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佚事》第 4 部分

  王可宗却笑道:“开玩笑!开玩笑!好了,时候不早,请大人吃个便饭!”
  李春烨随着立起,随即又坐下:“我倒是有一事,想麻烦知县。”
  “用得着小弟的,大人尽管说!”王可宗跟着坐下。
  “是这样,你知道,我家那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不成样子。儿孙又多,不够住。我想新盖一下,皇上还赐了木样……”
  “哦——”王可宗惊呆了好一会儿。“好啊!好啊!有这等好事,我等脸上也光彩,全县百姓脸上都光彩!真是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我想盖在城里,可一时不知哪儿腾得出地基。你县太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知有没有听说。”
  “嗯……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先吃饭吧,先吃饭!”
  刚上桌,酒还没添杯,才从堂上到餐厅这么一点时间,王可宗就想到一个主意。这些天正好有个棘手的案子。“雷半街”的雷家,有三兄弟,陆续分家,但除了大哥,他们仍然与父母住同一幢房子。母亲什么事都偏着小弟,二哥很不满。大哥自己建了新房搬出去,二哥将大哥留下的猪栏买下。猪栏旁边还有一块空地,堆满石头。二哥心想,干脆与弟弟两人将空地平分,自己再建一个猪栏。二嫂谢氏,趁闲着将空地的石头搬开。母亲发现,出面阻止。从外面回来的小弟帮着母亲骂谢氏,谢氏哭成泪人儿。二哥回家见妻子眼泪不断,问明原委,火冒三丈,冲去找小弟评理。小弟认为这块地二哥不能再分,因为他已经得到大哥的猪栏,占走一块地;而二哥认为大哥的猪栏是他花一百两银子买的,另当别论,两人大吵,互不相让。争吵中,一个c锄头一个c柴刀,打得你死我活,幸亏邻居及时劝开,闹到公堂。清官难断家务案。王可宗也为难,只能劝他们以和为贵,互礼互让,协商解决。可他们根本不让,根本不想协商,异口同声要求知县公断。他怕断不公反而惹出人命案来,因此采取拖的策略,请他们先回家,择日公断。他想英雄气短,时过境迁,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们自然会重归于好。哪知他们仇怨日深,非要断个一清二楚不可。隔不了几日,他们就吵到县衙。而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一刀切下三面光的断法。李春烨进门之前,他还跟县丞商量,要尽快想出个妥善法子,不然明天他们又要来闹,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现在一急,他突然想出一条妙计:何不建议他们索性将此地卖了平分银两?把从大哥那买的猪栏也退出来,兄弟三人平分。这样既调解了雷家三兄弟火烧p股的纠纷,又解决了李春烨的燃眉之急,一刀四面光。
  福建以前是闽越族的地方,客家人后来陆续从中原迁来。泰宁以前蓝、雷、钟姓人家很多,“雷半街”就是说雷姓占那条街的一半。如今,全县雷姓总共也没几家,他们兄弟怎么还不和睦呢?要是平时,李春烨肯定要感慨一番,自己不出面也会建议合适的人出面劝和。可现在他急于要地基,忙于叫好。王可宗马上叫人通知雷家三兄弟下午到县衙来听公断。
  雷家三兄弟个个愿意接受这一公断。不仅如此,其母又生一计:索性将整个院子也一起卖了,分头到别处新盖房子,让这几个冤家不再聚首。对此,三兄弟居然也纷纷表示赞同。
  何以渡潇湘 九(1)
  上午,雨下得淅淅沥沥,李春烨还是打算到江日彩家走走。回来几天了,天天忙着福堂的事,亲朋好友都没去走走。有些人找上门,也没空多坐坐。其他人也罢,江日彩家不去说不过去。今天上午,刚好没要紧事,要赶紧走。不然,说不定又冒出个什么事来,走都走不开。吃了饭,拿了伞,正要撑开的时候,却有两个后生挤一把伞连奔带跑直往他家大门冲来。他收了伞,闪了闪,让两个后生跳上屋檐台阶。
  “爷爷……爷爷!”后生收了伞,发现李春烨,先后叫道。李春烨愣了,认不出是谁。“我们是英仂的弟仂!”
  英仂是江英,江日彩的四女儿,李春烨的三媳妇。李春烨连忙赔笑:“舅仂啊,大亲哟!厅上坐!厅上坐!”
  按规矩,双方得跟小孩称呼,也就是江英的两个弟弟跟她儿子称李春烨为爷爷,李春烨得跟她儿子称他们为舅舅。说“大亲”,那是赔罪。李春烨进而说:“孩儿长得快。后生认老的易,老的认后生难啊!我又很少在家,莫怪!莫怪哟!外婆身子可好?”
  “好哩!”其中一个后生答道。他们两个像双胞胎样难分仲伯。“她说,等爷爷安闲下来,请爷爷过去吃餐饭。”
  “好哩好哩——!我刚刚正想过去你家哩!”李春烨说着说着发觉这话真的跟假的一样了,索性不说,改而泡茶,并教导两位后生。“茶叶要好,烧水也非常讲究。苏轼说,水刚开时泛起蟹眼大的气泡,再过一会儿就有鱼眼那么大,发出松涛一般的声音。水开到这种时候最好。茶叶要在水中浮悬转动,像轻飘的雪花一样……”
  “我们是粗人,哪有那么多讲究。口渴起来,乞丐摸到银子样的……”
  “你们两个,认真看来还是有区别啊!”
  声音更亮的抢先说:“我更小,小一岁多,叫江复,更贪玩,晒更黑。他是我哥,叫江豫。”
  岂止更黑!满脸痘痘,跟丹霞岩一样没点儿光滑。江豫点了点头,表示对江复的说法认同。他急切说:“爷爷,我们找您有事。”
  “哦——,快说!”李春烨忙着听,忘了斟茶。
  江豫、江复兄弟找上门来,是为着修鬲岭路的事。这事说来话长,但李春烨一经点题就明了。
  福建开发很迟,唐以前乏善可陈。泰宁也一样,到五代时王审之入闽,还“榛芜垣野,烟火仅百家”,到北宋“民户三万,岁出赋万缗”。宋时,人文也昌盛,出了叶祖洽、邹应龙两个状元,还有二十多名进士,令人刮目相看。然而,这以后一蹶不振。整个元代,没一个进士,只出几个举人。进入大明,没什么改观。究竟为什么呢?如何才能重振泰宁科举?泰宁人,包括来泰宁做官的都伤透了脑筋。原来,县学明伦堂建在礼殿之东。洪武年间(1368—1398),知县定定觉得它太破烂,重建于礼殿之北。而这受地势限制,殿堂呈相压之象,檐宇相蔽,显得昏冥郁塞。正统年间(1436—1449),教谕李卓认为学宫位置不行,坏了泰宁科考的风水。于是,号召全县集资,在旧址重建明伦堂。可这并不济事,此后八十年仍无进士,仅四名举人。嘉靖年间(1522—1566),邵武知府潘旦也为泰宁着急,找出问题在于学宫位置不对,该迁个好地方。哪地方好呢?城里城外寻一遍,他相中秀峰连叠、绿水环绕的蓦湖坳。有人异议,说那附近是乱坟场。潘知府斥责道:“我们都是孔圣人的弟子,道义在肩,正气堂堂,还怕鬼吗?鬼怕我们才是!”学宫坚持迁蓦湖坳。哪料蓦湖坳也不争气,此后十年连举人都没一个。监察御史、代巡按白贲到泰宁视察,县教谕凌瀚诉苦说:“蓦湖坳那鬼地方,宫墙颓芜,四处丛冢厉窟,夜半鬼哭,哪是读书之地!”白御史深有同感,说:“坟墓妖气,难以攘却。孟母教子,尚回避陵冢。如今育才之地,圣贤之宫,怎么能挤在秽毒之间呢?”于是,召集全县富户出资,将学宫迁至城北天王寺,还增建文庙、尊经阁、启圣堂、敬一亭、s圃和讲堂斋舍,应有尽有。可惜,此招也不灵,此后十余年仍然无人中举。诸生江一龙、李汤臣等人上书,请求将学宫迁回炉峰山旧址,知县不敢耽误全县子弟的前程,自己带头捐了俸禄,一应迁回。但此举也不奏效,此后五六十年仍然举人也不见。
  何以渡潇湘 九(2)
  转眼到李春烨这一代,面对萎靡不振的科举,急得捶胸顿足。江日彩比李春烨长一岁,似乎比他懂事得多。他研究《易经》,认为泰宁县城尚缺巽位。他说,巽见辛脉,文章最美。泰宁学宫的山势,来龙正好是辛脉。当然,并不是说宋时有这山顶,现在没这山顶,而是说宋时那山顶古木参天,能够望见辛脉,如今山秃望不见辛脉,县里生员也就写不出好文章。于是,江日彩撰写《题募巽峰疏》,说我们泰宁历史上人才辈出,有山川之灵的因素。现在地形无改,只是破坏太多。我们生活于此,修补所缺,舍我与谁?何况这些年来,合全县上下之力,学宫迁于正位,华表也扶正,星环宿聚,水拱山迎,所缺者惟独巽方一峰。女娲可以补天,愚公尚能移山,如果我们全县士大夫团结一心,怎么不能添山头一捧土呢?我县尽管刚遭水灾,物力凋敝,但是百废俱兴,单单一峰未竖,实在可惜!所谓功成九仞,而亏仅一篑啊!如今众议只是架木为峰,约百余金就够。望诸同志募义若赴,共成胜事。
  事也真奇。就在木架巽位的当年,江日彩和李春烨双双中举,一扫百余年之耻。翌年江日彩即中进士,九年后李春烨也中进士,其间还有举人数名,形成一个小高c。只遗憾这风水不久长,此后十余年又未出人才,江日彩和李春烨几个儿子也没一个中举。
  人们又开始从风水上找原因,勘得问题在于城南的鬲岭。鬲岭虽然不高,但是像锁一样锁住县治的水口。以前,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岭上树木,也就涵养住了泰宁的灵气。前些年,洪水冲了岭下的路,人们要翻山越岭,树木给破坏,屏障也就有了缺口,因此人文也衰下来。现在,江豫、江复等学子自发倡修鬲岭原路。
  “爷爷,我们特地来请您撰写《题募鬲岭路疏》。”江复说。
  江豫连忙补充:“爷爷德高望重,一呼百应,只有烦劳您了!”
  李春烨有些为难。江日彩从小喜欢装神弄鬼,现在传到他儿子。李春烨信佛不信道,没能与江日彩一同及第进士也许是报应。然而,李春烨认为科举之事更重要在于老师,而不是什么风水。想当年,江日彩比李春烨还贪玩,恩师出了绝招,才把他们驯服。恩师自己出钱,买大红布,给每个学子做一套红衫红裤,让他们穿得像女童一样,羞涩起来,文静下来,专心读书。后来,他们还避开闹市,躲在岩x,专心苦读,这才及第。自己不专心读书,求风水何用?李春烨至今不信。
  何况,还得有运气。运气不好,读再多书也枉然。我们出生都太迟了,世上的书早就多得你几辈子也读不完。你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部,考试出题偏偏出在第一万部,你读那么多有何用?而运气好,只读一部,考题就在这一部,不是你读一部书就够了?不能没有运气啊!想当年,考官吕惠卿等人定叶祖洽第一,上官均第二,陆佃第三。复考的考官是宋敏求和刘放,他们列上官均第一。然后考官吴冲卿等人又反过来,按吕惠卿的名单上奏。考官苏轼等人反对,于是另行编排一份上官均第一、叶祖洽第二和陆佃第三的名单上报。考官们意见不一,只好由皇上定夺。神宗皇上令丞相当廷朗读上官均和叶祖洽两人的卷子,才定叶祖洽第一。邹应龙也是,本来名列第二,只因第一的莫子纯已经有官,才把邹应龙提为第一人,榜眼变成状元。状元跟进士,名气天差地别,可是学问真会有太大差别吗?我不信!进士跟举人学问也真差十万八千里吗?我同样不信!说句老实话,雷一声就不比我差,我也不一定真比叶祖洽、邹应龙差哪里去,差只差在运气!李春烨经常这样想。他不相信风水,但相信运气。
  此时此刻,李春烨也想,如果能像当年,一修鬲岭很快出几个举人进士,自然是善事,何乐不为?不过,他又想:如果无济于事,岂不贻笑千古?
  见李春烨犹豫,江豫又说:“十几年前,爷爷倡修了北坝,县城不再遭洪灾,百姓至今称颂。要是扶正了泰宁风水,荫庇后代学子,世世代代都感恩不尽!”
  何以渡潇湘 九(3)
  话已至此,李春烨根本没有退路。他笑道:“这《题募鬲岭路疏》我写,不过有三个条件。”
  “莫说三个,十个也行!”
  “第一,你们兄弟金榜题名时,得请我喝喜酒。”
  “这好说,只怕请了爷爷不来呢!”
  “第二,入仕后,要励精图治,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这是自然。我们江家世受国恩,万死不辞。”
  “这第三嘛,要你们马上就办。”李春烨笑了笑,卖个关子。
  兄弟急了,抢着说:“办什么?我们马上就办!”
  “请外婆,还有你们姨妈出城来吃午饭。”
  “爷爷这么客气!”
  “我本来要出门自己去请,你们来了,要我写《题募鬲岭路疏》,我走不开,你姐夫他又到乡下收田租去了,只好麻烦你们。”
  “好吧,我这就去!”江复抢先说,起身就跑。
  “等等!”李春烨喝住江复。“年轻人啊,就是性子急!你没看在下雨吗?怎么能不用伞?淋湿了,生病了,怎么读书?不读好书,光修鬲岭路有什么用?”
  “知道了,爷爷!”江复从门边拿起伞,撑开才起步。
  “等等,回来一下!”李春烨又喝道。他从身上摸出些碎银,塞给江复。“雇两顶轿子,可不能让你妈和姨妈累了。”
  “轿子我雇,钱我有!”江复不肯收银子。
  李春烨执意要江复收下:“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我离开京城的时候,你爸特地交代……记住,请她们一定要来!”
  说起江日彩,李春烨心里一阵凉。离开京城已经两个来月,不知他的病是否好了。他特地交代,不要将病情告诉他家里,免得家里人挂念。李春烨想,得告诉他们他身体很好,再送些什么东西说是他委托的……
  晚上,李春烨将李春仪和自己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商议福堂事宜。
  李春烨说,地基现在不能说缺,但也不能说多。雷家那片地基,已经谈妥画押,一个月内腾出。现在要调整规划,那片地索性建成一列五幢。但这仍只是五福堂一半,还要争取在对面建一个园子,内设亭台楼阁,植花草树木,养蝶鸟鱼虫,名为“春草园”。何意?一则,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意,我和春仪还要孝敬我们的老母,你们兄弟也要孝敬你们的父母;二则,取“池塘生春草”之意,传说这句子是谢灵运梦见他弟弟时所得,说是“此语有神助”,这就告诫我们两个兄弟、你们几个兄弟都要和睦相处。只有两者结合,才是完美的福堂。现在,另一边地基还是娘舅家的房屋,而大舅还不肯,得从长计议,反正这么大的房子不是一年两年能盖完,先建五福堂再说。房子样式,就照皇上恩赐的木样建,其他四幢可以稍作变化,风格一致,而又不单调。
  关于资金,远远超出当初的设想。想想也没什么,有几家盖房子娶媳妇准备得充充分分?还不都是东挪西凑?你们几兄弟尚不能出大力,得靠我们两个老兄弟。我想好了,木料到大杉岭去买,可以省好多钱;不够的钱,我找京城一些同僚借。这些我都有办法,就是没办法多在家。家里的事,工地的事,就得靠你们兄弟了。春仪也不能在这边多呆,毕竟他那边还有个家,他的生意还要想办法做得更好。
  一番话,方方面面,条条是道,说得其他几个人c不上嘴,惟有连连点头。
  回房,李春烨吩咐卓氏:“明早,我要到湖广上任,你就留在家里。一则,再两个来月就过年,到时我还要回来,你没必要跟着去颠簸去受苦。你看完素兄,也没带妻妾回京城。二则,家里盖五福堂,需要很多人帮忙。你一个女人家,重活不能做,做做饭、送送茶是可以的,辛苦你一下。等我回来,等房子盖好,再补偿你,好好享清福。”
  这又把卓氏说得无言以对。
  李春烨突然又想起一件事,盖房是百年大计,地理先生、泥水师傅和木工师傅是关键人物,一定要礼待周全,千万不敢得罪。要是得罪了,他们在暗中稍微做点法,比如地理先生故意看偏一点方位,泥水师傅在墙基偷偷塞个什么木桩,木工师傅在大梁暗暗加个什么铁钉,那都会败坏风水。李春烨不信风水,可是一代又一代人都这么说,姑且信其有。他特地交代卓氏,一方面要好酒好菜好茶伺候地理先生、泥水师傅和木工师傅,另一方面要悄悄盯着,严防他们暗中做手脚。他追着她表态:“好吗?”
  何以渡潇湘 九(4)
  卓氏扑进李春烨怀里:“要我留下,要我像伺候老爷一样伺候那些师傅,都可以,但你要依我一件事?”
  “什么事?”
  “带我到天台岩——现在叫李家岩去玩一趟。”
  “这……”李春烨有些为难。“去那不难,那又不远,以后可以叫自槐他们带你去……”
  “不!我要你带,要你牵着我去!”
  “嗳——,这是小地方,比不得京城,一个男人带一个女人出去,大庭广众,招摇过市,会让人笑话!”
  “我不怕!”
  “你不怕我怕!”
  “你不能怕!”
  “你怎么……怎么、怎么又不讲理了?”
  “哦,你不讲理还是我不讲理?你把我骗到这鬼地方来,甩下我就不管了?你走了,你家里人欺负我怎么办?我就是要你带我出去走一走,让全城老少都知道我是你的人,谁都不敢欺负我。”
  李春烨哭笑不得:“你不要多心!我们这里地方虽然小,但却是礼仪之邦,我不在也没人会欺负你。我不敢带你出去,不是不管你,只是说没这规矩……”
  “你会讲规矩?你如果会讲规矩就不会娶我啰!你想当初……”“好了好了,别拖泥带水!我推迟一天,明天先带你去不就得了吗?”
  李春烨有点惧内。卓氏是典型的北方性格,说不了几句话,说不通就要发脾气,而李春烨自小怕吵吵嚷嚷。他曾笑她是“三句半”,就是那种“瘸腿诗”,也称“无赖体”,即前头三句有板有眼,第四句只剩半句。这最后半句,往往出人意料,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她最后那半句则是发火,或者大骂,或者摔东西,让他受不了。他只好让着她,息事宁人,一般只到两句半就妥协,顶多三句,绝不等那半句。
  书包 网 。 想百~万小!说来
  何以渡潇湘 十(1)
  李春烨雇了一乘双人大轿,但他们双双步出家门,走过城郊,故意让全家甚至城外所有人都看到他们惊世骇俗之举。
  李春烨着便服,特地系一条紫色的头巾,迎风招展。卓氏本来就颇有风姿,今天又加了一条京城才流行的桃红绸霞帔,鲜鲜艳艳。她不适应鹅卵石路,走一步来摇一摇,格外引人注目。
  李春烨放慢脚步,保持在卓氏身边。急了,想牵携她走,她甩开他的手:“光天化日,你们泰宁有这规矩?”
  “我如果囿于规矩,还敢跟你出门?”李春烨突然想起恩师的话。恩师自己不事科举,虽热心教导子弟,却看不起状元。叶祖洽为人诟病自然不在话下,他对邹应龙也不屑一顾。他常说:“你看那个邹状元当那么大的官,做了些什么事?说好听点是个循吏,说难听点是个庸官,白食俸禄,还不如我等百姓自食其力!”他还常说:“做官慎勿听常规二字。此乃一人作俑,相沿之陋规也。”其实,李春烨觉得做人也不能太听“常规”二字。这么想着,他用眼角余光四面扫去,发现果然有些人驻足观望,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想,卓氏要的不正是这吗?他们送上了,她满足了!他转过身,招呼轿子跟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行牵携卓氏入轿。“还是上轿吧,真让你走,天黑也到不了!”
  在轿中坐下,帘布一放,卓氏便吻了李春烨一把:“你真行!”
  “满意了吧!”
  “满意……满意一半。”
  “才一半?”
  “哪有这么便宜啊!”
  “那还有一半是什么?”
  “暂时保密。”
  城郊,路边破房旁停着一副棺材,几个穿着不俗的人在那里号哭。卓氏见了,觉得晦气,把头扭另一边。李春烨笑道:“大吉大利啊!”
  “一上路碰上……还吉利?”卓氏有些生气。
  “这你不知道。我们这边说,碰上出殡,棺材里有人,象征官到财到。碰到空棺材,才不吉利。所以,做棺材只能清明和七月十五,这两天让人碰到也不算不吉利。”
  “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
  “规矩还多哪!你说,这灵怎么不停在家里厅上,要停在这外面,也没什么人送葬?”
  “他没有家?”
  “不!这人肯定是死在家外,不能再回家。如果是短命仔(婆),不仅没人哭,还要诅咒呢!只能在太阳落山后出葬,有的还要撒上芝麻,让他(她)数不清,也就是让他(她)没有数完再投胎的时候……”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不听!”
  出城不远,右边是村子,左边是多姿多彩的丹霞地貌。卓氏掀着布帘,看那一个个神秘兮兮的岩x。一不小心,看到一个岩x当中停放着好多棺材。她甩下布帘,气得直瞪眼。李春烨见状,连忙讨好:“又怎么啦?”
  “你看那——,又是官到财到?那么多官,那么多财?”
  “这你有所不知!”李春烨往外一看,明白了原委。“那些棺材是空的,可这不一样。这边有个风俗,男人一到三十就要做棺材,做了存放在岩x,天增岁月人增寿。我们这边叫棺材就叫‘寿堂’,所以让我们碰上……”
  “也是大吉大利,你不说我也知道!”卓氏拧了一把李春烨。“你们读书人这张嘴啊,左说是理右说也是理,说得天下没个理!”
  天台岩离县城不远,全是平路,半个时辰即到。
  卓氏见这里高崖人,迫不及待问:“你怎么会跑这荒山野岭来读书?真不可思议!”
  “这有什么不可思议?古有榜样啊!我们两个状元都是躲dd里头读书读出来的。”李春烨说城北上清溪边有个岩,岩顶有三个内陷的圆形窟窿,人称状元帽。相传,这状元帽意指泰宁会出三个状元。叶祖洽中状元,摘走一顶状元帽。还剩两个,邹应龙想摘那第二个,就躲那里去读书。有天夜里他做一个梦,见钱撒满地,很多人去捡。他也去了,只捡得二十五文,很扫兴。同窗说:“邵武军入解人数总共才二十六名,你得二十五,第二名啊!”两个月后乡试,他果然得第二名。后来,又中状元。那个同窗进而解释说:“梦中捡钱,钱上有‘元’字,就是说你会中状元。你捡二十五文,你中状元刚好二十五岁,你看那梦多灵验啊!”邹应龙把这事跟一位朋友说了,传为佳话,给当时大文人洪迈写进他的《夷坚志》,不过略有不同,但这无妨一代又一代学人士子前往凭吊,前往听梦,前往求取那第三顶状元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何以渡潇湘 十(2)
  “你也想摘那第三顶状元帽!”卓氏说。
  李春烨坦率说:“是啊!我父亲失踪后,母亲与我形影相吊。她在一边织布,我在一边读书,每天都要一起到深更半夜。长大了,我有些贪玩,读书读累了还常和朋友们出去喝酒,耽误学业。母亲很生气,特地带我去状元岩听梦。她也是一个小脚女人,爬那样的悬崖,没到状元岩我就感动了,发誓一定要潜心读书。我也想留那里读书,母亲不肯,一则那里荒无人烟,母亲不放心;二则每年冬春时节很多学子到那去听梦,并不安静,便找了这里。这里条件比那里好多了,你看这前后不远的地方都有村子,那岩里头还有寺庙,万一有个什么事好照应,跟城里家里又若即若离……”
  “难怪你那么孝顺你母亲!”
  “是啊!我们俚语说‘宁肯死当官的爸,不肯死当乞丐的妈’。如果换一下,母亲不在,我今天会成什么样?”
  “说不定成状元。”
  “有那可能,但是太小,更可能是进士都中不了,甚至举都中不了!”
  “那也是。不过,你也要感谢你母亲那位老祖宗,他激励了你!”
  “何止我母亲的老祖宗!我自己的老祖宗也不差啊!走,我先带你去看另一个岩。”
  又上轿往前行两三里,到一个巨大的山岩。这山岩可以分成相连的三个,岩中有寺庙。先到的丹霞岩又称丰岩,李春烨引导卓氏看摩崖石刻“李忠定公读书处”几个大字。卓氏粗通文墨,看得似懂非懂。
  “李忠定公,就是李纲,邵武人,距我二十来代五百来年,是我的老祖宗,比我有出息多了——当过宋朝丞相。但他仕途坎坷,被罢相后隐居到这里,与当地名士结莲友社,著《易经·内外篇》。”李春烨说。
  “他怎么偏偏跑这来?”
  “当时,这里有个宗本禅师,也是邵武人,他们早有交情。忠定公被重新起用,到不远的沙县去当小小税官,他不想去,宗本禅师便送他一偈:‘青共立,米兼皮。此时节,甚光辉。’过了几年,到靖康年间(1126—1130),果然又被召入朝廷,你说神不?”
  “瞎编的吧?”
  “那我就不知道了!来,坐一下。”李春烨拉卓氏在一段很大的木头上坐下,那木头已经给坐得油光发亮。“没关系,出外没那么多讲究……很干净的,你看手都不脏……你猜李纲怎么说这岩?李纲在这里还写了一篇《丹霞禅院记》。”
  李春烨立起,步到岩口,举目四望,文思泉涌:“邵武军泰宁县山水之胜,冠于诸邑。出县西门二十里,曰瑞溪,有山焉。三峰秀峙,岩d相连,西曰丰岩,东曰瑞光岩,中曰罗汉岩。岌 嵌空,鼎足而列,皆有兰若建于其下。不涂塈茨而风雨之患除,不凿户牖而日月之光入。堂殿楼阁,窈窕玲珑,泉石草木,幽奇芳润。叠嶂屏其前,层峦拥其后。山回路转,岩d乃出。谓造物者融结无意,吾不信也。”
  卓氏见李春烨诵毕,久不转睛,自我陶醉,旁若无人,只好迎上:“你记性真好!”
  “不是我记性好,是这文章写得好,铭刻在我心上,岁月也不能磨灭。”李春烨引导卓氏到罗汉岩。“想当年,年轻气盛,胸有大志,我不仅校仿前辈,还想超越他们。看——,这行小字,就是我当年在五魁亭写的,也大言不惭刻在这。”
  那行小字已经被风化,但还可以辨认:“翰藻存遗迹,文光抗列星。古人欲见我,慷慨一登亭。”
  卓氏报以灿烂一笑,未置评说。
  天台岩跟丹霞岩不一样,位于悬崖绝壁半中间,得攀云梯而上。卓氏两腿发软,蹲了下来,看都不敢多看。
  “不要怕!上面还有寺庙,那些尼姑比你年纪大多了,照样上下。”李春烨说,“你如果实在怕,我们只好回去。”
  “我不怕……你牵我!”卓氏经不起激,咬了咬牙站起来。
  云梯是古藤编的,紧贴在岩面上,人一踩,上下左右都摇晃。李春烨在前,本身得抓住云梯,只能腾出一只手来拉卓氏。卓氏脚小,踩踏云梯都困难。李春烨只好叫四名轿夫在下面帮忙,有的紧紧拽住云梯,不让它晃动;有的抓着卓氏的脚,让它踩稳云梯。这样,他们仍然要攀一阶休整一会儿,鼓足了劲儿再攀上一阶。终于攀上两丈来高的小平台,她一p股坐下,怨道:“你怎么找这样的鬼地方来啊!”
  何以渡潇湘 十(3)
  “我那时候只想着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远离尘嚣,悬梁刺股,哪想日后要带个女人来凭吊?”李春烨将卓氏揽到怀里。“如果想得到……”
  “哎——,虫——,你看——,你看!”卓氏叫道。
  p股边的沙土里,有个甲壳虫样的在爬往李春烨脚上。他抓起它,让它在巴掌里爬:“我们叫它‘沙母j’。以前,读书读累了,就蹲下来找它玩。你看,这么多小旋涡,每一个里头都有一只沙母j。用小g子把它撩出来,看着它扒呀扒呀,那些沙子扒上去又滚下来扒上去又滚下来,要扒老半天才能扒出个窝来,可我又把它拎出来……”
  “哇呀,你真坏!人家扒那么辛苦。”
  “也不是坏,是太无聊!你看看这四周,除了下面那四个轿夫和里头的僧尼,只有树,只有石头,可它们千百年动也不动。当然,有时候会有老鹰,会有鸟,有蝴蝶,有蜻蜓,可它们都会飞,都不愿意跟你玩,只有这些沙母j会跟你玩,而且不会生气。”
  “它为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傻傻地在那里扒呀扒呢?”
  “那是它的生活。”
  “那它吃什么?”
  “它吃……我也不知道,我没看过它吃什么,也没想过它吃什么。我想……唔……吃沙子,不可能吧!可这沙子比不得河里的沙子,全是岩石风化成的,里头什么也没有……哦,对了!来,我带你找一样东西!”
  这是一条裂隙,横切过去,长达几十丈,深不盈丈,高不足三四尺,人得猫腰而行。李春烨携着卓氏匍匐到内侧,很快在岩石上找到一粒螺壳。那螺壳发白,跟粗大沙粒一起凝结在岩石里,只因为风化石表才显露出来。
  “这种岩石里头很多这样的螺壳,像是河底沙石结成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些岩石很可能在大河、大海里!既然壳都还在,说不定壳里的r也还有些在……”
  “以前,你天天就这样躺着?拿本书,一边读‘子在川上曰’,一边想象这大山怎么从海上生出来?”
  “哪能呢!那时候,我天天想的是:彼叶祖洽、邹应龙之科第,岂能专美于宋哉?那时候,我的雄心壮志多大啊!走,我带你进去看!”
  一不注意,李春烨的头磕到顶上岩石,好在绾结挡了一下,没有碰疼,但他却怨绾结,一把解散了它:“这本来就矮,还束这么高干吗!”
  “还是我们女人家好,束在两鬓。”卓氏格外小心起来。
  行至尽头,豁然开朗,有佛堂楼阁,还有些菜地,仿若世外桃源。卓氏说:“在这样的地方读书,简直是当神仙!”
  这话让李春烨心里一阵难受。是的,后来他才发现这是个问题。在这里读书,只是稍离红尘远点罢了,离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还远着。还有,这是半山腰,远望而去,层峦叠嶂,一道道阻隔。邹应龙读书那岩就不一样,地处高山之巅,千岩万壑若浮云,皆在目下。那一带是真正荒无人烟,连庙宇都没有,与之为伴的,除了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流岚雾霭,惟有天地之灵气。难怪啊!江日彩隐居的黄石寨,也是岩上而非岩半,梅妻鹤子,难怪!我不如,乃目不如,心不如也!
  当然,李春烨当年还是想得高远。殿堂边紧贴着岩面有个小阁楼,门楣对联红纸早已发白,但墨迹力透纸背,依然清晰可辨。上联“俱怀逸兴壮思飞”,下联“可上九天揽明月”,横披“吞吐天地”。
  “这志向够大吧?”李春烨问。
  卓氏感叹道:“我们女人家年轻时,心地也大,但不是这么吞天吐地的。”
  “你们是想怎么成为天下第一大美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
  “胡说,我才没那样想呢!”卓氏气了,捏他一把。
  李春烨趁势拉了卓氏一把,进阁楼房间:“瞧,这就是我当年住的雪屋!”
  雪屋只能容一张小床和一张小桌,现在空空如也。卓氏却说:“现在宣布另一半要求,我们在此住一宿。”
  何以渡潇湘 十(4)
  “这……这怎么行呢?”
  “为什么不行?”
  “如果我不同意呢?”
  “我也没办法,只能随你,谁叫我是女人呢?”
  “好吧,我同意!”
  李春烨到岩口,委托轿夫回家禀报他老母,并请他们明日清晨来接,然后央求僧尼在雪屋铺一床。
  僧尼铺床的时候,太阳正斜斜地照进岩里,充满着柔和的光芒。李春烨领了卓氏出来,到菜地边,爬上小梯子,到一个稍缓的悬崖。这里长满了萱草,一朵朵正怒放着。李春烨说:“摘一些花,等下要祭石伯公。”
  “石伯公也要祭?”
  “要啊!哪路神仙不要祭?”
  “神仙喜欢花?我没听说过。”
  “其他神仙不喜欢花,石伯公喜欢。他比我更好色呢,就喜欢这种艳艳丽丽的萱草!”
  “他才跟你不一样哩!那是他善于忘忧,不像你患得患失……”
  “哎——,这倒是真的!想象过去,石伯公就是那么一种人……”
  “你采干草干吗?”
  “这是干草?”李春烨大笑。
  卓氏在摘萱草时,李春烨走开几步,手伸到绝壁处采卷柏。卷柏非常耐旱,看似干枯,一遇水便又鲜活起来,因此俗称“还魂草”。传说,石伯公本来也享受庙祭。村里有户人家丢了大公j,怀疑邻居偷了,告到石伯公那里。石伯公问了问,又到那邻居家查了查,发现有j毛,就判定邻居偷了。邻居冤枉得很,请先生写状子,告到阎王爷那里。阎王爷亲自出马,查了更多地方,结果在村口草丛里发现那只大公j,证明邻居是清白的。石伯公枉了好人,引咎辞职,阎王爷改派他到村外守岩x。石伯公非常喜欢萱草,就变成“还魂草”,把好地方让给萱草,自己呆在更贫瘠的绝壁上,终生相守,默默相望,不论秋冬,不畏酷暑……
  入夜,万籁俱寂,惟有风声阵阵。星光灿烂,群山绰约。偶然,有蝙蝠从窗前飞过。李春烨与卓氏紧紧相拥着,谁也没有睡意。物是人非,李春烨早已不是十几年前那个他了。那时,他一心想将来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今,他想的只是修身齐家。
  卓氏到泰宁才发现李春烨身上竟然隐藏着好些传奇故事,苦于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她好奇,决心解开一个个谜,不能稀里糊涂爱一个人。她忽然发问:“你怕吗?”
  “怕?我怕什么?这话该男人问女人!”
  “现在我问你。”
  “我怕什么?”
  “石伯公。”
  “像我这种年纪,还怕鬼吗?”
  “当年呢?”
  “当年也不怕!当然,本来我也怕,恩师教过,我才不怕。七月十五鬼节,说是老鬼新鬼这一天都会出来过节,还没到七月半,天还没黑,人们就不敢出门。可我恩师偏偏带我们出门,借着月光,到人家菜园里摘菜,然后到岩x里烧篝火,边讲课边吃点心,直到天明。家长有意见,菜园主人找上门,恩师说:‘我不是教他们当小偷,我是教他们不怕鬼。你看,证明世上没有鬼吧?石伯公也是假的!还是靠自己好好读书吧!’听这么一说,家长没意见了,被摘了菜的主人也觉得行善积德。鬼节摸青,变成一个新的习俗。经过几次,我也真的不怕什么鬼了。如果会怕,在这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会跑回去。”
  “难怪!”
  “难怪什么?”
  “鬼怕你!”
  “鬼怕我?笑话……难道我比鬼还可怕?”
  “你自己不知道?”
  “知道什么?”
  “他们说,说你在这里读书,晚上有石伯公,变出长长的、血红的舌头,从窗户上伸进来吓你。你不怕,提起笔来在它舌头上飞快写一个‘山’字。石伯公被你的‘山’字压住,痛得嗷嗷叫,求你饶了它。你提一个要求,要它赶走这里的蚊子,让你安静读书。石伯公答应了,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