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太史慈(全本)》第 74 部分

  功能 和 功能!郭嘉轻描淡写道:“墨姬内心纯洁,我不想让她的心灵受到一点的伤害,刚才我把张夫人的险恶用心对她稍作透露,她便非常伤心,所以我见主上向我暗示,不要我说话,我便明白了,我当然支走她了。”
  杜远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两人,不明白这两人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呢?
  郭嘉看向太史慈笑道:“主上那本《冀州风云》是否要到我们消灭了袁绍和袁术才发行呢?”
  太史慈笑道:“这个当然,否则这本书一发行,你和墨姬的事情一旦公诸于众,郭图还会上当吗?我还等着他给袁绍传递假消息呢!”
  杜远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两人在说什么。
  太史慈笑道:“这就是我要支开墨姬的原因,我不希望墨姬在以为我们在利用她,张夫人的事情已经够令她伤心了。”
  郭嘉点头叹道:“是啊,墨姬说她对朋友向来以诚相待,比如说红云,谁知道竟然是这种结果。”
  太史慈冷哼道:“英雄每多屠狗辈,市井中的豪侠向来令朝中的王公大臣汗颜。”顿了一顿道:“奉孝不会怪我吧?”
  郭嘉笑道:“主上说的哪里话来?”
  太史慈笑道:“这便好,我看郭图是否可以启程了?”
  郭嘉笑道:“这个当然,今晚我便要他走。我令辛氏家族一个在监狱中当差的手下冒充辛毗的心腹,放他出监狱,两人只乘一匹马,然后到郊外后,假意派上追兵,那人便让郭图先走,要郭图回到袁绍处为他和辛毗报仇,再当着郭图的面假意杀死这人,这戏算是做够了吧?”
  太史慈笑道:“我看最好还是叫上辛评一起演演戏,在这人临死前让辛评将这人咬牙切齿地大骂一番,这样子便真了。我看奉孝装病的事情不必瞒着辛评。”
  郭嘉点头道:“主上言之有理,若是如此,我们是不是还要这人编造一个谎言,告诉郭图辛毗已经被秘密处决呢?”
  太史慈道:“这个自然,作戏作全套,否则怎么可骗得过满肚子鬼蜮伎俩、惯会算计别人的郭图呢?”
  郭嘉笑道:“只是这样,辛毗就要在监牢中多呆一段时间了,”
  太史慈冷哼道:“这蠢蛋差点要了郭嘉的性命,现在让他在监狱众多呆一段时间有何不可?就当是面壁思过了。”
  郭嘉笑道:“主上已经是大发慈悲了。”
  一直c不上话的杜远想起一事道:“齐景林的身份已经背辛评知道了,没有关系吧?”
  太史慈笑道:“真难得,你这家伙居然学会动脑筋了。”
  郭嘉则胸有成竹道:“辛氏家族因为辛毗的事情已经对我们言听计从,算是我们的人了,否则主上也不可能让辛评知道我装病的事情和今晚的行动”
  太史慈笑道:“这个自然,不过我看奉孝不妨向辛评稍加透露对甄氏家族的不满。”
  郭嘉眼睛亮起来道:“我明白了。”
  太史慈笑道:“辛氏家族不是一直想要替代甄氏家族吗?我现在就给他这个机会。只要他一知道奉孝和甄氏家族的关系不那么亲密了,他哪还不蠢蠢欲动起来?”
  郭嘉点头道:“辛评是聪明人,知道我是在装病的话,就应该知道主上另有所图,而且是在防范甄氏家族,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只会严守秘密的。”
  太史慈笑道:“我会让辛评尝到一些甜头的,即便是甄氏家族今后全力经商,我也不希望甄氏家族一家独大。”
  郭嘉点头应是。
  太史慈站起身来,笑道:“我看奉孝现在还是现在还是想一想怎么装病吧?待会儿大家吃完饭,都会来看你的。算计郭图,那是晚上的事情。”
  郭嘉闻言一楞,苦笑道:“我的身体就那么脆弱吗?不是装死就是装病?难道就没有健康的时候?”
  杜远早就被两人弄得晕头转向,可是却不好意思走,现在见两人已经说完话,松了一口气,才站起身来,听见了郭嘉这番话,才嘻笑道:“郭嘉先生哪里不健康?若是不健康,刚才主上和我哪里会在门外站那么半天?”
  郭嘉闻言,不禁脸红了起来,一向口齿伶俐的他,经过那么多的唇枪舌战,大风大浪,今次却破天荒的反击无力。
  直到杜远逃出门外,郭嘉才对杜远笑骂起来。
  太史慈忍俊不禁,心中却畅美地叹了口气:长路漫漫,但是自己的争霸之路却越见精彩和光明!
  第二部 天下 第一卷 第一章 开局
  公元一九二年,冬,冀州,邺城。
  窗外大雪纷飞,却奈何不了书房内温暖。太史慈此时正端坐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看着冀州别驾是仪送来的重要公文,脸上时时浮现出微笑。显然是对现在的形势满意非常。
  此时的太史慈已经全情投入到自己的奇异的生命中去了,所谓“英雄见惯亦常人”,昔日那些在后世令太史慈敬畏不已英雄人物一个个在太史慈的面前败下阵来。太史慈已经成为了天下诸侯心中的恶梦,只要与之交手的人都会变得一蹶不振,难以翻身,袁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才只几年的时间,寒门出身的太史慈就已经成为了三州刺史,而且还开创了新“五德终始说”,其手下谋臣猛将云集,更握有将近四十万的精锐士兵。一跃而成为中原大地的霸主。而且还有越变越强的趋势。
  青州、冀州、兖州三州各有不同,原本难以统一治理,但是在将近半年的改革之后,兖州与冀州亦渐渐走上正轨。只是害苦了那些世家大族。
  首先向世家大族发难的就是太史慈新任命的兖州别驾伊籍,此君初到兖州就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打压世家大族。
  原本兖州的世家大族对于太史慈用武力打残四世三公众望所归的袁本初、用胁迫手段赶走刘岱的事情就有诸多的不满。所以伊籍这个兖州别驾单枪匹马来到兖州,世家大族岂会把他放在眼里?早就准备好了千般手段要难为伊籍,令其知难而退。
  岂知伊籍根本就未理会他们,要知伊籍这些年来在青州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青州的世家大族打交道,对世家大族的弱点是了如指掌。
  故此,伊籍在到兖州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臧霸大军放弃对黑山军的追击,美其名曰,长途奔袭,大军劳累,要休整一段时间。如此一来,黑山军得以喘息之机,于是在整顿军心士气后,避开臧霸大军,向西挺进。
  伊籍此时发出公告,黑山军声势浩大,要收拾黑山军必须得到兖州世家大族的“支持”才行,而伊籍所谓的“支持”就是要世家大族交出手中的族兵,说是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黑山军,并且承诺绝对不向兖州的世家大族索要粮草,一切费用由青州自己解决。
  那些世家大族哪里会把伊籍的话放在心上,对此公告嗤之以鼻,依旧我行我素,花天酒地,毫不在意。
  伊籍早就知道是这种结果,于是马上令臧霸大军对黑山军展开新一轮的攻击,不过这回攻击的目的并非是歼灭又或者是击溃,而是驱赶。
  在青州军方强大的情报系统的协助之下,臧霸大军总是能非常轻易地找到黑山军的的确切位置,开始对黑山军进行虚有其表的“强大攻击”,每一次都把见到了青州军就变成惊弓之鸟、全无与之一战之心的黑山军吓得抱头鼠窜,亡命逃跑。
  渐渐地,黑山军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即是青州大军似乎非常乐意他们向城市方向逃窜,而很不喜欢他们在深山老林中躲起来。只要黑山军一决定躲到大山密林中去的时候,肯定会受到青州军狠狠的攻击。若是向城市方向逃去时,则是全无阻碍。
  面对如此清晰的放生路线,黑山军居然在初期不敢尝试,毕竟已经被青州军打寒了胆子,生怕那是陷阱。这时,因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部队,在黑山军中备受排挤嘲笑的张燕站了出来,冷静地想黑山军的头领们分析了形势,令他们明白了太史慈在成为兖州刺史后的首要敌人并非是黑山军,而是兖州的世家大族,这是从青州改制得到的结论。所以青州军现在这么做的行为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要驱动他们去攻打兖州的世家大族,所以说黑山军暂时是安全的。当然,前提是黑山军要完全按照青州的给他们留下的逃跑缺口前进才行。
  张燕的分析令走投无路的黑山军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向,而张燕也由此在一次确立起了自己在黑山军中的位置,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毕竟有了说话的份量,而且手下从新开始聚集人马。
  旋即,黑山军展开了对一些兖州中小城市和世家大族庄园的攻击,在以张燕为先锋的旋风似的攻击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庄园被黑山军洗劫一空,而世家大族也被黑山军打得叫苦不迭。
  虽然黑山军并非是青州军的对手,但是黑山军本身也是天下少有的精锐,虽然因为长时间身为流寇的原因,使得黑山军有虽然勇于作战,但却容易在战败后丧失军心士气的特征,不过天下间能与之抗衡的军队寥寥无几。
  故此,兖州那些因为黑山军屡屡败在青州军手中,而对黑山军的战斗力轻视起来的世家大族马上就尝到了苦果。仓促组织起来的农民兵哪里是黑山军这种百战余生之徒的对手?只能平白的为黑山军送上了大量的装备,更有许多的农民兵在投降给黑山军后索性就加入到其中。
  黑山军更因为打垮了许多的世家大族而实力大增起来。
  此时的兖州,太史慈和伊籍故意放任自流。而历史上的主人曹c此时却在广陵安身立命,更有向南发展、与扬州刺史刘繇联手的趋势,哪里会去管兖州,原来的兖州刺史刘岱此时已经被自己的父亲刘方召回到东莱美其名曰继承家业,其实是不想让这个儿子在外面为刘氏家族惹祸倒是真的,今后的人身自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心和能力去管兖州的事情?原来的泰山太守鲍信此时也已经和曹c兵合一处,再也不会去管兖州的任何事情,即便是想要管,睿智的曹c也会阻止他的,因为这明显是太史慈的地盘,老虎p股摸不得。若是说袁绍的话,打死他在短时间内也不敢来c手兖州的事情,定多用一点y谋诡计而已。袁术的话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袁绍的全副精力现在仍然在荆州的身上,虽然从正面攻击荆州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但是袁术无疑想要绕道扬州,占据江东,而后图谋荆州,这从他屡屡向扬州方向派兵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袁术想要向中原伸手,他的第一目标也应该是徐州,而非是有太史慈大军占据的兖州。
  最后只剩下了一个陈留太守张邈,这人是出名的胆小鬼,要他组织力量去遏制黑商均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故此,兖州的世家大族此时根本就是一盘散沙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打败仗才怪呢。
  那些十分倒霉、被伊籍作为驱赶黑山军第一目标的世家大族被急于找到生路的黑山军杀得叫苦不迭,万般无奈下,只好去向伊籍求援,伊籍这时候当然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比原来苛刻得多的要求,首先族兵必须全部交给伊籍,其次,这些族兵的粮草必须由这些世家大族提供,一直到兖州战事结束以后。
  这时候,这些世家大族哪里还有什么话好说?当然积极配合伊籍,虽然这是在他们的心头割r,但是总好过被黑山军灭族吧?
  大批的军粮和族兵迅速的积累到了伊籍的手中,伊籍却不急着出兵,美其名曰要整顿军纪,其结果就是这些族兵大部分因为“检查不合格”而被恢复了自由身,要他们去务农。
  因为兖州现在有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所以这些原本无地可种的农民兵变成了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而伊籍又来了个顺手人情,把那些世家大族提供的军粮送给了这些自耕农,作为他们过冬的粮食。如此一来,兖州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遭到了初步的破坏。
  最可笑的却是那些世家大族在兖州战事结束后才发现,自己控制的农民少得可怜,根本无力耕种那么多的土地,而伊籍又趁火打劫,提出了土地变卖的政策,迫使世家大族变卖土地。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第一批世家大族的屈服进一步削弱了兖州世家大族的力量,而黑山军也在这其中获得了许多的好处,渐渐地有点恢复往日气象,如此一来,那些未屈服的世家大族就更惨了,原本有些不知道黑山军厉害的世家大族在和黑山军交过手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万般无奈下,唯有有样学样,向伊籍屈服了。只是作为第二批和伊籍合作的世家大族,被伊籍打压地更加厉害。
  经过黑山军和伊籍地双重打压,兖州的世家大族在实力大损后,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虽然在短时间内他们的实力仍然强劲儿,但毕竟时日无多了。
  早就知道是这种结果的太史慈早在成为兖州刺史不久后,就在青州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经过这次考试,大量的优异人才脱颖而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王宝在青州各地建立的平民学校中的子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临淄五德院中的学生,虽然那其中还有许多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但是在太史慈的洗脑政策和长子继承制的作用下,他们的思想已经开始脱离他们的家族利益了,更加趋近于寒门子弟。
  这些考试优异者马上被送往兖州,在伊籍的安排下占据了兖州政府的各个要职,虽然这遭到了兖州世家大族的反对,但是无奈臧霸大军的“y威”,再加上改制之后,政府内部各部门分工极为明确,有许多的部门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才可以胜任,而这些知识哪里是世家大族子弟所能掌握的?唯有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族与州郡事务无缘。至于他们提出的那些反对意见马上被青州以管宁为首的大儒们用新“五德终始说”口诛笔伐反驳了回去,他们哪里还敢出声呢?
  随着兖州局势的稳定,黑山军终于再一次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一九二年的冬天因为黑山军何去何从的问题发生了内讧,张燕再一次表现出了超强的收束乱局的能力,他迅速地消灭掉了在黑山军中反对自己的人,白绕等人纷纷身首异处。随后,张燕领着剩余的五万黑山军向兖州别驾伊籍投降,伊籍大喜过望,接受了投降,并且对黑山军进行了整编,队张燕承诺这支军队还归他所有,不过要张燕亲自去冀州拜见太史慈。张燕当然是满口答应。
  太史慈此时手中拿着的正是伊籍派人送来书信,在说明这件事情,张燕的能力太史慈是知道的,以前一直总觉得臧霸大军虽然人才不少,但是少有出谋划策之人,虽然臧霸本身就不错,但是只靠他一个人总有点势单力孤,现在有张燕在,那就不一样了。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在见到张燕后把张燕的心稳定下来,要他真正的对自己臣服才行。唯有这样,张燕才会全力协助臧霸。
  放下了伊籍给自己送来的信件,太史慈又拿起了鲁肃给自己送来的信件。这封信就写得有趣多了,其中充满了各种暗示,到底是聪明人写的东西。
  鲁肃开篇就向太史慈祝贺郭嘉回青州“养病”这件事情,那当然不是说鲁肃也像一般人那样,认为太史慈是在防备郭嘉,而是一眼便看穿了太史慈送郭嘉回青州的目的乃在徐州的身上,旋即,鲁肃在信中提出要求,希望太史慈派大将到幽州来。
  太史慈觉得很奇怪,因为鲁肃手下有虞翻这等文武兼备的人,为何还要向自己提出要求,要知若是轮到武功,虞翻的本领绝对超过张合,比孙策都要略高一筹,虽然不可能是赵云的对手,但也是天下有数的高手,说到计谋,乃是鲁肃级别的人物。
  看到后面才明白鲁肃的良苦用心,原来鲁肃认为令虞翻回青州更有作用,那即是说,谋夺徐州的主力阵营已经被确定,郭嘉加上虞翻还有一个张昭,内政外交军事面面俱到。这样的阵容想一想就令人感到可怕。而且这个虞翻不日就会来到冀州。
  太史慈当然知道鲁肃的意思,这是要自己亲自收服虞翻,毕竟自己才是虞翻的主公而非鲁肃,鲁肃当日出兵匆忙,自己连和这虞翻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这个虞翻日后将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自己不可以像历史上的孙权一般令其埋没。
  对于徐州,太史慈唯一比较在意的就是曹c的动向,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怎的,太史慈觉得两人都在回避见面,虽然曹c和自己时常有书信来往,但是只谈风月,不谈政治,感觉两人亲近依然,却终隔一层。
  太史慈知道自己一直不给曹c发展的机会,就是不想和曹c日后刀兵相向,太史慈想要看的曹c并非是“乱世之枭雄”,而是日后协助他治理天下的“治世之能臣”。
  不过曹c就未必会这么看自己了,现在依然对汉室忠心耿耿的他只怕也在怀疑自己的用心呢。
  太史慈摇摇头不去想他。
  鲁肃的信后面还写道了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交战问题,公孙瓒现在反而是咄咄人,刘虞却举棋不定,不过最难做人的却是刘备,一面是自己的皇室宗亲,另外一面却是自己的师兄弟。按照历史的进程看,公孙瓒最后消灭掉了刘虞,不过有刘备的变数,那就不一定了。未来会怎样呢?太史慈很期待。
  桌子上还有其他的公文,但那都是冀州内部的事务了。有是仪在,太史慈原也不用过于费心。这半年来,是仪已经在冀州站稳了脚跟,没有人在其他的能力有半点的怀疑,即便是太史慈离开冀州,是仪一样可稳定冀州的局势,而青州科举考试的另一部分人才才当然是被送到了这里任官,而且由于太史慈在冀州的原因,是仪可以放手施为,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完成了伊籍在兖州做的事情,冀州世家大族的族兵完全被变成了自耕农。
  甄氏家族当然全无意见,毕竟张夫人的把柄还在太史慈的手中。甄氏家族没有意见,别人就更不敢出声了,随即,是仪开始在冀州大量兴建平民学校,开始了对未来冀州洗脑。
  看着满桌子的公文,太史慈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凭窗而立。
  敲门声起,太史慈头也未回,淡然道:“进来。”
  门开,身后脚步声起。
  太史慈头也未回道:“是仪,外面很冷,还不快进来?”
  身后的是仪一点都不奇怪太史慈为何知道是自己来了,对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公,是仪唯有深深的敬畏。从在当年临淄相逢时候起一直到现在,太史慈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威严,这种变化令是仪对太史慈全心臣服。
  太史慈转过身来,笑着看向是仪道:“是不是有贵客到了?到底是张燕,还是虞翻?”
  第二部 天下 第一卷 第二章 远瞻(上)
  听到太史慈的话,是仪的脸上露出笑容,对太史慈笑道:“主上这回猜错了,这两个人是一起来的。”
  太史慈丝毫不以为忤,失笑道:“双喜临门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谁知道这两个人来得这么齐全。”
  是仪笑道:“这种事情是很难得,对了,主上,现在已经是中午,您还没有吃饭,要不要先吃过饭后再接见两人?”
  太史慈摇摇头道:“那倒不必,我看他两人也还未吃饭,不如就叫他两人来,和我一起吃吧。”是仪应了一声,转身便要走。太史慈却叫住他,想了想道:“你去把张合和高览叫来,我有事情找他们。”
  是仪点头,又忍不住道:“主上要对外用兵吗?不过属下却觉得现在用兵并不妥当,毕竟冀州初定,而青州为了应对冀州和兖州的消耗,已经消耗甚多,现在实在不易妄动刀兵。”
  太史慈看了是仪一眼道:“你终是内政人才,对于军事不甚了解,你以为鲁肃把自己的得力助手派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
  是仪不明所以地看着太史慈一脸的茫然,太史慈笑道:“算了,我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事情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要把张合和高览两人派到鲁肃那里去协助鲁肃对幽州用兵。”
  是仪的脸上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旋即奇怪道:“为何主上不派赵云将军去呢?”
  太史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去答他,那原因当然和公孙瓒有些关系,毕竟赵云乃是公孙瓒的旧将,赵云虽然对公孙瓒有诸多的不满,但毕竟有一份情意在,把赵云派到那里是会令赵云难做,对于鲁肃的整个北方局势的调动也有诸多不利的地方。最关键的事情是一旦公孙瓒兵败身亡,不管赵云有没有对公孙瓒动手,赵云的名声都会受到损害,这是太史慈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太史慈深深知道,在这乱世,勇猛效死的军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青州军制领先于整个时代,但是有一样东西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那就是英雄崇拜,在青州,说到令青州军死心塌地佩服的就是他太史慈,这许多年来,“青州战神”的称号已经成了青州军的一大精神支柱,可是太史慈却知道,自己身为上位者,虽然日后战争会日趋频繁,但是在战场上亲自动手的机会却会越来越少。“青州战神”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概念存在在士兵的头脑中,这并非是什么好事。
  所以太史慈知道青州军需要一个新的崇拜对象,这个对象不但和自己在武功上相差无几,而且只要一提到这个人,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自己,这样,在青州军中就会有两位军神级的人物。
  这个人的最佳人选当然是声名鹊起的赵云。
  只不过赵云现在的声望还不够,虽然赵云与吕布交过手而不落下风,但是在其后,赵云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虽然在冀州扮成强盗抢劫粮食那一回杀将如j,但是这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
  现在冀州已经在自己的控制之内,这件事情已经再没有保密的必要,正好自己正让一群人为了郭嘉和墨姬的事情而编写什么《冀州风云录》,赵云当然就是这本书中当仁不让的第二男主角了,相信这本书一旦被播出、售卖,赵云马上就会成为在三州家喻户晓的人物。
  当然这事情还很远,那要到袁绍上了自己的鬼当后才可公之于众的事情。现在太史慈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要赵云跟随自己多上战场,给赵云多一些表现的机会,所以太史慈绝对不会把赵云派到鲁肃那里。
  至于说到赵云颇具好感的刘备,太史慈则没有考虑,因为赵云这人一旦认定明主便会对其忠心耿耿,决不会变心,因此太史慈对赵云有着绝对的信心,而且郭嘉也向太史慈说过,因为刘备那个甘夫人和三星玉美人的典故,赵云对刘备的印象大不如从前。
  是仪见太史慈不说话,便一躬身要出门,却再一次被太史慈叫住,后者笑道:“对了,最近甄氏家族有什么动静?”
  是仪想了想,摇摇头道:“甄氏家族倒是老实得很,自从五万族兵完全交给我们处理后,今天那个甄俨来找属下,更主动的提出了变卖土地的要求。最奇怪事情的是,我已经再三表示先在冀州府库中没有着许多的钱财可购买他们的土地,但是甄俨却表示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甄氏家族先行把土地交出来,供原本属于甄氏家族那些无地可种的族兵耕种,倒也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太史慈闻听此言,心中冷笑: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张夫人知道自己对她的印象,而且在防备她,所以才有现在的举措,虽然从短时间看,甄氏家族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却可赢得很多的长远利益,就比如现在,自己明明知道张夫人诡计多端,但是却仍忍不住要感谢一下张夫人。
  看来不给甄氏家族一点好处,还真是说不过去呢!
  正在想着,是仪又道:“我看甄氏家族这么积极还跟辛氏家族有关系,现在辛氏家族有很多的地方和甄氏家族对着干。”
  太史慈若无其事道:“这没有关系,我现在要做的是剥夺世家大族对土地的控制权,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辛氏家族也是一样,我看有辛氏家族和甄氏家族唱对台戏也不错。让他们闹去罢吧,是仪你给我牢牢守住冀州,这才是最重要的。”
  是仪点头,见太史慈再不说话,便出门去了。
  不多时,自有丫鬟进屋准备午饭,一时间,摆上了几道菜和四副碗筷。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太史慈才觉得肚饿,连忙坐下来据案大嚼起来。正狼吞虎咽时,却见是仪引着两人走进屋来。
  太史慈抬头看时,就见走在是仪右边的人乃是一个身材高瘦的汉子,还未看清楚生得什么模样,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整个人好像是在脚底下安装了弹簧一般富于弹跳力,抬头看着人的长相,一张白皙的脸上留着两撇胡子,最令人难以忘记的却是这人的剑眉居然向下斜。弄得原本英俊不凡的脸有点y沉的感觉,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眉毛使得此人的气质在轻灵飘逸中显出稳重的感觉。
  左边的那人则更加引人注目,不仅身材和太史慈差不多高,而且身上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那种文质彬彬中流露出丝丝霸气,不由得使人产生错觉,总觉得在此人的身上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向外散发,令人忍不住被其震撼。有内而形之于外,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气质吧,使得这人原本很平凡的面孔显得异常的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不问可知,右边的人乃是张燕,而左边的人则是连路素等人也深为折服的虞翻。
  太史慈长身而起,大踏步走向张燕,笑道:“张燕将军,我在这里已经的等候你多时了。”说完这句话后,又向另一侧的虞翻亲切的打了个招呼。
  虞翻本就知道张燕乃是新近投降的敌人,所以太史慈不理自己先向张燕打招呼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是现在见太史慈在好言安慰张燕的同时居然还向自己打招呼,不由得暗赞一声:自己的这位第一次见面的主上还真是心细如发。连忙向太史慈施礼。
  张燕却被太史慈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起来,颇有受宠若惊之感,不知道对太史慈说什么。
  太史慈却丝毫不以为意,招呼三人坐下,让他们陪自己吃饭。
  是仪跟随太史慈的时间最长,当然知道太史慈生性不拘小节,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对自己的属下亲如兄弟,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当然在说的公事的时候,自然是威严如山。故此毫不客气坐在了太史慈的边上,乃起碗筷便吃。才吃了两口,就发现张燕和虞翻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好像自己的脸上长了什么东西,不由得放下碗筷,在自己的脸上摸了一把。
  三个人这呆头呆脑的样子令太史慈忍俊不禁,连忙笑道:“你们站在那里干什么?还不随我一起吃饭?”
  两人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坐了下来,学着是仪狼吞虎咽起来。
  此时太史慈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便亲自为三人夹菜,是仪坦然接受,张燕很不自然,但也恭恭敬敬地接了。虞翻在接了太史慈夹给自己的菜后,对太史慈笑道:“主上,我在鲁肃大人那里就已经听说过主上的种种与众不同之处,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太史慈当然知道虞翻的意思,笑道:“仲翔(虞翻的字)你莫要听子敬那小子胡说,什么事情到了他的嘴里就变得堂而皇之起来,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大道理?我早就知道仲翔乃是奉孝一流的人物,这又非是办公时间,还是随意一些好。”
  虞翻的双眼马上闪亮,显然对太史慈又增加了几多好感,更因为太史慈的话中暗示出在他的眼里自己和郭嘉相差无几的意味。郭嘉是什么人?青州第一军师!自己又是什么人?虽然虞翻从不认为自己的才能比郭嘉差,但是毕竟自己的资历尚浅,当然难以和郭嘉相提并论。
  可是太史慈偏偏却摆出独树一帜的架势,更一语说中了虞翻的性格,令虞翻心中十分感激。
  太史慈看了看依然有点紧张的张燕笑道:“在这人世间,人和人自然会分成三六九等,毕竟各有各的出身,当然难以做到公平,不过有一些事情却是人人平等的,比如说像是吃饭喝水睡觉,这些事情不管你的身份有多么高贵都一样要办,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上下之分,虽然吃的东西可能不同,但是都得用嘴嚼,所以没有什么放不开的。”这一番话原本是说给张燕听的,却直接说到了虞翻的心里,听得虞翻连连点头。
  太史慈就知道是这种结果,在历史上,这个虞翻连孙权都敢骂,可见放浪形骸到何种程度。有一次为了拒绝孙权给他倒酒,这位仁兄直接倒在地上耍酒疯,等孙权走过他身边后,这小子马上站了起来和别人谈笑风生。弄得孙权大动肝火,差点抽出宝剑来砍他。不过若是这虞翻看得起的人他可是尊敬得很,看样子这个虞翻是对自己心服了。
  另一边的张燕闻言,身躯一震,因为太史慈的话想起了一些事情,太史慈像是看穿了张燕的心思般,笑道:“其实只要不夺走别人吃饭睡觉的权利,这天下就太平了。”听得张燕这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连连点头。
  太史慈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的走入了张燕的心里,看着张燕笑道:“我就知道张燕将军明白这个道理,才会要宣高兄给黑山军机会的。”
  张燕闻言低下头去,心中却想道:给我机会?我看是借我们黑山军之手对付兖州的世家大族才是真的。
  太史慈当然知道张燕心里想什么,笑道:“我给你看一封信。”言罢,站起身来从自己办公的桌子上拿起一封信,递到了张燕的手中。
  张燕不明所以的接过信来,一看才知乃是一个月前臧霸给太史慈来的信。那时候正好是黑山军内讧的时候。张燕打开信仔细看去,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原来在那时,青州军中有不少人的意见认为黑山军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应该由臧霸率领大军尽早消灭,不过臧霸却独树一帜,认为张燕乃是当世豪杰,既然可以看得出前一段时间伊籍对黑山军的利用,自然也可以看出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以张燕的智商,黑山军的投降根本就是指日可待。
  张燕这才知道那时黑上军已经在鬼门关前过了无数回。看来黑上军现在还存在应该感谢臧霸。
  太史慈沉声道:“这一点其实在我青州军与黑山军第一次交战的时候,我就已经料到了。因为战败的黑山军根本无处可去!”张燕闻言抬起头来,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对张燕道:“黑山军不可能去投靠袁绍,因为仇怨太深。更不可能去投靠曹c,对吗?”
  张燕闻言身子一震,太史慈说出的两个答案正是黑山军发生内讧的原因。
  太史慈紧紧盯着张燕道:“将军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若是投降给曹c,曹c马上就会把你等绑缚起来,给我送到冀州来,没错吧?”
  张燕终于败下阵来,垂下头去,心服口服道:“主上明鉴,小将当时就是这个意思,可惜其他人却不愿意与主上和解,非要投靠曹c,完全无视由冀州到徐州冲破臧霸将军的阻挡有多么的艰难,属下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唯有发动兵变。”
  太史慈的嘴角逸出一丝微笑道:“那些事情都过去了,张燕你和黑山军新的命运即将要开始了,我希望你能和臧霸将军好好相处。”
  张燕点头应是,神情中有说不出的坚决。太史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张燕说道:“莫要以为兖州就此太平了。以后你和宣高兄还有得忙。”
  张燕闻言马上明白太史慈指的是逃走的袁绍和实力强劲的袁术,沉声道:“张燕晓得了。主上就放心吧。”
  太史慈点了点头,便招呼三人接着吃饭。不一时,四人饭饱,太史慈见张燕的脸上有困顿的神情便要是仪安排张燕去休息。自己则和虞翻走出房门在院子里散步。
  此时下了半天的大雪善解人意的停了下来,两人并肩而行,谈天说笑,听着脚底下因为踩在雪块上而发出的咯吱声,说不出的舒服。
  虞翻笑道:”主上真是厉害,三言两语便令那张燕心服口服。从此我青州又多了一员猛将。更为主上谋夺徐州、诱骗袁绍增添了把握。”
  太史慈淡然一笑道:“早就知道瞒不过你,现在我青州和兖州已经把徐州包围起来,臧霸大军更作出了要向徐州移动的态势,我想袁绍不上当都难。”
  虞翻点头道:“的确如此,主上令奉孝先生回青州给袁绍造成上下不和的假象,而且青州大军分散,臧霸大军又向徐州前进,这种种情况,袁绍不同心才怪呢。我看袁绍定要在张燕的身上再吃一个大亏。”
  太史慈笑道:“仲翔知我。”
  “不过,”虞翻沉声道:“我却以为主上不应该在冀州静观时局,而应该主动出击,这样诱骗袁绍的把握更大。”
  太史慈大感兴趣道:“哦,说来听听。”
  虞翻沉声道:“我以为主上应该出兵长安!”
  第二部 天下 第一卷 第三章 远瞻(下)
  “出兵长安?”太史慈闻听虞翻此言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虞翻见太史慈在玩味自己的话,连忙道:“从现在天下的局势来看,主上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中原的霸主,表面上看去似乎风光无限,但其实再往下走则是步履维艰。”
  太史慈没有想到虞翻竟然会得到这样一番结论,带着期许看向了虞翻,虞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道:“不知主上有没有想过,在夺得了三州之后,我们今后对外用兵的口实是什么?毕竟不可师出无名。”
  太史慈闻言笑道:“我知道仲翔的意思了,你是要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吗?”
  虞翻没有想到太史慈的思路这么快,身躯一震道:“主上高明,原来主上早已经胸有成竹,虞翻这事多嘴了。”
  太史慈闻言心中惭愧,暗道我哪有这个本事,这仅是历史结论罢了,摆摆手道:“仲翔莫要如此说。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知道是一回事,找到时机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人世间每多眼高手低之辈。”
  虞翻见太史慈全无半点骄色,心中欢喜道:“主上言之有理。”
  太史慈冷笑一声道:“说穿了,大家玩得都是狐假虎威的把戏,只不过这只老虎是纸老虎罢了。我太史慈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结束乱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心只想着把权力把持在自己的手中。”
  虞翻点头道:“的确如此,时至今日,汉室江山早已经风雨飘摇,大汉皇帝的命令没有一个是出自自己的心愿,完全由权臣c纵。”顿了顿,不好意思道:“其实在开始时,属下以为主上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是到青州后,特别是研究了主上的学说和改制,才发现主上考虑的乃是这天下的长治久安,或许主上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但是主上站在这高位上却不是单单为一己之私利,更多是为了这天下,否则主上就不会坐在一般人看来打击世家大族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所以属下以为,主上不管站在什么位置上都不为过。”
  太史慈身躯一震,自然听出了虞翻话中的意思,这个虞翻大概是第一个隐隐约约自己要对汉室取而代之的人,更不得不承认这个虞翻胆大包天,竟然可不把汉室放在眼里,由此也可直到这个虞翻对自己已经是推心置腹,否则绝不会说出这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