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旧事》分卷阅读10

  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无不痛斥了百越各部落的强盗行径,并请求朝廷出面解决。
  针对百越掳掠边境一事,朝中大臣共有三种不同意见。
  领府钟如策认为,区区百越,不足挂齿,大魏地大物博,不稀罕一点财物,与百越计较倒失了大国风范,倒不如派遣使者前往百越,封赏百越为附属国,只要他们臣服于大魏并且每年按时向大魏纳贡,大魏许可每年秋冬末之际赏赐粮食钱财助他们渡过难关,岂不两全其美?
  而次府刑如直则认为,百越这群南蛮子天性粗莽,冥顽不化,与其讲道义礼仪简直就是在对牛谈琴,对待蛮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武力说话,派兵镇压,将他们拾得服服帖帖的,以儆效尤。
  还有一种,则是折中派,即挑选几个掳掠最凶的部落进行打压,杀鸡儆猴,也不用千里迢迢从京中调兵遣将,只需下令南州三个军郡集合士兵,前往百越之地镇压便可。
  一时间,往日肃静的朝堂之内犹如菜市场,朝廷大臣各执己见,互不退让,梗粗脖子骂红脸,唾沫满天飞,就是得不出一个明确的决断。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冷冷道:“退朝!”
  约摸半刻钟时间,方才还熙熙攘攘的太极殿瞬间只剩下皇帝和两个侍。
  “皇上,裕夫人在露华宫准备了羊骨汤,这会儿估计正温着呢。”贴身太监苏重小声说道。
  皇帝闻言,一双凤眼缓缓眯起,道:“摆驾洗梧宫。”
  洗梧宫,皇帝的车驾刚停下没多久,露华宫那边又来人了。
  皇帝懒懒抬眼,不耐烦道:“裕夫人还说了什么?你如实说来便是。”
  宫娥微微一俯身,低声复述道:“请皇上念及旧情,这次切莫再让贱妾好等。”
  皇帝嘴角扯出一丝笑,眼神却带着几分戾气,倚在长榻上的身子却没有丝毫起身的意思。
  青衣男子朝宫娥道:“你且退下罢。”
  宫娥退下后,青衣男子将一杯醒神汤递到皇帝面前,皇帝却像个小孩子似的将头别向一边,低声道:“不想喝,除非你喂我。”
  青衣男子无奈一笑,却真的拿起玉勺轻轻搅着汤水,侧身坐在皇帝身旁,声如珠玉:“你倒是张嘴啊……”
  皇帝低声一笑,迅速夺过青衣男子手上的汤碗,一口气将其悉数灌下,举止毫无丝毫天子该有的肃重威仪,将汤碗随手一放,双手搂住青衣男子的腰身,稍使臂力,将其按到自己身上,朝男子唇上轻轻一啄,道:“珠玉在怀,岂顾瓦砾?”
  男子绝美的脸上露出比三月桃花还灿烂的笑意,轻声喊了一声:“皇上……”
  竟是南地口音。
  皇帝凤眼微微眯起,喘息逐渐加重,长吸一口气,几近粗莽地咬上男子的耳垂,含糊不清地说道:“平日里没大没小,这会儿倒知道我是皇上了?嗯?”修长的手隔着华贵厚重的布料细细摩挲着腰身最细的那处,动作却是温柔。
  男子并不说话,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白皙如玉的手缓缓探入龙袍中,另一只手坦然解开了自己的玉带。
  皇帝情难自抑,哑着声道:“阿霁……”
  侍们见状,皆垂下头去,轻手轻脚将帘子打了下去,默默退出。
  第11章初心
  高官们为百越一事焦头烂额,朝廷一片鸡飞狗跳,徐聘这几日也闲不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
  魏理司近日在理一宗盗窃案。案子起初很简单:外城的一位陈姓百姓于英华坊长柳街仁安典行中进行典当时窃了少量金银财宝。不料正欲离开之际,被当场捉住。本来这种事交给外城的府衙或者内城的府衙处理也就罢了,犯不着闹到魏理司。但是,当铺伙计抓住了人并没有送到府衙,而是私自纠合了几个打手,活生生将人给打死了。据说死去的是一个未及冠的少年,名叫陈青,事发当日,他拿着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块玉前往中城英华坊仁安典行进行典当,途中却生了反悔之意,见伙计疏于防范,遂起了歹意。
  出了人命,这事就闹大了。大魏百年无战事,律法较为宽松,即便是刑僚的重狱里,除却恒帝在位时徐光那起大案子,近二十年来,被判罪死刑的犯人屈指可数。这案子最关键的一点:仁安典行是钟如策的私产。
  外城的府衙因着这一层关系,本想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则混过去,不料陈父不依不饶,每天跑到府衙门口喊冤,吃了几次闭门羹以后,意识到了府衙含糊的态度,竟然托人写了状书,准备进城伸冤。
  外城府衙这才意识到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赶忙以“无才料案”为由,赶在陈父跑到大魏门喊冤之前,将这个案子丢给中城府衙,中城府衙一看这烫手的山芋,又将其抛进了魏理司。
  好不巧,魏理司卿孙浩正好是钟如策的忘年之交,他年纪轻轻能坐上这把椅子,这其中都少不了当年钟如策的加油放水。
  这厢儿子尸骨未寒,那厢伸冤状书如石沉大海,陈父虽是个地地道道的平民,却也知道自己儿子即便有错,却也绝对罪不至死,倔脾气一上来,每日辰时不到,便跑到大魏门喊冤。
  雍军见他是平民百姓,也不敢动粗,只是将他拖走,然而这位父亲很是执着,被拖走了,还来。三番两次,次数一多,就被某日正在望楼看风景的张廷尉看见了,问明缘由后,二话不说,拍着胸脯便应了下来。
  大魏审理案件的司法机构有三个:诏狱,刑僚(六僚之一),魏理司。六僚开设之前,诏狱的地位高于魏理司,通常情况下,只审理圣上亲自下旨的案件,及六僚开设之后,九卿官衔名存实亡,诏狱被刑僚所取代,在职的往往都是闲官,有些官职甚至是空着的。反正大魏有的是钱,不在乎养几个闲官。
  因此,作为一个闲官,张廷尉有时候闲来无事,在诏狱呆烦了,偶尔就会逛上大魏门南边的望楼抒发一下人生情怀,于是便发生了上诉的事。
  若是在以前,孙浩根本不用担心张廷尉这种凑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张廷尉进了大魏府,圣上钦点的。
  孙浩慌了,迫不得已下,忙不迭将陈父的伸冤状书从桌角处重新抽了出来,并私发暗信领府询问下一步该如何审。
  一日后,得到指示:莫慌,该怎么审,就怎么审。
  孙浩瞬间如同吃了定心丸。
  按照大魏律法,魏理司审理案件时,至少需要两个六监的人在场协助审案。
  监司老大的司执也是个人,知道这案子的复杂性,果断把徐聘和另一个少监推了出去。
  徐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监官,朝中动向他却是了如指掌的,得知自己被选入协助处理这件案子时,他的第一反应便是推辞,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