明了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中国惟一能迎接入世的就只有家电行业了,连电讯都不行,原因就在于行业市场化时间晚。就烟草来讲,老洋鬼子早就在解放前霸占过中国市场,那时英美烟草的红锡包、哈德门、###牌红透半边天;但同时期居然还有个南洋兄弟烟草与他们竞争抗衡,他们的大重九、红双喜始终固守着半壁江山。”姜灿终于忍不住发言了。
  阿弥兴奋地接过话题:“我研究过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问题。他们不但教会了中国人抽纸烟,还借由西方刚刚产生的商业文化传播,或者叫‘广告’的手段来影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如,老上海月历牌实际上大多是香烟招贴,宣扬些摩登、性感的风月品位;生肖烟片与中国传统结合得更紧一点;很多烟标设计非常本土化;分销手段不惜采用与各地袍哥勾结的方式!我的意思是,外烟一旦在wto后粉墨登场,他们会很快利用各种手段牢牢掌握中国烟民。你只要注意到眼下外烟零售特别许可证并未放开,但555、万宝路、七星到处卖,你就知道走私有多么严重。这么大的走私量,那些厂商不可能不知道,事实上也许正是他们策动的。因为他们不能让中国市场由于保护而忘记他们。况且,走私可以逃税!所以,他们总有办法,而且办法多得很,而我们的办法呢?”阿弥的发言,可以理解是他提案的序言,一下子把人们的情绪拉回到了方案上。
  “办法总还是有的,”老总不愧是国家干部,局势总是可以把控的。“国内大大小小一千多家烟草企业,国家将要从国有资产的角度,按‘扶大关小’的原则加以整合。我们在技术上早已市场化了,香精香料、卷烟机械大量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在叶组上,国烟是弗吉尼亚型,国内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原材料—也就是烟叶生产上我们还是有传统和政策上的优势的;销售上嘛,国家搞的是专卖体制,这一点要看政策;剩下的就是品牌问题,这个问题是要靠各位专家们大胆创新了。” 老总说到这里顿一顿,扫视四周,姜灿知道,该是老板做总结发言的时候了。“品牌的问题,今天已经提了出来,提得很好,是时机。我看上海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辛苦了,先住下来,我们慢慢谈,把想法交流得更具体一些。”
  阿弥与公司同仁欣喜地互递眼色,稍有提案经验的广告人都知道—成功了。但提案的成功正如恋爱的成功,往往只意味着空头的承诺,真正的幸福还是要一步步地去争取的。
  成都,就像是襁褓中的老仙翁;彰显着耀世千年的古文明,却处处饱受造化呵护、迸发着勃勃的新生机!
  既然要住下来,游览这个城市—自然成为广告公司一行人的共同想法。翻开新版成都市地图,一个巨大的龟形路网架构明白无误地展现了又一个东方形态的城市典范。地图上说,有一个历史的成都和一个发展的成都。历史的成都辉煌于那些埋藏在远郊三星堆的古蜀国面具,埋藏于近郊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图腾、武侯祠代表的蜀汉演义、杜甫草堂代表的文脉风雅;发展的成都,包括各种中心云云。在阿弥心中,另有一个现实的成都存在着—这是一个美食的成都、一个美女的成都!
  阿弥、总经理,以及客户总监一行三人在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穿过城市中心广场,广场边有巨大的毛主席雕像,向红卫兵招手致意的那种,高高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他们向成都的一种新兴消费奔去—农家乐。目的地是位于青城山下的“罗jr”。成都人的福祉在于出城任何方向不到50公里,就有山有水有河流,古语“九天开出一成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们尽情享乐的舞台;祖先开天辟地的气概,也荫蔽了后世子孙。司机滔滔不绝地用方言给他们介绍着二郎山、二郎神的神话故事以及李冰父子开山引水的赫赫功绩;谈吐中偶尔说些普通话,连忙笑称“椒盐普通话”—惟恐人们低估了四川的一草一木、只言片语。
  第一章 烟(3)
  盆地多雾,春天的天气几近初夏的闷热,但雾中慵懒的太阳却有着暖冬的暧昧。无尽的油菜花把眼睛染成金黄,一丛丛翠绿的竹子从每一处恰当的地方冒出来、掩映着祖居世代的青瓦白檐,一些树干遒劲高直、树叶却很疏淡、据说叫“桉树”的东西,见缝c针般点缀其中。这就是阳光下的盆地,黄的耀眼、绿的沁心,浓烈的颜色来自旺盛的生命力,天府之国的肥沃名不虚传。阿弥发现四川与江南有很大的相同,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古人归纳说“蜀犬吠日,吴牛哞月”,那只是大而化之的笼统对比。四川是浓墨重彩的泼墨山水,江南是轻渲慢染的灵巧丹青。刚刚由上海空降而来的阿弥已经被这方水土所吸引。正寻思间,司机吆喝着说都江堰市到了,作为一种仪式,车子绕着二李的雕像行驶一圈,阿弥看到李冰父子的炯炯四目穿越历史,俯瞰着一车来吃“罗jr”的远方客人。
  罗jr的口碑其实远大于他的店面形象;“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小镇商业时尚在这里毫不落伍,奔驰、凌志、奥迪这样的豪车一点儿不掉价地与奥拓和自行车挤在土路上;等待吃jr的人们,正像港片里说的“你开奔驰,我挖鼻屎”的人们一样,有着质朴的市民化爱好。走过并不显眼的门楼,正如20世纪60年代的公社大院,沿墙展开的酒席更像那个年代的大锅饭盛况。
  “正宗的四川坝坝宴摆设,最好的农家乐招待,哈!”司机热情地代表店家招呼阿弥他们。
  阿弥却看上了一副“东炒西炒夫妻对炒炒好菜;忙里忙外全家瞎忙忙招待”的楹联。横批一个“农家乐”更让一行人乐了起来。总经理盛情邀请司机一块吃饭,说“反正我们要回去的,你也顺便做个向导”。向导司机也就大方地开始替客人点菜。老总是上海人,对于四川菜完全没有概念,他不知道上海的江湖菜里川帮很盛,就连本帮菜中也有很多改良的川菜。客户总监是台湾人,对川菜只有新奇感、没有发言权。只有阿弥提醒道:“不要那个你们叫什么根的鱼腥草!”
  司机说:“那我们就来个招牌菜—一j四吃,外加野菜哈—正好我们四个人嘛。”
  伙计接单后吆喝着张罗杀j下锅去了。司机继续摆起了有关青城山的龙门阵,因为青城山就在眼前。一阵“叽叽”地惨烈叫声将一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伙计正在用刀背敲打一只倒挂的兔子。
  那边一个时髦的女人大叫:“做啥子嘛?拿远点嘛!食欲都叫你娃吓跑了。”
  “杀兔子嘛,这样放血干净,等哈儿好吃些!”伙计边砍边笑着说。
  上海人总经理说:“这应该有个广告效果在里头,在客人面前活杀活吃!”
  “就是,就是,这个老师说得对,他就是把兔子打得叫,让客人晓得它是活的原料、新鲜货。”司机赞同道。
  “但兔子好像是不会叫的!”阿弥小声对客户总监说。
  客户总监摇头道:“我只庆幸我们没点兔r—他们不会把j也弄过来在我们面前杀吧?”
  阿弥高深莫测道:“难说!”
  j终究是没有拿到他们面前来杀,菜陆续上来:百果炖j一盆、辣子j丁一盘、红油j块一盘、炒j杂一盘;这就是一j四吃了。四个人笑呵呵地分享着一j四吃,中午那顿饭太过仪式化,这一顿就算来四川的真正犒劳。客户总监突然说吃到一个异样的百果,司机笑说那一定是公j的肾,只有两个的,大家嬉戏着抢找另一个去了,也就不去管他提案的事情。
  此时,有一个人正在关心着提案的事情,那就是姜灿。作为老总秘书,这种对外合作的事情本不该由他出面;但是目前的组织架构中,只有宣传教育科跟这件事有点关系,而主要搞政策宣传的宣传教育科跟广告公司沟通起来,老总怕不在一个层面上。用姜灿作为代表有这样几个好处:姜灿年轻、思想活跃,目前不代表任何部门,有很大的机动性可以掌握。合作毕竟带有试探性,如果成功,多年培养的秘书也获得了一些实际业绩;如果不成功,将来退出时,广告公司的把柄也不算太大,姜灿并不代表一个部门!
  姜灿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要求对方驻点在这里呢,还是自己组织人员经常飞去上海。从吸收对方的先进工作理念来考虑,经常去上海比较有好处,但这种工作方式跟企业的情况协调起来很成问题。如果以引进来的方式,要求对方派驻工作组,自己领导参与,组成联合工作组,则比较有利于带动工作走向。这样一来,自己也不免担心广告公司那群自由散漫的艺术家,贴身合作起来会不会产生矛盾。
  利用下午下班前的空当,姜灿将自己未定夺的疑惑向老总进行汇报。老总的意思是:各企业都在大搞品牌开发,这一点上,kh公司的方案还是合拍的,要利用这一点!留他们住下来,是想让他们熟悉一下环境,为将来派驻工作小组做准备。你考虑的两种方式中,让他们来要好一些,让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团队搞跟踪服务。你晚上再跟他们接触一下,把意思表达下去。这件事情就像我说过的,你来挑头接触,尽快搞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